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合而為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宇文氏的表現很快傳到了薊城,宇文堅選擇拖延,這讓春風得意的王俊頓感臉上無光,畢竟按以往的作風,此時宇文氏的使者就該到刺史府聽命才對,現在宇文堅做出一副觀望之態,讓他心裡頓生一股背叛感。

  王俊一拍案幾,喝道:「來人,給本公停掉宇文氏在幽州境內的所有貿易,榷場即日起關停,大寧樓也是。」

  堂下僕從們弓腰收拾著殘局,深怕因觸怒而受到牽連,誰不知道自家主人正在興頭上,哪裡闖進來了個冒失貨。

  「明公息怒,幽州與宇文氏本就是鄰里,豈可輕言放棄,如此豈不是白白中了朝廷的離間計。」

  王俊側眼一瞧正是崔毖,不忿道:「你不是向來跟宇文氏不對付,此時怎麼替他說起好話來了。」

  崔毖道:「非也,乃情形變爾。宇文氏不似段氏,乃明公嫡系,莫圭跟咱們至多是合作,此時觀望乃人之常情。

  以入品之事看,宇文氏已經明晰朝廷運作,初時他們或許只看見頭頂的一片天,但現在他們卻知道了天外天,明公以強壓,必然使得其更換門庭,成了朝廷制衡我幽州的棋子。」

  王俊滿臉寒霜,道:「老夫還會怕一部胡酋不成!」

  崔毖笑道:「明公自是不懼,但意氣相爭終對我幽州不利,以宇文氏歷來的乖巧之態,何不舍些小利,拉攏住,以求虛與委蛇,拖得時間,不需幾年刺史府再將幽州經營一番,屆時是和是伐,豈不都在一念之間。」

  王俊扶須而思,其實他早已從暴怒中冷靜了下來,崔毖的話的確對幽州實情有益,放下顏面之爭,涉及利益怕是難分,幽州的官職必然要籠絡大族豪強,誰能讓出位置來給宇文氏。

  「朝廷給出的是昌黎一半歸燕,外加郡守,若是在等等,慕容氏的鮮卑都督也未嘗不可。

  若是價高,幽州恐難承之。」

  「明公著相了,豈能以己度人,若放在尋常人家,自然是官職為先,但宇文氏看重的必不是此,朝廷這回是跳舞給瞎子看,白費事。」

  「何出此言?」

  「宇文氏非尋常人家,類比豪強,有地有兵,但是窮。

  於私,明公何不免了宇文部曾經答應下來的萬騎進貢,示其以恩。

  於公,明公何不答應先前的匠人向北,援助臨樂。」

  多年以來,宇文部答應的每年萬騎,幾乎沒有一年足數過,皆是搪塞而過。

  以此作為拿捏手段,王俊自然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只有在用兵時才會提點兩句,讓宇文部站隊、出兵。

  現在宇文氏入了品,王俊自恃拿捏他的手段只多不少。

  至於匠人,本就是先前準備好的,此時不過是放行而已,舉手之勞。

  細一尋思,根本沒什麼實際性的投入。

  王俊心動道:「不出物?」

  「急人之所急,方為上策。」

  「去辦吧。」

  幽州的信使很快將消息傳了過來,在王俊的實際利益面前,朝廷給出來的官職就顯得虛了些,存心不良的心思也更多,所以宇文堅自然知道該如何做選。

  在劉琨尚未成長起來時,整個北方都是王俊的聲音,此時就算拒絕朝廷,也是沒多大問題。

  果斷的宇文堅以才不足以撐官的藉口,回絕了朝廷的使者。

  送走後,宇文堅盤坐在軟榻上,笑道:「這回頭頂上的金箍終是鬆了。」

  陽裕笑道:「世子為何會答應給幽州每年萬馬呢?這並不符合裕對世子的認識。」

  宇文堅尬笑,總不能說當時是怕王俊給他砍了,討價還價也得分場合不是。

  擺擺手,宇文堅不願多談,道:「往事莫提了。給高句麗的戰馬準備的如何了?」

  「慕輿句已經從各部挑選出了千匹良駒,蕭乾親自去看過,很滿意。」

  說著陽裕話一頓。

  宇文堅問道:「怎麼?其中有隱情?」

  陽裕道:「蕭干看部內的騎兵不錯,想讓咱們選人過去教教,當然這部分的酬勞另算。」

  宇文堅怎麼會將把柄交到高句麗人的手裡,吃些糧秣還能當餓了,直接送人練兵,今後豈不是都要捆在一塊了?

  宇文堅果斷道:「我們只賣馬,其餘騎兵訓練的事情蓋不插手。」


  眼見宇文堅有分寸,陽裕心裡一松,道:「我這就去回絕蕭干。」

  宇文堅抬手道:「等等,我家畢竟有求於人,直接回絕怕是有傷兩家之誼。

  我家草原騎兵,不一定能快速適應遼東,難以快速成為即戰力。

  你去告訴蕭干,東夷校尉府下有素喜連、木丸津兩部鮮卑,他們遷徙遼東多年,熟知地形,騎兵也不錯,可以讓蕭干去尋他們。」

  陽裕不是蠢人,宇文堅雖然嘴上說不插手,但主意卻是替高句麗出了。

  蕭干只要不傻,按部就班的執行,一兩年內就能有數千騎兵,再加上高句麗的龐大步兵,慕容部和遼東的北境壓力將驟升。

  眼看著陽裕面色黯然,宇文堅知道他猜出了自己在鼓動高句麗擴張,隨著後續的計劃進行,作為臂膀的陽裕很難看不出來。

  索性宇文堅直接點明問道:「士倫兄可是有話要問?」

  陽裕沉吟許久,問道:「世子是要挑動遼東之患,割據一方?」

  宇文堅搖搖頭道:「士倫兄是疑我要與朝廷為敵?」

  陽裕眼神莫名,似是在說,你這做的不就是嗎?

  宇文堅笑道:「我記得昔年魏武詐獻刀謀刺董卓,那時的他可有謀逆之心?」

  陽裕道:「群臣離洛,唯有魏武盡臣節,自無謀逆之心。」

  「那時的魏武便如今日的堅,我們都想著在墓前刻下漢征西將軍之墓的字樣。

  可惜後事變換,誰又能預料到前魏代漢,而魏又被晉所代呢?

  士倫兄與其疑我之忠,何不看世事變化呢?」

  「世子詭辯之才,裕難苟同。」

  宇文堅坦誠道:「我的確很難做到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毀其節的地步,大概率也當不了一個忠臣。

  不過我知道怎麼才能一勞永逸的解決邊患。」

  陽裕道:「遼東之局歷來如此,打打和和,豈有用解之法。」

  「將他們全部聚攏在一道大旗下,合而為一,方解此禍。」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