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廟算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太極殿內。

  劉穆之等人早已恭候在大殿兩側。

  年初時劉裕便令全軍加以操練,整頓軍備,時隔多月,眾人臉上皆是面露喜色,就算是當初秉持著休養生息的張邵,也不得不認同當今之下,乃是天賜良機。

  待劉裕三人入殿,不知何時,那殿中央竟擺下了一張能夠比擬劉府那張食案的長桌。

  長桌之上,是各個州郡的位置,兵力的位置。

  當秦國的消息抵達建康後,劉裕便派人連夜趕工的制出這張大圖來。

  「主公!姚秦敗於我大晉藩國,滅國之兆盛矣!」

  還未等劉裕走到桌前,傅亮便止不住笑的朗聲說道。

  楊盛雖是向晉廷稱臣,但其本質上還是自成一國,而秦國有著十倍於仇池的國土,百倍於仇池的百姓,卻敗於仇池,這不是亡國之兆,還能是什麼?

  「建康城外有祥瑞降世,又為世子所獲,秦國亡兆畢現,而我大晉有瑞鱗所佑,發兵必勝!」

  這些場面話俗套,可卻也最能鼓舞人心。

  饒是不苟言笑的蒯恩,也露出大喜之色來。

  劉裕見眾人情緒高漲,也是笑著走到首位,將手襯在桌邊。

  文武分左右站,而劉義符則是站在劉裕身旁,正對著案上的戰略圖。

  江東之所以又叫做江左,除去水勢的因素,便是因天子與大臣觀圖時,一個是正著看,一個是反著看。

  在劉裕與劉義符的視角來看,便是江東,在劉穆之、王鎮惡等人的視角來看,便是江左。

  朱齡石以手指向秦西之地,進言道:「赫連勃勃為哀兵所退,但其兵馬卻未北撤,而是駐紮在杏城。」

  聽得朱齡石提及了赫連勃勃,在眾人中最不起眼的劉義符眉頭微皺,娓娓道來,「赫連勃勃不與秦軍交戰,定然是為了等我軍攻占秦地後,趁我軍立足未穩,關中人心浮動之時出擊。」

  「他這是要坐享其成。」

  聽劉義符說完,眾人皆是沉默了片刻。

  大夥都還未商量如何攻伐秦國,劉義符便說著占領秦國之後的事。

  劉義符說完,要論誰是最動容的,那定然是傅亮。

  要論開香檳,誰能比得過這位豫章世子?

  傅亮還依稀記得當初劉義符墜馬,他火急火燎的趕到府中稟報於劉裕時,自己喋喋不休的說著秦國必亡諸如此類的豪言。

  可他不懂兵事,說過了,便會讓劉裕嫌煩,而劉義符所言,卻真正恰到好處。

  朱齡石在一眾將領中最為活絡,他當即笑應道:「世子之意,仆等都明白,只是如今要商議的,乃出兵大事,商討安撫關中人心,還為時尚早。」

  劉義符說的沒錯,可也不能讓還未能說話的嬰兒吹簫啊。

  眾人都覺得劉義符是為了討喜才出此言,但後者臉色卻極為認真。

  劉義符平時會在心、行上怪罪劉義真,可說到底,首因還是赫連勃勃。

  在車上時,劉裕與王鎮惡談論局勢時,便已經將秦國消息全都透露給了劉義符。

  他得知赫連勃勃還是按照著原來的軌跡而行時,那是悲喜交加。

  常人言自己乃天命之子,聽得多了,難免會有所膨脹。

  他還是太把自己當回事了,蝴蝶效應影響的範圍也就是建康這半大點地罷了。

  「諸公莫要輕視赫連勃勃,苻秦、二涼加起來,也不及夏國,赫連勃勃殘暴使其麾下畏服,在此時,應該先定下萬全之策為好。」

  「哈哈!」

  語畢,劉裕大笑一聲,拍著劉義符的肩說道:「戰場時機萬變,你想在發兵之前,便謀劃攻下秦國之後的部署,目光長遠不假,欲速則不達,飯尚且要一口一口的吃,貪多則嚼不爛。

  聽著,劉義符面上露出慚愧之色,點了點頭,應道:「是孩兒操之過急了。」

  縱使晉軍勝券在握,可時局定然是跟不上變化的,兩國之爭,戰略不可能一成不變。

  不然,也不會有那句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至理名言。

  王鎮惡打量著這位全然不同的世子,眼中浮現一絲詫異,他看向幾位同僚,卻發現他們都是一副忍俊不禁,見怪不怪的模樣,也不由一愣。


  「秦國除去姚紹,姚懿二人,其餘人,皆不足為道也。」

  朱齡石說著,便將這姚家宗室二人詳細的介紹一番。

  「姚紹既能退赫連勃勃於鶥城,還是不得小覷。」謝晦隨即出言附和著劉義符。

  赫連勃勃當初能勝姚興,攻克杏城後,生生活埋了兩萬秦軍。

  落在他手上的將領,敗軍,極少能有活下來的。

  可饒是如此,他卻依然能夠連戰連勝。

  在劉義符眼中,赫連勃勃妥妥的就是黑化且丐版的白起。

  白起坑殺趙軍是為國所慮,而赫連勃勃坑殺士卒,單純就是因其脾性。

  在眾人爭論之際,劉裕皺著眉頭,仔細的審視著大圖,須庚,遂說道。

  「鎮惡。」

  「仆在。」

  「前鋒的人選,便由你與道濟擔任。」

  「謝主公!」王鎮惡喜聲應道。

  劉裕揮手指著向圖中央的一處河流,「你與道濟在壽陽集結兵馬,沿淮、淝二水北上,直攻許昌,洛陽!」

  「諾!」

  朱齡石得知劉裕將前鋒之位給予了王鎮惡,雖有些為朱超石打抱不平,可他也明白,自己弟弟確實不如王鎮惡。

  相比於讓劉榮祖領先軍,朱齡石心中平衡多了。

  安排完先軍後,劉裕頓了頓,又道:「道序,你可有信心獨領一軍?!」

  胡藩往前都是在自己麾下聽命是從,如今伐秦,劉裕便有意想培養他一番。

  「仆隨主公征戰多年,深悉領兵之道,請主公放心!」

  「好,你今日準備一番,明日快馬加鞭趕赴襄陽,領一軍人馬趕赴新野,與超石進發陽城!」

  「諾!」

  王鎮惡與檀道濟從淮南北上為先軍主力,胡藩與朱超石則從新野進發陽城,為輔軍。

  「你此去襄陽,攜我令,命沈田子,傅弘之領小股兵馬佯攻武關。」

  「諾!」

  不得不說,劉裕分派眾將時,是最讓劉義符遙不可望的。

  殿內眾將聽自己父親的調遣時,從未有片刻的質疑,無不是高聲應下。

  劉義符相信,哪怕是沒有眼前這張大圖,劉裕也能遊刃有餘的發號施令。

  此時的劉義符才真正明白何為夫運籌策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

  安排完江淮兵馬後,劉裕又將視線轉移向蜀地。

  「楊盛攻占下祁山,我軍北上,秦國便要兩線開戰。」劉裕說道一半,令一直站在大殿角落處的宦官上前書寫詔命。

  「命益州刺史朱林派遣一軍,大造聲勢,佯攻子午谷。」

  宦官手中已滲出了汗,劉裕見他書寫完畢後,又讓他再擬。

  兩路小股兵馬,皆是為了牽制秦軍,使其聚而散之。

  饒使秦國已經自顧不暇,可若是能以更小的代價攻取秦國,那便要不遺餘力的制定策略。

  見此,劉義符心中呢喃著:「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於無算乎!吾以此觀之,勝負見矣。」

  等安排完先軍與輔軍,就該到了這重中之重的主力。

  劉裕定然是要「御駕親征」的,每當在廟算之際,他都會將最難以攻克的戰留給自己。

  身為主公,啃最硬的骨頭,是理所應當的。

  要是將主軍交由旁人統領,劉裕或許不怕其奪兵權,但怕出變故。

  麾下的一兵一卒,都是一戰戰中磨練出來的。

  兵貴精而不貴多。

  有時並不是兵馬越多越好。

  舉個例子,就像是一鍋白粥中混雜了幾粒老鼠屎,雖然不影響大局,可也會擾亂軍心,陣型。

  那些數萬大軍交戰的場面,並不是所有排成一列衝殺,而是以一個一個方陣為列,前、中、後三軍依次序衝殺。

  前軍一旦潰散,中後兩軍縱使是以一當十的精銳,也難以力挽狂瀾。

  「傳我令。」


  「是。」

  宦官得到示意後,拿起另一封詔書。

  「令沈林子、劉遵考整頓水師,率水軍自彭城汴水出石門,入黃河,攻占洛陽以北的渡口,阻魏軍南下。」

  沈林子在正月時便得到朝廷的撥款,在彭城打造大小艦船百餘艘,此時都不用待劉裕北上,他便可先行切斷魏國與姚秦連接的水路,以此掩護王鎮惡、檀道濟等先軍攻占攻占虎牢、洛陽。

  劉裕頓了一下,宦官當即又另起一詔。

  「令冀州刺史王仲德,都督前鋒諸軍事……」劉裕指向了地圖,「命他領水師自泗水而上,占據黃河以東,防魏軍趁機渡河南進,待我領大軍親至後,再做部署。」

  「是。」

  一道道詔命書寫完畢後,劉裕又為北伐諸將領加號晉升。

  「豫章郡公劉裕,加任中外大都督!」

  「加王鎮惡為龍驤將軍!」

  「加檀道濟為冠軍將軍!」

  「加沈林子為建武將軍!」

  「加王仲德為建威將軍!」

  「加毛德祖為奮威將軍!」

  「加胡藩暫任寧朔將軍!」

  胡藩聽得自己只是暫任之後,粗獷的褐黃面龐都不忍紅了些許。

  「加彭城縣公劉義隆為中兵將軍,監太尉留府事!」

  「右僕射劉穆之,升左僕射,領監軍、中軍二府軍司馬!」

  宦官高聲的站在階前,宣讀著詔書。

  「豫章公,您看可還行。」

  宦官呼出一口氣,細聲問道。

  宦官見劉裕頷首應下,遂小步踏上階去,來到了那位同裝飾品一般的大晉天子,司馬德宗身前。

  「卿…卿這是……」

  司馬德宗見眾人目光射來,又有些手足無措起來。

  好在宦官已經習慣了,「陛下只需蓋印即可。」

  「噢……哦…好……」

  司馬德宗拿起由錦帛所包裹的傳國玉璽,在宦官的幫忙下將其打開。

  可不知怎得,或許是司馬德宗太過緊張,竟有些拿不住。

  「唉!」

  傳國玉璽在宦官的出手的緩衝下掉落在地,「哐哐」的從階前滾落而下,一直落到了劉裕的靴前,方才停下。

  「這……這!」司馬德宗趕忙站起了身解釋道:「卿……朕…朕只是一時手滑……絕…絕不是……有……有意……」

  劉義符看著腳下那缺了一角,卻依然璀璨奪目傳國玉璽,瞳孔都不由瞪大了。

  劉裕看著腳邊的傳國玉璽,神色淡然如常。

  正在此時,不知是何人碰了一下劉義符的背,他正想轉身時,卻又停下了。

  劉義符身量只及劉裕的腋下,他遂屈身將玉璽撿起,捧給了劉裕。

  這傳國玉璽經過父子兩人之手,在其身後的文武屬僚皆是忍不住嘴角上揚。

  劉裕笑了笑,隨手接過玉璽,一步步踏上了階,將其置放在案上。

  「還請陛下蓋印。」

  「是…朕……朕這就蓋……」

  司馬德宗舉起玉璽十數次停下後,羸弱的身軀都開始顫了顫,特別是手掌,抖動的極為厲害。

  宦官見他還將手露在袖外,心有不忍道:「陛下昨夜著了涼,要保重龍體才是。」

  說著,那宦官將司馬德宗抖動的手塞入衣袖中。

  此鬧劇過後,劉裕又與眾人商量的諸多細節,一個時辰之後,方才解散了議會。

  殿外,一眾屬僚如春風拂面般與劉裕等人作揖拜別,快步而行的出了宮。

  劉裕還是與劉穆之並肩而行,還是以苦口婆心的口氣說道。

  「道民啊,我不在建康,你得多加歇息,莫要勞累自己…………」

  「主公放心,有世子這位麒麟子的福佑,我無病矣。」

  「哈哈哈!」

  劉義符站在一旁,見劉穆之的氣色要比正月時好的多,也放下心來。

  建康建康,建業安康。

  劉義符站在殿外,俯視著腳下偉麗的錦繡宮城。

  他不知下一次,自己該是以何等的身份,站在此處。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