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6章 成立華夏濟民會!包國維的提前謀劃?
第516章 成立華夏濟民會!包國維的提前謀劃?
1931年發生的這場大水災之嚴重,超乎一般人的想像。
自六月份開始,從南到北,從珠江到長城關外,從江淮北部到巴蜀盆地,涉及長江、珠江、黃河、淮河等多個水域。
這一場江淮大水,在後來統計中,死亡人數達到了將近四百餘萬,受災人數則是達到了五千萬之巨。
時人有評價「洪水橫流,彌溢平原,化為巨浸,死亡流離之慘觸目驚心!」
足以見得,這一場水災到底有多麼嚴重。
再加上國內局勢本就惡劣,中原剛剛經歷了旱災、兵災,而江淮則是一片水澤。
常凱申忙著搞內部鬥爭,各個軍閥之間各懷鬼胎。
如此局勢之下,曰本人如何不會蠢蠢欲動?
國府腐敗之名由來已久,再加上常凱申接二連三的騷操作,令許多社會上的有識之士,不再相信國府能夠拯救普通百姓。
看到了電報描述之慘狀,意識到國府不靠譜,所以迅哥兒立馬就找到了,碰巧在滬市的包國維,想要商議救災之事。
實際上,迅哥兒本來也不知包國維要來滬市,只是近來包國維在北平鬧出來的動作太大了,以至於許多與迅哥兒熟識的北大先生,都紛紛寫信與他交流,詢問包國維一些事情。
迅哥兒這才從交流之中,得知了包國維到滬市的消息。
深夜,在杜月笙的宅邸之中,杜月笙、包國維、迅哥兒、林玉堂連夜聚在一起,共同商討賑災對策。
「如今之際,最重要的,乃是要搞清楚水災的級別,再找到具體的對策進行賑災,賑災不是小事情,單單靠民間的力量指定是不行的,我想我們應該多多依靠一下國府方面的力量。」
杜月笙先行提出自己的看法,他如今是慈善總會的會長之一,從前杜月笙無惡不作,可打算金盆洗手之後,對於慈善相關事情,特別上心。
知道杜月笙在慈善方面不會貪贓枉法,包國維才放心將那麼多振濟災民的事情,交給杜月笙來辦。
在救災方面,杜月笙無疑有著相當高的話語權,甚至於,救災需要的人手,也需要杜月笙手底下的青幫,協助辦事。
這也是包國維首先找到對方的原因。
不過,林玉堂和迅哥兒二人,對於杜月笙並沒有什麼信任。
雖然對方通過搭上章太炎這條線洗白,再接二連三的做各類慈善,可在許多文學家心裡,這位還是洗刷不掉身上的匪氣。
特別是先前杜月笙成為常凱申的打手,迫害許多二人的朋友,讓迅哥兒和林玉堂對其一直沒有好感。
本次,也是看在包國維的面子上,才到了這裡。
林玉堂皺著眉頭說道:「我認為不妥,近年來國府貪贓枉法的事情還少麼?前些年泰安縣遭遇雹災,縣令侵吞賑災款項扣住不發,中飽私囊。
還有部分官員與不法商人勾結,倒賣賑災物資的。
宋氏家族乃至於四大家族,做出來的腌臢事情還少麼?
如今,還要依靠他們來?」
迅哥兒也覺得不妥,他要是覺得國府靠譜,就不會立即來找包國維了,他一直不願意給杜月笙好臉色,撇了一眼對方,就對包國維說道。
「秉文,我看此事不妥,就算常凱申真的有心賑災,可他命令下發下去,下頭人能否施行還是個問題,這位總裁現在還忙著內鬥呢,哪裡有心思開展賑災?」
提到「內鬥」二字,迅哥兒尤其加重了自己的語氣。
不知不覺間,包國維竟然成為幾位先生的主心骨,如此重要的事情,全部都徵集他的意見。
包國維有點驚訝,看起來迅哥兒還是了解常凱申的啊。
內部離心離德,政令很難下達,這確實是常凱申一直以來的癥結。
他之所以擅長微操,也是因為此。
特別在後期戰爭之時,他的命令常常只能對中層軍官下達,因為上層派系林立,對於他的命令陽奉陰違,而中層許多都出自黃埔,對於他這個校長,還是有感情的。
千里之堤毀於蟻穴。
十幾年後送走常凱申的問題之一,現在已經在國府顯現了。
這的確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常凱申就算是有心救災,可他能夠控制得了底下成百上千的官員不上下其手麼?
自古賑災,籌款是一方面,可如何將錢糧全額全款地發放到災民手上,才是最大的問題。
再說,以國府內部關係之複雜,常凱申就算是下大決心去整治,牽扯到官員,最終又會因為各種各樣的關係,而被赦免,或者是不了了之。
這樣如何能夠做好賑災?
老常的確是壞,可他不是蠢啊。
如此之多的因素,千頭萬緒合在一起,包國維思慮了良久,終於還是看向眾人說道。
「依我看來,常凱申救治災害的心絕對是有的。」
這話說得,讓三個人有些驚訝。
按理來說,這普天之下,罵常凱申最狠的幾個人裡頭,包國維絕對能夠排上號,現在卻又為常凱申說「好話」?
見林玉堂欲言又止的樣子,包國維解釋說道。
「倒不是說他常凱申憂國憂民,而是利益驅使,宋家貪圖一點利益,動搖不了國府,底下人亂一點,動搖不了國府,他常凱申只為自己利益考慮,同樣短時間內也動搖不了國府。
可此次災害之重前所未見,牽扯到的百姓達到五千萬之巨,加上從前的兵災匪患。
常凱申若再沒有動作,那他這東南天下,可就岌岌可危了。
到時候災民怨氣積攢,只要有人振臂一呼,他常凱申也將死無葬身之地!」
包國維這番解釋十分透徹,三位先生也連連點頭。
杜月笙笑著說道:「秉文此番言論,乃是真知灼見,見微知著啊!」
顯然,杜月笙為了戴上文化人的帽子,那是下了一番苦功夫的。
迅哥兒也點點頭:「不論從哪個方面,常凱申救災是必然的,便連封建君主都懂得要救災,他常凱申不至於如此糊塗。」
「可是.該怎麼救呢?常凱申能做好麼?咱們又該如何去做?」
事到臨頭,便連一向沉穩的林玉堂先生都有些著急了。
寫錦繡文章他會,可是在救災之中,錦繡文章有什麼用呢?
包國維嘆了一口氣:「此事還是要慢慢來,咱們先聯繫一下國府方面,想要行事咱們的力量是不夠的,必須找個國府方面能夠令人信任之人才行。」
他腦袋裡面,第一個就想到了褚慧僧。
褚慧僧作為如今國府之江省的領導之一,還兼任民政部門的職務,在賑災方面自然是義不容辭。
先前在杭城的時候,包國維便與他有過合作,現在想要賑災,尋找這位先生再好不過。
記下這件事情,包國維繼續對眾人說道。
「涉及到生死存亡,常凱申必然也要下重力,來整治貪腐問題。
而咱們要做的,一個是發動力量向社會募資金,另外一個是建立渠道,極大避免其中貪腐問題,確保物資發到災民手上。
依靠國府的力量,但並不完全由他們來操作。」
「秉文所言甚是。」林玉堂點了點頭。「咱們也要起到一個引導監管的作用,實在不成,以報紙爆料的手段,讓公眾知道貪污的官員,看他常凱申如何顧忌關係!」
賑災之事茲事體大,幾個在杜月笙府上一直商談到深夜,這才定下一個具體的章程出來。
杜月笙率先提議說道:「我知道諸位先生,對於我杜某人一直有意見,我杜某人做過錯事也做過好事,可從來不遮遮掩掩,錯了便是錯了,我也不再辯駁。
可如今,千萬百姓受災在即,我杜某人自認也是中華兒女,不願看同胞受難。
還願諸位先生不棄,與杜某人一齊成立一個華夏濟民會,共同商議調度賑災事宜!」
林玉堂與迅哥兒面面相覷,終究是放下爭議。
林玉堂說道:「我覺得是個好事,這個組織可脫離國府的控制,由咱們自己信任的人來執行,所募捐的一干善款,皆為濟民會獨自驅使。」
包國維也提議說道:「我覺得可以,以華夏濟民會為支點,召集社會各界的有識之士,共同救助受災民眾。
本一書一最一新一章一節
在一一看!
另外一方面也可以以濟民會出面,與國府共同合作。」
他頓了頓,臉上露出意味深長的笑容。
「相信為了自己統治的穩定,常凱申還是會答應這個條件的。」
歷史上,為了賑災常凱申還是有付出努力的。
諸如成立救濟會,發行公債,並且針對各種貪污行為,加大了處理和監管的力度。
畢竟,常凱申是真急了,水災若是治理不利,那可是真的會「亡國」的。
歷史上,不知道有多少王朝末期,就是倒在災害治理不利,所導致的連鎖反應。
聽完其他人的建議,迅哥兒緊緊皺著眉頭終於舒展了一些,不過眼睛裡面還是布滿血絲。
他點了點頭,乾脆果斷地說道。
「諸君,事不宜遲,我們也不要在這裡耽擱時間,章程定下來之後,現在重要的是聯絡各界人士,募捐以及啟動救災工作。」
其他人都點點頭,同意了迅哥兒的提議。
四人再簡單商量了一下議程,便打算連夜「各顯神通」。
杜月笙在聯絡國府,還有調配人手方面,顯然有著優勢。
而迅哥兒和林玉堂二位先生,也在各界有著廣泛的人脈,以二人的號召力,能夠募捐到的善款,必定不少。
包國維就更加特殊了,在號召力、調配資源、藥品還有聯絡國府方面,都有著優勢。
這也是迅哥兒,第一時間找包國維的原因。
這小老弟看起來不靠譜,可他是真的全能啊!
正當幾個人商議差不多,準備出門尋人的時候,杜公館來了另外一位客人。
「杜兄!杜兄!」
張群風塵僕僕地衝進大堂,四處呼喚著杜月笙。
看到四個人都在場,臉上略微有些驚訝,卻還是拱拱手說道。
「諸位先生都在場啊?正巧有事相求。」
包國維意味深長地說道:「張市長這是帶來了常凱申的指示?」
水災傳出來的時候,張群等人還在首映禮呢,一聽到消息,估計便去開會了。
張群頭上那個狂汗,估計也就包國維,敢這麼明目張胆地直呼常凱申了。
他點點頭說道:「總裁來了緊急電報,要求之江、江淮還有滬市各地,緊急開展救援,務必要先救助出大部分的普通百姓.」
具體的信息他也沒有提。
按理來說,作為滬市市長張群的級別很高,可不知怎麼的,在這幾位先生面前,卻一點都囂張不起來,反倒是很謙卑的模樣。
他面向包國維特別說道。
「這裡還要感謝秉文先生的事先提醒了,若不是你先前的建議,如今長江流域的水患恐怕會更多,倒時候影響到滬市也是不一定。」
「提醒?」包國維有點懵。
「對。」張群略微有些不好意思地說道。「你忘記了,從前在遠東飯店,你曾今有過一次水利治理的問答,當時我全部記下了,並且針對滬市周邊做了一些布置。
如今水患洶洶,好在提前將近一年做了準備,才沒有釀成更大的慘劇。」
包國維差點忘記了這個事情,現在在遠東飯店,自己曾今給滬市大小官員提過建議。
沒想到張群還真放在了心上。
他眯了眯眼睛問道:「不過看起來,只是滬市周邊一些地方興修了?」
張群無奈說道:「秉文,你何嘗不知國府的狀況,我即便是找了之江的褚慧僧先生,也同樣很難推動全面實行。」
在沒看到利益受損之前,讓那些大小官員去動用錢財修水利?
兼職是不可能的事情。
自己能做到的,也就是這麼多了。
即便是擁有提前預知的能力,也同樣很難改變歷史。
包國維拍了拍張群的肩膀,算是認同了他的做法。
嘆了一口氣,包國維說道:「張市長既然來了,我們有件事情還要通知一下你,希望今後賑災國府能夠提供一些幫助。」
張群一頭霧水,他轉頭看向了杜月笙。
後者略微有些不好意思地說道:「岳軍兄,我們成立了一個慈善賑災組織,名叫華夏濟民會,還希望你能夠支持。」
(本章完)
1931年發生的這場大水災之嚴重,超乎一般人的想像。
自六月份開始,從南到北,從珠江到長城關外,從江淮北部到巴蜀盆地,涉及長江、珠江、黃河、淮河等多個水域。
這一場江淮大水,在後來統計中,死亡人數達到了將近四百餘萬,受災人數則是達到了五千萬之巨。
時人有評價「洪水橫流,彌溢平原,化為巨浸,死亡流離之慘觸目驚心!」
足以見得,這一場水災到底有多麼嚴重。
再加上國內局勢本就惡劣,中原剛剛經歷了旱災、兵災,而江淮則是一片水澤。
常凱申忙著搞內部鬥爭,各個軍閥之間各懷鬼胎。
如此局勢之下,曰本人如何不會蠢蠢欲動?
國府腐敗之名由來已久,再加上常凱申接二連三的騷操作,令許多社會上的有識之士,不再相信國府能夠拯救普通百姓。
看到了電報描述之慘狀,意識到國府不靠譜,所以迅哥兒立馬就找到了,碰巧在滬市的包國維,想要商議救災之事。
實際上,迅哥兒本來也不知包國維要來滬市,只是近來包國維在北平鬧出來的動作太大了,以至於許多與迅哥兒熟識的北大先生,都紛紛寫信與他交流,詢問包國維一些事情。
迅哥兒這才從交流之中,得知了包國維到滬市的消息。
深夜,在杜月笙的宅邸之中,杜月笙、包國維、迅哥兒、林玉堂連夜聚在一起,共同商討賑災對策。
「如今之際,最重要的,乃是要搞清楚水災的級別,再找到具體的對策進行賑災,賑災不是小事情,單單靠民間的力量指定是不行的,我想我們應該多多依靠一下國府方面的力量。」
杜月笙先行提出自己的看法,他如今是慈善總會的會長之一,從前杜月笙無惡不作,可打算金盆洗手之後,對於慈善相關事情,特別上心。
知道杜月笙在慈善方面不會貪贓枉法,包國維才放心將那麼多振濟災民的事情,交給杜月笙來辦。
在救災方面,杜月笙無疑有著相當高的話語權,甚至於,救災需要的人手,也需要杜月笙手底下的青幫,協助辦事。
這也是包國維首先找到對方的原因。
不過,林玉堂和迅哥兒二人,對於杜月笙並沒有什麼信任。
雖然對方通過搭上章太炎這條線洗白,再接二連三的做各類慈善,可在許多文學家心裡,這位還是洗刷不掉身上的匪氣。
特別是先前杜月笙成為常凱申的打手,迫害許多二人的朋友,讓迅哥兒和林玉堂對其一直沒有好感。
本次,也是看在包國維的面子上,才到了這裡。
林玉堂皺著眉頭說道:「我認為不妥,近年來國府貪贓枉法的事情還少麼?前些年泰安縣遭遇雹災,縣令侵吞賑災款項扣住不發,中飽私囊。
還有部分官員與不法商人勾結,倒賣賑災物資的。
宋氏家族乃至於四大家族,做出來的腌臢事情還少麼?
如今,還要依靠他們來?」
迅哥兒也覺得不妥,他要是覺得國府靠譜,就不會立即來找包國維了,他一直不願意給杜月笙好臉色,撇了一眼對方,就對包國維說道。
「秉文,我看此事不妥,就算常凱申真的有心賑災,可他命令下發下去,下頭人能否施行還是個問題,這位總裁現在還忙著內鬥呢,哪裡有心思開展賑災?」
提到「內鬥」二字,迅哥兒尤其加重了自己的語氣。
不知不覺間,包國維竟然成為幾位先生的主心骨,如此重要的事情,全部都徵集他的意見。
包國維有點驚訝,看起來迅哥兒還是了解常凱申的啊。
內部離心離德,政令很難下達,這確實是常凱申一直以來的癥結。
他之所以擅長微操,也是因為此。
特別在後期戰爭之時,他的命令常常只能對中層軍官下達,因為上層派系林立,對於他的命令陽奉陰違,而中層許多都出自黃埔,對於他這個校長,還是有感情的。
千里之堤毀於蟻穴。
十幾年後送走常凱申的問題之一,現在已經在國府顯現了。
這的確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常凱申就算是有心救災,可他能夠控制得了底下成百上千的官員不上下其手麼?
自古賑災,籌款是一方面,可如何將錢糧全額全款地發放到災民手上,才是最大的問題。
再說,以國府內部關係之複雜,常凱申就算是下大決心去整治,牽扯到官員,最終又會因為各種各樣的關係,而被赦免,或者是不了了之。
這樣如何能夠做好賑災?
老常的確是壞,可他不是蠢啊。
如此之多的因素,千頭萬緒合在一起,包國維思慮了良久,終於還是看向眾人說道。
「依我看來,常凱申救治災害的心絕對是有的。」
這話說得,讓三個人有些驚訝。
按理來說,這普天之下,罵常凱申最狠的幾個人裡頭,包國維絕對能夠排上號,現在卻又為常凱申說「好話」?
見林玉堂欲言又止的樣子,包國維解釋說道。
「倒不是說他常凱申憂國憂民,而是利益驅使,宋家貪圖一點利益,動搖不了國府,底下人亂一點,動搖不了國府,他常凱申只為自己利益考慮,同樣短時間內也動搖不了國府。
可此次災害之重前所未見,牽扯到的百姓達到五千萬之巨,加上從前的兵災匪患。
常凱申若再沒有動作,那他這東南天下,可就岌岌可危了。
到時候災民怨氣積攢,只要有人振臂一呼,他常凱申也將死無葬身之地!」
包國維這番解釋十分透徹,三位先生也連連點頭。
杜月笙笑著說道:「秉文此番言論,乃是真知灼見,見微知著啊!」
顯然,杜月笙為了戴上文化人的帽子,那是下了一番苦功夫的。
迅哥兒也點點頭:「不論從哪個方面,常凱申救災是必然的,便連封建君主都懂得要救災,他常凱申不至於如此糊塗。」
「可是.該怎麼救呢?常凱申能做好麼?咱們又該如何去做?」
事到臨頭,便連一向沉穩的林玉堂先生都有些著急了。
寫錦繡文章他會,可是在救災之中,錦繡文章有什麼用呢?
包國維嘆了一口氣:「此事還是要慢慢來,咱們先聯繫一下國府方面,想要行事咱們的力量是不夠的,必須找個國府方面能夠令人信任之人才行。」
他腦袋裡面,第一個就想到了褚慧僧。
褚慧僧作為如今國府之江省的領導之一,還兼任民政部門的職務,在賑災方面自然是義不容辭。
先前在杭城的時候,包國維便與他有過合作,現在想要賑災,尋找這位先生再好不過。
記下這件事情,包國維繼續對眾人說道。
「涉及到生死存亡,常凱申必然也要下重力,來整治貪腐問題。
而咱們要做的,一個是發動力量向社會募資金,另外一個是建立渠道,極大避免其中貪腐問題,確保物資發到災民手上。
依靠國府的力量,但並不完全由他們來操作。」
「秉文所言甚是。」林玉堂點了點頭。「咱們也要起到一個引導監管的作用,實在不成,以報紙爆料的手段,讓公眾知道貪污的官員,看他常凱申如何顧忌關係!」
賑災之事茲事體大,幾個在杜月笙府上一直商談到深夜,這才定下一個具體的章程出來。
杜月笙率先提議說道:「我知道諸位先生,對於我杜某人一直有意見,我杜某人做過錯事也做過好事,可從來不遮遮掩掩,錯了便是錯了,我也不再辯駁。
可如今,千萬百姓受災在即,我杜某人自認也是中華兒女,不願看同胞受難。
還願諸位先生不棄,與杜某人一齊成立一個華夏濟民會,共同商議調度賑災事宜!」
林玉堂與迅哥兒面面相覷,終究是放下爭議。
林玉堂說道:「我覺得是個好事,這個組織可脫離國府的控制,由咱們自己信任的人來執行,所募捐的一干善款,皆為濟民會獨自驅使。」
包國維也提議說道:「我覺得可以,以華夏濟民會為支點,召集社會各界的有識之士,共同救助受災民眾。
本一書一最一新一章一節
在一一看!
另外一方面也可以以濟民會出面,與國府共同合作。」
他頓了頓,臉上露出意味深長的笑容。
「相信為了自己統治的穩定,常凱申還是會答應這個條件的。」
歷史上,為了賑災常凱申還是有付出努力的。
諸如成立救濟會,發行公債,並且針對各種貪污行為,加大了處理和監管的力度。
畢竟,常凱申是真急了,水災若是治理不利,那可是真的會「亡國」的。
歷史上,不知道有多少王朝末期,就是倒在災害治理不利,所導致的連鎖反應。
聽完其他人的建議,迅哥兒緊緊皺著眉頭終於舒展了一些,不過眼睛裡面還是布滿血絲。
他點了點頭,乾脆果斷地說道。
「諸君,事不宜遲,我們也不要在這裡耽擱時間,章程定下來之後,現在重要的是聯絡各界人士,募捐以及啟動救災工作。」
其他人都點點頭,同意了迅哥兒的提議。
四人再簡單商量了一下議程,便打算連夜「各顯神通」。
杜月笙在聯絡國府,還有調配人手方面,顯然有著優勢。
而迅哥兒和林玉堂二位先生,也在各界有著廣泛的人脈,以二人的號召力,能夠募捐到的善款,必定不少。
包國維就更加特殊了,在號召力、調配資源、藥品還有聯絡國府方面,都有著優勢。
這也是迅哥兒,第一時間找包國維的原因。
這小老弟看起來不靠譜,可他是真的全能啊!
正當幾個人商議差不多,準備出門尋人的時候,杜公館來了另外一位客人。
「杜兄!杜兄!」
張群風塵僕僕地衝進大堂,四處呼喚著杜月笙。
看到四個人都在場,臉上略微有些驚訝,卻還是拱拱手說道。
「諸位先生都在場啊?正巧有事相求。」
包國維意味深長地說道:「張市長這是帶來了常凱申的指示?」
水災傳出來的時候,張群等人還在首映禮呢,一聽到消息,估計便去開會了。
張群頭上那個狂汗,估計也就包國維,敢這麼明目張胆地直呼常凱申了。
他點點頭說道:「總裁來了緊急電報,要求之江、江淮還有滬市各地,緊急開展救援,務必要先救助出大部分的普通百姓.」
具體的信息他也沒有提。
按理來說,作為滬市市長張群的級別很高,可不知怎麼的,在這幾位先生面前,卻一點都囂張不起來,反倒是很謙卑的模樣。
他面向包國維特別說道。
「這裡還要感謝秉文先生的事先提醒了,若不是你先前的建議,如今長江流域的水患恐怕會更多,倒時候影響到滬市也是不一定。」
「提醒?」包國維有點懵。
「對。」張群略微有些不好意思地說道。「你忘記了,從前在遠東飯店,你曾今有過一次水利治理的問答,當時我全部記下了,並且針對滬市周邊做了一些布置。
如今水患洶洶,好在提前將近一年做了準備,才沒有釀成更大的慘劇。」
包國維差點忘記了這個事情,現在在遠東飯店,自己曾今給滬市大小官員提過建議。
沒想到張群還真放在了心上。
他眯了眯眼睛問道:「不過看起來,只是滬市周邊一些地方興修了?」
張群無奈說道:「秉文,你何嘗不知國府的狀況,我即便是找了之江的褚慧僧先生,也同樣很難推動全面實行。」
在沒看到利益受損之前,讓那些大小官員去動用錢財修水利?
兼職是不可能的事情。
自己能做到的,也就是這麼多了。
即便是擁有提前預知的能力,也同樣很難改變歷史。
包國維拍了拍張群的肩膀,算是認同了他的做法。
嘆了一口氣,包國維說道:「張市長既然來了,我們有件事情還要通知一下你,希望今後賑災國府能夠提供一些幫助。」
張群一頭霧水,他轉頭看向了杜月笙。
後者略微有些不好意思地說道:「岳軍兄,我們成立了一個慈善賑災組織,名叫華夏濟民會,還希望你能夠支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