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5章摸天嶺攻防戰(終)
「轟、轟、轟……!」
清軍的火炮還在發射,在連續不斷地射擊下,摸天嶺上到處都是被炮子砸飛的山石和樹木,在連續的轟炸下,太平軍修建的環型工事不可避免地遭到了炮擊。
短短兩丈的泥牆登時被砸出了好幾個碗口大的窟窿,那幾枚炮子在穿透泥牆後,依然去勢不減,連續轟斃了三四個太平軍後,才砸落在山坡上。
驟然遭到攻擊的太平軍,頓時嚇得雞飛狗跳,他們接受訓練的時間太短了,又沒有經歷過真正的戰場,躲在防線內,用滾木擂石攻擊上山的清軍,他們或許還能嚴格遵守長官的號令,可當他們看到同伴悽慘的死狀後,不少士兵都不自覺地打起了退堂鼓。
清妖的火炮既然能擊中防線一次,那就能擊中第二次,沒有人願意被炮子炸斷胳膊或者大腿,更不願意成為清妖炮火下的亡魂,終於在清軍的炮彈再一次擊中泥牆的時候,有幾個太平軍因為承受不住巨大的心理壓力,開始徐徐後退。
眼見有人畏戰不前,負責這道防線的太平軍前旅卒長張大牛頓時大怒,親自帶著親兵上前,將那幾個試圖逃跑的太平軍當場砍殺,然後怒視著一眾縮在泥牆後面的太平軍士兵道:「咱們吃明王的,穿明王的,清妖炮一響,你們就嚇得跟丟了魂一樣,你們對的起明王的恩情嗎?」
說罷,將自己的卒長旗往身前一插,對緊跟在他身後的幾個親兵喝道:「本卒將士聽著,凡有敢於退過此旗者,立斬不饒!」
本來眼見同伴後退,也生出逃跑年頭的太平軍都被張大牛的氣勢嚇住了,竟不敢再退,只得繼續躲在泥牆後,等待著清軍攻山的兵馬抵達。
清軍炮響之後,早就準備妥當的武昌總兵花連布立時喝令本部人馬便齊向摸天嶺發動了攻勢,見已方火炮發動,五百餘名清軍刀盾兵和鳥銃兵連忙齊齊向前,驅趕著僅存的二百餘名民夫,向摸天嶺太平軍防線涌去。
「他娘的,老子上了清妖的當了,快給老子開炮,……快給老子開炮,等清妖一上來,就給本旅帥狠狠地打!」
千里鏡中,劉麻子終於發現了清軍的火炮陣地,這次清軍這次確實打了他一個措手不及,他根本沒想到武昌綠營這麼能忍,就連炮陣地都做了隱蔽,直到現在才把火炮推上了戰場,要不是自個老大在房縣提拔的張大牛忠心,說不定嶺下防線已然崩潰。
清軍的火炮擊中太平軍防線的概率十不足一,太平軍炮兵想要擊中清軍炮兵陣地也是難上加難,其原因有二,一是射程太遠,二是太平軍火炮的數量有限,而且都是六百斤小炮,即便是擊中清軍的炮兵陣地,殺傷力也有限,故爾劉麻子只得把目標放在正朝摸天嶺蜂擁而來的清軍攻山部隊。
終於,在攻山清軍進入太平軍攻擊範圍後,太平軍的火炮也全面打響,伴隨著數聲炮火的轟鳴,排頭的民夫頓時倒了一大片,有機靈的民夫順勢就往地上一躺,慘叫一聲,往地上一趴,更有甚者,居然借勢滾到了了山石和樹樁後面裝死乞命。
當然更多的百姓還是被驅趕著往前擠壓。山坡上,到處是跌跌撞撞的身影,人擠著人,有不少躺下裝死的就這樣被生生踩踏而死。
炮擊中,一枚枚擂石和一根根滾木也被環形工事內的太平軍推下了山坡,一個接一個的民夫和夾雜在人群中清軍不是被炮子轟的死無全屍,就是被亂石斷木砸斷了胳膊和大腿,躺在地上,不停地抽搐哀嚎,整個摸天嶺上山的山道幾乎成了屠宰場,到處都是殘肢碎肉,和炸碎的臟器,空氣中都充滿了血腥味。
山坡上,徵調的民夫在太平軍的火力下終於死傷殆盡,只剩下少數躲在巨石和大樹後裝死的百姓存活,但是上山的清軍弓箭手和火銃手在在這個時候選擇好了可以射擊的位置,所有人都用仇恨的目光死死地盯著山頂太平軍的炮壘。
連續三天,一千五百名武昌民夫慘死在衝鋒的路上,令驅趕民夫攻山的武昌兵充滿仇恨,兔子還不吃窩邊草呢,大家都是武昌本鄉本土的,誰都不願意回去後被家鄉人戳脊梁骨,可偏偏上命難為,他們不過是當兵吃糧的大頭兵,又能怎麼樣?
所以武昌綠營只能把仇恨的放到了盤踞在摸天嶺的賊寇身上,若不是你們非要造大清的反,咱們的同鄉又怎麼會死?
利用不斷的火炮齊射,和兩百餘名民夫的死亡,清軍的火銃兵終於抵達了距離環形工事不足一百步左右的區域,為了完成總兵大人的軍令,也為了報仇,清軍火銃兵終於齊齊點燃了鳥銃上的火繩子,嗶哩啪啦的火銃聲頓時響成一片。
清軍火銃手採用的依然是明朝時期的三段式戰法,也就是第一隊射擊完畢後立即退後裝填火藥,第二隊上前射擊,第二隊射完後,第三隊上前,如此周而復始,對敵軍形成連續不斷地打擊。
密集的銃子,可不是隔一段時間才落在防線內的炮子能比的,隨著清軍銃手全面打響,原本還能冒頭投擲滾木和擂石的太平軍終於被完全壓制,聽著泥牆上不斷傳來的撞擊聲和爆響聲,沒有一個太平軍敢冒頭,就連對王秀清感恩戴德的張大牛也縮在泥牆後不敢動彈。
「衝上去,衝上去,賊寇的火炮總共就七八門,而且現在距離他們的防線也不足百步,只要咱們殺到防線前,他們的火炮便奈何不了咱們。」
眼見已經完全壓制住了環形工事內的太平軍,清武昌游擊胡士義大喜之餘,終於下達了全軍總攻的軍令。
胡士義敢下這軍令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因為他已經判斷出了太平軍火炮發射的間隔時間,儘管知道第一批進攻的士兵也會成為消耗太平軍火力的炮灰,但打仗哪有不死人的,端了大清朝的碗,就要有替大清殉國的勇氣。
胡士義相信,只要再吸引賊寇火炮攻擊一輪,他麾下的刀盾兵就能趁著賊寇裝填彈藥的空擋,衝到賊寇的防線前,有鳥銃兵在後面壓陣,前隊進攻的刀盾兵要拔除那些埋設在防線前的竹樁,根本不成問題。
誠如胡士義所想,當第一隊五十餘人的刀盾兵衝上前時,嶺口賊寇的炮壘果然齊齊轟鳴,那些被火銃手壓著打的賊寇也冒著槍林彈雨探出頭來,扔下了數根斷木和七八快亂石。
幾十名衝殺在前的清軍立時死傷遍地,冒頭的太平軍也在密集的銃雨中傷亡十餘個,儘管在交換比上,太平軍占據優勢,但第二隊清軍已然再次上前,而且沒有一個士兵猶豫,為了加快速度,他們甚至扔掉了木盾,只揮舞著長刀,嗷嗷叫著撲向了太平軍的防線。
露頭就被清妖銃手射殺,不露頭迎戰,清妖就要殺到防線下,山頂指揮的劉麻子心知不妙,果斷下令,讓殘餘在防線內的太平軍不要做無謂的犧牲,立即撤回山頂,同時令銃手準備,一旦清軍突破嶺下防線,就齊齊開火。
可他萬萬沒想到的是,清軍占領了嶺下防線後,並沒有繼續派兵攻山,而是利用防線前的那段小壕溝,迅速部署了鳥銃兵,一個個全神貫注地盯著山頂太平軍炮壘,而山下的清軍大營也再分出了一批兵馬,上了摸天嶺,只不過他們並不是增援山頂戰事,而是直奔火炮陣地。
「撤兵吧!把火炮全都運回山洞防線。」
顯然,清軍打的是把火炮運到嶺下防線的心思,鑑於清軍火銃兵太過犀利,王秀清終於下達的全軍撤離摸天嶺,退守太平寨的軍令。
清軍的火炮還在發射,在連續不斷地射擊下,摸天嶺上到處都是被炮子砸飛的山石和樹木,在連續的轟炸下,太平軍修建的環型工事不可避免地遭到了炮擊。
短短兩丈的泥牆登時被砸出了好幾個碗口大的窟窿,那幾枚炮子在穿透泥牆後,依然去勢不減,連續轟斃了三四個太平軍後,才砸落在山坡上。
驟然遭到攻擊的太平軍,頓時嚇得雞飛狗跳,他們接受訓練的時間太短了,又沒有經歷過真正的戰場,躲在防線內,用滾木擂石攻擊上山的清軍,他們或許還能嚴格遵守長官的號令,可當他們看到同伴悽慘的死狀後,不少士兵都不自覺地打起了退堂鼓。
清妖的火炮既然能擊中防線一次,那就能擊中第二次,沒有人願意被炮子炸斷胳膊或者大腿,更不願意成為清妖炮火下的亡魂,終於在清軍的炮彈再一次擊中泥牆的時候,有幾個太平軍因為承受不住巨大的心理壓力,開始徐徐後退。
眼見有人畏戰不前,負責這道防線的太平軍前旅卒長張大牛頓時大怒,親自帶著親兵上前,將那幾個試圖逃跑的太平軍當場砍殺,然後怒視著一眾縮在泥牆後面的太平軍士兵道:「咱們吃明王的,穿明王的,清妖炮一響,你們就嚇得跟丟了魂一樣,你們對的起明王的恩情嗎?」
說罷,將自己的卒長旗往身前一插,對緊跟在他身後的幾個親兵喝道:「本卒將士聽著,凡有敢於退過此旗者,立斬不饒!」
本來眼見同伴後退,也生出逃跑年頭的太平軍都被張大牛的氣勢嚇住了,竟不敢再退,只得繼續躲在泥牆後,等待著清軍攻山的兵馬抵達。
清軍炮響之後,早就準備妥當的武昌總兵花連布立時喝令本部人馬便齊向摸天嶺發動了攻勢,見已方火炮發動,五百餘名清軍刀盾兵和鳥銃兵連忙齊齊向前,驅趕著僅存的二百餘名民夫,向摸天嶺太平軍防線涌去。
「他娘的,老子上了清妖的當了,快給老子開炮,……快給老子開炮,等清妖一上來,就給本旅帥狠狠地打!」
千里鏡中,劉麻子終於發現了清軍的火炮陣地,這次清軍這次確實打了他一個措手不及,他根本沒想到武昌綠營這麼能忍,就連炮陣地都做了隱蔽,直到現在才把火炮推上了戰場,要不是自個老大在房縣提拔的張大牛忠心,說不定嶺下防線已然崩潰。
清軍的火炮擊中太平軍防線的概率十不足一,太平軍炮兵想要擊中清軍炮兵陣地也是難上加難,其原因有二,一是射程太遠,二是太平軍火炮的數量有限,而且都是六百斤小炮,即便是擊中清軍的炮兵陣地,殺傷力也有限,故爾劉麻子只得把目標放在正朝摸天嶺蜂擁而來的清軍攻山部隊。
終於,在攻山清軍進入太平軍攻擊範圍後,太平軍的火炮也全面打響,伴隨著數聲炮火的轟鳴,排頭的民夫頓時倒了一大片,有機靈的民夫順勢就往地上一躺,慘叫一聲,往地上一趴,更有甚者,居然借勢滾到了了山石和樹樁後面裝死乞命。
當然更多的百姓還是被驅趕著往前擠壓。山坡上,到處是跌跌撞撞的身影,人擠著人,有不少躺下裝死的就這樣被生生踩踏而死。
炮擊中,一枚枚擂石和一根根滾木也被環形工事內的太平軍推下了山坡,一個接一個的民夫和夾雜在人群中清軍不是被炮子轟的死無全屍,就是被亂石斷木砸斷了胳膊和大腿,躺在地上,不停地抽搐哀嚎,整個摸天嶺上山的山道幾乎成了屠宰場,到處都是殘肢碎肉,和炸碎的臟器,空氣中都充滿了血腥味。
山坡上,徵調的民夫在太平軍的火力下終於死傷殆盡,只剩下少數躲在巨石和大樹後裝死的百姓存活,但是上山的清軍弓箭手和火銃手在在這個時候選擇好了可以射擊的位置,所有人都用仇恨的目光死死地盯著山頂太平軍的炮壘。
連續三天,一千五百名武昌民夫慘死在衝鋒的路上,令驅趕民夫攻山的武昌兵充滿仇恨,兔子還不吃窩邊草呢,大家都是武昌本鄉本土的,誰都不願意回去後被家鄉人戳脊梁骨,可偏偏上命難為,他們不過是當兵吃糧的大頭兵,又能怎麼樣?
所以武昌綠營只能把仇恨的放到了盤踞在摸天嶺的賊寇身上,若不是你們非要造大清的反,咱們的同鄉又怎麼會死?
利用不斷的火炮齊射,和兩百餘名民夫的死亡,清軍的火銃兵終於抵達了距離環形工事不足一百步左右的區域,為了完成總兵大人的軍令,也為了報仇,清軍火銃兵終於齊齊點燃了鳥銃上的火繩子,嗶哩啪啦的火銃聲頓時響成一片。
清軍火銃手採用的依然是明朝時期的三段式戰法,也就是第一隊射擊完畢後立即退後裝填火藥,第二隊上前射擊,第二隊射完後,第三隊上前,如此周而復始,對敵軍形成連續不斷地打擊。
密集的銃子,可不是隔一段時間才落在防線內的炮子能比的,隨著清軍銃手全面打響,原本還能冒頭投擲滾木和擂石的太平軍終於被完全壓制,聽著泥牆上不斷傳來的撞擊聲和爆響聲,沒有一個太平軍敢冒頭,就連對王秀清感恩戴德的張大牛也縮在泥牆後不敢動彈。
「衝上去,衝上去,賊寇的火炮總共就七八門,而且現在距離他們的防線也不足百步,只要咱們殺到防線前,他們的火炮便奈何不了咱們。」
眼見已經完全壓制住了環形工事內的太平軍,清武昌游擊胡士義大喜之餘,終於下達了全軍總攻的軍令。
胡士義敢下這軍令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因為他已經判斷出了太平軍火炮發射的間隔時間,儘管知道第一批進攻的士兵也會成為消耗太平軍火力的炮灰,但打仗哪有不死人的,端了大清朝的碗,就要有替大清殉國的勇氣。
胡士義相信,只要再吸引賊寇火炮攻擊一輪,他麾下的刀盾兵就能趁著賊寇裝填彈藥的空擋,衝到賊寇的防線前,有鳥銃兵在後面壓陣,前隊進攻的刀盾兵要拔除那些埋設在防線前的竹樁,根本不成問題。
誠如胡士義所想,當第一隊五十餘人的刀盾兵衝上前時,嶺口賊寇的炮壘果然齊齊轟鳴,那些被火銃手壓著打的賊寇也冒著槍林彈雨探出頭來,扔下了數根斷木和七八快亂石。
幾十名衝殺在前的清軍立時死傷遍地,冒頭的太平軍也在密集的銃雨中傷亡十餘個,儘管在交換比上,太平軍占據優勢,但第二隊清軍已然再次上前,而且沒有一個士兵猶豫,為了加快速度,他們甚至扔掉了木盾,只揮舞著長刀,嗷嗷叫著撲向了太平軍的防線。
露頭就被清妖銃手射殺,不露頭迎戰,清妖就要殺到防線下,山頂指揮的劉麻子心知不妙,果斷下令,讓殘餘在防線內的太平軍不要做無謂的犧牲,立即撤回山頂,同時令銃手準備,一旦清軍突破嶺下防線,就齊齊開火。
可他萬萬沒想到的是,清軍占領了嶺下防線後,並沒有繼續派兵攻山,而是利用防線前的那段小壕溝,迅速部署了鳥銃兵,一個個全神貫注地盯著山頂太平軍炮壘,而山下的清軍大營也再分出了一批兵馬,上了摸天嶺,只不過他們並不是增援山頂戰事,而是直奔火炮陣地。
「撤兵吧!把火炮全都運回山洞防線。」
顯然,清軍打的是把火炮運到嶺下防線的心思,鑑於清軍火銃兵太過犀利,王秀清終於下達的全軍撤離摸天嶺,退守太平寨的軍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