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主持鹽政的人選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劉濤伯侄二人來到禮親王妃暫居的客院。

  禮親王妃張倩正帶著小姑娘坐在炕上歇息,張倩一面聽著底下的丫鬟報著今晚的菜譜,一面逗著小姑娘說話。

  一個多月的相處,清清與禮親王妃也熟悉了起來,二人相處融洽。

  「哥哥!」

  劉剡二人甫一進門,未待眾人發覺,小姑娘最先瞧著了,一把撂下手中的魯班鎖,利索地翻身下了炕,揮開伸手欲扶的丫鬟婆子們,噠噠噠地向少年奔赴而來,撞進了兄長的懷裡,被少年一整個抱住。

  「清清!」

  少年也沒說什麼太危險之類掃興的話,順勢抱著小姑娘原地轉了一圈,才把她放回了炕上,讓小丫鬟給妹妹換了新的鞋襪。

  兄妹二人親熱完,張倩笑道:

  「剛好要使人去找你們呢,正巧你們就來了,待會兒正好一塊用晚膳,虛雲寺的素齋做得還是不錯的。」

  說完又讓人遞給劉剡一本厚厚的帳本,解釋道:

  「延平弟妹的後事,大部分支出都是宗人府出的,也有些需要你們府上自兒個出,這裡是帳本,還有些細碎的,底下人沒理出來,待他們整理了,我再使人一併給你送過去,你先瞧瞧這些。

  也不是要你每一筆支出都去瞧,而是大致做到心中有數,方才不會被底下人哄騙了去。」

  劉剡接過,略翻看了幾眼,喪禮上的一應支出,都記錄得細緻得很,也不細看,順手遞給身旁的紫蘇收著,道:

  「我知道了,稍後回去就瞧瞧。」

  賈攸的喪禮告一段落,只待三日後將靈柩送入陵墓即可,只用留下人照看香火,其餘人都可以回京了。

  劉剡兄妹還有三年的孝期,說是三年,其實也就是二十七個月,至於今日,業已經過去一月有餘。

  少年與禮親王夫婦聊了些喪禮的後續事宜,不多時丫鬟婆子們擺飯,眾人各自用飯,不提。

  飯後,劉剡與禮親王略坐了坐,禮親王妃張倩得了丈夫的示意,把眾婆娘媳婦們大多打發了出去,屋內只余禮親王夫婦並劉剡兄妹,還有幾個心腹常侍小婢在側。

  少年見了,眼神微動,便知禮親王夫婦有些私房話要說。

  果然,見眾人走遠,劉濤便趁機說道:

  「剡哥兒,我這裡有一事,有人托我問問你的意思。」

  少年聞言,心下也明了,因問何事。

  劉濤心下誇讚,這些時日相處下來,也讓他對劉剡有了些了解,不說處事沉穩有規劃,完全不像一個年方十歲的少年,單說這一點就通的通透勁兒,就是旁人學不來的。

  這事兒他本就不願摻和,只是一方是兄長,一邊是父親,偏偏哪邊他都開罪不起,兩邊爭執不下,不知是哪個糟了瘟的黑心東西出的主意,把這個皮球踢到了延平郡王府兩個可憐的孩子頭上。

  也不知道劉剡有沒有什麼好主意,儘量兩邊都不得罪地讓此事順利進行下去。

  本來一項利國利民的好事,還沒開始辦呢,就成了現在這樣,未來如何,劉濤真不太看好。

  禮親王嘆了口氣,道:

  「就是你獻上去的那道曬鹽法,陛下請幾位閣老並工部的人瞧過了,都說是個極好的法子,只是現在派誰過去主持此事,朝中還沒個定論,是以兩位聖人讓我來問問你,當初忠義老千歲,是打算派誰去施行此法的?」

  若只是永康帝一脈的人去主持此政,那倒無事,黨派內部鬥爭再亂,那也只是對內的,大不了讓他們各憑本事,挑個拔尖的出來。

  不論是能力拔尖,還是背景拔尖,總歸是能挑出個各方都能瞧得過去的來。

  可偏偏此時上皇正是蹦得正歡的時候,什麼都想著插一腳,哪怕此事是由延平郡王府獻上的方子,交到了永康帝手上,與他無甚關係,他硬是要摻和,你也不能拿他怎麼著。

  上皇一脈參與進來,讓本就不夠分的利益更少了幾分,加之兩方都想占大頭,有人來爭奪的時候,永康帝一脈內部不想著一致對外,反而起了內訌。

  讓本就亂糟糟的、勉強維持表面的和諧的朝廷,更是亂成了一鍋粥。

  若只是兩位聖人內部起了紛爭也就罷了,偏偏有人把置身事外的延平郡王府牽扯了進來。

  劉濤隱晦地向少年提了提,這些朝廷內部的紛爭,他也不好說得太明白了。


  劉剡明了,朝廷內部派系林立,卻又沒甚本事,朝堂諸公只怕大多是些庸碌無為之輩,靠著裙帶關係身居高位的不知凡幾,現在真到了干實事的時候,一個個都想著如何瓜分利益,能幹實事的一個也無。

  反倒是爭權奪利爭破了頭。

  「不知現在有哪些人選呢?」

  不說忠義老千歲那時便沒有這個法子,便是有,從前預備派去施行此法的人,現在還能再讓他去做嗎?

  主持此事,可不僅要看主政官員的個人能力,在現在這個腐朽不堪的朝廷中,要想立足,還得看你在上面有沒有人。

  是以哪怕賈雨村再有才華,在沒遇上林如海與賈家人前,上司參上一本,便丟了官。

  禮親王劉濤也是深知這個道理,見少年發問,便把幾個人選一一說了。

  一個是永康帝母族的表弟,一個是皇后殿下的兄長、太子劉熾的親舅舅,還有一個是甄太妃的叔叔。總之,有能力的一個沒有,全是關係戶!

  偏偏這三人之前什麼政績都沒有,這回被推出來鍍金。

  少年聽了,無奈扶額,反問道:

  「伯父覺得,這三人,有誰可以勝任此事?」

  這三個人,哪怕劉剡年紀小不認得,卻也沒少在京城聽聞他們的傳言。

  都說賈家人無能,他們哥仨兒,只怕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的。

  讓他們去主持曬鹽法的施行,哪怕事情都交由下面的人去做,最終鹽也能正常生產出來,可把這些鹽賣到百姓手中,價格能更便宜嗎?

  只怕是更得翻倍甚至翻幾番賣出去吧!

  至於他們會對之前憑藉煮鹽為生的百姓們的剝削,更是可想而知。

  這些在京城都能憑著家世背景欺男霸女的京中權貴們,去了地方主政,還能做出些什麼惡事呢?

  一個多月的時間,朝堂之上爭論不休,就派出了這麼三個廢物點心。

  劉剡怒極,卻不由得笑了起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