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混入決策圈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106章 混入決策圈

  不管是管理內務府,還是管理兵部,胤褐僅僅是掌握了一定的實權而已實話說,到自前為止,胤褐還沒有進入大清的核心決策圈。

  今天在場的人,才是大清真正的頂流權貴,比如說,內閣大學士馬齊、

  陳廷敬、席哈納和李光地,裕親王保泰,擬旨專業戶張廷玉。

  當然了,還有遠在京城的大清財神爺一一老四。

  老八在京里監國,老四就蹲在旁邊,替康熙看著他。

  現在,胤褐史無前例的在圈子裡亮了相,自然會引起有心人的關注。

  李光地一直暗中注意著胤褐的一舉一動,以他對康熙脾氣的了解,胤耦的公開露面,肯定有著不同尋常的意義。

  胤耦的心態,一直很端正。只要康熙不問他,絕不多說半個字。

  在其位,謀其政,才是謹守本分。

  「李光地。」康熙的忽然點名,讓李光地心頭一振,當即出列,拱手說「臣在。」

  和心腹重臣們討論軍國大事時,康熙坐著,大家站著,一起暢所欲言。

  「獻俘之事,就交給你和十五阿哥去辦。」

  隨著康熙的一聲吩咐,此前僅僅是認識而已的李光地和胤耦,眨眼間,

  成了臨時性的搭檔。

  胤褐早就知道李光地其人了,這傢伙就是江南鴻儒中,有才無德的典型代表。

  既然康熙把差事交下來了,李光地和胤,肯定要找個清靜的地方,商量獻俘的禮儀及各種雜事。

  就以對康熙的影響力而言,幾乎每天待在御前的李光地,實比胤褐略勝一籌。

  但是,李光地是個地地道道的人精,他主動建議說:「久聞十五爺那裡的茶好,水也好,老夫仰慕已久啊。」

  話沒說白,意思卻很清楚,十五爺,老夫很好說話的哦。

  胤耦一聽就懂,隨即微微一笑,說:「李中堂的家鄉,便是舉國皆知的產茶勝地,我那裡的茶,就怕李中堂喝不慣啊。」

  李光地是福建安溪人,安溪正是鐵觀音的大本營。

  「哪裡,哪裡,以茶會友,快何如哉!」

  視胤褐為友,李光地不算高攀,而張廷玉就沒這個資格了。

  於是,胤耦和李光地,邊走邊聊,並肩出了德匯門了到了胤耦的籤押房內,賓主雙方落座之後。

  李光地品了口香茗,不由挑起大拇指,大加讚賞,

  「唉,老夫來遲了,竟然錯過了此等珍品!」

  見李光地一副愛茶如痴的模樣,胤褐暗覺好笑,你個老傢伙,就是藏在康熙身邊的貝利亞,還當爺不知道呀?

  滿朝重臣之中,就數李光地最會偽裝,從不以真面目示人。

  直到,一廢太子之後,康熙才恍然大悟,李光地居然是隱藏最深的八爺黨。

  這麼說吧,凡是信任李光地的人,都難逃「出賣」二字。

  不過,胤褐並無拉攏李光地之心,更談不上信任了。

  若真有合作的機會,胤褐絲毫也不介意,彼此互利互惠。

  畢竟,誰又會和利益過不去呢?

  聊了大約半個時辰,直到李光地告辭離開之時,始終沒提獻俘的事。

  呵呵,李光地都不提,胤耦就更不會提了。

  有啥可提的?

  都有往年的老例在前,只需要調出舊檔,啥不明白?

  李光地的不提,是想暗示胤褐,本中堂負責的事務,你就別插手了。

  胤褐故意不提,也是想告訴李光地,井水不犯河水,你撈你的功勞和面子,我還有大事待辦。

  這年頭,天大地大,兵權最大。

  歷史上的山陵崩後,老四的手裡,並無大行皇帝的遺詔。但是,有隆科多的保駕護航,老八他們空有巨大的實力,卻只能幹瞪眼。

  秀才遇見兵,有理說不清,就是這麼個理!

  中午,陝西綠營提督徐元,來行宮陛辭。

  胤耦因為管著兵部,就被康熙叫了去。

  「皇上,陝西地方,各族長期混居,時有刁民聚眾鬧事,撫臣動輒嚴令彈壓,微臣只得疲於奔命——·


  胤禍進門的時候,徐元正在向康熙大吐苦水。

  「皇上,僅鳳翔府一地,去年就發生了近百起聚眾鬥毆的搶水慘事—··..」

  實際上,康熙也明白,陝西的問題,表面看似各族雜居的問題,實際上,就是人口大爆炸,衍生出來的搶水搶地問題。

  小農經濟時代,水資源對於農耕民族而言,擁有極其重要的戰略價值。

  整個大清國,不分南北,因搶水械鬥,導致的血案,每年不下數萬起。

  「十五阿哥,你怎麼看?」康熙一邊嘆息著,一邊扭頭問胤耦。

  怎麼看?

  和平的方式,完全無解!

  不和平的方式,康熙為了裝仁君,又不肯答應。

  「回汗阿瑪,臣兒以為,陝西不寧,則甘肅必不寧。甘肅不寧,則和碩特諸部,皆不寧。」胤耦早就等著這個好時機,向康熙灌輸西部邊陲的久安之道,「請恕臣兒直言,若不拆而分之,永無寧日!」

  「唉,朕何忍子民遠離故土?」康熙倒不是真的心疼陝西人,主要是旗人太少了,漢人又太多。

  陝西人彼此仇恨,才有利於大清的統治。

  所以,康熙對西北的態度是,勿使任何一方獨大,故意放任彼此仇殺。

  不過,隨之而來的就是令徐元頭疼的問題,大軍疲於奔命,維護穩定的成本,與日俱增。

  不說西北邊睡了,就算是廣東的客家人和本地土著之間,每年為了搶水發生的血案,傷亡數字也是孩人聽聞。

  地方官府不調兵彈壓,其實是故意而為。哦,你們都團結了,就該老爺們睡不著了。

  反正吧,康熙朝解決不了的矛盾,到了雍正朝,胤褐都有法子解決。

  比如說,乾隆和左宗棠,就解決的很好嘛!

  胤偶和徐元一起告退出來。

  剛出行宮的大門,胤耦便拱手道:「失陪!」隨即騎上馬,在戈什哈們的簇擁下,揚長而去。

  提督、總兵一級的綠營高級將領們,都不是胤耦的菜,既然不存在拉攏的可能性,也就沒有私交的必要了。

  而這一切,都被門前的侍衛和護軍們,清晰的看見了。

  不結交朝廷重臣和封疆大吏,既是康熙的底線,也是胤褐的本分。

  回到別院門前,胤褐意外的發現,一名五品小官,就坐在門房前的長條凳上,眼巴巴的等他回來。

  見胤耦回來了,那人趕緊起身,主動紮下深千,恭敬的說:「鑲藍旗滿洲,內務府候補員外郎,奴才鄂爾泰,請十五爺大安。」

  胤禍十分有趣的望著鄂爾泰,嗨,還真是巧啊。

  鄂爾泰這傢伙,在康熙朝岌岌無名。到了雍正朝,他一飛沖天,是老十三死後的第一重臣。

  照例,內務府的候補司官,都必須來拜見了管部阿哥之後,才有機會補上實缺。

  胤耦打量了一下鄂爾泰,只見他,面色白淨,儀表堂堂,個頭也不矮,

  算是這個時代的標準美男子。

  若是旁人,倒也罷了,隨便就打發了。

  但是,鄂爾泰此人,胤褐真有幾分興趣,便叫了他一起進府。

  胤褐落座之後,見鄂爾泰一直站著,便擺了擺手,說:「此地沒有外人,但坐無妨。」

  鄂爾泰謙虛了幾句,便側身坐到了椅子上。不過,他很懂規矩的只坐了半邊屁股。

  吩咐上茶後,胤禍隨口問鄂爾泰:「你在武備院內當差?」

  「回十五爺,奴才在甲庫當差,但凡盔甲、刀仗、旗蠢、器械等軍器,

  皆有涉獵—---」鄂爾泰也不是個笨蛋,知道機會難得,便鼓動著舌頭,把甲庫里軍器儲備情況,說的一清二楚。

  見鄂爾泰對於甲庫的情況,如數家珍,胤褐便暗暗點頭,這小子的特點,正對老四的胃口。

  老四這個人,自己辦事認真,也喜歡手下辦事認真。

  而且,老四這個人,有個鮮明的特點:只看大方向,不看小細節。

  也就是說,只要你執行的是老四定的政策,哪怕有再大的錯,也都可以無視。

  比如說,田文鏡那個酷吏,在河南搞得天怒人怨。但是,老四全都看不見,也不想聽,一如既往的寵著田文鏡。


  胤耦不想改變歷史的拉攏鄂爾泰,今天見他,也就是有些好奇罷了。

  剛剛打發了鄂爾泰走人,梁九功就笑眯眯的來了。

  「十五爺,萬歲爺想十八爺了,命奴才過來接了十八爺進宮。」

  沒辦法,大家都是康熙的兒子,康熙對老十八就是真愛。

  所謂手心手背都是肉,不過是父母偏心的掩飾之詞罷了。

  送走了老十八不久,年羹堯居然又來了。

  「十五爺,奴才惦記上了您這裡的小炒裡脊肉和白菜心,那真的是一絕啊。」

  胤耦不由微微一笑,亮工啊,你不僅嘴臭,而且,目中無人,酒品還差,交友的忌諱幾乎全占了。

  實話實說,年羹堯的人緣,實在太差了。在偏僻的行宮範圍內,竟無一個可以坐下喝酒的朋友。

  「來呀,請觀音出來,替她哥哥斟酒。」胤耦不想和年羹堯深交,但也沒趕了他出門。

  畢竟,年觀音很乖很聽話,伺候的也很舒坦,令胤褐十分滿意。

  在行宮這裡,胤禍其實也沒朋友一起喝酒。

  於是,兩個都很寂寞的男人,很自然的就走到了一塊。

  只是,菜剛過三味,門房忽然來報,「爺,十二爺來了。」

  胤耦不由啞然一笑,老十二也是個沒朋友的傢伙。

  PS:今天的第一更送上。不廢話,月票超過了10300張,必有加更!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