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定都之議,屯田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曹操不急不慢地建議道:「陛下,此地不是說話的地方,當務之急,還是先駕臨微臣的鄄城,也好有個安穩落腳的地方。」

  「就依愛卿所言。」劉協自然沒什麼意見。

  天子車駕原地休整了片刻,再次動身。

  ……

  興平二年,十月。

  曹操搶在袁紹等諸侯之前,迎奉天子回歸鄄城,確定了未來曹營的發展戰略。

  曹操為自己請封大將軍,後又感覺自己占著大將軍之位,會引起袁紹的強烈不滿,改封司空。

  荀彧為侍中,尚書令,程昱為尚書,郭嘉為司空軍忌酒,其餘文武各有封賞。

  曹鑠年紀雖小,卻有救駕之功,但身無半職,名義上不好指揮兵馬,封為了蕩寇將軍。

  因為天子東歸一事乃突發事件,曹營事先也沒做好定都一事的籌備工作。

  曹鑠雖然清楚蝗災過後,就是遠在長安的天子要逃往洛陽了。但曹軍還要休養生息,實在不宜把重心放在這種事情上面。

  因還未擇取城池定都,曹操為了不讓天子喪失威儀,只能暫時在鄄城修建一處行宮,供劉協居住。

  至於那些公請大臣們,曹操可沒有善待,全部丟去了驛館,還比不上地位低下的大商賈。

  曹操清楚一國不可無都城,於是在司空府召集麾下文武,商議定都一事。

  「如今我雖然已迎奉天子,但大漢不可無都城,洛陽已毀,長安非我統轄之地。今欲選擇一城定都,諸位有何建議?」

  話落,程昱第一個表態。

  「明公,東平國地處兗州,北有黃河,西有蒙山,此兩處皆為險地,易守難攻,可在東平郡國無鹽縣定都。」

  他本就是兗州本地人,自然建議曹操把國都建立在兗州。

  再加上曹操想要挾天子以令諸侯,那就必須要在勢力範圍內選擇城池定都。

  而這兗州大部分地區都是曹操的勢力範圍,這東平國地理位置優越,可以憑藉防禦地形有效阻擋諸侯的進攻。

  曹操聽後目光一亮,東平國其實也是他理想中的定都之地,程昱的建議,說到他心坎里去了。

  但他知道,定都這種國之大事,不可能人人一條心。

  果然,下一刻,他的猜想得到了印證。

  馬上有人站出來反對。

  曹操定睛一看,是自己最依仗的文臣荀彧。

  「明公去年平定了潁川,潁川有許縣。」

  「許縣地處豫中平原,地理位置優越,乃是水路要津之地。」

  「它西依伏牛山脈,中嶽嵩山,南可俯瞰荊州,更有兗州作為軍事緩衝,阻擋冀州袁紹,給明公反應的時間。」

  「而潁川15縣皆有不少賢才,雖因戰亂原因,避禍逃離不少,但若是主公在許縣建都,這些賢才聽說家鄉附近成了帝都,必會千里折返,為主公效力。」

  潁川一系的文臣見荀彧牽頭,紛紛諫言,勸說曹操定都許縣。

  更有潁川士人道:「主公,我知道劉備麾下的陳群就是許縣人,倘若明公定都許縣,像陳群這種治世之才,說不定會棄暗投明,千里迢迢過來投奔您。」

  這一刻,除了最開始建議曹操定都東平國的程昱與一言不發的郭嘉、劉燁等人,其餘謀士皆勸諫曹操定都許縣。

  這其實很正常,因為曹操麾下的文臣,有一部分是荀彧舉薦,這些人都來自潁川,且都身居要職。

  荀彧的建議顯然符合潁川人的利益。

  而且許縣這個地方,也是荀彧基於政治、地理、經濟、人才等多方面的綜合考慮,最終才抉擇出的地方,不可能差。

  荀彧的建議,第一時間遭到了程昱的反對。

  定都之議,也是派系之爭,利益之爭,素來如此。

  曹操一時間,也不知該如何選擇。

  他在兗州經營數年,一般情況下,選擇在自己的基業定都是比較穩妥的,不用分心處理與本地士族豪強的關係。

  不過選擇定都無鹽縣,也代表著與冀州的距離更近,袁紹倘若發兵,曹操是沒多少緩衝餘地的。

  而且,地理位置確實也沒潁川郡內的許縣好。


  但選擇許縣的話,曹操明白,這就是遂了荀彧這幫潁川派系的心意。

  這倒也沒什麼,但就是曹操對於潁川的掌控力度不夠。

  這地方曹操壓根沒怎麼經營,目前這地方經過連年戰亂與黃巾賊劫掠,情況就和蝗災過後的兗州差不多,百廢待興。

  「阿翁,可否聽我一言?」

  就在曹操糾結在哪建都的時候,曹鑠站了出來。

  曹操微微一愣,旋即說道:「子擎有何見解?」

  曹鑠道:「阿翁,許縣土壤肥沃,是中原重要的產糧區。」

  「若在許縣屯田,可提高糧食產量,解決糧食供應問題。」

  他記得歷史上曹操就是在棗袛與韓浩的建議下,在許縣附近實行屯田之策。

  這個屯田之策對曹操的影響很大,倘若定都兗州地區的話,那裡的土壤可能糧食產糧很一般。

  從曹操前期一直缺糧就能看出來。

  一直到定都許縣,試行屯田,軍中糧草的情況才有所好轉。

  「屯田?」

  曹操與眾文臣豎起耳朵,想要知道下文。

  曹鑠的建議很簡略,只有一條,但卻一針見血。

  糧食問題其實是他們曹軍最大的問題。

  屯田其實在西漢時就已出現,所以他們對這個詞也不感到稀奇。

  曹鑠環顧左右文武,正色道:「安邦定國之術,在於強兵足食。」

  「潁川因戰亂頻繁,很多百姓流離失所,農田無人耕種,阿翁可收編這些無主農田試行屯田。」

  「結合當下局勢分析,屯田對我曹營十分有利。」

  「將士們戰時上陣,閒時下田耕種,自給自足,可減少對後方運輸糧草的依賴,提高了軍隊的戰鬥力。」

  「同時,阿翁不僅可以實行軍屯,還可以一同實行民屯。」

  「阿翁可招募流民,參與屯田,不僅解決了流民的安置問題,還使得荒廢的土地重新得以開墾。」

  「並且,這些參與屯田的流民也會把所屯之田視為安身立命之本,不忍割捨,不會輕易流離州郡,有死守田土之心。」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