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7章 986【君臣之道】
第988章 986【君臣之道】
建武元年三月,秦正奉命重建織經司。
五月,薛南亭擢為禮部右侍郎。
次年二月,許佐調任御史台監察御史。
建武三年四月,許佐升任侍御史。
同年七月,織經司籌建淮州司和靖州司,逐步將觸角伸向江北。
建武五年六月,薛南亭升任禮部尚書。
建武七年六月,許佐升任右御史中丞。
同年九月,薛南亭入中書為右相。
建武九年二月,許佐升任左御史中丞,因為御史大夫楚懷仲身體抱恙常年告假,許佐成為御史台實際上的主官。
至此,李端麾下三駕馬車正式成型。
從建武九年到建武十二年淮州之戰爆發,李端在這三年時間裡逐步完成對江南門閥的壓制,外有秦正統領耳目,內有薛南亭主持朝政、許佐監察百官,他終於等來北伐的契機。
而在長達十幾年的並肩奮鬥之中,薛南亭和許佐結下無比深厚的情誼,他們對彼此的性情也算是知根知底。
故此,當薛南亭提出那個問題,許佐有些罕見地陷入沉默。
不是他心中有愧亦或不敢擔當,而是連他自己到現在都沒有一個確定的答案。
薛南亭也不催促,仿佛自言自語道:「太后是我平生所見最聰慧的女人,她雖然什麼都沒說,但是我知道她心裡肯定有些後悔。」
許佐問道:「因何後悔?」
「後悔不該派你去見陸沉。」
薛南亭乾脆直接地挑破那層窗戶紙,繼而平靜地說道:「你這一生不畏強權,可謂堅剛不可奪其志,莫說陸沉還在維持表面上的平和,即便他真的豎起反旗,意欲顛覆皇權,難道你就會畏懼他的刀鋒?我認識中的許彥弼只會將腦袋伸過去,讓他將刀磨得更鋒利一些。」
許佐神情肅穆,並未否認這句話。
其實他們都知道這種情況不太可能出現,許佐不是丁會這種私心過重的官場老油條,他在朝野上下的風評甚至比李道彥還好。
他出身寒門為官清正,一心為國兩袖清風,全天下的清流都視他為榜樣,當初他在御史台為官那些年不知彈劾了多少重臣,從來沒人能攻訐他的品格。
如果他持身不正,早就被那些江南世族出身的官員撕成粉碎。
陸沉若是突然發瘋殺死許佐,他就會變成徹頭徹尾的奸賊,這一點並不誇張。
短暫的沉默過後,許佐忽地挑眉問道:「在章憲兄看來,太后這次為何要派我北上?」
薛南亭目光微凝,隨即斷然道:「太后不會逼你去送死,因為陸沉不會那麼愚蠢。退一萬步說,如果太后真有這樣的打算,她難道不會安排後手?只要你死在陸沉的地界上,世人的憤怒便足以淹沒那位年輕的郡王。你要知道太后並非軟弱可欺之人,瞿弘毅的下場還不夠證明她的果決?」
許佐搖頭道:「我不是懷疑太后用我去試陸沉的刀是否鋒利,但你我都不能否認,以我過往展現出來的性格,確實極有可能和陸沉發生衝突。從君上的角度來看,這樣的安排合情合理。」
「你還是看輕了太后。」
薛南亭正色道:「早在你出任定州刺史的時候,你和陸沉相處得就很和諧,這是擺在明面上的事情。這不是說你會因此失去原則,至少你們能夠平心靜氣地交流,不會動輒生隙。」
「也有道理。」
許佐不再爭執,繼而認真地說道:「那麼章憲兄有沒有想過,為何我不曾和陸沉發生衝突?」
薛南亭默然。
片刻之後,他平靜地說道:「因為那座縣城裡的諸多規劃?」
如今距離許佐北上之行過去三個多月,陸沉接連上了幾封長篇大論的奏章,除去朝廷正在推行的厘定田賦之策,此外他的一系列構想也已公之於眾,朝堂內外都在議論陌生的將作局、醫療局和農事院之類的新衙門。
許佐飲了一口清茶潤潤嗓子,隨即問道:「章憲兄覺得他那些規劃好高騖遠不切實際?」
「不,當然不。」
薛南亭果斷搖頭,坦然道:「那些都是利國利民的百年大計,陸沉確實有經天緯地之才,這一點誰都不能否認。」
許佐不復多言。
他的態度已經表達得很清晰,如果陸沉是那種只有狼子野心的權臣,他即便拼了這條老命——不論是否能阻止對方,他都會毫不猶豫挺身而出,這是他為人的準則和為臣的操守。
但是如今陸沉並未表露出篡逆奪權的野心,雖然他已經擁有這樣的能力,但他想得依然是經世濟民,希望這片土地上的百姓生活得更好一些。
不談人人富貴,只求吃飽穿暖。
面對這樣一個單純又珍貴的願景,許佐委實不願讓對方陷入殘酷的權爭之中。
薛南亭見狀便問道:「敢問彥弼兄,何為帝王之道?」
許佐飽讀詩書學識淵博,當即答道:「論材、量能、謀德而舉之,上之道也。」
「一言以蔽之,選賢任能唯才是舉,這是君上的職責。」
薛南亭接過話頭,誠懇地說道:「難道太后這兩年多種種舉措,還不夠讓彥弼兄相信她能做好這些事?她剛剛掌權便將江北軍權悉數交予陸沉,後續亦不曾想過從中作梗,或許有人會說太后這是迫於無奈,但是我要說論心世上無完人,對否?」
這一次輪到許佐沉默。
薛南亭繼續說道:「陸沉在江北領兵的一年多里,太后對他是要人給人要錢給錢,甚至陸沉在中途奪走張旭和陳瀾鈺的兵權,太后亦沒有橫加干涉。雷澤之戰和平陽之戰結束後,朝廷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為了支持江北大軍繼續北上,太后將內府庫僅有的二百萬兩銀子拿出來,你我亦是用宰相的名義去坊間拆借銀子。」
「難道我們不知道這樣做會讓陸沉的威望達到如日中天的地步?難道我們不知道他會因此盡掌軍權?」
「可是我們仍舊這樣做了,為何?因為大局為重這四個字。」
「如今太后為了避免南北動盪,主動提出遷都北上,難道她真不知道那些鼓動遷都的官員,私下裡都得了陸家的好處?從始至終,太后和朝廷步步退讓,可曾做過半件對不起黎民蒼生的事情?」
「事到如今,獨他陸沉一人是心懷蒼生的聖人,我們反倒變成了逆勢而行的無恥奸佞?」
「這……這是個什麼道理?」
聽著老夥計略微發顫的語調,望著他帶著幾分悲愴的面龐,許佐心裡只覺十分壓抑。
「我不明白。」薛南亭搖了搖頭,繼而道:「我不明白為何現在很多人認為現在是朝廷威逼陸沉,分明天家已經處於絕對的劣勢,此番遷都北上更是將命運交在陸沉手中。或許有人要說沈玉來的兩萬禁軍,但是你讓沈玉來自己說,他有沒有自信靠著這兩萬禁軍護住太后和天子?說到底,如今勉強還能起到一些作用的是大義名分,以及我們這些人的腦袋。」
血肉之軀擋不住屠刀,但是只要站出來的人足夠多,再鋒利的屠刀也會猶豫。
許佐嘆道:「古往今來,像陸沉這樣的處境看似風光無限,但只要踏錯一步就會萬劫不復。」
「笑話!」
薛南亭正色道:「他只要一日不放開軍權,誰能威脅到陸家哪怕是一個僕人的安全?你莫要忘了,陸沉今年才二十七歲,以他展現出來的心機和能力,護住麾下所有人輕而易舉。不光如此,你我都知道他一身武功已臻化境,他少說也有五六十年的壽數,難道這還不夠他為後事做好周全妥當的安排?」
許佐握著茶盞,沉默不語。
薛南亭輕嘆一聲,放緩語氣道:「彥弼兄,我知道你為何心生猶豫,我也承認陸沉的謀劃會造就一個無比強盛的大齊,我同樣希望這片土地上的百姓能夠豐衣足食。如果我真是那種一心權勢的小人,這幾十年來我有無數的機會改弦更張,哪怕是當初舉目皆敵、被人圍攻的時候,我都不曾背棄過信念,這不是我在自誇,而是想告訴你,這是因為從立志追隨高宗皇帝那一刻起,我就將身家性命拋之腦後。」
聽到那四個字,許佐微微仰頭,眼中浮現一抹痛苦之色。
「當年秦正、你和我一同追隨高宗皇帝,生生苦熬了十幾年,才能見得一絲曙光,在這個艱難的過程中,我們始終不曾動搖。就連陸沉本人,他的崛起也離不開高宗皇帝的賞識和提攜。我並非是在否認陸沉自身的付出,他能有今日的地位確實名副其實,我心裡也從未想過要對他不利,我只是無法說服自己,因為做人要有始有終。」
薛南亭定定地看著許佐,那雙老眼已經微微泛紅,道:「難道你也希望我背棄高宗皇帝,變成那種背主貳臣,幫著權臣欺負宮裡那對孤兒寡母,然後逼迫他們將高宗皇帝傳下來的皇位拱手交出去嗎?」
「如此行徑,我薛南亭縱死亦不為之!」
(本章完)
建武元年三月,秦正奉命重建織經司。
五月,薛南亭擢為禮部右侍郎。
次年二月,許佐調任御史台監察御史。
建武三年四月,許佐升任侍御史。
同年七月,織經司籌建淮州司和靖州司,逐步將觸角伸向江北。
建武五年六月,薛南亭升任禮部尚書。
建武七年六月,許佐升任右御史中丞。
同年九月,薛南亭入中書為右相。
建武九年二月,許佐升任左御史中丞,因為御史大夫楚懷仲身體抱恙常年告假,許佐成為御史台實際上的主官。
至此,李端麾下三駕馬車正式成型。
從建武九年到建武十二年淮州之戰爆發,李端在這三年時間裡逐步完成對江南門閥的壓制,外有秦正統領耳目,內有薛南亭主持朝政、許佐監察百官,他終於等來北伐的契機。
而在長達十幾年的並肩奮鬥之中,薛南亭和許佐結下無比深厚的情誼,他們對彼此的性情也算是知根知底。
故此,當薛南亭提出那個問題,許佐有些罕見地陷入沉默。
不是他心中有愧亦或不敢擔當,而是連他自己到現在都沒有一個確定的答案。
薛南亭也不催促,仿佛自言自語道:「太后是我平生所見最聰慧的女人,她雖然什麼都沒說,但是我知道她心裡肯定有些後悔。」
許佐問道:「因何後悔?」
「後悔不該派你去見陸沉。」
薛南亭乾脆直接地挑破那層窗戶紙,繼而平靜地說道:「你這一生不畏強權,可謂堅剛不可奪其志,莫說陸沉還在維持表面上的平和,即便他真的豎起反旗,意欲顛覆皇權,難道你就會畏懼他的刀鋒?我認識中的許彥弼只會將腦袋伸過去,讓他將刀磨得更鋒利一些。」
許佐神情肅穆,並未否認這句話。
其實他們都知道這種情況不太可能出現,許佐不是丁會這種私心過重的官場老油條,他在朝野上下的風評甚至比李道彥還好。
他出身寒門為官清正,一心為國兩袖清風,全天下的清流都視他為榜樣,當初他在御史台為官那些年不知彈劾了多少重臣,從來沒人能攻訐他的品格。
如果他持身不正,早就被那些江南世族出身的官員撕成粉碎。
陸沉若是突然發瘋殺死許佐,他就會變成徹頭徹尾的奸賊,這一點並不誇張。
短暫的沉默過後,許佐忽地挑眉問道:「在章憲兄看來,太后這次為何要派我北上?」
薛南亭目光微凝,隨即斷然道:「太后不會逼你去送死,因為陸沉不會那麼愚蠢。退一萬步說,如果太后真有這樣的打算,她難道不會安排後手?只要你死在陸沉的地界上,世人的憤怒便足以淹沒那位年輕的郡王。你要知道太后並非軟弱可欺之人,瞿弘毅的下場還不夠證明她的果決?」
許佐搖頭道:「我不是懷疑太后用我去試陸沉的刀是否鋒利,但你我都不能否認,以我過往展現出來的性格,確實極有可能和陸沉發生衝突。從君上的角度來看,這樣的安排合情合理。」
「你還是看輕了太后。」
薛南亭正色道:「早在你出任定州刺史的時候,你和陸沉相處得就很和諧,這是擺在明面上的事情。這不是說你會因此失去原則,至少你們能夠平心靜氣地交流,不會動輒生隙。」
「也有道理。」
許佐不再爭執,繼而認真地說道:「那麼章憲兄有沒有想過,為何我不曾和陸沉發生衝突?」
薛南亭默然。
片刻之後,他平靜地說道:「因為那座縣城裡的諸多規劃?」
如今距離許佐北上之行過去三個多月,陸沉接連上了幾封長篇大論的奏章,除去朝廷正在推行的厘定田賦之策,此外他的一系列構想也已公之於眾,朝堂內外都在議論陌生的將作局、醫療局和農事院之類的新衙門。
許佐飲了一口清茶潤潤嗓子,隨即問道:「章憲兄覺得他那些規劃好高騖遠不切實際?」
「不,當然不。」
薛南亭果斷搖頭,坦然道:「那些都是利國利民的百年大計,陸沉確實有經天緯地之才,這一點誰都不能否認。」
許佐不復多言。
他的態度已經表達得很清晰,如果陸沉是那種只有狼子野心的權臣,他即便拼了這條老命——不論是否能阻止對方,他都會毫不猶豫挺身而出,這是他為人的準則和為臣的操守。
但是如今陸沉並未表露出篡逆奪權的野心,雖然他已經擁有這樣的能力,但他想得依然是經世濟民,希望這片土地上的百姓生活得更好一些。
不談人人富貴,只求吃飽穿暖。
面對這樣一個單純又珍貴的願景,許佐委實不願讓對方陷入殘酷的權爭之中。
薛南亭見狀便問道:「敢問彥弼兄,何為帝王之道?」
許佐飽讀詩書學識淵博,當即答道:「論材、量能、謀德而舉之,上之道也。」
「一言以蔽之,選賢任能唯才是舉,這是君上的職責。」
薛南亭接過話頭,誠懇地說道:「難道太后這兩年多種種舉措,還不夠讓彥弼兄相信她能做好這些事?她剛剛掌權便將江北軍權悉數交予陸沉,後續亦不曾想過從中作梗,或許有人會說太后這是迫於無奈,但是我要說論心世上無完人,對否?」
這一次輪到許佐沉默。
薛南亭繼續說道:「陸沉在江北領兵的一年多里,太后對他是要人給人要錢給錢,甚至陸沉在中途奪走張旭和陳瀾鈺的兵權,太后亦沒有橫加干涉。雷澤之戰和平陽之戰結束後,朝廷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為了支持江北大軍繼續北上,太后將內府庫僅有的二百萬兩銀子拿出來,你我亦是用宰相的名義去坊間拆借銀子。」
「難道我們不知道這樣做會讓陸沉的威望達到如日中天的地步?難道我們不知道他會因此盡掌軍權?」
「可是我們仍舊這樣做了,為何?因為大局為重這四個字。」
「如今太后為了避免南北動盪,主動提出遷都北上,難道她真不知道那些鼓動遷都的官員,私下裡都得了陸家的好處?從始至終,太后和朝廷步步退讓,可曾做過半件對不起黎民蒼生的事情?」
「事到如今,獨他陸沉一人是心懷蒼生的聖人,我們反倒變成了逆勢而行的無恥奸佞?」
「這……這是個什麼道理?」
聽著老夥計略微發顫的語調,望著他帶著幾分悲愴的面龐,許佐心裡只覺十分壓抑。
「我不明白。」薛南亭搖了搖頭,繼而道:「我不明白為何現在很多人認為現在是朝廷威逼陸沉,分明天家已經處於絕對的劣勢,此番遷都北上更是將命運交在陸沉手中。或許有人要說沈玉來的兩萬禁軍,但是你讓沈玉來自己說,他有沒有自信靠著這兩萬禁軍護住太后和天子?說到底,如今勉強還能起到一些作用的是大義名分,以及我們這些人的腦袋。」
血肉之軀擋不住屠刀,但是只要站出來的人足夠多,再鋒利的屠刀也會猶豫。
許佐嘆道:「古往今來,像陸沉這樣的處境看似風光無限,但只要踏錯一步就會萬劫不復。」
「笑話!」
薛南亭正色道:「他只要一日不放開軍權,誰能威脅到陸家哪怕是一個僕人的安全?你莫要忘了,陸沉今年才二十七歲,以他展現出來的心機和能力,護住麾下所有人輕而易舉。不光如此,你我都知道他一身武功已臻化境,他少說也有五六十年的壽數,難道這還不夠他為後事做好周全妥當的安排?」
許佐握著茶盞,沉默不語。
薛南亭輕嘆一聲,放緩語氣道:「彥弼兄,我知道你為何心生猶豫,我也承認陸沉的謀劃會造就一個無比強盛的大齊,我同樣希望這片土地上的百姓能夠豐衣足食。如果我真是那種一心權勢的小人,這幾十年來我有無數的機會改弦更張,哪怕是當初舉目皆敵、被人圍攻的時候,我都不曾背棄過信念,這不是我在自誇,而是想告訴你,這是因為從立志追隨高宗皇帝那一刻起,我就將身家性命拋之腦後。」
聽到那四個字,許佐微微仰頭,眼中浮現一抹痛苦之色。
「當年秦正、你和我一同追隨高宗皇帝,生生苦熬了十幾年,才能見得一絲曙光,在這個艱難的過程中,我們始終不曾動搖。就連陸沉本人,他的崛起也離不開高宗皇帝的賞識和提攜。我並非是在否認陸沉自身的付出,他能有今日的地位確實名副其實,我心裡也從未想過要對他不利,我只是無法說服自己,因為做人要有始有終。」
薛南亭定定地看著許佐,那雙老眼已經微微泛紅,道:「難道你也希望我背棄高宗皇帝,變成那種背主貳臣,幫著權臣欺負宮裡那對孤兒寡母,然後逼迫他們將高宗皇帝傳下來的皇位拱手交出去嗎?」
「如此行徑,我薛南亭縱死亦不為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