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還請師兄指點一二
方教授在役吏的引領之下,穿行在提刑按察使官衙內,不少的官員看到了這位府學負責人,紛紛主動寒暄。
雖然方教授官職不高,卻掌握著府學一干學子的生死,這些官吏誰又願意得罪這樣一位有著實權,甚至還能左右自己子侄後輩未來的學官。
聽聞方教授乃是來尋王提學,一干官吏也都只是寒暄一二,便目送他離開。不多時便來到王體復所在的公房。
「下官見過提學大人。」體型方正,為人也頗為方正的方教授步入了公房,便朝著王提學恭敬一禮。
「不必多禮,今日讓你過來,就是想要告訴你一個好消息。之前舉薦入讀國子監的名單,如今朝廷已然批准。」
說話間,王體復便將那份公文遞給了方教授,方教授目光一掃,不禁面露喜色,而此名單上,楊平安的名字,赫然在列。
「太好了,咱們貴陽府學今年總算是有了佳績。」
要知道,挑選府、州、縣生員(秀才)中成績或資格優異者,升入京師的國子監讀書,稱為貢生。
可是每年能夠入讀國子監的名額就那麼多,貴陽府學,也不是年年都能夠舉薦成功,能夠將府學學子成功舉薦入學國子監,這自然也算是府學的政績之一。
看到方教授喜動顏色的模樣,王體復亦是面露笑容,撫著長須言道。
「此事的確是佳訊,不過方教援,如今距離院試已然不足半月之期。這段時間,你可要好好督促那些府學學子的學業,爭取再創佳績才是。」
「對了,楊平安這段時間學業如何?」
「大人放心,楊平安自傷愈回歸府學以來,可是沒有半點懈怠,最近的一次月考,仍舊是高居榜首,力壓府學諸學子。」
「只是如今府學之中,那些土官學生實在是頑劣,不敬師長,常常有逾矩之事發生,可是府學只能對那些學生進行訓誡,奈何……」
說到了這,方教授不禁有些牙疼地嘬了嘬牙花子,嘆了口氣道。
「大人,下官在這府學已然任職數載,如今感覺自己著實能力有限……」
王體復眉頭一挑,撫著長須默然地靜聽方教授之言,雖然他未明言,王提復焉能不知,方教授必然是覺得這府學中的學子,實在是太難帶,所以他只想要調任他處。
「……唯明(方教授的字)老弟,你有這樣的心思,老夫倒也不覺得稀奇,這些土官學生是何秉性,老夫又豈能不知?」
說到了這,方教授略微顯得尷尬地笑了笑,正想要解釋,就看到王體復擺了擺手,語重心長地道。
「我大明立國之初,太祖皇帝就曾有言:『蠻夷之人習性雖殊,然其好生惡死之心未嘗不同。若撫之以安靖,待之以誠,諭之以道理,彼豈有不樂從化者哉……』」
所以,自洪武年間開始,大明王朝十分重視對那些土官與土民的教化。並採取了相應的教化措施。例如那些土司地區的讀書人不但可以入讀府、州、縣學,其優秀者亦可以進入最高學府國子監讀書。
另外還在一些土司地區設立儒學,而且還有一個強制土司應襲子弟入學的政策,不入學,不得襲其土官之位。並且朝廷還對土司地區讀書人入學採取多種多樣的獎勵之策。以教化土民知廉恥,識忠義,報效朝廷。
「唯明老弟啊,老夫知道你難,可是你莫要忘記了,刀劍所征服的一切,只能是暫時的,人心向背,這才是根本。自有科舉取士以來,猶如諸侯的高門望族,千年世家終於崩分瓦解,寒門士子有了出頭之日,天下歸心,這才是真正的天下一統。」
「……可是像貴州這樣土司林立的地方,這些土官,一直都是彼此廝殺,強者稱王。」
強大者對朝廷恭馴稱臣,轉身面對地方百姓便是自視君王。地方小土司和百姓,也是只知有土司而不知有朝廷,他們受到壓迫、受到不公,要麼忍受,要麼就是憑自己一己之力誓死抗爭。
而朝廷之所以要在這些土司林立的地區,設立儒學的初衷,便是要在土司地區開啟民智,讓這些人知曉天外有天,而接受了教化的那些土官子弟們,也會開明起來,明白何會仁義理智信,何為廉恥,何為國家。
讓他們明白,土司不能一手遮天。倘若是遭遇到了不公,可以懂得渴求朝廷的幫助。改變以前土司無法無天、唯我獨尊的局面。
「……像那雲南北勝州高策,太學學成後襲職成為土司,蒞政之日,即禁止私人不得擅置田宅,使轄境內,民乃安業。思恩軍民府的土知府岑瑛主動請求設立學校,增加教師,廣收生徒,這就是教化之功。」
「而今,貴陽府學之中,在你的教化之下,亦出現了楊平安這等有志於科舉的才俊之士,想來院試於他而言不是難事,若是今歲之秋,鄉試能夠榜上留名,治學嚴謹的老弟你當居首功,那位楊宣慰使也定會記你這份人情,如此一來,說不定有機會,利於朝廷在那播州之地復建儒學,以倡教化……」
出了提刑按察司官衙,方教授幽幽一聲長嘆,看樣子,自己還得繼續在這貴陽府府學任教,暫時是別想離開此地。
不過好在,此番能夠教出像楊平安這等有很大機會在科舉場上揚名立萬的土司子弟才俊,倘若他能夠一舉通過鄉試,也算是不負這數載的辛勞,自己的政績也算是多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貴州省自大明正統四年(1439年)貴州赤水衛人張諫中進士至今一百六十餘載,不過數十人而已。
他方某人在貴州省治學多年,還真沒聽說過有哪位舉人、進士是土司子弟出身。
「楊平安,老夫真心希望你能夠披荊斬棘,一舉連破院試、鄉試,為咱們府學,為老夫爭上一口氣才是。」
。。。
夏日炎炎,仿佛就連人心也能夠一起點燃,而在府學後園的池塘邊上,一叢翠竹遮映,竹影隨著和風婆娑搖曳,將那風兒濾出浸人心脾的涼意,穿入亭內。
前幾日的陰雨,讓那涼亭基座苔痕漸起,向著台階攀爬,參差的竹影則半掩涼亭,構成了一處頗為蔭蔽的乘涼之地。
這個時候,府學的學子們大多都正在宿舍午休,這倒是利於楊平安與師妹王朝顏在此乘涼研討庖廚之術。
雖然王朝顏是一身寬鬆的生員服,可坐在亭中微微扭轉嬌軀的她,生生將那生員服撐得頗為緊繃,纖細的腰部和飽滿圓潤的臀線,呈現如了極試的「S」型。若是從後方欣賞,就能夠看到那誇張的桃臀曲線。
此刻,王朝顏手中正捧著一本來自於楊平安手撰的手稿,在那裡研讀。
只是她的心思,並非盡在字裡行間,眸光暗瞥,就看到了坐在身邊的師兄那熾熱的目光,仿佛釘在自己身上一般。
看得王朝顏芳心猶如小鹿亂撞,暗暗攏緊渾圓豐盈的雙腿,微咬櫻唇之後,鼓起了勇氣小聲地道。
「師兄,這裡我怎麼看不太懂,還請師兄你指點一二……」
原本就與王朝顏並肩而坐,兩人之間,略微有半尺距離的楊平安,想要看到王朝顏手中半開的手稿,要麼就站到王朝顏身後去,要麼就只能與對方豐盈的大腿緊緊貼在一起。
「師兄,你坐那麼遠,能看得到嗎?」王朝顏桃花水眸一轉,豐滿誘人的唇瓣吐出了軟軟糯糯的嗓音。
楊平安只能老老實實地朝著王朝顏身邊挪了挪,又挪了挪。
「咦,還是看不到……」
「嗯,現在我看到了,師妹覺得哪裡不明白?」
一聲幾不可聞的嚶嚀聲,悄然地撩過楊平安的耳畔……
雖然方教授官職不高,卻掌握著府學一干學子的生死,這些官吏誰又願意得罪這樣一位有著實權,甚至還能左右自己子侄後輩未來的學官。
聽聞方教授乃是來尋王提學,一干官吏也都只是寒暄一二,便目送他離開。不多時便來到王體復所在的公房。
「下官見過提學大人。」體型方正,為人也頗為方正的方教授步入了公房,便朝著王提學恭敬一禮。
「不必多禮,今日讓你過來,就是想要告訴你一個好消息。之前舉薦入讀國子監的名單,如今朝廷已然批准。」
說話間,王體復便將那份公文遞給了方教授,方教授目光一掃,不禁面露喜色,而此名單上,楊平安的名字,赫然在列。
「太好了,咱們貴陽府學今年總算是有了佳績。」
要知道,挑選府、州、縣生員(秀才)中成績或資格優異者,升入京師的國子監讀書,稱為貢生。
可是每年能夠入讀國子監的名額就那麼多,貴陽府學,也不是年年都能夠舉薦成功,能夠將府學學子成功舉薦入學國子監,這自然也算是府學的政績之一。
看到方教授喜動顏色的模樣,王體復亦是面露笑容,撫著長須言道。
「此事的確是佳訊,不過方教援,如今距離院試已然不足半月之期。這段時間,你可要好好督促那些府學學子的學業,爭取再創佳績才是。」
「對了,楊平安這段時間學業如何?」
「大人放心,楊平安自傷愈回歸府學以來,可是沒有半點懈怠,最近的一次月考,仍舊是高居榜首,力壓府學諸學子。」
「只是如今府學之中,那些土官學生實在是頑劣,不敬師長,常常有逾矩之事發生,可是府學只能對那些學生進行訓誡,奈何……」
說到了這,方教授不禁有些牙疼地嘬了嘬牙花子,嘆了口氣道。
「大人,下官在這府學已然任職數載,如今感覺自己著實能力有限……」
王體復眉頭一挑,撫著長須默然地靜聽方教授之言,雖然他未明言,王提復焉能不知,方教授必然是覺得這府學中的學子,實在是太難帶,所以他只想要調任他處。
「……唯明(方教授的字)老弟,你有這樣的心思,老夫倒也不覺得稀奇,這些土官學生是何秉性,老夫又豈能不知?」
說到了這,方教授略微顯得尷尬地笑了笑,正想要解釋,就看到王體復擺了擺手,語重心長地道。
「我大明立國之初,太祖皇帝就曾有言:『蠻夷之人習性雖殊,然其好生惡死之心未嘗不同。若撫之以安靖,待之以誠,諭之以道理,彼豈有不樂從化者哉……』」
所以,自洪武年間開始,大明王朝十分重視對那些土官與土民的教化。並採取了相應的教化措施。例如那些土司地區的讀書人不但可以入讀府、州、縣學,其優秀者亦可以進入最高學府國子監讀書。
另外還在一些土司地區設立儒學,而且還有一個強制土司應襲子弟入學的政策,不入學,不得襲其土官之位。並且朝廷還對土司地區讀書人入學採取多種多樣的獎勵之策。以教化土民知廉恥,識忠義,報效朝廷。
「唯明老弟啊,老夫知道你難,可是你莫要忘記了,刀劍所征服的一切,只能是暫時的,人心向背,這才是根本。自有科舉取士以來,猶如諸侯的高門望族,千年世家終於崩分瓦解,寒門士子有了出頭之日,天下歸心,這才是真正的天下一統。」
「……可是像貴州這樣土司林立的地方,這些土官,一直都是彼此廝殺,強者稱王。」
強大者對朝廷恭馴稱臣,轉身面對地方百姓便是自視君王。地方小土司和百姓,也是只知有土司而不知有朝廷,他們受到壓迫、受到不公,要麼忍受,要麼就是憑自己一己之力誓死抗爭。
而朝廷之所以要在這些土司林立的地區,設立儒學的初衷,便是要在土司地區開啟民智,讓這些人知曉天外有天,而接受了教化的那些土官子弟們,也會開明起來,明白何會仁義理智信,何為廉恥,何為國家。
讓他們明白,土司不能一手遮天。倘若是遭遇到了不公,可以懂得渴求朝廷的幫助。改變以前土司無法無天、唯我獨尊的局面。
「……像那雲南北勝州高策,太學學成後襲職成為土司,蒞政之日,即禁止私人不得擅置田宅,使轄境內,民乃安業。思恩軍民府的土知府岑瑛主動請求設立學校,增加教師,廣收生徒,這就是教化之功。」
「而今,貴陽府學之中,在你的教化之下,亦出現了楊平安這等有志於科舉的才俊之士,想來院試於他而言不是難事,若是今歲之秋,鄉試能夠榜上留名,治學嚴謹的老弟你當居首功,那位楊宣慰使也定會記你這份人情,如此一來,說不定有機會,利於朝廷在那播州之地復建儒學,以倡教化……」
出了提刑按察司官衙,方教授幽幽一聲長嘆,看樣子,自己還得繼續在這貴陽府府學任教,暫時是別想離開此地。
不過好在,此番能夠教出像楊平安這等有很大機會在科舉場上揚名立萬的土司子弟才俊,倘若他能夠一舉通過鄉試,也算是不負這數載的辛勞,自己的政績也算是多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貴州省自大明正統四年(1439年)貴州赤水衛人張諫中進士至今一百六十餘載,不過數十人而已。
他方某人在貴州省治學多年,還真沒聽說過有哪位舉人、進士是土司子弟出身。
「楊平安,老夫真心希望你能夠披荊斬棘,一舉連破院試、鄉試,為咱們府學,為老夫爭上一口氣才是。」
。。。
夏日炎炎,仿佛就連人心也能夠一起點燃,而在府學後園的池塘邊上,一叢翠竹遮映,竹影隨著和風婆娑搖曳,將那風兒濾出浸人心脾的涼意,穿入亭內。
前幾日的陰雨,讓那涼亭基座苔痕漸起,向著台階攀爬,參差的竹影則半掩涼亭,構成了一處頗為蔭蔽的乘涼之地。
這個時候,府學的學子們大多都正在宿舍午休,這倒是利於楊平安與師妹王朝顏在此乘涼研討庖廚之術。
雖然王朝顏是一身寬鬆的生員服,可坐在亭中微微扭轉嬌軀的她,生生將那生員服撐得頗為緊繃,纖細的腰部和飽滿圓潤的臀線,呈現如了極試的「S」型。若是從後方欣賞,就能夠看到那誇張的桃臀曲線。
此刻,王朝顏手中正捧著一本來自於楊平安手撰的手稿,在那裡研讀。
只是她的心思,並非盡在字裡行間,眸光暗瞥,就看到了坐在身邊的師兄那熾熱的目光,仿佛釘在自己身上一般。
看得王朝顏芳心猶如小鹿亂撞,暗暗攏緊渾圓豐盈的雙腿,微咬櫻唇之後,鼓起了勇氣小聲地道。
「師兄,這裡我怎麼看不太懂,還請師兄你指點一二……」
原本就與王朝顏並肩而坐,兩人之間,略微有半尺距離的楊平安,想要看到王朝顏手中半開的手稿,要麼就站到王朝顏身後去,要麼就只能與對方豐盈的大腿緊緊貼在一起。
「師兄,你坐那麼遠,能看得到嗎?」王朝顏桃花水眸一轉,豐滿誘人的唇瓣吐出了軟軟糯糯的嗓音。
楊平安只能老老實實地朝著王朝顏身邊挪了挪,又挪了挪。
「咦,還是看不到……」
「嗯,現在我看到了,師妹覺得哪裡不明白?」
一聲幾不可聞的嚶嚀聲,悄然地撩過楊平安的耳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