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湯和來投
「孫愷真這麼說?」
郭天敘鏘聲道:「孩兒可沒添油加醋,孫愷說的原話就是這些。」
郭子興吐出口濁氣道:「投奔是為避免誤會,名為投奔,卻不效命,知道本帥是響應紅巾軍舉事,故而定番號為大明軍,還不承認明王之號,著實有趣。」
「夫君想那些做甚。」小張夫人插嘴道:「他是明王也好,是夫君的副帥也罷,不都是你女婿。」
「婦人之見,孫愷不響應紅巾軍,便是自立旗號,他沒打算藉助紅巾軍的大旗,和劉福通、徐壽輝這些豪雄守望相助,說起來,紅巾軍的大旗好用,但最終也會成為制約,他能看的明白,倒也算是一代梟雄。」
小張夫人撇嘴道:「只要他和夫君一條心,不就行了。」
「夫人說的是,怕就怕他跟咱未必是一條心吶。」
「反正閨女已經看上他了,帥府和他也定了婚約,反悔可不成。」
郭子興吹鬍子瞪眼道:「誰說咱要反悔?咱也是響噹噹的豪傑,豈會出爾反爾。」
小張夫人不再說話,郭天敘又囉里囉嗦的把自己在孫愷大營中的所見所聞說了一遍。
「鐵索攀城、負重跑圈還武裝泅渡?」郭子興傻眼道:「如此練兵,他就不怕把兵練廢?」
身為統帥,誰不知道練兵的重要性?
但是亂世舉旗造反的豪強很少會去練兵,為何?
原因很多……
造反,必然會面臨官軍圍剿,郭子興現在能安逸待在濠州,是因為天下烽煙四起,元廷忙著對付劉福通、徐壽輝還有芝麻李這些巨賊。
尤其是芝麻李盤踞的徐州被元軍重重包圍,已然危在旦夕。
另外,練兵還有嚴明軍紀靠的是什麼?
靠嘴麼?
確實靠嘴,因為你得讓你的兵能吃飽甚至吃好,否則哪來的體力進行高強度的錘鍊?
舉義造反,來投的幾乎都是被壓迫到難以活命的貧民農夫,這些人懂什麼軍紀?
你想拿軍紀約束,讓所有人肯為你捨命,還不讓他們吃飽,吃好,這不是扯淡。
所以相對於農民起義軍而言,作為統帥更願意用養蠱的方式練兵。
所謂養蠱,就是招來無數兵馬,通過一場接一場的血戰,讓麾下兵勇通過戰火淬鍊成為精兵。
這種練兵法子成本最低,也行之有效,基本而言,十萬烏合之眾,最後能淬鍊出五千精兵,對統帥而言都是血賺。
因為這五千精兵乃是骨幹,有骨幹支撐,血肉要多少有多少,天底下窮苦人多了,手握數千精兵,隨隨便便都能聚出數十萬大軍。
孫愷練兵在郭子興看來不是錯,而是……他根本練不起。
那麼孫愷憑什麼練的起?
「據說孫愷大營里每日都有肉食,孩兒派人在鍾離縣問了,大明軍卒對鍾離百姓童叟無欺,不論需要什麼都是從民間購買,而且非常公平,孩兒懷疑孫愷在蕭縣起兵時候是不是挖出了寶山,不然他哪來的這麼多銀子?還有就算有銀子,鍾離縣就那麼大點地方,哪能有那麼多肉食天天供應幾千兵勇胡吃海塞。」
「每天供應肉食?不可能!」
郭天敘苦笑:「孩兒也不信,卻又不能不信,而且孫愷部軍規極嚴,孩兒這次帶去個牌頭名叫湯和,這湯和跟孫愷營里的一個百夫長是舊識,這湯和跟這百夫長閒聊說什麼沒報備,被勞什子軍紀執法官逮到,最後挨了十軍棍……」
郭子興傻眼。
「孫愷營中,幾十個百夫長都有精甲,最普通的兵勇都人手一件軟甲和一柄戰刀,這些東西孫愷說是從蕭縣武庫得來,父帥也信?」
郭子興無奈道:「不信又能如何?」
郭天敘捏了捏拳頭,道:「他不是要娶秀英妹子,父帥讓他拿百套魚鱗甲和千柄刀槍為聘,看他拿不拿得出來?」
郭子興吐血,這獅子開的口能吞天,不過他確實有些心動。
「你秀英妹子要是知道你這麼說,估計能罵你三天三夜。」
郭天敘齜牙咧嘴。
「那個牌頭叫湯什麼來著?」
「湯和。」
郭子興盤算道:「既然他和孫愷那邊的什麼百夫長是故交,不如就讓湯和入了孫愷的營。」
「父帥是打算讓湯和當奸細,刺探孫愷營里虛實?」
郭子興點頭。
郭天敘蹙眉道:「湯和雖是牌頭,卻也有些武勇,而且為人忠厚,只怕去了孫愷那邊……」
「左右一個牌頭罷了,能為帥府刺探最好不過,如果不願便是有異心,留他作甚。」
郭天敘雖覺得讓湯和去鍾離,十有八九是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但也確實沒別的好法子刺探大明軍實情,只能應下。
很快湯和再次回到鍾離。
「你便是湯和?」孫愷看著眼前青年漢子,有些疑惑,在他先入為主的印象中,湯和是老將……
「明王知曉末將?」
孫愷乾笑道:「朱百戶因招待故友湯和挨了十軍棍,這事在營中已經傳開,本統領知道你有什麼稀奇?」
湯和汗顏……
「你說郭帥明面上是要全故友之情,實際上是要你為暗探,刺探我營虛實?」
「是。」
「那你……」
湯和抱拳道:「湯和投奔郭帥,若自行離去,乃是背主,可如今郭帥卻讓湯和行宵小事,讓湯和來投明王,湯和若將大明軍事告知郭帥,最後定然連累故友,若不告知,同樣無法交代,既如此索性真投了明王,從此跟定遠軍割裂便是。」
孫愷大笑:「孫某最喜性情直爽的漢子,兄弟們以真心助我,我自會付之以真心,你只要實心來投,本統領自會護你周全。」
「謝明王!」
「莫要再稱本統領明王,我已下令,軍中不得再以明王稱呼。」
「標下明白。」
「你去一營找馬千戶報到,讓他劃撥五十兵勇由你統帶,大明軍即將擴軍,待擴軍後再給你補上五十兵勇。」
「標下遵命!」
等湯和一走,孫愷苦笑,亂世不缺俊傑、勇將,朱元璋起家打天下的文臣武將大半都出自淮西,所以孫愷並不會刻意去搜羅那些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戰將或者謀士。
今日的馬韜在歷史上沒準只是路邊的枯骨,可現在誰敢說馬韜不會是孫愷的常遇春?
可現在看來,有些歷史人物其自身的慣性依舊強大,似乎本該屬於他們的榮耀,不論是誰得這天下,都不會讓其褪色分毫……
郭天敘鏘聲道:「孩兒可沒添油加醋,孫愷說的原話就是這些。」
郭子興吐出口濁氣道:「投奔是為避免誤會,名為投奔,卻不效命,知道本帥是響應紅巾軍舉事,故而定番號為大明軍,還不承認明王之號,著實有趣。」
「夫君想那些做甚。」小張夫人插嘴道:「他是明王也好,是夫君的副帥也罷,不都是你女婿。」
「婦人之見,孫愷不響應紅巾軍,便是自立旗號,他沒打算藉助紅巾軍的大旗,和劉福通、徐壽輝這些豪雄守望相助,說起來,紅巾軍的大旗好用,但最終也會成為制約,他能看的明白,倒也算是一代梟雄。」
小張夫人撇嘴道:「只要他和夫君一條心,不就行了。」
「夫人說的是,怕就怕他跟咱未必是一條心吶。」
「反正閨女已經看上他了,帥府和他也定了婚約,反悔可不成。」
郭子興吹鬍子瞪眼道:「誰說咱要反悔?咱也是響噹噹的豪傑,豈會出爾反爾。」
小張夫人不再說話,郭天敘又囉里囉嗦的把自己在孫愷大營中的所見所聞說了一遍。
「鐵索攀城、負重跑圈還武裝泅渡?」郭子興傻眼道:「如此練兵,他就不怕把兵練廢?」
身為統帥,誰不知道練兵的重要性?
但是亂世舉旗造反的豪強很少會去練兵,為何?
原因很多……
造反,必然會面臨官軍圍剿,郭子興現在能安逸待在濠州,是因為天下烽煙四起,元廷忙著對付劉福通、徐壽輝還有芝麻李這些巨賊。
尤其是芝麻李盤踞的徐州被元軍重重包圍,已然危在旦夕。
另外,練兵還有嚴明軍紀靠的是什麼?
靠嘴麼?
確實靠嘴,因為你得讓你的兵能吃飽甚至吃好,否則哪來的體力進行高強度的錘鍊?
舉義造反,來投的幾乎都是被壓迫到難以活命的貧民農夫,這些人懂什麼軍紀?
你想拿軍紀約束,讓所有人肯為你捨命,還不讓他們吃飽,吃好,這不是扯淡。
所以相對於農民起義軍而言,作為統帥更願意用養蠱的方式練兵。
所謂養蠱,就是招來無數兵馬,通過一場接一場的血戰,讓麾下兵勇通過戰火淬鍊成為精兵。
這種練兵法子成本最低,也行之有效,基本而言,十萬烏合之眾,最後能淬鍊出五千精兵,對統帥而言都是血賺。
因為這五千精兵乃是骨幹,有骨幹支撐,血肉要多少有多少,天底下窮苦人多了,手握數千精兵,隨隨便便都能聚出數十萬大軍。
孫愷練兵在郭子興看來不是錯,而是……他根本練不起。
那麼孫愷憑什麼練的起?
「據說孫愷大營里每日都有肉食,孩兒派人在鍾離縣問了,大明軍卒對鍾離百姓童叟無欺,不論需要什麼都是從民間購買,而且非常公平,孩兒懷疑孫愷在蕭縣起兵時候是不是挖出了寶山,不然他哪來的這麼多銀子?還有就算有銀子,鍾離縣就那麼大點地方,哪能有那麼多肉食天天供應幾千兵勇胡吃海塞。」
「每天供應肉食?不可能!」
郭天敘苦笑:「孩兒也不信,卻又不能不信,而且孫愷部軍規極嚴,孩兒這次帶去個牌頭名叫湯和,這湯和跟孫愷營里的一個百夫長是舊識,這湯和跟這百夫長閒聊說什麼沒報備,被勞什子軍紀執法官逮到,最後挨了十軍棍……」
郭子興傻眼。
「孫愷營中,幾十個百夫長都有精甲,最普通的兵勇都人手一件軟甲和一柄戰刀,這些東西孫愷說是從蕭縣武庫得來,父帥也信?」
郭子興無奈道:「不信又能如何?」
郭天敘捏了捏拳頭,道:「他不是要娶秀英妹子,父帥讓他拿百套魚鱗甲和千柄刀槍為聘,看他拿不拿得出來?」
郭子興吐血,這獅子開的口能吞天,不過他確實有些心動。
「你秀英妹子要是知道你這麼說,估計能罵你三天三夜。」
郭天敘齜牙咧嘴。
「那個牌頭叫湯什麼來著?」
「湯和。」
郭子興盤算道:「既然他和孫愷那邊的什麼百夫長是故交,不如就讓湯和入了孫愷的營。」
「父帥是打算讓湯和當奸細,刺探孫愷營里虛實?」
郭子興點頭。
郭天敘蹙眉道:「湯和雖是牌頭,卻也有些武勇,而且為人忠厚,只怕去了孫愷那邊……」
「左右一個牌頭罷了,能為帥府刺探最好不過,如果不願便是有異心,留他作甚。」
郭天敘雖覺得讓湯和去鍾離,十有八九是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但也確實沒別的好法子刺探大明軍實情,只能應下。
很快湯和再次回到鍾離。
「你便是湯和?」孫愷看著眼前青年漢子,有些疑惑,在他先入為主的印象中,湯和是老將……
「明王知曉末將?」
孫愷乾笑道:「朱百戶因招待故友湯和挨了十軍棍,這事在營中已經傳開,本統領知道你有什麼稀奇?」
湯和汗顏……
「你說郭帥明面上是要全故友之情,實際上是要你為暗探,刺探我營虛實?」
「是。」
「那你……」
湯和抱拳道:「湯和投奔郭帥,若自行離去,乃是背主,可如今郭帥卻讓湯和行宵小事,讓湯和來投明王,湯和若將大明軍事告知郭帥,最後定然連累故友,若不告知,同樣無法交代,既如此索性真投了明王,從此跟定遠軍割裂便是。」
孫愷大笑:「孫某最喜性情直爽的漢子,兄弟們以真心助我,我自會付之以真心,你只要實心來投,本統領自會護你周全。」
「謝明王!」
「莫要再稱本統領明王,我已下令,軍中不得再以明王稱呼。」
「標下明白。」
「你去一營找馬千戶報到,讓他劃撥五十兵勇由你統帶,大明軍即將擴軍,待擴軍後再給你補上五十兵勇。」
「標下遵命!」
等湯和一走,孫愷苦笑,亂世不缺俊傑、勇將,朱元璋起家打天下的文臣武將大半都出自淮西,所以孫愷並不會刻意去搜羅那些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戰將或者謀士。
今日的馬韜在歷史上沒準只是路邊的枯骨,可現在誰敢說馬韜不會是孫愷的常遇春?
可現在看來,有些歷史人物其自身的慣性依舊強大,似乎本該屬於他們的榮耀,不論是誰得這天下,都不會讓其褪色分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