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大章)目光短淺眼界窄看不清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227章 (大章)目光短淺眼界窄看不清

  霍海坐下來後,就看到他們開始走正常流程議事。

  因為這些流程的緣故,霍海也對如今的長安有了長足的了解。

  說起來,新商改至今,等於實際上有一大半的時間霍海都不在長安。

  關鍵是這一次一離開就是三年,而這一段時間又是長安發展的最瘋狂的時間,所以如今長安已經完全變了模樣。

  首先就是人口。

  項緒修建安洛鐵路,工人數量遠超過當初的想像。

  一開始以為有五十萬工人,半年就能勉強通車,最多八個月,就能把所有的事情全部完善。

  但,那是單程鐵路。

  項緒修建了雙軌並行,並且在沿途所有煤區貨運段全是三軌道。

  在站點,都是雙站台四軌道。

  這個工程量比一開始計劃的大很多。

  其次,意想不到的是,一路上,修建鐵路的工人,大量都在修建了五六個最多不到一年後,就離開了鐵路,前往長安!

  因為修建鐵路本身,並不是長期維序的工作,所以,一旦工人得知長安那邊能找到差不多類似的工作,就算待遇稍微低一點,也無法阻擋他們去長安!

  於是,整個鐵路在修建期間,就一直在向洛陽段抽人,往長安送人。

  而洛陽來的人當然不全是洛陽人,洛陽根本沒那麼多人,而且大量在洛陽有資產的人也走不掉。

  再說鐵路通車後,洛陽即將迎來大發展,本地人有恃無恐。

  而人,都是河對岸過來的。

  這點人口,對於河對岸來說,幾乎不算什麼,但是如果這些人口都集中在長安這一個地方,那就誇張了。

  短短一年時間,長安人口從大約一百二十萬,膨脹到了二百二十萬!

  這是在工業革命時期的英倫沒有發生過的。

  當然了,他倒是想,他舉國也沒有那麼多人口可以抽調。

  而這一百萬勞工進入長安,固然讓長安的活力開始爆炸性增長,並且帶來了各地文化,長安的流行風向各種文化各種藝術,技術,技藝開始瘋狂的融合,爆發。

  但,也迎來了一個巨大的問題。

  那就是,長安的男女比例,從五比五,飆升到了七十五比二十五。

  實際上長安本來應該是男子比女子多得多的,歷年過來逃荒的人中,大量都是男性身強體壯,才能堅持到長安。

  但是,隨著前期的戰爭,還有豪族遷徙帶來的海量女性,才維持著五比五的比例。

  當然,並不是每個男人都有老婆。

  事實上大部分奴隸根本是不能結婚的。

  而這個五比五的比例被破壞後,就導致長安滿城光棍了。

  不過沒關係。

  因為火車通車了。

  隨著火車通車,黃河下游前往長安的難度爆降。

  看多了報紙之後,大家都明白了一個道理。

  長安有很多男人,長安的男人,月入平均在三千以上!

  這對其他各地的來說吸引力太強了。

  很多地方的男的擁有資產,沒辦法不管不顧去長安。

  但是女的就不同了。

  加上這個人口比例失衡,大漢朝廷有意無意的引導,各地就有大量的女性來到了長安。

  短短八個月時間,長安的人口膨脹到了三百萬,並且還在膨脹之中。

  如果不是因為安洛鐵路通車,這兩年時間多出一百八十萬人口,足夠把任何城市撐爆了誒。

  但在現在的長安,這意味著兩年時間,長安的市場擴大了兩倍!

  其實不止,兩年前也不是每個長安人都有工作,很多人雖然住在長安,但其實屬於農戶,自給自足。

  而隨著長安瘋狂的擴張,住在城內的人已經失去了種田的可能性,沒錢了就只能找工作。

  所以,如今長安已經真正的城市化,並且巨型化。

  如今的整個萬年縣完成了改造,城南修建起了超大片的建築物,都是霍海和劉徹的產業。


  這些房子還是按照老規矩運作。

  不同的就是,這些房子不再是一套房子有一個一畝的院子。

  而是兩百平的房子,有一個一百平的後院,一個小小的前院街蔭。

  甚至,已經開始出現了鋼筋混凝土樓房,二層小樓三層小樓什麼的出現。

  這南城的居住環境比起新城密度大了五六倍。

  才吃下了這些人口。

  霍海一邊聽,卻沒覺得奇怪。

  這的確不奇怪,這甚至是一開始就算好的。

  劉徹早就預想到了這一點,所以才在那個時候啟動了城南的修建。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新商改在全國普遍推開才不得不進行了。

  原因也簡單,但凡什麼地方遭災,以前的人是沒有方向的,能往哪兒逃就往哪兒逃。

  但以後,是個人都知道往長安去。

  長此以往,長安以後人口得多少?

  所以,首先讓各地都慢慢的發展起來,沒有人餓肚子,就算有災害,也沒人會餓肚子,是第一步要做的。

  否則生物是會自己找出路的。

  霍海繼續聽議會議題,才發現現在議會權力其實還可以。

  目前長安已經實行了商稅制度。

  各種行業的稅收不一樣,一般劉徹的企業擔任著交重稅的任務,並且以交的多為榮耀。

  所以目前長安一年的賦稅,已經突破兩千億大錢了。

  目前長安大部分行業的利潤都是非常高的,雖然給工人的工資本來就已經超高了,但是利潤更高,幾乎每個月拿三千大錢一年加獎勵差不多四萬大錢的工人,一年能給自家公司帶來二十四萬左右的收益。

  而這個收益中收稅的比例超過百分之十。

  差不多每個工人給長安提供了每月七千左右的賦稅收益。

  這個兩千億大錢的賦稅,可以不用做盈利,而是純開支。

  要知道,目前大漢朝廷,實際上的官方支出,是十四億大錢左右,而朝廷手裡有兩千億的稅!

  這個議題一出來,黃吉就開口了:「我認為,這個錢,應該拿來修建市政設施,比如修建水塔,擴大昆明湖。這樣就能降低用水價格,刺激工業繼續發展,讓稅收更多。」

  目前長安自來水公司的人也在現場,這個以前是通用暖氣的管理,現在成為自來水公司總經理的議員:「我認為自來水應該漲價。」

  「我們要修建更多的自來水設施,甚至未來讓每家每戶家裡面都通水,這必須要大量的金錢,這個錢讓居民自己出,那麼實際上出不了多少,可如果這個錢讓長安出,那一定會拖垮財政的。」

  雙方幾乎持有相反的看法。

  實際上,對於現在修幾個水塔來說,花不了多少錢。

  但問題是,兩千億不是全都由議會掌握。

  這兩千億,各個部還有丞相府還有皇宮,各自要抽調,而且這些都是後抽調的,首先這錢就是大將軍驃騎將軍先抽,抽完再給這幾個部門抽的。

  如今將士們有很多花錢的地方,不比當年了,所以抽調的錢不少。

  然後朝廷還要留一部分預算,在朝會使用而不是議會使用。

  所以,議會實際上能用的只有百分之十左右,也就是兩百億。

  這樣一來錢就少很多了。

  但是兩百億也足夠建立一家幾十萬人的大公司了,就算是霍海要抽調兩百億,也不是很輕鬆的,所以這筆錢還是很大的。

  但現場的人都知道,時代日新月異,隨時都可能冒出大量的需要花錢的地方。

  所以,寸土必爭。

  兩方就水利公司的問題,就展開了激烈的交鋒。

  然後是衛生,有人提出應該立刻強化下水系統污水系統。

  幸好霍海當時在長安留了一條溝做綠化,現在可以用上了,填埋污水主管道。

  但依舊不夠,城南的話,還要挖污水管道,這些管道要和地面的飲用水分開走。

  目前因為沒有用水管送自來水,所以飲用水走的河道。

  所以如果不投給自來水公司,這錢就得投給污水公司。


  大家這才發現,一開始的爭論白爭了,這就不是一個單獨的問題。

  實際上,這種會,應該先把朝會的公共預算公布一遍,然後再讓大家討論,才可能靠譜。

  但為什麼沒有公布呢?

  是因為大家要觀察,觀察朝會和議會的區別。

  在場所有官員都沒有透露之前朝會對這個錢的預算方案,只是聽所有的議員討論。

  大家也想知道,究竟會有多大的不同。

  但是萬萬沒想到,不同居然如此之大。

  這二百億的用處,討論範圍非常廣。

  長安的自來水,下水,公路系統,運河系統,對於即將到來的新人口的房屋建設的支持。

  各種各樣的問題。

  但所有的討論,都離不開一個中心。

  長安。

  這是霍海一手締造的奇蹟,也是束縛新商改的最大壁障。

  討論到最後,大家想要聽聽霍海的意見。

  其他上議員都沒有開口,一直到黃吉:「武侯大人,您怎麼看?」

  議會是霍海一手建立的,大家都把霍海當財神,都想聆聽霍海的指點。

  霍海:「你們討論的很好,比我想像中的好,你們的很多意見,甚至比官員們做出的規劃還好,畢竟很多官員對於實地並不了解,而你們卻經常接觸這些地方。」

  聽到霍海的認可,所有人都很驕傲。

  這種感覺,就好像一群本來不被認可的人,現在上了台面,又做出了成就,那種被人矚目和仰視的感覺。

  仰視的不是財產累積的高度,而是聲譽的高度。

  霍海:「但,渺小的眼前利益,遮蔽了你們的雙眼。」

  「用《成語大全》上的成語形容,就是目光短淺。」

  在場所有人都面面相覷。

  在場的人,無不是這六年來長安城的風雲人物。

  隨便一個出去,一旦路面,都是人群趨之若鶩的對象。

  都是百人簇擁,風光無限的人物。

  如果是換一個人說他們目光短淺,鼠目寸光,他們一定會翻臉。

  但是說這個話的是武侯,是他們的領頭人。

  所有人都看向了身旁的人。

  大家臉上的榮光頃刻間被打散。

  所有人都想看看對方是不是一個目光短淺的人。

  但大家都在對方的眼睛裡看到了手足無措。

  是的,大家好像的確就是目光短淺的人,似乎沒有人有信心認為自己考慮的很長遠。

  霍海繼續:「大漢就像是一片田地,現在大家在討論種植什麼。」

  「因為一年兩年過去了,收益不錯,所以你們把目光都盯緊了收益不錯的項目,並且把它都玩兒出花來了。」

  「你們知道這是什麼嗎?這就像你們拿到了世上最肥沃的土地,然後在上面種滿了韭菜。」

  「不是韭菜不好,問題是,肥沃的土地,更適合種植稻米、小麥,而不是一個月速成的蔬菜。」

  「如果考慮的長遠一點,一田稻米,十年後二十年後還是產出那麼多,但今年種下的核桃樹,二十年後將會有十幾米高,能產出五背簍核桃。」

  此話一出,現場的人似乎都明白了什麼。

  霍海:「現如今,你們中很多人無論是自己做生意,還是考慮國家大事,都是這樣。在六年前,李廣就在隴西種下了一片核桃,六年過去,市面上的核桃是什麼價格?就算再過六年,市場上核桃價格依舊很高,而十二年的核桃樹產的比六年的核桃樹多得多。」

  「現在的人如果看中了核桃的價值,要追上李家,需要二十年的經營。」

  「你們懂我的意思了嗎?」

  「你們只看著一年的收益,看不到五年的,十年,二十年,更是看不到,而一百年的沒人能看到,三百年的,更沒人能想到。」

  「這是你們第一個問題,也是你們最小的問題。」

  最小的問題?

  所有人面面相覷。


  霍海:「讓我算一筆帳,告訴你們你們現在幹的事情收益有多低。」

  「就那黃吉上議員作為例子,他的策略是用公共開支建立更完善的自來水系統,讓長安的水能夠容納接下來到的工人,預計在接下來五到十年內讓長安的外來人口增加到四百萬,在加上進三百萬未成年人。」

  「屆時,長安就擁有了七百萬人的市場,四百萬人有勞動力,也就是每人三千一個月,一年三萬六,一千四百四億的市場。」

  「加上他們創造的收益,長安的各種老闆富人,朝廷包括陛下這兒的收入至少超過八千四百億。」

  「這個市場比現在擴充了百分之二十五,對吧?」

  黃吉點頭。

  霍海:「你覺得很高嗎?」

  黃吉點頭。

  霍海:「我問你,一個擁有成熟的新學思想和一種技能的工人收入是多少?一個帳目人員一個認字的掌柜,一個月收入是多少?」

  黃吉愣了一下開口:「都差不多,一個月一萬二左右。」

  霍海:「好,如果五年後,長安四百萬月薪三千的人,都變成了這種讀過書的月薪一萬二的人,那麼市場是多大?」

  黃吉冷不丁的被問這個,開始計算,卻呆住了。

  以三百萬人不變計算,如果月薪都是一萬二,那一年是十四萬四千,三百萬人就是,四千三百二十億!

  而他們能創造出的總價值如果保持八倍自己收入這個數額,那就是三萬四千億!

  這可真不敢算啊,這一算,簡直了。

  很高嗎?

  事實上,霍海很早之前就想過,大錢作為大漢貨幣單位只是暫時舉動。

  為了規避通貨膨脹慢慢釋放的壞影響,大漢在發展成熟時,必須有一次自主的幣值改革。

  其實不需要怎麼改。

  就一點,一大漢幣等於一貫(一千大錢)。

  等大漢人均收入抵達三百大漢幣的時候,應該已經把發展初期的通脹吃干抹淨,全變成益處了。

  而那實際上,就等於是現在的薪水的一百倍!

  就算現在的一切都不變,只要迭加上這個數值,大漢官方的收益都要增加百倍。

  這實際上只是經濟手段對於市場規模的信心的擴大而已。

  所以,大家年入從工人級別,全面跨越到讀書人級別,是必然的事情。

  霍海:「算明白了嗎?」

  「科教文衛,才是投入最小,收益最大的投資。」

  「你們現在才變成有錢人,還沒有意識到,錢還會存在很多年,你們的錢還會存在很多年。」

  「一百年甚至三百年後,如果你開創的公司還存在,那時候的人是如何的敬仰你?」

  「三百年後,你的子孫依舊牢牢地把握著這個行業的未來,那才叫做成功。」

  「你們的錢,太新了,所以你們還不敢把錢墊在腳下,提高自己的眼界。」

  所有人都明白了霍海要說什麼。

  基礎建設固然重要,但是,科教文衛才應該是第一步討論的。

  先把這四個地方的投夠了,才能開始投入其他建設。

  但,武侯剛剛也說了,目光短淺,是在場的人最小的問題!

  請...您....收藏6...9...書....吧....!

  這個目光短淺的問題,已經讓所有人都抬不起頭了。

  怎麼還是大家最小的問題?

  難道大家還有更嚴重的問題?

  霍海:「第二個問題,比目光短淺還嚴重,你們的視野太窄了!」

  視野窄?

  大家面面相覷。

  這又是怎麼一回事?

  霍海:「你們認為,只有長安這片土地可以種植核桃?難道隴西的核桃就不是長安核桃的價格了?有沒有試過魯國適不適合長核桃?萬一蜀郡核桃長得比長安的核桃更好怎麼辦?」

  所有人都懵逼了。

  不少反應快的已經明白了。

  武侯對我們很失望啊。


  剛剛大家談論了很多東西,長安的自來水,下水,公路系統,運河系統,對於即將到來的新人口的房屋建設的支持。

  討論了無數的東西,但卻只討論了一個東西。

  那就是長安。

  離開長安,大家都不會說話了。

  所有人都只敢經營長安這個基本盤,不敢往外投資。

  就好像大家用自己的錢做生意時,不敢去其他地方投資,只敢在長安和別人搏鬥一樣,當了議員,大家依舊只敢在長安搏鬥。

  但是,那些大貴族,特別是各種運輸公司,各種鐵路,都是去其他地方賺錢,吃的盆滿缽滿。

  所以,實際上這歸屬於議院支配的兩百億,實際上絕大部分應該投入到帝國的其他地方才對。

  也對,長安現在發展的這麼好,為什麼還需要公共投入去支持?

  就像自來水廠的總經理說的一樣,提高水價,長安人自己稍微多出點,就能支持自來水系統的升級了。

  那為什麼不把錢拿去提高帝國的其他地方,出產更多勞動力,開闢更大的市場,反而要留在長安?

  霍海:「商人很多時候很容易被眼前利益蒙蔽雙眼,導致自己的生意做不大。在做國家決策的時候也一樣。」

  「如果沒辦法看得更遠,看的更廣,那麼待在議員這個位置上,並不是一種榮耀,而是一種羞辱。」

  「大漢需要議院,不是長安需要議院。」

  「朝會在討論大漢的事情,而我們議院只是在討論一城一池。」

  「如果我們只是一個小商販,那不用一城,討論一條街都多了,討論一間鋪面就行。但你們是被選出來,代表天下商人富豪的,你們沒有展現你們應該有的能力。」

  霍海的話已經說的很重了,但是不得不重一點。

  霍海希望這個話,永遠被記錄在議院歷史上,成為後世每一個議員加入後都需要學習的科目。

  因為商人的目光短淺,議院的短視者一定會越來越多,敝帚自珍,小丑將會占據這個舞台。

  到時候,議會只會剩下雞零狗碎。

  雖然宏觀敘事假大空,但假如沒有了宏觀計劃,那何談朝著進步的方向前進?

  所有人都在羞愧之中,霍海說出了第三個問題:「你們目光短淺,你們眼界窄,同時你們看問題還不夠仔細。」

  「這才是你們最大的問題。」

  大家都懵逼了。

  看的不夠遠,就算了。

  看的不夠寬,也是。

  我們難不成看的不夠遠的同時看的不夠廣的同時,連眼前的一切都沒有看清楚?

  那我們何等的失敗?

  武侯在外三年,議院舉行了三年多的議會,合著大家都在過家家?大家都在搞笑?

  如果朝堂上的公卿也是這麼看的,那大家這麼久以來,豈不是如同跳樑小丑一樣,在一個自以為表現自己優越的舞台上,耍猴戲?

  霍海:「你,對,就是你。」

  霍海隨便點了一個不認識的商人。

  這名商人起身,看向霍海,其他所有人都屏息以待。

  霍海:「我問你,長安的發展,是從什麼地方什麼時候開始的,現在的長安和一百年前三百年前的咸陽有什麼區別。」

  這商人:「秦國那麼多年,咸陽幾乎沒有區別,一直到六年前,大漢的長安也和八十年前沒多大的區別,無非就是時間變久了牆變老了,斑駁了而已。」

  霍海點頭。

  這商人思索:「一切發展的開始應該是同關煤礦的煤炭運入長安,從那一天開始,長安每一條街道上貨物絡繹不絕,錢越來越多,機會越來越多,人口翻了將近十倍,讀書人數量更是翻了幾十倍。」

  「有了這些基礎,各種科技蓬勃的發展,出現,各種產業迅速走向了工廠化,各種物品變成了標準化商品,開始被售賣。」

  「一切都是從同關煤礦開始的。」

  霍海:「好,那我問你,煤炭對於大漢最大的貢獻,是幹什麼?」

  他思索了一下:「是取暖?」

  旁邊有人大聲反駁:「不對,是煉鋼!」


  「昔年戰國時代,百鍊成鋼,煉器名家,鑄劍大師,以自己的血去鑄造劍魂,結果到頭來還不如現在煉鋼廠隨便抽出一根鋼筋的品質高。」

  「各種跨河大橋要用鋼鐵,蒸汽機要用鋼鐵,馬車要用鋼鐵,就連指甲刀都要用鋼鐵,往年有錢人用玉銼子打磨指甲,而窮人就讓指甲那麼變長,或者最多用嘴咬,很多時候看到別人指甲里的污垢都吃不下飯,現在大家也養成了剪指甲的習慣。」

  「就小到這麼一件事情,都需要鋼鐵,所以,煤炭最大的作用是煉鋼。」

  霍海:「好,那我問你,鋼,對哪個行業貢獻最大,最重要?」

  大家已經學會搶答了:「是蒸汽機!」

  「好,蒸汽機對哪個行業最重要?」

  「造火車造輪船!!」

  問了一圈,大家明白了。

  霍海:「其實鋼不是不能做其他用,比如做指甲刀,做鋼釘,做銼子。」

  「蒸汽機不是不能有其他用,比如紡織。」

  「煤炭也不是不能有其他用,比如做煤炭做飯。」

  「但最重要的,始終是一些大傢伙,能集中大量的人的勞動成果,爆發出大量的人窮極一生都無法實現的力量。」

  「我把這叫做……重工業!」

  轟的一下,所有人的天靈蓋都被掀開了一般的清楚明白。

  大家突然知道大漢為什麼走到了今天了。

  現在市面上什麼最賺錢?是紡織業,在場的議院大量的都是紡織業的。

  但實際上對大漢發展最重要的是重工業!

  的確,做紡織業賺錢,但難道國家好不容易集中起來了兩千億,然後拿去開紡織廠?

  所以實際上,這些好不容易集合起來的錢,至少應該在重工業方面有所投入。

  在科教文衛的投入之外,是對大漢全境的投入。

  而這種投入首選重工業。

  而只要重工業投入不斷,大漢的成長就不斷,大漢的發展就不斷。

  同樣的道理,只要長安的重工業厲害,那麼未來其他地方同樣新商改,卻也不是長安的對手,因為長安會持續的繼續發展重工業,走在時代的前列,成為大漢發展的心臟。

  集中起來錢,首先要干一本萬利的活兒,科教文衛。

  其次要覆蓋全國,去開拓更大的市場,而不是讓富的地方更富。

  第三就是要堅持發展重工業。

  有了這三點基礎之後,討論出的結果,才有意義。

  否則,討論的看起來再重要的東西,實際上都是在扯淡。

  毫無意義。

  很多人此時,反而開心了起來。

  雖然被罵的好像一文不值,好像自己這一兩年的議員都白當了。

  但當初自己追隨霍海的腳步,成了富人,那時候就在想如果有一天自己見到霍海,不知道能學到什麼東西。

  現在真的見到了,才知道,自己就算無論如何的高估霍海,其實都是在低估他。

  武侯的思想,遠不是常人可以比擬的。

  霍海說完後,一名傳旨的羽林衛進入現場:「陛下有旨。」

  眾人都看了過去。

  羽林衛:「丞相李蔡,年事已高,請辭丞相之職。宗室劉光以國事巡西域,辭議院議長職務,由李蔡為新議長。」

  大家瞪眼。

  豈不是三公全空出來了,一個都沒有了?

  難道大漢的朝局要變天了?

  羽林衛繼續:「則司馬相如升任丞相,總覽政務,張湯升任御使大夫,總覽朝廷財政諫言官員查舉。」

  「令取消大農令,設大司農,為三公。」

  「武侯霍海,辭長安少尉之責,選為大司農!」

  此話一出,大家愕然,隨後又覺得理所當然。

  愕然是因為霍海才二十二,就已經是位列三公了,這還得了。

  不過,甘羅十二歲為丞相,霍海二十二為大司農怎麼了?

  甘羅自幼聰明過人,進入丞相呂不韋門下,擔任少庶子。十二歲時,出使趙國。使用計謀,幫助秦國得到十幾座城池,憑藉功勳,得到秦王嬴政嘉獎,授上卿(相當於丞相),封賞田地、房宅。後來事跡,史籍無載。


  所謂上卿不就是三公?

  但不同的是,聰明的甘羅,只是曇花一現。

  而霍海對於天下的影響,將會是世所罕見的!

  當初夏啟從公天下改家天下。

  武丁從神權時代到王權時代。

  周武王姬發以分封制擴大版圖。

  秦始皇一統天下稱皇帝。

  到如今,又一個輝煌大世到來了。

  當今陛下必將名留青史,甚至此後天下萬邦不再有,只有一本史書,而已。

  而霍海將會是這個過程中最耀眼的存在。

  歷史上那些再出名的人,都沒法和霍海競爭了。

  因為如今的時代對比以往,似乎有了飛躍的改變。

  就問什麼時代人人都能吃飽過?而現在,人人都在追求吃肉!

  以前天下就是河洛中原,後來天下就是九州,是十三州部,如今,天下大的令人髮指,是個球。

  倘若這個世界的人不走出地球,再也不會有人比霍海這個上卿更厲害了。

  甘羅又算什麼?

  議會散了。

  有些人被說了,心裡不高興,但是,他們更高興的是霍海上位大司農位列三公,這等於是擺明了告訴天下,商改要全面推行了!

  以前長安都那麼多發展機會,如今天下即將同步發展,又會有多少金錢,多少機會?!

  全長安都瘋了。

  更多的人,更多消息傳向了四面八方。

  不久之後,天下人都要激動不已。

  一切的一切,終於要來了。

  六年來,長安的一切都證明了新商改正確無比,所有人都想享受到新商改的好處!

  ……

  此時,一間小屋子裡,很多議員聚集在一起。

  他們是議員中的聰明人,也是有野心的人。

  他們今天看到了議院的局限,也看到了霍海的恐怖。

  但是,更激發起了他們要挑戰霍海的想法。

  因為,議會之上有朝會,而他們還想爬一步。

  所以,霍海這個帶領他們走到今天的人,成了他們要面對的恐怖敵人,最終boss。

  幾人討論之間,有人嘆氣:「要和霍海斗,我有膽,但我不信我能贏。」

  此話一出,幾人都沉默了。

  最終,一個聲音打破了沉默。

  「昔年外戚軍事勛貴占據朝堂威風,如今變局卻在最大的貴族霍去病的弟弟霍海身上。」

  眾人看向了他。

  他開口:「我知道,世上有一個最穩重的人,從來不犯任何錯誤,如果說有人能贏霍海,那一定是他。」

  人怎麼會背叛自己的階級呢?

  但當初霍海還不是從霍去病羽翼之下走出,走到了上卿的位置。

  「難道,霍老三霍光就不想當上卿?」

  霍光?

  可能嗎?他們可是親兄弟?

  再者,霍光在皇帝身邊平步青雲,每年升官,他犯得著來議會參與權利鬥爭,甚至帶著議會踩在朝會頭上?

  「他會,因為他叫霍光。」

  霍光,字子孟。

  光,人舉著火把,頭領也。

  子孟。

  孟叔仲季。

  孟,一年之春,老大。

  子孟,君子之首。

  這個生為老三的人,生來就是要做高舉火把的頭領做君子魁首的人,大漢朝的政治環境,留給他的目標只有一個。

  大司馬大將軍。

  倘若有意思衛青退下,霍光上台,屆時霍光能不能與霍海匹敵?

  只有試過才知道。

  ————

  求月票!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