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2章摸天嶺攻防戰(上)
乾隆五十四年正月二十六,休整了兩日的清軍終於出動,並於當天午時抵達了摸天嶺一帶。
因府衙留書之事,慶成早就暗暗下定決心,這次無論如何都要剿除這伙膽大包天的賊寇,因此他簡單觀察過摸天嶺地形後,就急令武昌鎮總兵花連布領本部兵馬向摸天嶺發起進攻。
摸天嶺易守難攻,慶成也不指望花連布一戰成功,因此,這次攻山的目的,不過是為了試探太平軍的虛實,為此慶成還特意從本部督標抽調了三百火槍手,配合花連布作戰,此外,他還令花連布發動進攻後,一定要仔細勘察摸天嶺的地形,務必要在山上尋找到適合布置炮兵的陣地。
隨著執行攻山任務的武昌綠營開始向摸天嶺進發,清軍大陣立時響起震天的鼓聲,司號手也適時舉起了手中的牛角號,發出一陣陣悲涼鳴叫,顯然,這是大清軍發動進攻的信號。
花連布去年曾以蒙古鑲白旗參領的身份,率蒙古兵參加過征伐安南之戰,不過他所部兵馬剛出鎮南關,兩廣總督孫士毅已率軍占領黎城,生俘安南國王黎維祁。
乾隆認為已經沒有必要再增兵安南,遂命各軍立即回返,考慮到八旗大兵長途跋涉數千里,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因此又傳旨升賞所有八旗子弟,蒙軍旗出身的花連布也因此榮升襄陽鎮總兵,從二品武官。
沒吃過豬肉,難不成還沒見過豬跑?花連布雖然沒經歷過正兒八經的戰陣,但出征安南的路上,多少也聽了些行軍打仗的關竅。
由於摸天嶺特殊的地形,花連布並沒有將麾下的三千軍全部投入戰鬥,而是令部將武昌游擊胡士應領三百刀盾兵為前隊,掩護提督督標的三百鳥銃手向摸天嶺頂峰殺了過去。
山道狹窄難行,最寬處不過兩丈,最窄處只有數尺,攻山的清軍的戰鬥隊形,很快就變成了一字長蛇陣。
望著前方越來越窄的山道,武昌游擊胡士應也越發的不安,他怕他部下的兵馬到了賊寇防線前無法展開,那樣即使官軍人數再多,裝備再精良,恐怕也難突破賊寇布置在嶺口下方的防線。
清軍大隊抵達摸天嶺,這顯然瞞不住居高臨下的太平軍,再發現清軍發動進攻後,奉命鎮守摸天嶺主峰的太平軍左旅旅帥劉麻子忙大聲喊到:「準備戰鬥!」
原本在防線內休整的太平軍將士立時將一顆顆早已準備好的擂石抱上了泥牆,同時他們還搬出了好幾根釘滿大釘的滾木。
摸天嶺主峰炮兵陣地,四門六百斤火炮和三門四百斤火炮,也被掀開了炮衣,幾個太平軍輔兵連忙上前,裝火藥的裝火藥,裝彈的裝彈,連接火繩的連接火繩,忙的不亦樂乎,只有負責開炮的幾個綠營降兵苦著一張臉,仿佛死人般站在那,望著正向山頂攻擊前進的那些往日同僚。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隨著清軍前隊抵進到距離太平軍防線不足一里左右的山路時,劉麻子終是大手一揮,暴喝道:「開炮!」
那幾個綠營降兵依舊傻傻地站在那,等到劉麻子把刀架到他們脖子上時,才一個個臉色蒼白地開始調整炮口,測算距離。
儘管綠營降兵們並不情願替太平軍賣命,畢竟沒有誰肯放著好好的官軍不當,而投靠賊寇,但刀都架到了脖頸,若不開炮,他們相信這賊頭肯定會殺人立威,沒有人願意被當成殺雞儆猴的那隻雞,所以綠營降兵最終還是屈服在劉麻子的長刀前。
隨著「太平軍炮手」點燃連接在炮管上的火繩後,那引線頓時發出「哧哧」的燃燒聲,仿佛像毒蛇的杏般,不斷噴射著火花。
只聽「轟」的一聲,黝黑的炮口火光一閃,幾枚大大小小的炮子呼嘯而出,砸向正在往山頂攀爬的清軍。
顯然,胡世應沒想到太平軍會有火炮,指揮攻山的武昌總兵花連布也沒想到,主持這次戰事的湖北提督慶成更沒想到。
所有人在攻山之前都反覆論證過,摸天嶺防線前三百步左右是安全距離,在這個位置,即便是賊寇把所有的滾木擂石都打下來,大清軍都來得及規避,可誰也沒想到區區一夥山賊,手上竟有火炮,聽炮響,貌似還有七八門。
清軍的火炮其實至今還是沿襲明朝的鑄炮技術,火炮的精度並不高,尤其是從山頂往下射擊,對炮手的考驗更高,本就是被強迫開火的清軍降兵也是敷衍了事,故爾這七枚炮子並沒有對攻山的清軍造成任何殺傷。
可偏偏這七枚炮子卻令清軍的進攻速度為之一滯,攻山的清軍顯然也沒想到賊寇會有炮,儘管打的不准,可誰又能保證下一次賊寇還會打偏,炮子並不多,可到底沒長眼睛,若是被轟中,那不死恐怕都要脫成皮。
於是乎,沖在最前面的十幾個清軍都是你望望我,我看看你,都指望著同伴上去頂缸,變得逡巡不前起來。
負責攻山的武昌游擊胡士應大怒,親自帶兵上前,指著前排進攻的千總罵道:「賊人不過是放了一輪炮,爾等就畏首畏尾,哪裡還有朝廷官軍的樣子?總兵大人讓咱們試探賊人的虛實,咱們總不能一槍不發,一箭不射,就灰溜溜地退回去,要真是這樣,大清軍的臉面可就被你們丟光了,現在都給老子繼續上前,把火銃手掩護到可以射擊的區域,要不然,本將現在就砍了你們。」
「嗻……!」
見游擊大人發怒,最前面的一眾清軍哪裡還敢退縮,只得再次舉著盾,弓著身子向摸天嶺太平軍防線壓了過去。
那千總也豁出去了,參加過大金川之戰的他對攻打敵軍布置在山上的防線還是有經驗的,一邊舉刀向上,一邊對手底下的那幫子營兵鼓勁道:「兄弟們,賊人的火炮其實就是聽個響,有啥可怕的?只要咱們膽子夠大,沖的夠快,區區火炮根本傷不了咱們,現在隨本千總沖。」
不沖是死,前進未必就死,是人都會做出選擇,充做排頭兵的清軍千總不得不硬著頭皮,指揮著本部兵馬再次向太平軍防線壓去。
因府衙留書之事,慶成早就暗暗下定決心,這次無論如何都要剿除這伙膽大包天的賊寇,因此他簡單觀察過摸天嶺地形後,就急令武昌鎮總兵花連布領本部兵馬向摸天嶺發起進攻。
摸天嶺易守難攻,慶成也不指望花連布一戰成功,因此,這次攻山的目的,不過是為了試探太平軍的虛實,為此慶成還特意從本部督標抽調了三百火槍手,配合花連布作戰,此外,他還令花連布發動進攻後,一定要仔細勘察摸天嶺的地形,務必要在山上尋找到適合布置炮兵的陣地。
隨著執行攻山任務的武昌綠營開始向摸天嶺進發,清軍大陣立時響起震天的鼓聲,司號手也適時舉起了手中的牛角號,發出一陣陣悲涼鳴叫,顯然,這是大清軍發動進攻的信號。
花連布去年曾以蒙古鑲白旗參領的身份,率蒙古兵參加過征伐安南之戰,不過他所部兵馬剛出鎮南關,兩廣總督孫士毅已率軍占領黎城,生俘安南國王黎維祁。
乾隆認為已經沒有必要再增兵安南,遂命各軍立即回返,考慮到八旗大兵長途跋涉數千里,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因此又傳旨升賞所有八旗子弟,蒙軍旗出身的花連布也因此榮升襄陽鎮總兵,從二品武官。
沒吃過豬肉,難不成還沒見過豬跑?花連布雖然沒經歷過正兒八經的戰陣,但出征安南的路上,多少也聽了些行軍打仗的關竅。
由於摸天嶺特殊的地形,花連布並沒有將麾下的三千軍全部投入戰鬥,而是令部將武昌游擊胡士應領三百刀盾兵為前隊,掩護提督督標的三百鳥銃手向摸天嶺頂峰殺了過去。
山道狹窄難行,最寬處不過兩丈,最窄處只有數尺,攻山的清軍的戰鬥隊形,很快就變成了一字長蛇陣。
望著前方越來越窄的山道,武昌游擊胡士應也越發的不安,他怕他部下的兵馬到了賊寇防線前無法展開,那樣即使官軍人數再多,裝備再精良,恐怕也難突破賊寇布置在嶺口下方的防線。
清軍大隊抵達摸天嶺,這顯然瞞不住居高臨下的太平軍,再發現清軍發動進攻後,奉命鎮守摸天嶺主峰的太平軍左旅旅帥劉麻子忙大聲喊到:「準備戰鬥!」
原本在防線內休整的太平軍將士立時將一顆顆早已準備好的擂石抱上了泥牆,同時他們還搬出了好幾根釘滿大釘的滾木。
摸天嶺主峰炮兵陣地,四門六百斤火炮和三門四百斤火炮,也被掀開了炮衣,幾個太平軍輔兵連忙上前,裝火藥的裝火藥,裝彈的裝彈,連接火繩的連接火繩,忙的不亦樂乎,只有負責開炮的幾個綠營降兵苦著一張臉,仿佛死人般站在那,望著正向山頂攻擊前進的那些往日同僚。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隨著清軍前隊抵進到距離太平軍防線不足一里左右的山路時,劉麻子終是大手一揮,暴喝道:「開炮!」
那幾個綠營降兵依舊傻傻地站在那,等到劉麻子把刀架到他們脖子上時,才一個個臉色蒼白地開始調整炮口,測算距離。
儘管綠營降兵們並不情願替太平軍賣命,畢竟沒有誰肯放著好好的官軍不當,而投靠賊寇,但刀都架到了脖頸,若不開炮,他們相信這賊頭肯定會殺人立威,沒有人願意被當成殺雞儆猴的那隻雞,所以綠營降兵最終還是屈服在劉麻子的長刀前。
隨著「太平軍炮手」點燃連接在炮管上的火繩後,那引線頓時發出「哧哧」的燃燒聲,仿佛像毒蛇的杏般,不斷噴射著火花。
只聽「轟」的一聲,黝黑的炮口火光一閃,幾枚大大小小的炮子呼嘯而出,砸向正在往山頂攀爬的清軍。
顯然,胡世應沒想到太平軍會有火炮,指揮攻山的武昌總兵花連布也沒想到,主持這次戰事的湖北提督慶成更沒想到。
所有人在攻山之前都反覆論證過,摸天嶺防線前三百步左右是安全距離,在這個位置,即便是賊寇把所有的滾木擂石都打下來,大清軍都來得及規避,可誰也沒想到區區一夥山賊,手上竟有火炮,聽炮響,貌似還有七八門。
清軍的火炮其實至今還是沿襲明朝的鑄炮技術,火炮的精度並不高,尤其是從山頂往下射擊,對炮手的考驗更高,本就是被強迫開火的清軍降兵也是敷衍了事,故爾這七枚炮子並沒有對攻山的清軍造成任何殺傷。
可偏偏這七枚炮子卻令清軍的進攻速度為之一滯,攻山的清軍顯然也沒想到賊寇會有炮,儘管打的不准,可誰又能保證下一次賊寇還會打偏,炮子並不多,可到底沒長眼睛,若是被轟中,那不死恐怕都要脫成皮。
於是乎,沖在最前面的十幾個清軍都是你望望我,我看看你,都指望著同伴上去頂缸,變得逡巡不前起來。
負責攻山的武昌游擊胡士應大怒,親自帶兵上前,指著前排進攻的千總罵道:「賊人不過是放了一輪炮,爾等就畏首畏尾,哪裡還有朝廷官軍的樣子?總兵大人讓咱們試探賊人的虛實,咱們總不能一槍不發,一箭不射,就灰溜溜地退回去,要真是這樣,大清軍的臉面可就被你們丟光了,現在都給老子繼續上前,把火銃手掩護到可以射擊的區域,要不然,本將現在就砍了你們。」
「嗻……!」
見游擊大人發怒,最前面的一眾清軍哪裡還敢退縮,只得再次舉著盾,弓著身子向摸天嶺太平軍防線壓了過去。
那千總也豁出去了,參加過大金川之戰的他對攻打敵軍布置在山上的防線還是有經驗的,一邊舉刀向上,一邊對手底下的那幫子營兵鼓勁道:「兄弟們,賊人的火炮其實就是聽個響,有啥可怕的?只要咱們膽子夠大,沖的夠快,區區火炮根本傷不了咱們,現在隨本千總沖。」
不沖是死,前進未必就死,是人都會做出選擇,充做排頭兵的清軍千總不得不硬著頭皮,指揮著本部兵馬再次向太平軍防線壓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