第十一章 力微休負重,言輕莫勸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此兩句的表面意思就是,當人的力氣很微弱的時候不要去承擔很重的東西,說話沒有份量的時候不要去勸阻他人。

  然而對於此兩句的進一步理解就是應該要做符合自己自己能力的事情,不做那些超出自己實力之外的。當在沒有地位或者說話份量比較小的時候不應該去勸說別人,就算是去勸說,哪怕你是對的,也會是因為說話本人的權重相對較小,而不能夠被聽從。

  然而,我們怎麼才能做到這樣呢,怎麼才能在這個人際關係變化複雜的社會中保持相對有話語權呢,即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去給那些我們覺得應該被給予建議的人或事。

  其中第一步就是應該從各方面認識自己的定位,即從在交流的、相互交織的事情或人中判斷自己所占的重要份額。簡單的說就是我們自己在與自己進行交流的事或人中,我們自己本身的重要程度決定著己身的定位,即相對於人或事己身的重要性。

  第二步,理應是對周圍環境、事情發展和人際關係的深入理。簡單的說,我們從書中、別人口中、影視中、學習中及交流中等過程理解到物質世界、精神世界等的基本情況,然而事實或人本就是如此嗎?那麼我們接下來所要面對的就是比較關鍵的部分,也並非是對於我們心中信仰或者說理想目標的關係挑撥,而是讓我們理解他們真正的實質是什麼,其是否是浪得虛名,又或是實至名歸,所做的這些,就是去認識那所謂似乎神秘的世界,哪些高高在上的東西或者人,其本質到底是什麼,同樣是地球上的生物或在地球上產生的東西,又會是有怎樣的異樣。去除所謂神秘的面紗,保留其真正的本質,去信仰那些真正值得留於心中的東西或人,這個過程就是祛魅。

  當對於那些我們並不是很了解的事物或人,並有相對一部分人對其進行吹噓宣傳等工作,更是讓不明其理的人覺得存在著一層神秘的面紗,並對其產生一種所謂的信仰!

  所以當進行對某些事情或人進行了解判斷時,真正缺少的應該是兩個部分。其一,自身應有一定的認知能力,即要有一定基礎的閱歷,比如經典名著的閱讀,並非所謂二十一世紀著的爽文,而是《資治通鑑》、《論語》、《菜根潭》、《史紀》等經典文學名著,有其拓展的思想維度、三觀理解、社會價值、人生觀等方面雖相對傳統,但歷經歲月檢驗,依舊經得住考驗,其二,便是去深入了解事物或人真正的本質,初部了解事物或人的本質,無非就是事物的大體面貌或人的面貌等方面,但又是如何進行深入了解其本質呢?相對簡單的便是不變化的事物或人,一步一步深入了解就可以了,然而現實中,唯一不變的表示變化,想要探其根本,沒有一定的見識閱歷及了解深入程度是萬萬不能。

  即存在著許多人承受著力所不能及的事情並痛苦承受著或給予他人意見被冷落是極其常見的情況。

  找准自己的定位,不浪費自己半分的能力和熱情。

  也是和本書第三章酒逢知己飲,詩向會人吟所呼應上了。

  本章末,希望讀友及時沉澱,煥發生機,人生之旅,即刻出發!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