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我想納你女兒為妾
曹鑠岔開話題,「好了,不談這種無聊的東西,我已備好酒宴,為遠道而來的各位接風洗塵,請。」
這次來的可是足足四萬大軍,除了曹洪于禁之外,還有一些過來赴任的縣官。
這些一看就是士族中人,因為這個時代的讀書人基本都是士族,想要治理地方,離不開士族。
曹鑠雖然有興辦科舉的念頭,但目前這個階段推行科舉制就是把曹營推進火坑,必須一步一步來,少說也要在曹操統一北方才能初步嘗試,急不得。
眾人跟隨曹鑠的部眾回返了安風城。
曹洪見城池連大門都沒有,頓時萬分詫異。
「先前要對付孫策時燒毀了,目前已讓工匠加緊打造。」曹鑠簡單解釋了一句。
曹洪點了點頭,沒有多問。
一行人隨他進城,來到宴席。
推杯換盞,觥籌交錯。
曹鑠出城相迎之時,天色已近黃昏,眼下把曹洪迎來安風城,天色已經黑了,現在又喝了酒,時間在悄然流逝間,已經過了很久。
「嗝~」曹洪打了個酒嗝,問道:「子擎,我特意率領四萬大軍過來,你接下來是準備進取壽春,還是駐兵安風,等寒冬過去,再渡過泄水征討袁術?」
曹鑠不假思索道:「將士歷經數場大戰,先度過即將到來的寒冬,休養些時日再說,目前渡過泄水兵壓壽春對我軍只有壞處。」
主要是沒有短時間內擊潰孫策,馬上寒冬即將來臨,實在不適合打仗,不利因素太多了。
他要為曹營將士負責,不能讓他們在冰天雪地的情況下,還上去打仗。
曹鑠的話得到了曹營全體的認可,他們顯然有一樣的想法。
翌日。
安豐城監獄。
曹鑠看向守門的獄卒,問道:「橋蕤被關押在哪?」
「二公子,我為您引路。」獄卒恭敬鑠了一聲,然後做出一個請的手勢,在前面帶起了路。
「好。」曹鑠欣然點頭,跟隨在後。
典韋一向和他形影不離,也護衛在一旁。
橋蕤是在曹營爭奪汝南郡的時候俘虜的,已經關押了個把月。
只是之前一直忙於戰事,再加上他有自己的一點私事,一直沒有讓人把橋蕤押回許都。
如今好不容易休戰,空閒了下來,也就有時間處理這傢伙。
被獄卒領到一間陰冷潮濕的牢房外頭,曹鑠向裡面定睛一看,一個蓬頭垢面,邋裡邋遢的中年人映入眼帘。
此人正是橋蕤,一直被關押在牢房,雖然中途轉移過幾次牢房,沖洗過幾次水,但指望他的形容能幹淨整潔,是不可能的。
他的精神有些不對勁,給人的感覺十分頹廢,沒有一點精氣神,如今還在睡覺。
畢竟被關押了很久,與外界完全隔絕,還沒安排他做苦力之類的,會產生壓抑感與不適感,沒精神是很正常的。
「開門。」曹鑠對那看守囚犯的獄卒揮了揮手。
「是,將軍。」獄卒掏出鑰匙,開啟了牢房門。
橋蕤聽到動靜,迷迷糊糊地睜開了眼睛,一見到曹鑠,似乎打起了幾分精神。
「曹鑠,你還要關押我多久?你還不如直接殺了我!」
曹鑠笑道:「橋將軍稍安勿躁,我來這裡,是想放了你。」
橋蕤聽後忍不住抬起了頭,「你想讓我投降你們曹營?」
「沒錯,正所謂良情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侍,袁術冢中枯骨,早晚死於非命,被這亂世的塵埃掩埋。」
曹鑠直言不諱,目光緊緊盯著橋蕤,沒有說一些虛頭巴腦的話。
橋蕤沉默了片刻,正想答應,但又想到了什麼,瞬間別過頭去,哼道:「我深受袁公厚恩,豈有降曹之理?」
曹鑠見他死鴨子嘴硬,輕嘆道:「既然將軍不願投降,那就請你去死吧!」
說著,他猛地抽出了腰間的寶劍,斬向橋蕤。
銀光一閃,橋蕤雙眼一閉,他萬萬沒料到這曹鑠不按常理出牌。
一般情況下,自己第一句話不答應,他不應該繼續勸說,然後自己再答應嗎?
這樣才顯得歸順曹營一事不算兒戲,他亦有一絲顏面保留。
「嗯?我沒死?」橋蕤見半天下來,自己沒感覺到疼痛,反而還有意識,頓時感到一絲詫異。
睜開眼睛一看,原來曹鑠壓根沒斬殺他的意思,只是嚇唬他一下,現在那把劍還懸在頭上沒有落下呢。
「哈哈哈,橋將軍忠心耿耿,令人欽佩。」曹鑠收劍入鞘,大笑道:「許都朝廷乃天下正統,將軍歸順曹營,是為棄暗投明。你寧願當逆臣賊子,也不願歸順朝廷,有個名正言順的官職嗎?」
「你的家屬也盡可放心,我曹營自會保送他們過來與你團聚。」
喬蕤深吸一口氣,單膝下跪,沉聲道:「曹公子把話都說到這份上了,卑職願歸順曹營。」
雖然對曹鑠囚禁他幾個月很不爽,但如今能活命,又有幾人會選擇死呢?
他橋蕤對袁術又不是死忠,為誰效力不是效力呢?
況且,就連他的家人,曹鑠都承諾會去廬江保送她們出來。
他還有什麼理由拒絕?
「將軍快快請起。」曹鑠連忙把他扶起來,也不嫌他髒亂,問道:「橋將軍,不知你膝下可有二女?」
橋蕤一愣,不知道他怎麼知道的,不過還是老老實實點頭,「我的確有兩個女兒。」
曹鑠繼續道:「不知將軍祖籍之地在何處?」
橋蕤以為是曹鑠想先了解他家在哪裡,好遣人去把家屬接過來,連忙應答:「廬江皖城,我一家老小皆在皖城。」
「皖城,還真是大小喬?」曹鑠心下一喜。
漢末年代,「橋」和「喬」是相通的,在姓氏上可以互換。
因此,橋蕤寫作喬蕤並沒有問題。
歷史上,橋蕤死了兩年,孫策與周瑜就在廬江皖城俘虜了二喬。
而橋蕤說他的祖籍就在皖城,如此看來,他那兩個女兒十有八九就是二喬。
至於二喬是太尉喬玄的女兒這個觀點,那完全就是不成立。
喬玄出生於110年,是梁國睢陽縣人,離廬江郡皖城有著十萬八千里,而且比孫策與周瑜都大了60多歲。
曹鑠的臉上露出一抹笑容,「我欲納你兩個女兒為妾。」
這次來的可是足足四萬大軍,除了曹洪于禁之外,還有一些過來赴任的縣官。
這些一看就是士族中人,因為這個時代的讀書人基本都是士族,想要治理地方,離不開士族。
曹鑠雖然有興辦科舉的念頭,但目前這個階段推行科舉制就是把曹營推進火坑,必須一步一步來,少說也要在曹操統一北方才能初步嘗試,急不得。
眾人跟隨曹鑠的部眾回返了安風城。
曹洪見城池連大門都沒有,頓時萬分詫異。
「先前要對付孫策時燒毀了,目前已讓工匠加緊打造。」曹鑠簡單解釋了一句。
曹洪點了點頭,沒有多問。
一行人隨他進城,來到宴席。
推杯換盞,觥籌交錯。
曹鑠出城相迎之時,天色已近黃昏,眼下把曹洪迎來安風城,天色已經黑了,現在又喝了酒,時間在悄然流逝間,已經過了很久。
「嗝~」曹洪打了個酒嗝,問道:「子擎,我特意率領四萬大軍過來,你接下來是準備進取壽春,還是駐兵安風,等寒冬過去,再渡過泄水征討袁術?」
曹鑠不假思索道:「將士歷經數場大戰,先度過即將到來的寒冬,休養些時日再說,目前渡過泄水兵壓壽春對我軍只有壞處。」
主要是沒有短時間內擊潰孫策,馬上寒冬即將來臨,實在不適合打仗,不利因素太多了。
他要為曹營將士負責,不能讓他們在冰天雪地的情況下,還上去打仗。
曹鑠的話得到了曹營全體的認可,他們顯然有一樣的想法。
翌日。
安豐城監獄。
曹鑠看向守門的獄卒,問道:「橋蕤被關押在哪?」
「二公子,我為您引路。」獄卒恭敬鑠了一聲,然後做出一個請的手勢,在前面帶起了路。
「好。」曹鑠欣然點頭,跟隨在後。
典韋一向和他形影不離,也護衛在一旁。
橋蕤是在曹營爭奪汝南郡的時候俘虜的,已經關押了個把月。
只是之前一直忙於戰事,再加上他有自己的一點私事,一直沒有讓人把橋蕤押回許都。
如今好不容易休戰,空閒了下來,也就有時間處理這傢伙。
被獄卒領到一間陰冷潮濕的牢房外頭,曹鑠向裡面定睛一看,一個蓬頭垢面,邋裡邋遢的中年人映入眼帘。
此人正是橋蕤,一直被關押在牢房,雖然中途轉移過幾次牢房,沖洗過幾次水,但指望他的形容能幹淨整潔,是不可能的。
他的精神有些不對勁,給人的感覺十分頹廢,沒有一點精氣神,如今還在睡覺。
畢竟被關押了很久,與外界完全隔絕,還沒安排他做苦力之類的,會產生壓抑感與不適感,沒精神是很正常的。
「開門。」曹鑠對那看守囚犯的獄卒揮了揮手。
「是,將軍。」獄卒掏出鑰匙,開啟了牢房門。
橋蕤聽到動靜,迷迷糊糊地睜開了眼睛,一見到曹鑠,似乎打起了幾分精神。
「曹鑠,你還要關押我多久?你還不如直接殺了我!」
曹鑠笑道:「橋將軍稍安勿躁,我來這裡,是想放了你。」
橋蕤聽後忍不住抬起了頭,「你想讓我投降你們曹營?」
「沒錯,正所謂良情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侍,袁術冢中枯骨,早晚死於非命,被這亂世的塵埃掩埋。」
曹鑠直言不諱,目光緊緊盯著橋蕤,沒有說一些虛頭巴腦的話。
橋蕤沉默了片刻,正想答應,但又想到了什麼,瞬間別過頭去,哼道:「我深受袁公厚恩,豈有降曹之理?」
曹鑠見他死鴨子嘴硬,輕嘆道:「既然將軍不願投降,那就請你去死吧!」
說著,他猛地抽出了腰間的寶劍,斬向橋蕤。
銀光一閃,橋蕤雙眼一閉,他萬萬沒料到這曹鑠不按常理出牌。
一般情況下,自己第一句話不答應,他不應該繼續勸說,然後自己再答應嗎?
這樣才顯得歸順曹營一事不算兒戲,他亦有一絲顏面保留。
「嗯?我沒死?」橋蕤見半天下來,自己沒感覺到疼痛,反而還有意識,頓時感到一絲詫異。
睜開眼睛一看,原來曹鑠壓根沒斬殺他的意思,只是嚇唬他一下,現在那把劍還懸在頭上沒有落下呢。
「哈哈哈,橋將軍忠心耿耿,令人欽佩。」曹鑠收劍入鞘,大笑道:「許都朝廷乃天下正統,將軍歸順曹營,是為棄暗投明。你寧願當逆臣賊子,也不願歸順朝廷,有個名正言順的官職嗎?」
「你的家屬也盡可放心,我曹營自會保送他們過來與你團聚。」
喬蕤深吸一口氣,單膝下跪,沉聲道:「曹公子把話都說到這份上了,卑職願歸順曹營。」
雖然對曹鑠囚禁他幾個月很不爽,但如今能活命,又有幾人會選擇死呢?
他橋蕤對袁術又不是死忠,為誰效力不是效力呢?
況且,就連他的家人,曹鑠都承諾會去廬江保送她們出來。
他還有什麼理由拒絕?
「將軍快快請起。」曹鑠連忙把他扶起來,也不嫌他髒亂,問道:「橋將軍,不知你膝下可有二女?」
橋蕤一愣,不知道他怎麼知道的,不過還是老老實實點頭,「我的確有兩個女兒。」
曹鑠繼續道:「不知將軍祖籍之地在何處?」
橋蕤以為是曹鑠想先了解他家在哪裡,好遣人去把家屬接過來,連忙應答:「廬江皖城,我一家老小皆在皖城。」
「皖城,還真是大小喬?」曹鑠心下一喜。
漢末年代,「橋」和「喬」是相通的,在姓氏上可以互換。
因此,橋蕤寫作喬蕤並沒有問題。
歷史上,橋蕤死了兩年,孫策與周瑜就在廬江皖城俘虜了二喬。
而橋蕤說他的祖籍就在皖城,如此看來,他那兩個女兒十有八九就是二喬。
至於二喬是太尉喬玄的女兒這個觀點,那完全就是不成立。
喬玄出生於110年,是梁國睢陽縣人,離廬江郡皖城有著十萬八千里,而且比孫策與周瑜都大了60多歲。
曹鑠的臉上露出一抹笑容,「我欲納你兩個女兒為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