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天,雨天
年少時的心緒同垂下的柳絮般細膩,活潑在不經意間,撥亂了平靜的湖面,聲響了寂靜的流風。
毫無疑問,少年的童年談不上悲慘,但也絕不是「美好」,「無邪」那一檔的。初中以前,母親與父輩一家的爭吵,像是一場戰爭,戰線在一次次的摔門,離家中被拉長,一直伸長到少年十多年來的成長。少年改名了,轉了學,搬了家,離開了過往搭載「男孩」兒時心中某處「傷心地」。在一個看似更好的學府,他遇見了另外一個人。那是讓少年在某一段日子裡魂牽夢繞的少女
———「晴」
在少年的眼中,她像六月的雲,陰晴不定。
少年與她的相遇與緣分,並不像李白詩中所言:「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台月下逢」,也非秦觀所言「金風玉露一相逢。」他與她只是從簡單的前後桌開始的一段故事。少年初見晴時。只覺她面容清秀,亭亭玉立,他並不知常言道的「美人」是如何樣子,但他知道,按照其他同學的審美,她是美的,少年自然也是這麼認為的。如今想來,以《紅樓夢》中那水蛇腰,削肩膀的晴雯形容,倒是有幾分合適。
「喜歡」究竟是一種什麼感覺呢?小學的時候,曾有過人問少年這個問題,少年答不上來,只稱道「不知」。直到如今,少年也不清楚,依稀模糊的感覺。只是,少年每和她說話都不敢直視她的眼睛,目光卻在平時多少被她吸引。少年觀她寫的一手好字,便以為是「字如其人」之故便罷。少年沒有手機,但少年有一個電話手錶,在為數不多的好友列表中,她是第一個加入其中的。
那是一個無比尋常的傍晚,初一的學生是不用晚自習的,同學們早早就回了家,少年放慢了腳步。不多時,他身邊多了一道單薄的倩影,是她。
晴與少年回家時共走的有一條上了年紀的老路,路的兩旁野草雜亂無章,夏日的樹林陰翳中時有蟬蟲鳴叫。少年每每放學都會先提前走,擺脫他那一群「狐朋狗友」,然後悄悄放慢了步子,待到她追上了她,再裝作一番「偶遇」的樣子與她攀談起來。少年的技巧是如此拙劣,拙劣得連一個方是豆蔻年華的少女都能看出。
少女一把奪過少年的手錶,與自己的碰在了一起:「加一下好友,有積分的!」
「叮——」的一聲清脆,少年的好友列表中多了一人——謂之「晴」。
少年問少女這名字的意蘊,她不知曉,少年當然也不知曉,但覺好聽便是了,比那瑤池中仙都要好聽。
少女拐進了小區,少年朝她揮了揮手,少年笑了。那天,他違背了規則,花了一塊大洋,在便利店買了一根兒時最喜的「小布丁」,他嘗出了,那是甜的。
從那日過後,他開始主動與女孩說話,話也漸漸多了,在手錶的聊天軟體上,他時而聊聊作業,時而聽些八卦,打破了許多從前的不善言辭。少女的後桌換了,是少年的好友,少年會在下課的時候來到兄弟邊上坐著,嘴裡聊著「莫須有」的天,滿眼都是她的後背。
他發現了女孩手錶的積分,剛好在自己後面,於是,他減少了對手錶的使用,終於,少女的積分超過了他。
他和她之間的情誼愈發深厚,甚至到了朋友打趣的地步。
「你喜歡晴嗎?」
「嗯……喜歡的……莫約?是這樣?」
少年坦率了自己的內心。他們都想他打聽為什麼喜歡,少年不知,自顧自地答:「就是喜歡。」
歸家路上,樹林陰翳,鳴聲上下。
少女手捧一桶爆米花,分了少年一把:「這是同學送我的生日禮物,你的呢?」
少年不知所措:「有的,會有的,一定會的。」
少女儼然失笑:「什麼啊,你是《牧馬人》里的老許啊,還有,我的生日已經過了,明年吧。」
少年記下了日子——6月8號。
他精心挑選出了一件鈴鐺,正值聖誕,鈴鐺上還系了棵聖誕樹,這是他頭一次主動找母親討禮物,甚至連藉口也是這般笨拙——「我要送同學聖誕禮物,她一個……我一個。」
放學,校門口。陰雨不斷,秋風秋雨愁煞人。
少女沒有傘,少年撐著一把小傘。
少女踟躕在檐下,眼中有慌亂,侷促。她閨蜜將她推搡著,說要同少年共撐一把。少年抬首,望著天上落下了絲絲縷縷,低頭看著手中小傘,少年猶豫了,準確的說,他害羞了,膽怯了。他竟認為與她同傘而行是不合適的。
少年走了,少女在風雨里凌亂了衣裳。
少女不怎麼和少年講話了,少年也很少去找她聊天了,窗戶紙被一層一層疊著,漸而深厚,漸而成了先生筆下的那「可憐的厚障壁」。
新路修好了,正式通車了,少年的身邊不再有歡聲,也聽不到她嘲笑他黑得燈一黑便消失了人影。因為新路上燈火通明,他形單影隻。
因此,少年走回了老路。
亦不知幾時,女孩與另一位男同學關係越是密切了,聽說在新路上,他們總是並肩而行。
一次,少年在新路上和他碰了個滿懷。
「你和她順路?」少年問。
「不,我家住在那個方向。」男同學手指了個方向。
那裡,是南邊,而少年住在北邊。
這天,少年的心悄悄地碎了,課間,他聽見少女的閨蜜同她打趣,談及了一個人,可少女回答得異常激動:「可是我不喜歡他啊!」說罷,往少年的方向看了一眼,又默默壓低了音量。少年的筆尖加快了,如同那夜的驟雨一般,平日裡少年最享受的練字作業,那次只用了不到三分鐘。
少年手錶的積分又超過了少女,他也不知道這幼稚的攀比是從何而來,他將那件精美的鈴鐺收進了櫃中。
少年的心中沁入了幾抹苦澀,很難受。
三年後,少年依舊習慣了那條昏黃的老路,也再次遇見了她,她同他打了招呼,少年笑了笑,略顯拘謹地道:「呃……哈哈,嗯。」
她同少年走了一路,期間,少年只說了一句:「哈哈,挺尷尬的哈。」
少女也笑了。
他們再次並肩同行,一直到分別的那刻,彼此相顧無言。
少年的心緒同柳絮般細膩,活潑。
在不經意間,撥亂了平靜的湖面,聲響了寂靜的流風。
是誰,錯過了誰?
毫無疑問,少年的童年談不上悲慘,但也絕不是「美好」,「無邪」那一檔的。初中以前,母親與父輩一家的爭吵,像是一場戰爭,戰線在一次次的摔門,離家中被拉長,一直伸長到少年十多年來的成長。少年改名了,轉了學,搬了家,離開了過往搭載「男孩」兒時心中某處「傷心地」。在一個看似更好的學府,他遇見了另外一個人。那是讓少年在某一段日子裡魂牽夢繞的少女
———「晴」
在少年的眼中,她像六月的雲,陰晴不定。
少年與她的相遇與緣分,並不像李白詩中所言:「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台月下逢」,也非秦觀所言「金風玉露一相逢。」他與她只是從簡單的前後桌開始的一段故事。少年初見晴時。只覺她面容清秀,亭亭玉立,他並不知常言道的「美人」是如何樣子,但他知道,按照其他同學的審美,她是美的,少年自然也是這麼認為的。如今想來,以《紅樓夢》中那水蛇腰,削肩膀的晴雯形容,倒是有幾分合適。
「喜歡」究竟是一種什麼感覺呢?小學的時候,曾有過人問少年這個問題,少年答不上來,只稱道「不知」。直到如今,少年也不清楚,依稀模糊的感覺。只是,少年每和她說話都不敢直視她的眼睛,目光卻在平時多少被她吸引。少年觀她寫的一手好字,便以為是「字如其人」之故便罷。少年沒有手機,但少年有一個電話手錶,在為數不多的好友列表中,她是第一個加入其中的。
那是一個無比尋常的傍晚,初一的學生是不用晚自習的,同學們早早就回了家,少年放慢了腳步。不多時,他身邊多了一道單薄的倩影,是她。
晴與少年回家時共走的有一條上了年紀的老路,路的兩旁野草雜亂無章,夏日的樹林陰翳中時有蟬蟲鳴叫。少年每每放學都會先提前走,擺脫他那一群「狐朋狗友」,然後悄悄放慢了步子,待到她追上了她,再裝作一番「偶遇」的樣子與她攀談起來。少年的技巧是如此拙劣,拙劣得連一個方是豆蔻年華的少女都能看出。
少女一把奪過少年的手錶,與自己的碰在了一起:「加一下好友,有積分的!」
「叮——」的一聲清脆,少年的好友列表中多了一人——謂之「晴」。
少年問少女這名字的意蘊,她不知曉,少年當然也不知曉,但覺好聽便是了,比那瑤池中仙都要好聽。
少女拐進了小區,少年朝她揮了揮手,少年笑了。那天,他違背了規則,花了一塊大洋,在便利店買了一根兒時最喜的「小布丁」,他嘗出了,那是甜的。
從那日過後,他開始主動與女孩說話,話也漸漸多了,在手錶的聊天軟體上,他時而聊聊作業,時而聽些八卦,打破了許多從前的不善言辭。少女的後桌換了,是少年的好友,少年會在下課的時候來到兄弟邊上坐著,嘴裡聊著「莫須有」的天,滿眼都是她的後背。
他發現了女孩手錶的積分,剛好在自己後面,於是,他減少了對手錶的使用,終於,少女的積分超過了他。
他和她之間的情誼愈發深厚,甚至到了朋友打趣的地步。
「你喜歡晴嗎?」
「嗯……喜歡的……莫約?是這樣?」
少年坦率了自己的內心。他們都想他打聽為什麼喜歡,少年不知,自顧自地答:「就是喜歡。」
歸家路上,樹林陰翳,鳴聲上下。
少女手捧一桶爆米花,分了少年一把:「這是同學送我的生日禮物,你的呢?」
少年不知所措:「有的,會有的,一定會的。」
少女儼然失笑:「什麼啊,你是《牧馬人》里的老許啊,還有,我的生日已經過了,明年吧。」
少年記下了日子——6月8號。
他精心挑選出了一件鈴鐺,正值聖誕,鈴鐺上還系了棵聖誕樹,這是他頭一次主動找母親討禮物,甚至連藉口也是這般笨拙——「我要送同學聖誕禮物,她一個……我一個。」
放學,校門口。陰雨不斷,秋風秋雨愁煞人。
少女沒有傘,少年撐著一把小傘。
少女踟躕在檐下,眼中有慌亂,侷促。她閨蜜將她推搡著,說要同少年共撐一把。少年抬首,望著天上落下了絲絲縷縷,低頭看著手中小傘,少年猶豫了,準確的說,他害羞了,膽怯了。他竟認為與她同傘而行是不合適的。
少年走了,少女在風雨里凌亂了衣裳。
少女不怎麼和少年講話了,少年也很少去找她聊天了,窗戶紙被一層一層疊著,漸而深厚,漸而成了先生筆下的那「可憐的厚障壁」。
新路修好了,正式通車了,少年的身邊不再有歡聲,也聽不到她嘲笑他黑得燈一黑便消失了人影。因為新路上燈火通明,他形單影隻。
因此,少年走回了老路。
亦不知幾時,女孩與另一位男同學關係越是密切了,聽說在新路上,他們總是並肩而行。
一次,少年在新路上和他碰了個滿懷。
「你和她順路?」少年問。
「不,我家住在那個方向。」男同學手指了個方向。
那裡,是南邊,而少年住在北邊。
這天,少年的心悄悄地碎了,課間,他聽見少女的閨蜜同她打趣,談及了一個人,可少女回答得異常激動:「可是我不喜歡他啊!」說罷,往少年的方向看了一眼,又默默壓低了音量。少年的筆尖加快了,如同那夜的驟雨一般,平日裡少年最享受的練字作業,那次只用了不到三分鐘。
少年手錶的積分又超過了少女,他也不知道這幼稚的攀比是從何而來,他將那件精美的鈴鐺收進了櫃中。
少年的心中沁入了幾抹苦澀,很難受。
三年後,少年依舊習慣了那條昏黃的老路,也再次遇見了她,她同他打了招呼,少年笑了笑,略顯拘謹地道:「呃……哈哈,嗯。」
她同少年走了一路,期間,少年只說了一句:「哈哈,挺尷尬的哈。」
少女也笑了。
他們再次並肩同行,一直到分別的那刻,彼此相顧無言。
少年的心緒同柳絮般細膩,活潑。
在不經意間,撥亂了平靜的湖面,聲響了寂靜的流風。
是誰,錯過了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