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想著想著,李海雄的肚子,咕嚕咕嚕叫了幾聲。
李海雄摸了摸肚子,不禁又深深嘆了一口氣,心裡想:完了,我在這地下的深洞中,就算是暫時保住了性命,也難逃被餓死的命運。好在,這裡還有一位姓李的老祖宗,陪著自己,冥冥之中,就是天意吧。當務之急,是找點吃的。
李海雄站起身,拿過李覺的秀春刀,在火光下仔細觀看。但見這把刀,牛角做的刀柄,刀穗和刀柄的綁帶已經腐朽,刀柄的護手處泛著綠色的銅鏽。
李海雄左手握住刀鞘,右手使勁,抽出長刀。
這把繡春刀刀身長約1.2米,經過了600年的歲月,依然寒光閃閃,毫無鏽跡。
李海雄一琢磨,這大概是因為刀鞘的保護,隔絕了空氣,致使這把鋼刀,歷經歲月,依然鋒利無比。
李海雄刷刷砍了幾下,覺得很趁手,便將刀歸入鞘中。他想像著,他拿著600年的古董繡春刀,砍掉傑克的頭,那是一種多麼痛快的場景啊。只不過,現在這把名貴的繡春刀,或許只能用來砍柴了。
最邊上的錦衣衛骷髏,身後枕著一隻大鐵箱,鏽跡斑斑。
李海雄輕輕把屍身挪開,打開鐵箱。
鐵箱裡的乾草已經化成灰燼。
灰燼中,赫然有一隻銅爐和一套瓷器,有一盆、四碗、四碟,四勺。
史料記載:明宣宗朱瞻基在宣德三年參與設計監造的銅香爐,簡稱「宣爐」。宣德爐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運用風磨銅鑄成的銅器。而明朝更是中國瓷器生產的巔峰時期。彼時,江西景德鎮所產的青花瓷,胎釉精細,花紋繁複,存世極少。
李海雄想:這些器物想必是當年鄭和上島與土人交換的貨品吧,如今價值連城,卻只是給我當日常生活物品了。
李海雄扒了一名錦衣衛的服飾,綁在一根粗些的枯枝上,點上火,做了一個火把。
李海雄心想,媽的,太奢侈了,這衣服,都是古董,拿出去賣給雅寶齋的老闆,怎麼也能換個幾十萬吧。顧不上了,找吃的最重要了。
李海雄打著火把,慢慢在洞穴的岩壁上摸索。見岩壁上有一個洞口,便鑽了進去。
不知道走了多久,火把的光,慢慢熄滅了。看來,這裡什麼都沒有,難怪大明錦衣衛都要餓死在這裡。
眼前又是漆黑一片。
李海雄閉上眼睛,他的眼睛需要適應一下,沒有光亮的環境。等他重新睜開眼,依稀能分辨出,遠處有一縷光線。
這會不會就是自己的生機呢?
李海雄在黑暗中,朝著那縷光線走過去。
這是又一個岩洞。岩洞高達數百米,洞口有巨大的岩石封堵,也就露著條縫。
李海雄心裡一喜,原來洞裡的空氣,是從這裡來的。有空氣,就會有水,有植物,有動物,說不定還有蛇。
一想到蛇,李海雄口水都流出來了。
現在,李海雄手裡有匕首、有繡春刀、有火機、還有一塊不動的手錶。
600年裡,無數的鳥類,在洞口銜草覓食,將樹木的種子吃下,排泄到洞中,生根發芽,長成大樹,結出果實。這個巨大的山洞,分明便是個天然的大食堂。
李海雄找了些野果,嘗了嘗,口味微甜,試著咬一口,等了一會竟然沒有什麼異樣的感覺,便知道可以食用,放心大膽地吃起來。
待到吃飽了野果,李海雄在洞中砍了一些樹枝,又摸黑返回先前的洞中,雙腿盤起,在火堆旁,又練起了《易筋經》神功。
等到體內氣息磅礴澎湃,心神氣爽,李海雄收了功法,起身又來到四位錦衣衛前輩身前,把他們弓和滿地散落的箭支,撿起來,細細觀看。
弓的木製部分已經腐朽。箭支一拿起來,就化成粉末,只留下鏽跡斑斑的箭矢。
要回去對抗拿著現代武器的傑克,僅靠繡春刀是沒用的,他需要有更合適的武器。
眼前的這個明朝古弓,或許還有點用處。
花了幾天時間,李海雄砍了一下粗壯的樹枝,用匕首慢慢雕刻出弓的弓臂。又從口袋裡掏出蛇皮繩,把弓臂與牛角的弓架,緊緊綁在一起。又搓了一條更粗的蛇皮繩,做成弓弦。
改造完成,李海雄騰身站起,左手持弓,右手拉弦,只聽到空曠的洞穴中,一聲巨響,回聲在洞中,久久不散。
弓有了,還得去找箭。這是比做一張弓,更難的事情。在這空洞中,既沒有趁手的工具,也沒有合適的材料,想做出可以使用的箭支,實在是有些難辦。
唉,反正一時半會是出不去的啦,就在這洞裡慢慢搜尋吧。
沒過多久,李海雄有了一個新發現。他在睡覺的時候,偶然發現地上有鹹味。仔細觀察,居然是一些白色晶體,鹽。這一重大發現,改變了李海雄的生活狀況。他時不時可以找些老鼠之類的小動物,放在火上烤熟,加點鹽,就做成了美味的燒烤,改善一下伙食結構。
山洞裡的生活,枯燥乏味,但是李海雄卻並不在意。每天能跟這些動物植物打交道,相比在傑克的礦場裡殘忍野蠻的生活,簡直可以算是神仙般的日子了。
這一天,李海雄發現了一種神奇的植物,竹子。
竹,為禾本科、竹屬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原產地是中國,盛產於熱帶、亞熱帶和溫帶地區,在亞洲、非洲、南美洲等地都有廣泛種植。竹子正常高5-10米,有的甚至可達40多米;喜溫暖濕潤的氣候,對水熱條件要求較高,喜土質肥沃、排水良好,富含有機質和礦物元素的偏酸性土壤。
在這地洞裡,缺乏陽光,卻也不乏雨水。高大的竹子,在這裡演化出來新的形態。
這裡的竹子,纖細而矮小,粗不過一指,高不過半人。竹葉修長纖細,竹乾沒有節或者只有一兩個節。挖到土裡,竹筍倒是非常大。剝去筍衣,咬一口,味美甘甜,竟沒有苦澀。
李海雄大喜,天助我也。這竹干就是最好的製作箭支的材料,而這竹筍…不說了,趕緊去燉一鍋竹筍田鼠湯。
就這樣,李海雄餓了就去找野果子吃,偶爾還能找到一些蛇蟲鼠蠍之類的肉食動物,補充點蛋白質,渴了就去接點岩壁上的露珠,吃飽了就練習功法,打打丁師父教的少林拳法,困了就平躺在地面上調整呼吸。
自從跟著師父丁大廚練了《易經筋》,李海雄睡覺的姿勢,也是練功的功法。
為了不喪失語言能力,李海雄沒事就一個人大聲背誦《史記》、《論語》、《孫子兵法》、《心經》,甚至用英文背誦莎士比亞的名著,凡是他看過的書,他都回憶了一遍。
在洞中不知道過了多久。一摸頭髮,已經有30多厘米長,鬍子也有快5厘米了。
整個臉部,都埋在毛髮中,妥妥一個野人了。
李海雄摸了摸肚子,不禁又深深嘆了一口氣,心裡想:完了,我在這地下的深洞中,就算是暫時保住了性命,也難逃被餓死的命運。好在,這裡還有一位姓李的老祖宗,陪著自己,冥冥之中,就是天意吧。當務之急,是找點吃的。
李海雄站起身,拿過李覺的秀春刀,在火光下仔細觀看。但見這把刀,牛角做的刀柄,刀穗和刀柄的綁帶已經腐朽,刀柄的護手處泛著綠色的銅鏽。
李海雄左手握住刀鞘,右手使勁,抽出長刀。
這把繡春刀刀身長約1.2米,經過了600年的歲月,依然寒光閃閃,毫無鏽跡。
李海雄一琢磨,這大概是因為刀鞘的保護,隔絕了空氣,致使這把鋼刀,歷經歲月,依然鋒利無比。
李海雄刷刷砍了幾下,覺得很趁手,便將刀歸入鞘中。他想像著,他拿著600年的古董繡春刀,砍掉傑克的頭,那是一種多麼痛快的場景啊。只不過,現在這把名貴的繡春刀,或許只能用來砍柴了。
最邊上的錦衣衛骷髏,身後枕著一隻大鐵箱,鏽跡斑斑。
李海雄輕輕把屍身挪開,打開鐵箱。
鐵箱裡的乾草已經化成灰燼。
灰燼中,赫然有一隻銅爐和一套瓷器,有一盆、四碗、四碟,四勺。
史料記載:明宣宗朱瞻基在宣德三年參與設計監造的銅香爐,簡稱「宣爐」。宣德爐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運用風磨銅鑄成的銅器。而明朝更是中國瓷器生產的巔峰時期。彼時,江西景德鎮所產的青花瓷,胎釉精細,花紋繁複,存世極少。
李海雄想:這些器物想必是當年鄭和上島與土人交換的貨品吧,如今價值連城,卻只是給我當日常生活物品了。
李海雄扒了一名錦衣衛的服飾,綁在一根粗些的枯枝上,點上火,做了一個火把。
李海雄心想,媽的,太奢侈了,這衣服,都是古董,拿出去賣給雅寶齋的老闆,怎麼也能換個幾十萬吧。顧不上了,找吃的最重要了。
李海雄打著火把,慢慢在洞穴的岩壁上摸索。見岩壁上有一個洞口,便鑽了進去。
不知道走了多久,火把的光,慢慢熄滅了。看來,這裡什麼都沒有,難怪大明錦衣衛都要餓死在這裡。
眼前又是漆黑一片。
李海雄閉上眼睛,他的眼睛需要適應一下,沒有光亮的環境。等他重新睜開眼,依稀能分辨出,遠處有一縷光線。
這會不會就是自己的生機呢?
李海雄在黑暗中,朝著那縷光線走過去。
這是又一個岩洞。岩洞高達數百米,洞口有巨大的岩石封堵,也就露著條縫。
李海雄心裡一喜,原來洞裡的空氣,是從這裡來的。有空氣,就會有水,有植物,有動物,說不定還有蛇。
一想到蛇,李海雄口水都流出來了。
現在,李海雄手裡有匕首、有繡春刀、有火機、還有一塊不動的手錶。
600年裡,無數的鳥類,在洞口銜草覓食,將樹木的種子吃下,排泄到洞中,生根發芽,長成大樹,結出果實。這個巨大的山洞,分明便是個天然的大食堂。
李海雄找了些野果,嘗了嘗,口味微甜,試著咬一口,等了一會竟然沒有什麼異樣的感覺,便知道可以食用,放心大膽地吃起來。
待到吃飽了野果,李海雄在洞中砍了一些樹枝,又摸黑返回先前的洞中,雙腿盤起,在火堆旁,又練起了《易筋經》神功。
等到體內氣息磅礴澎湃,心神氣爽,李海雄收了功法,起身又來到四位錦衣衛前輩身前,把他們弓和滿地散落的箭支,撿起來,細細觀看。
弓的木製部分已經腐朽。箭支一拿起來,就化成粉末,只留下鏽跡斑斑的箭矢。
要回去對抗拿著現代武器的傑克,僅靠繡春刀是沒用的,他需要有更合適的武器。
眼前的這個明朝古弓,或許還有點用處。
花了幾天時間,李海雄砍了一下粗壯的樹枝,用匕首慢慢雕刻出弓的弓臂。又從口袋裡掏出蛇皮繩,把弓臂與牛角的弓架,緊緊綁在一起。又搓了一條更粗的蛇皮繩,做成弓弦。
改造完成,李海雄騰身站起,左手持弓,右手拉弦,只聽到空曠的洞穴中,一聲巨響,回聲在洞中,久久不散。
弓有了,還得去找箭。這是比做一張弓,更難的事情。在這空洞中,既沒有趁手的工具,也沒有合適的材料,想做出可以使用的箭支,實在是有些難辦。
唉,反正一時半會是出不去的啦,就在這洞裡慢慢搜尋吧。
沒過多久,李海雄有了一個新發現。他在睡覺的時候,偶然發現地上有鹹味。仔細觀察,居然是一些白色晶體,鹽。這一重大發現,改變了李海雄的生活狀況。他時不時可以找些老鼠之類的小動物,放在火上烤熟,加點鹽,就做成了美味的燒烤,改善一下伙食結構。
山洞裡的生活,枯燥乏味,但是李海雄卻並不在意。每天能跟這些動物植物打交道,相比在傑克的礦場裡殘忍野蠻的生活,簡直可以算是神仙般的日子了。
這一天,李海雄發現了一種神奇的植物,竹子。
竹,為禾本科、竹屬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原產地是中國,盛產於熱帶、亞熱帶和溫帶地區,在亞洲、非洲、南美洲等地都有廣泛種植。竹子正常高5-10米,有的甚至可達40多米;喜溫暖濕潤的氣候,對水熱條件要求較高,喜土質肥沃、排水良好,富含有機質和礦物元素的偏酸性土壤。
在這地洞裡,缺乏陽光,卻也不乏雨水。高大的竹子,在這裡演化出來新的形態。
這裡的竹子,纖細而矮小,粗不過一指,高不過半人。竹葉修長纖細,竹乾沒有節或者只有一兩個節。挖到土裡,竹筍倒是非常大。剝去筍衣,咬一口,味美甘甜,竟沒有苦澀。
李海雄大喜,天助我也。這竹干就是最好的製作箭支的材料,而這竹筍…不說了,趕緊去燉一鍋竹筍田鼠湯。
就這樣,李海雄餓了就去找野果子吃,偶爾還能找到一些蛇蟲鼠蠍之類的肉食動物,補充點蛋白質,渴了就去接點岩壁上的露珠,吃飽了就練習功法,打打丁師父教的少林拳法,困了就平躺在地面上調整呼吸。
自從跟著師父丁大廚練了《易經筋》,李海雄睡覺的姿勢,也是練功的功法。
為了不喪失語言能力,李海雄沒事就一個人大聲背誦《史記》、《論語》、《孫子兵法》、《心經》,甚至用英文背誦莎士比亞的名著,凡是他看過的書,他都回憶了一遍。
在洞中不知道過了多久。一摸頭髮,已經有30多厘米長,鬍子也有快5厘米了。
整個臉部,都埋在毛髮中,妥妥一個野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