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架感言與卷末總結
作者11月末發書,到現在1月差不多兩個月了,原本我想早一點上架,但劇情沒推到那裡,就一直寫到九十一章了。
發書之前,我對於東晉末,南朝初這段歷史也是一知半解,決定寫劉宋呢,最主要的是因為作者覺得劉裕真的太可惜了。
歷史總是在重演,劉穆之雖不及王猛,但地位與王猛差不多。
劉裕奪取關中後是打算繼續往西北打苻秦、二涼,或是夏,但建康的狀況大家也知道,劉穆之病逝後沒人能接替他。
劉懷慎、劉道憐那幾位宗室沒那個能力,劉裕即使拉一批寒門,拉一批將領出來後,門閥統治力大不如以往,但即便這樣,依然還是有死灰復燃的情況。
關內四戰之地,民生凋零,揚州,建康蒸蒸日上,劉裕也五十多歲了,他知道劉穆之死後肯定是一統無望,沒有道理留繼續在長安,於是就火急火燎趕回去準備了。
對於關中留守安排,最大的鍋肯定是劉裕背,他南下之後,家底都乾沒了。
像跟隨劉裕從頭走來的將領,很多都已經年紀大了,沒辦法,劉邦只有一位,劉裕比他能打,但統一天下,不是靠能不能打,更需要時機。
王鎮惡、傅弘之、毛德祖、朱家兄弟、檀家三兄弟…………
麾下的能打的實在是太多了,其中一半生老病死,一半隕落在關中,到劉義隆上位,能站出來的就只剩下一個檀道濟,又剛好遇上了拓跋燾,這不操蛋嗎?!
作者補課的時候就覺得有一種英雄盡的既視感。
元嘉之治功績是不假,可拓跋燾率軍長驅直路打到長江對岸飛龍騎臉,這屈辱也是實打實的。
寫歷史嘛,除去爽,也是為了彌補遺憾。
對於這本書,作者不說嘔心瀝血,也算竭盡全力。
我是三月末開始寫書的,第一本就是奔著簽約去的,寫了本漢末的騎砍文。
寫了系統之後呢,簽是簽了,但不是我想寫的,所以也沒下多少功夫,加上踩雷太多,直接暴死了。
當時三十萬字上架,追讀兩三個人(有一個還是我自己),所以拿全勤就直接完本了。
雖然不堪入目,但畢竟是為了練筆,個人認為,這應該不算太監吧?
漢末完本之後,我就想開新書,然後去掃榜,轉了一圈沒有符合口味的,正好老狼開新書了,寫的是北齊,主角也姓劉。
那個時候我就想,像什麼三國、漢末、明末之類的經典大作太多了,我一個筆力文筆節奏樣樣不足的小撲街,要是去寫那些熱門題材肯定完蛋。
網文作者就像是廚子,既然我廚藝不夠精湛,那就去搞特色菜,做一做小吃也挺好的。
特色菜,肯定是比較冷門的,食客吃的少,或是沒吃過,肯定想嘗嘗鹹淡,這樣,我就瞄中了晉末。
這本書的預期呢,我是覺得二十萬字上架就算成功,誰曾想到數據超出預期。
哪怕是面對直接開罵的評論,作者雖然會紅溫,但還是能接受的,畢竟黑紅也是紅,要是連罵我的人都沒有了,那大概已經涼透了。
…………
說說第一卷吧,因為我在開書前,是存有二十章的,大概五萬字左右,本來我是覺得屯多點,能夠應急,當我知道部分情節大家不喜歡,我卻已經寫完了。
開頭寫女配是原本是為了帶出設定,沒想到寫多了,芩芸人設就是傻白甜,但她對主線、支線包括對主角的作用只能停留在情緒價值上,寫多了確實喧賓奪女主了。
正宮選司馬茂英,除去遵從歷史之外,還是有其他因素,宋要得國正,包括什麼玄學氣運之類的,屠司馬氏肯定是下下策的。
作者雖然也瞧不起司馬氏,但出於功利因素,羞辱司馬氏,讓他從萬人之上跌落到萬人之下,算是優解。
寫歷史肯定離不開後宮,女主的話暫定就是司馬茂英,但她的戲份應該要到關中平定之後。
主角入關後,我會嘗試寫幾個女配(大的),身份的話,要麼是宗室,要麼是關隴大族,反正肯定是會有作用。
要不是很多書友罵作者,作者也悟不到這一點,主角這個身份,寫女人,就應該將政治放在首位,其他的什麼性格、樣貌之類的次之。
也有些書友罵的我無厘頭,就比如剛認識謝晦那一章,很多人說你這格局不行,人家那是沒辦法,你這樣做怎麼怎麼的,他們但凡翻到第二章,或是看到後面,大概率就不會噴我了。
主角要拉攏謝晦,他不可能上去就舔吧?像謝晦這樣年輕些的還好,如果是王鎮惡那樣的,你再怎麼舔都沒多大用。
那些從朝堂底層的宦官,權臣,外戚大部分能夠從微末到架空皇權,那都是因為慣的,要麼是寵信宦官,寵信妃子。
總之在作者的理解下,你要收人,特別是對那些個人精來說,首先就是要施壓,仗著劉裕第一繼承人的身份上一波強度再說,類同於打一巴掌給一甜棗。
前幾萬字的要說大概就這些,寫到後面反而順的多,但是群像的事作者還想再說一下。
我原本是想打算穿插著寫的,奈何作者有強迫症啊!
不說別的,就說九十章的章節名,除去幾章之外,都是兩個字言間意駭的概括,如果穿插著寫,或是斷章斷一半,別說大家,我自己都難受。
說到底,還是因為寫多了。
之後爆更的話,我正好清清存稿,將自己的視角跟大家對齊,這樣一旦有問題也能及時改正。
一直寫著主角的話,其實沒那麼多好寫的,我以為像這種爭戰的場面會比日常之類的劇情好一點,但寫多了,確實不如專門寫主角身邊的劇情,我自己看的時候,也能感受的到。
有些劇情我寫出來自己覺得爽的,大家也應該會爽。
我並不比大家懂多少,有多少文化,如果有點子、或是想看的橋段都可以評論一下,能寫的我就寫。
再談談諡號與國號。
之前取聖武諡號的話其實還是因為作者中二,劉恆能將文字帶上新高度,主角也能啊!
書是服務於大家的,我也不可能自砸飯碗,聽人勸吃飽飯。
國號的話,後面我會借著一段劇情做出解釋,在這裡也說說吧。
跟隨劉裕打天下的人,也就是基本盤,沒有人是因為劉裕要匡扶漢室才跟他的。
劉備能打這旗號,是因為漢還沒亡啊!
復漢怎麼可能比得上開國?
大家出生入死的,為的就是個從龍之功,以漢建國不是不可以,但相比於開國,逼格肯定小一點。
劉裕和劉備兩個人完全不能比,大家不能拋開時代背景來講情懷。
上一個復漢的是劉淵,距離416年已經有一百多年,四五代人了。
況且,匈漢和蜀漢都只能算是諸侯國,匡漢早就過時了。
劉裕打著漢室的名號,還不如打著晉室的名號。
大部分百姓都是不識字的,更別談什麼歷史了,他可能知道自己曾今是晉人,是晉朝的子民,但漢也太久遠了,你喊著復漢的旗號,百姓沒有概念,那些南北士族大概也就看樂子,不可能說會有什麼人心所向。
包括我寫徐塢的劇情,大部分人在乎無非是吃飽穿暖那幾個事,包括作者本人也是這樣的。
思政課上,老師說的天花亂墜,就是……呃……怎麼說呢……
做人還是腳踏實地一點好。
道理都是一樣的,要讓天下歸心,不是說要喊什麼口號,而是要看怎麼做。
如果主角得人心,他即使是打著復楚名號也一樣的。
有部分劇情比較煽情文青,或是有些刻意,還是因為作者閱歷太淺了,雖然作者現實中要比同齡人成熟的多,但對於年長於我的書友,難免會感到刻意,這個我儘量改正。
再講講主角的一眾弟弟,女主,謝晦這些人。
作者從一開始就是想讓他們逐漸成長的,不單是年齡,能力,也包括手腕,認知之類。
沛縣為什麼能出那麼多開國功勳,是因為天分嗎?
無非是成長與時勢相輔。
謝晦未必不能成為下一個謝安,司馬茂英也未必不能成為下一個呂雉。
在末尾,還要感謝一下我的編輯無書。
他說質量大於一切。
有的時候我狀態不好,硬著頭皮寫的話,難免質量下降和大量灌水。
因為作者每天要上下學,回家累的話我就睡一覺再寫,儘量保證好狀態。
娘的!寫著寫著我竟然寫了一章!
說到這裡,作者也算是對大家以誠相待,如果不出意外的話就是明天上架。
屑作者在此向諸君鞠躬!求個首訂!!!
發書之前,我對於東晉末,南朝初這段歷史也是一知半解,決定寫劉宋呢,最主要的是因為作者覺得劉裕真的太可惜了。
歷史總是在重演,劉穆之雖不及王猛,但地位與王猛差不多。
劉裕奪取關中後是打算繼續往西北打苻秦、二涼,或是夏,但建康的狀況大家也知道,劉穆之病逝後沒人能接替他。
劉懷慎、劉道憐那幾位宗室沒那個能力,劉裕即使拉一批寒門,拉一批將領出來後,門閥統治力大不如以往,但即便這樣,依然還是有死灰復燃的情況。
關內四戰之地,民生凋零,揚州,建康蒸蒸日上,劉裕也五十多歲了,他知道劉穆之死後肯定是一統無望,沒有道理留繼續在長安,於是就火急火燎趕回去準備了。
對於關中留守安排,最大的鍋肯定是劉裕背,他南下之後,家底都乾沒了。
像跟隨劉裕從頭走來的將領,很多都已經年紀大了,沒辦法,劉邦只有一位,劉裕比他能打,但統一天下,不是靠能不能打,更需要時機。
王鎮惡、傅弘之、毛德祖、朱家兄弟、檀家三兄弟…………
麾下的能打的實在是太多了,其中一半生老病死,一半隕落在關中,到劉義隆上位,能站出來的就只剩下一個檀道濟,又剛好遇上了拓跋燾,這不操蛋嗎?!
作者補課的時候就覺得有一種英雄盡的既視感。
元嘉之治功績是不假,可拓跋燾率軍長驅直路打到長江對岸飛龍騎臉,這屈辱也是實打實的。
寫歷史嘛,除去爽,也是為了彌補遺憾。
對於這本書,作者不說嘔心瀝血,也算竭盡全力。
我是三月末開始寫書的,第一本就是奔著簽約去的,寫了本漢末的騎砍文。
寫了系統之後呢,簽是簽了,但不是我想寫的,所以也沒下多少功夫,加上踩雷太多,直接暴死了。
當時三十萬字上架,追讀兩三個人(有一個還是我自己),所以拿全勤就直接完本了。
雖然不堪入目,但畢竟是為了練筆,個人認為,這應該不算太監吧?
漢末完本之後,我就想開新書,然後去掃榜,轉了一圈沒有符合口味的,正好老狼開新書了,寫的是北齊,主角也姓劉。
那個時候我就想,像什麼三國、漢末、明末之類的經典大作太多了,我一個筆力文筆節奏樣樣不足的小撲街,要是去寫那些熱門題材肯定完蛋。
網文作者就像是廚子,既然我廚藝不夠精湛,那就去搞特色菜,做一做小吃也挺好的。
特色菜,肯定是比較冷門的,食客吃的少,或是沒吃過,肯定想嘗嘗鹹淡,這樣,我就瞄中了晉末。
這本書的預期呢,我是覺得二十萬字上架就算成功,誰曾想到數據超出預期。
哪怕是面對直接開罵的評論,作者雖然會紅溫,但還是能接受的,畢竟黑紅也是紅,要是連罵我的人都沒有了,那大概已經涼透了。
…………
說說第一卷吧,因為我在開書前,是存有二十章的,大概五萬字左右,本來我是覺得屯多點,能夠應急,當我知道部分情節大家不喜歡,我卻已經寫完了。
開頭寫女配是原本是為了帶出設定,沒想到寫多了,芩芸人設就是傻白甜,但她對主線、支線包括對主角的作用只能停留在情緒價值上,寫多了確實喧賓奪女主了。
正宮選司馬茂英,除去遵從歷史之外,還是有其他因素,宋要得國正,包括什麼玄學氣運之類的,屠司馬氏肯定是下下策的。
作者雖然也瞧不起司馬氏,但出於功利因素,羞辱司馬氏,讓他從萬人之上跌落到萬人之下,算是優解。
寫歷史肯定離不開後宮,女主的話暫定就是司馬茂英,但她的戲份應該要到關中平定之後。
主角入關後,我會嘗試寫幾個女配(大的),身份的話,要麼是宗室,要麼是關隴大族,反正肯定是會有作用。
要不是很多書友罵作者,作者也悟不到這一點,主角這個身份,寫女人,就應該將政治放在首位,其他的什麼性格、樣貌之類的次之。
也有些書友罵的我無厘頭,就比如剛認識謝晦那一章,很多人說你這格局不行,人家那是沒辦法,你這樣做怎麼怎麼的,他們但凡翻到第二章,或是看到後面,大概率就不會噴我了。
主角要拉攏謝晦,他不可能上去就舔吧?像謝晦這樣年輕些的還好,如果是王鎮惡那樣的,你再怎麼舔都沒多大用。
那些從朝堂底層的宦官,權臣,外戚大部分能夠從微末到架空皇權,那都是因為慣的,要麼是寵信宦官,寵信妃子。
總之在作者的理解下,你要收人,特別是對那些個人精來說,首先就是要施壓,仗著劉裕第一繼承人的身份上一波強度再說,類同於打一巴掌給一甜棗。
前幾萬字的要說大概就這些,寫到後面反而順的多,但是群像的事作者還想再說一下。
我原本是想打算穿插著寫的,奈何作者有強迫症啊!
不說別的,就說九十章的章節名,除去幾章之外,都是兩個字言間意駭的概括,如果穿插著寫,或是斷章斷一半,別說大家,我自己都難受。
說到底,還是因為寫多了。
之後爆更的話,我正好清清存稿,將自己的視角跟大家對齊,這樣一旦有問題也能及時改正。
一直寫著主角的話,其實沒那麼多好寫的,我以為像這種爭戰的場面會比日常之類的劇情好一點,但寫多了,確實不如專門寫主角身邊的劇情,我自己看的時候,也能感受的到。
有些劇情我寫出來自己覺得爽的,大家也應該會爽。
我並不比大家懂多少,有多少文化,如果有點子、或是想看的橋段都可以評論一下,能寫的我就寫。
再談談諡號與國號。
之前取聖武諡號的話其實還是因為作者中二,劉恆能將文字帶上新高度,主角也能啊!
書是服務於大家的,我也不可能自砸飯碗,聽人勸吃飽飯。
國號的話,後面我會借著一段劇情做出解釋,在這裡也說說吧。
跟隨劉裕打天下的人,也就是基本盤,沒有人是因為劉裕要匡扶漢室才跟他的。
劉備能打這旗號,是因為漢還沒亡啊!
復漢怎麼可能比得上開國?
大家出生入死的,為的就是個從龍之功,以漢建國不是不可以,但相比於開國,逼格肯定小一點。
劉裕和劉備兩個人完全不能比,大家不能拋開時代背景來講情懷。
上一個復漢的是劉淵,距離416年已經有一百多年,四五代人了。
況且,匈漢和蜀漢都只能算是諸侯國,匡漢早就過時了。
劉裕打著漢室的名號,還不如打著晉室的名號。
大部分百姓都是不識字的,更別談什麼歷史了,他可能知道自己曾今是晉人,是晉朝的子民,但漢也太久遠了,你喊著復漢的旗號,百姓沒有概念,那些南北士族大概也就看樂子,不可能說會有什麼人心所向。
包括我寫徐塢的劇情,大部分人在乎無非是吃飽穿暖那幾個事,包括作者本人也是這樣的。
思政課上,老師說的天花亂墜,就是……呃……怎麼說呢……
做人還是腳踏實地一點好。
道理都是一樣的,要讓天下歸心,不是說要喊什麼口號,而是要看怎麼做。
如果主角得人心,他即使是打著復楚名號也一樣的。
有部分劇情比較煽情文青,或是有些刻意,還是因為作者閱歷太淺了,雖然作者現實中要比同齡人成熟的多,但對於年長於我的書友,難免會感到刻意,這個我儘量改正。
再講講主角的一眾弟弟,女主,謝晦這些人。
作者從一開始就是想讓他們逐漸成長的,不單是年齡,能力,也包括手腕,認知之類。
沛縣為什麼能出那麼多開國功勳,是因為天分嗎?
無非是成長與時勢相輔。
謝晦未必不能成為下一個謝安,司馬茂英也未必不能成為下一個呂雉。
在末尾,還要感謝一下我的編輯無書。
他說質量大於一切。
有的時候我狀態不好,硬著頭皮寫的話,難免質量下降和大量灌水。
因為作者每天要上下學,回家累的話我就睡一覺再寫,儘量保證好狀態。
娘的!寫著寫著我竟然寫了一章!
說到這裡,作者也算是對大家以誠相待,如果不出意外的話就是明天上架。
屑作者在此向諸君鞠躬!求個首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