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李侍堯回京復命
公元1786年大年剛過,其他同僚都守在在家享受天倫之樂,和珅卻百無聊賴的呆在軍機處值房,只為皇上可以隨時找見自己,這時,年已七旬的李侍堯顫顫巍巍的走進值房,見到和珅就是跪拜,和珅本來坐的無聊,都有一點打瞌睡的意思,突然冒出這麼一個耄耋老人給自己跪拜,折實是嚇了一跳。
「唉唉唉,怎麼回事,和某可是受用不起啊,這是哪位同仁。」
李侍堯急忙抬起頭來說道:「李侍堯見過和中堂,和中堂吉祥。」
和珅一看是李侍堯,急忙將他扶起來說道:「總督大人,您的這一跪和某可是擔待一起,堂堂一品大員,陝甘總督,又是前輩,這可是折煞和某了。」
李侍堯回應道:「三個月前,蒙和大人相救,又贈與財資,老夫才能回京復了皇上的命,如今官位得保,又怎能不跪謝和大人您呢。」
「李大人,快快坐在,意思是皇上給你三個月平亂的差事辦妥了?」和珅問道。
李侍堯慢慢的走到椅子旁坐下後說道:「妥了,不僅亂民平了,而且本官還未為盲從者分了一些個田地,我想他們這輩子都不會作亂了。」
和珅拍了拍手說道:「李大人真是治下有方啊,怪不得皇上對李大人如此愛惜,李大人今日能如此,真是要感謝皇恩浩蕩啊。」
李侍堯點了點頭說道:「是啊,不過,如果沒有和大人從中斡旋,老夫也不能有今天,這不,皇上這次選秀,老夫也是為皇上盡了一片孝心的,不想被李某選好的這兩個女子,雖然在旗,卻是門第有點低下,直接在儲秀宮就給刷下來了,老夫想,本官已經年邁,對這美味尤物實在是已經力不從心,不如送與和大人,才不會暴殄天物不是,呵呵。」
和珅色色的說道:「和某家裡已經有七房妻妾了,如果再這樣奪李大人之所愛,感覺總是有點不太仗義,嘿嘿。」
李侍堯搖了搖頭說道:「老夫愛不起來了,她們能夠跟了和大人,也不枉長了一張美艷的小臉蛋兒,老夫自己留下才是糟蹋了,和大人就勉為其難的收留她們吧。」
和珅色色的說道:「難為李大人想的這麼周全,那和某就勉為其難收下?」
李侍堯笑眯眯的說道:「那就麻煩和大人了,李某今天就派人將二女送到和大人的府上。」
和珅略微的考慮了一下說道:「就不要送到和某的家裡了,和某在驢肉胡同有一處老宅,就將她們安頓到那裡吧,免得我家夫人心裡不舒服。」
李侍堯說道:「和大人對夫人能夠如此,李某實在是從心底里佩服,和大人將地址給李某留下,李某今天就將二女送過去。」
和珅找了一張紙,將具體地址寫下遞給李侍堯,李侍堯接過來又說道:「這兩個女子平時開銷很大,請和大人務必將這五萬兩銀票收下,就當李某給這兩個女子的生活開銷的費用。」說著就將五萬兩的銀票遞給和珅。
和珅接過銀票後說道:「李大人真是考慮的周全,和某佩服,李大人放心,在和某這裡,她們受不了委屈。」
李侍堯與和珅又寒暄了一會兒,也就找了個藉口離開了軍機處,其實不論和珅,還是李侍堯,他們心裡都明白,這一切只是一個交易罷了,本來是處理國家大事的軍機處,卻成了權錢交易的隱秘場所,也許在這樣的地方,談論這樣的事情,才是最安全的。李侍堯需要和珅在皇上面前給自己說點好話,提供點信息,和珅需要可以滿足私慾的金錢和美女,互利互惠,好像是很公平合理的,其實內在卻損害了大清朝的利益,也讓大多數官員覺得勵精圖治沒有用,為民請命也沒有用,只有將銀子使對地方,什麼升官發財,光宗耀祖,都不是什麼難事,長此以往,還有誰努力工作,還有誰為四萬萬大清子民的死活考慮,在康乾盛世的華麗背景下,卻是爛到根子裡的官僚群體,還有苦的不能再苦的草民階層。
不過,人性往往都是有兩面性的,剛剛才與和珅進行了權錢交易的李侍堯,卻在半年後湖廣總督任上,幹了一件驚天動地、為民請命的大好事,事情是這樣子的,公元1785年,也就是乾隆五十年,湖北等地發生了百年不遇的大旱災,朝廷急調五十萬石賑災糧食給湖北各地官府,不過,受災的百姓實在是太多了,所以那五十萬石的賑災糧食實在是杯水車薪,加上官員的貪婪,最後估計只有十多萬吃到災民的嘴裡,剩下的三十多萬都被各級官員層層剋扣,不知所蹤了。
1986年新年伊始,許多災民由原來的食不果腹,到現在完全演變成了饑民,甚至有一部分饑民已經走投無路,餓死街頭了,而各級官爺手裡的救濟糧,早已經變成了白花花的銀子,躲在他們的銀窖里,睡大覺去了。大過年的,誰不想讓家裡老小吃頓好的,即使不能吃上好酒好菜,最起碼也不能讓家裡人大過年的餓肚子不是,所以,善良的湖北鄉民便相互幫襯,你出一點糧食,我出一點土豆的,實在是一點吃的也沒有的,就上山砍柴,下廚幹活,終於在大家的同心協力下,這個年大家算是沒有餓肚子,
可是,這麼大的災年,地主家也沒有餘糧呀,所以,年後的湖北人民,除了一些無良富戶,大多數人家裡已經完全沒有了一點糧食,這人要是餓急了,那是什麼事都能幹得出來的。這不,在湖北孝感地區,就有一個叫劉金立的饑民,實在是餓急了,就到同村還有糧食的富戶劉勉孝家去藉口吃的,不想這富戶劉勉孝不但不借,還將這劉金立給打出家門,懷恨在心的劉金立平常就不是什麼善茬,受了這樣的委屈,他那會罷休,於是就夥同一幫同村饑民,將劉勉孝家的糧倉撬開,並將糧倉里所有的糧食全部搬空後,各自分到參加搶劫的各家,而其他已經餓紅了眼的饑民,看見劉金立這樣就可以不再餓肚子,便三五成群的到附近大戶借糧,要是借大家皆大歡喜,要是不借就大打出手,將附近大戶的糧食全部搶劫一空,搬到自己家裡。
「唉唉唉,怎麼回事,和某可是受用不起啊,這是哪位同仁。」
李侍堯急忙抬起頭來說道:「李侍堯見過和中堂,和中堂吉祥。」
和珅一看是李侍堯,急忙將他扶起來說道:「總督大人,您的這一跪和某可是擔待一起,堂堂一品大員,陝甘總督,又是前輩,這可是折煞和某了。」
李侍堯回應道:「三個月前,蒙和大人相救,又贈與財資,老夫才能回京復了皇上的命,如今官位得保,又怎能不跪謝和大人您呢。」
「李大人,快快坐在,意思是皇上給你三個月平亂的差事辦妥了?」和珅問道。
李侍堯慢慢的走到椅子旁坐下後說道:「妥了,不僅亂民平了,而且本官還未為盲從者分了一些個田地,我想他們這輩子都不會作亂了。」
和珅拍了拍手說道:「李大人真是治下有方啊,怪不得皇上對李大人如此愛惜,李大人今日能如此,真是要感謝皇恩浩蕩啊。」
李侍堯點了點頭說道:「是啊,不過,如果沒有和大人從中斡旋,老夫也不能有今天,這不,皇上這次選秀,老夫也是為皇上盡了一片孝心的,不想被李某選好的這兩個女子,雖然在旗,卻是門第有點低下,直接在儲秀宮就給刷下來了,老夫想,本官已經年邁,對這美味尤物實在是已經力不從心,不如送與和大人,才不會暴殄天物不是,呵呵。」
和珅色色的說道:「和某家裡已經有七房妻妾了,如果再這樣奪李大人之所愛,感覺總是有點不太仗義,嘿嘿。」
李侍堯搖了搖頭說道:「老夫愛不起來了,她們能夠跟了和大人,也不枉長了一張美艷的小臉蛋兒,老夫自己留下才是糟蹋了,和大人就勉為其難的收留她們吧。」
和珅色色的說道:「難為李大人想的這麼周全,那和某就勉為其難收下?」
李侍堯笑眯眯的說道:「那就麻煩和大人了,李某今天就派人將二女送到和大人的府上。」
和珅略微的考慮了一下說道:「就不要送到和某的家裡了,和某在驢肉胡同有一處老宅,就將她們安頓到那裡吧,免得我家夫人心裡不舒服。」
李侍堯說道:「和大人對夫人能夠如此,李某實在是從心底里佩服,和大人將地址給李某留下,李某今天就將二女送過去。」
和珅找了一張紙,將具體地址寫下遞給李侍堯,李侍堯接過來又說道:「這兩個女子平時開銷很大,請和大人務必將這五萬兩銀票收下,就當李某給這兩個女子的生活開銷的費用。」說著就將五萬兩的銀票遞給和珅。
和珅接過銀票後說道:「李大人真是考慮的周全,和某佩服,李大人放心,在和某這裡,她們受不了委屈。」
李侍堯與和珅又寒暄了一會兒,也就找了個藉口離開了軍機處,其實不論和珅,還是李侍堯,他們心裡都明白,這一切只是一個交易罷了,本來是處理國家大事的軍機處,卻成了權錢交易的隱秘場所,也許在這樣的地方,談論這樣的事情,才是最安全的。李侍堯需要和珅在皇上面前給自己說點好話,提供點信息,和珅需要可以滿足私慾的金錢和美女,互利互惠,好像是很公平合理的,其實內在卻損害了大清朝的利益,也讓大多數官員覺得勵精圖治沒有用,為民請命也沒有用,只有將銀子使對地方,什麼升官發財,光宗耀祖,都不是什麼難事,長此以往,還有誰努力工作,還有誰為四萬萬大清子民的死活考慮,在康乾盛世的華麗背景下,卻是爛到根子裡的官僚群體,還有苦的不能再苦的草民階層。
不過,人性往往都是有兩面性的,剛剛才與和珅進行了權錢交易的李侍堯,卻在半年後湖廣總督任上,幹了一件驚天動地、為民請命的大好事,事情是這樣子的,公元1785年,也就是乾隆五十年,湖北等地發生了百年不遇的大旱災,朝廷急調五十萬石賑災糧食給湖北各地官府,不過,受災的百姓實在是太多了,所以那五十萬石的賑災糧食實在是杯水車薪,加上官員的貪婪,最後估計只有十多萬吃到災民的嘴裡,剩下的三十多萬都被各級官員層層剋扣,不知所蹤了。
1986年新年伊始,許多災民由原來的食不果腹,到現在完全演變成了饑民,甚至有一部分饑民已經走投無路,餓死街頭了,而各級官爺手裡的救濟糧,早已經變成了白花花的銀子,躲在他們的銀窖里,睡大覺去了。大過年的,誰不想讓家裡老小吃頓好的,即使不能吃上好酒好菜,最起碼也不能讓家裡人大過年的餓肚子不是,所以,善良的湖北鄉民便相互幫襯,你出一點糧食,我出一點土豆的,實在是一點吃的也沒有的,就上山砍柴,下廚幹活,終於在大家的同心協力下,這個年大家算是沒有餓肚子,
可是,這麼大的災年,地主家也沒有餘糧呀,所以,年後的湖北人民,除了一些無良富戶,大多數人家裡已經完全沒有了一點糧食,這人要是餓急了,那是什麼事都能幹得出來的。這不,在湖北孝感地區,就有一個叫劉金立的饑民,實在是餓急了,就到同村還有糧食的富戶劉勉孝家去藉口吃的,不想這富戶劉勉孝不但不借,還將這劉金立給打出家門,懷恨在心的劉金立平常就不是什麼善茬,受了這樣的委屈,他那會罷休,於是就夥同一幫同村饑民,將劉勉孝家的糧倉撬開,並將糧倉里所有的糧食全部搬空後,各自分到參加搶劫的各家,而其他已經餓紅了眼的饑民,看見劉金立這樣就可以不再餓肚子,便三五成群的到附近大戶借糧,要是借大家皆大歡喜,要是不借就大打出手,將附近大戶的糧食全部搶劫一空,搬到自己家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