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1章:金豆子與土疙瘩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姜蝦酒蟹田螺羹,鹿脯煎鵪湯骨頭!」

  「酸溜溜美甘甘鮮潤潤明晃晃連葉整下的大綠橘喲!」

  「您瞧瞧這塊布,您看看這個色,經洗又經曬,經拉又經拽,經蹬又經踹!」

  ……

  景龍門大街上,車馬交馳,兩側攤販的叫賣聲不絕於耳。

  這裡是當下全世界唯一一座人口過百萬的城市,東京汴梁城。

  時間是:政和八年,九月初三,申初。

  就在這時。

  熱鬧的大街上突然湧來一群人。

  有三衙禁軍,有皇城司兵卒,有開封府衙役,還有街道司的諸多青衫子雜役。

  三衙禁軍身佩弓箭,手持長劍,分列於大路兩側。

  皇城卒與開封府衙役指揮著青衫子雜役,灑水淨道,將阻攔攤販侵街的表木迅速後移。

  攤販們熟練地收攤後撤,好奇地看向後方。

  很快。

  在一群禁軍士兵、內侍的護衛下,一輛豪華馬車朝著景龍門大街西邊狂奔而去。

  「那……那……那是官家的龍輦!」有百姓驚呼。

  約半刻鐘後。

  又有十數輛馬車在一眾兵卒的護衛下,奔向景龍門大街西邊。

  街邊祝三郎書籍鋪的掌柜祝三郎望向眼前疾馳的數輛馬車上掛著的木牌標識,忍不住念著。

  「這……這是蔡太師的馬車,這……這是鄭左相、余右相、王相公、白相公、薛相公、范相公、馮相公……這……這……」

  當下的大宋實行群相制。

  七十二歲的朝堂不倒翁、常務副皇帝蔡京以太師、魯國公之銜任公相,領三省事。

  太宰兼門下侍郎鄭居中為左相,少宰兼中書侍郎余深為右相,王黼、白時中、薛昂、范致虛、馮熙載等為副相。

  不多時,又有一輛豪華馬車帶著數名護衛疾馳而過。

  「那……那……是太子殿下的車駕!」

  祝三郎喃喃道:「官家、太子與眾相公齊出禁中,還如此匆匆,西邊到底發生何事了?」

  ……

  片刻後。

  大宋皇帝趙佶的龍輦、太子、眾相公以及後續趕來的多名官員的車駕在一處名為「蕃衍宅」的地方停了下來。

  趙佶攜三皇子趙楷的生母王貴妃入了蕃衍宅,太子趙桓與眾士大夫官員則在外等候。

  蕃衍宅非獨宅,乃是一片宅邸的統稱。

  內有宅邸十餘座,住著的皆是皇家的諸王子孫(太子居禁中)。

  而使得趙佶、王貴妃、太子、眾相公都齊齊奔來的,便是那位三皇子,嘉王趙楷。

  約半個時辰前。

  三皇子趙楷在蕃衍宅前乘坐馬車外出時遇刺。

  一支弩箭斜斜刺入車前的馬臀上,導致馬匹驚悸狂奔,馬車側翻。

  三皇子趙楷腦袋見血,當場昏厥,兇手不知所蹤。

  說起這位三皇子趙楷。

  那絕對是趙佶最疼愛的皇子,沒有之一。

  芝蘭玉樹,龍駒鳳雛,丹青神童,才比子建,貌若潘安,天選之子,文曲星下凡……

  皆可形容趙楷。

  趙楷自小便聰明伶俐,文采出眾,琴棋書畫,無所不精,尤擅長畫花鳥。

  完全是文藝道君趙佶的年輕版。

  其母妃又是趙佶的寵妃,故而恩寵不斷。

  一歲封郡王,七歲進親王,十二歲加封太保。

  十五歲時,皇帝趙佶打破「唐以來,皇子不兼師、傅官」的規矩,冊封其為太傅。

  緊接著,又破「宗室不領職事」之祖制,任命其提舉皇城司,兼提舉內東門、崇政殿等門。

  趙楷出閣外第時。

  趙佶又命人專門修飛橋,准許趙楷出入禁中,不復限朝暮。

  此外,趙佶宴請大臣,也多是趙楷作陪。

  此等恩寵與榮耀,讓寡言少語只會請安的太子趙桓看上去就像個假太子。


  趙楷也爭氣。

  去年年底化名參加科舉,歷經數輪考試,於今年春三月一舉奪得頭名。

  這對皇家而言,亦是破天荒。

  皇陵之上冒青煙,史無前例頭一遭。

  趙佶大喜。

  為避民間閒話,將第二名定為榜首,但趙楷皇家狀元的名頭卻傳遍了天下。

  當下的三皇子趙楷,光芒萬丈,正是盛寵時。

  ……

  蕃衍宅,嘉王府。

  一處雕樑畫棟的臥室內,傳來醫官的聲音。

  「稟官家,嘉王殿下並無大礙,額頭處只是輕微擦傷,不過腦袋有些震盪,甦醒後暫時不宜多說話,靜養兩日,便可痊癒。」

  白面青須、身材微微發福的趙佶與美艷貴氣的王貴妃都不由得長呼一口氣。

  他們聽到「嘉王遇刺,馬車側翻,頭上見血」時,魂都快嚇掉了。

  趙楷嘴甜乖巧,乃是他們的心頭寶。

  當下任何一名皇子都比不上趙楷在他們心中的地位,包括太子。

  就在這時。

  面色白皙、長相甚是俊朗的十七歲趙楷緩緩睜開了眼。

  他有些懵。

  兩串相隔近千年的記憶正在瘋狂衝擊著他的腦海。

  他緩慢吸收著這些記憶。

  頭痛欲裂。

  「楷兒,你醒了,嚇死娘親了!」王貴妃看向趙楷,一雙美目,淚水汪汪。

  「頭……頭……頭疼!」趙楷面色蒼白,勉強吐出兩個字。

  趙佶忙拉住趙楷的手,道:「楷兒,不用說話,爹爹知你無恙就好,無恙就好!」

  趙楷微微點頭。

  腦海中一團漿糊,不由得又慢慢閉上了眼睛。

  王貴妃看向一旁的嘉王妃,道:「薇兒,好生照顧楷兒,同時嘉王府要加強護衛。」

  「是,母妃。」出身將門曹家的嘉王妃曹薇微微躬身拘禮。

  ……

  稍傾。

  趙佶與王貴妃從蕃衍宅走了出來。

  門外的太子趙桓與士大夫官員們連忙躬身拱手。

  皆是一臉關心的神色。

  其間,有人眼眶發紅,有人眼角帶淚,有人小聲抽泣並用衣袖大幅度抹淚。

  還不時踮起腳尖,伸長脖子,生怕趙佶看不到。

  趙佶心疼趙楷。

  他們自然也要表現出悲傷的模樣。

  「嘉王已無大礙,靜養兩日便可痊癒,眾卿無須擔憂!」趙佶高聲道。

  頓時,眾官員的面色變得輕鬆起來。

  趙佶扭過臉來,看向眾相公。

  「太師、左相、右相,立即命開封府、大理寺、皇城司聯查嘉王遇刺之事,定要迅速找到兇手與幕後指使者!」

  「是,官家。」三人同時拱手。

  這時,趙佶突然瞅見了太子趙桓,又補充道:「命大宗正司也加入,協查此事!」

  此話一出。

  趙桓雙腿一軟,差點兒沒癱坐在地上。

  一些官員偷偷瞥向趙桓,臉上露出一抹玩味的表情。

  大宗正司,掌敦睦皇族,教導宗子,負責皇族成員的陳請、辯訟,兼負責糾正皇族成員的行為過失。

  趙佶此言,顯然是懷疑此事與太子有關,要命大宗正司調查太子的東宮屬官。

  這並不奇怪。

  趙楷遇刺。

  很多人率先想到的幕後指使者就是太子趙桓。

  今年趙楷的鋒芒太盛,將趙桓的太子之位晃得搖搖欲墜。

  民間已有傳言稱官家年底將要廢太子。

  即便太子不知情。

  也有可能是支持太子的某位官員為得從龍之功而私自為之。

  從龍之功。

  那可是能將半隻腳邁入政事堂的天大功勞!


  仁宗朝,有位叫做陳執中的宰相,未參加科舉,以父蔭而得官,文采一般,政績平平,卻因一封請立宋仁宗趙禎為太子的奏疏,青雲直上,位極人臣。

  這就是提前站隊的好處。

  隨即,趙佶與王貴妃返回禁中,眾相公也分別離去。

  朝廷禁止朝堂官員與宗室子弟私下來往。

  一些官員雖已站在三皇子趙楷這邊,但也是不敢獨自去看望他的。

  ……

  太子的馬車上。

  趙桓與他的東宮僚屬、太子詹事耿南仲同坐於馬車內。

  「父皇命大宗正司協查是什麼意思?他在懷疑我?」

  耿南仲一臉真誠地看向趙恆,道:「太子殿下,此處已無外人,真不是您命人做的?」

  「我……我……我怎能做此等骯髒之事?」

  耿南仲微微皺眉,想了想。

  「是不是您做的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官家認為是您或者是某個想要在您面前謀求從龍之功的官員做的。」

  「這……這……這……父皇會……會不會廢了我?」

  趙桓一臉緊張。

  當下,他確實是第一嫌疑人,有動機,亦有能力命人刺殺趙楷。

  即使不是他所為,也有極大可能是有人因他而為。

  「應該……應該不會吧!」耿南仲的心裡也甚是忐忑。

  今年的嘉王趙楷就如一顆耀眼的星辰,將太子趙桓和其他皇子襯托得就像地上的土疙瘩。

  用四個字形容趙楷,就是:遙遙領先。

  聽到這個回答,趙恆滿臉鬱悶。

  他被立為太子,完全是占了「嫡長子」的先天優勢。

  他知自己無趙楷之才情,亦無法得到趙佶的喜愛,便給自己定下了八字箴言。

  藏鋒,隱智,戒欲,省身。

  他踐行著這八個字,每日每時都不敢懈怠。

  趙桓相信,只要他不犯錯,官家便無理由廢除太子。

  只要熬到官家駕崩,大宋天下便是他的。

  這些年,太子趙桓也混出了一個名頭:恭儉之德,聞於天下。

  簡單來說,就是:為人有禮貌,生活很節儉。

  這個名頭並不能顯得他很優秀。

  但還是有諸多士大夫官員喜歡國之儲君有這種品質的。

  今日,趙桓有些崩潰。

  趙佶絲毫不顧及他的感受,當眾命大宗正司協查趙楷被刺案,顯然沒有將他當作家人。

  此案即使查出真兇,無法證明他是幕後指使,趙佶仍有可能懷疑他。

  他再次感受到——

  趙佶、王貴妃、趙楷是相親相愛的一家三口,而他只是一個臣。

  「他是金豆子,我是土旮瘩,儲君做成這個樣子,實在窩囊!實在憋屈!我到底哪裡做錯了?」趙桓面色憤怒,攥著拳頭。

  耿南仲看向趙桓,有些恍惚。

  他伴隨趙桓已近六年,但還是有些看不懂這位東宮太子。

  有時大智若愚,喜怒不形於色;有時卻會做一些蠢事,毫無預兆地發火發怒。

  他甚至不確定,太子是不是依舊在他面前演戲,刺殺嘉王趙楷的幕後指使者就是太子。

  但全朝堂都知他是太子心腹,他不得不出主意。

  耿南仲想了想,道:「太子殿下莫急,今晚我悄悄去一趟太師府,太師還是較為支持您的,定能為您解此危局!」

  ……

  注1:「出入禁省,不復限朝暮,於外第作飛橋復道以通往來。」出自元脫脫《宋史·鄆王趙楷傳》。

  注2:「嘉王楷差提舉皇城司,整肅隨駕禁衛所,兼提舉內東門、崇政殿等門。」出自清徐松《宋會要輯稿·帝系》。

  注3:趙楷正妻未有史料記載,故虛構:將門曹家曹薇作王妃(後來的鄆王妃朱鳳英乃趙楷之繼室)。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