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承接因果
林羽長嘆一聲,道:「先太子與東宮眾人自焚,東宮上下數百口皆葬身火海。那些禁軍只圍守在外,晉王與魏王下令,不許任何人施救,大火熊熊燃燒了三日三夜方熄。」
「至於小姑姑,父親耗費重金,託付可信之人,將其收斂葬於東郊。」
林羽說罷,微微低頭,不敢直視林瑾,滿含愧疚道:「因形勢所迫,不敢立碑。即便如此謹慎,仍被人察覺,那邊一直有人監視,我與父親亦只能在府中祭奠。」
林瑾雙手緊握,指節泛白,雙目緊閉,深深嘆息道:「有些仇怨,遲早是要清算的!」
他雖非原主,然既占據了這身軀,便要承接原主的因果,無論好壞。
況且即便他有心退縮,那些人又豈會輕易放過他?
一想到林如海與衛若銘背後之人,他的眼神愈發冷峻凌厲。
看來此次回揚州,定要與林如海好好談談了!
林瑾暗自思忖,如今知曉自己存在與身份之人著實不少,無論是林如海和衛若銘背後之人,還是那暗中監視原身母親墓地之人。
林羽轉向林姿,溫言說道:「這些年一直有人緊盯我家,父親不便出面,還望林瑾表弟莫要介懷,日後父親定會尋機與你相見。」
林瑾抬眸問道:「是皇上的人盯著安遠伯府,還是太上皇的人?抑或是其他什麼人?」
林羽冷冷一笑,道:「皇上的人有,太上皇的人亦有,還有……」
說罷,湊近林瑾,壓低聲音道:「北靜王水溶的人。另外,尚有一批人馬,我等查了數年亦未能查明身份。」
林瑾眉頭緊皺,道:「北靜王水溶?」
林羽點頭道:「老北靜王在宮變次年便離世,水溶承襲了爵位。這北靜王府深得當今皇上器重,畢竟當年便是北靜王府出兵出人,助齊王劫殺魏王與晉王,又領兵逼宮,皇上方能登上皇位。」
林羽稍作停頓,又道:「據父親所言,當年老北靜王與西平王乃是勛貴之中最力挺先太子之人。先太子欲舉兵之時,他怎會毫無察覺?」
「父親推斷,極有可能是北靜王將此消息泄露給齊王,方使齊王坐收漁翁之利。」
林瑾沉思片刻,緩緩道:「當年之事,遲早會查個水落石出,不必急於當下。」
林羽接著道:「父親年底恐要率軍奔赴肅州。」
言罷,目光凝重地望向林瑾,「父親說,既已尋到你,有些事便需早作籌謀,提前布局。」
林瑾心中一驚,亦回視林羽。
林羽見狀,展顏笑道:「表弟放心,父親說了,你但憑心意行事,我等不會勉強於你。」
「只因知曉姑姑在世間尚有血脈留存,於父親而言便已足夠。然有些事並非你我不願便可置身事外,那些人若知曉你尚在人世,定不會放過你。」
「況且父親能尋到你,他人亦有可能,甚至或許已然知曉。父親不敢冒險,不願讓姑姑唯一的子嗣再涉險境,故而有些事不得不為,只為防患未然。」
林瑾沉聲道:「我明白舅父是為我好,既生於此身份,自會擔起相應之事。只是,我不願有人借為我好之名,代我行事或決斷。」
林羽神色微變,與林瑾對視片刻,方道:「表弟放心,我與父親亦不會容許此等事發生。」
林瑾微微點頭,未再言語。
林羽心中卻微微一緊,未曾料到林瑾如此直白地挑明此事。
不過,安遠伯府確無他圖,僅欲護小姑血脈周全。
若說有所求,亦不過是求一個萬一,然如今看來,此願亦難達成。
也罷,今日能將話挑明,日後往來行事反倒順遂。
念及此,林羽心中豁然,對林瑾道:「我會將此話轉達父親,日後安遠伯府若有謀劃,定會提前與表弟商議。若表弟不贊同,我等絕不強求。」
林瑾點頭稱是,繼而嘆道:「可惜不能親見舅父,舅父如今乃是我在這世間唯一親人。我不願舅父因我涉險,亦知安遠伯府處境艱難,能免之事便不必為之。」
「過往之事已無法更改,唯願生者平安,此亦當是娘親所願。」
林瑾這般多心,亦非無因。
皇權利益糾葛之中,萬事皆可變幻莫測,當下他唯有信己。
他深知自身尚弱,雖需倚仗眾人,卻絕不能淪為附庸或傀儡。
故而,即便有些言語或傷情誼,亦不得不說,於林如海與衛若銘亦是如此。
隨後,二人談及皇上派遣督鹽欽差之事。林羽問道:「父親讓我問你,揚州那邊林如海大人可有應對之策?」
林瑾神色平靜,緩緩道:「表兄亦知揚州鹽稅牽扯多方利益,盤根錯節,以往實難下手。」
「然如今形勢有變,正可借督鹽欽差這柄利刃,削去幾人羽翼,然亦不可趕盡殺絕,且看誰人不知深淺,自撞槍口。」
林羽點頭道:「如此便好。聽聞此次督鹽欽差喜好文墨,表弟或可於此著手。」
林瑾微微一笑,道:「不瞞表兄,我已在揚州有所安排,只等欽差蒞臨,定有厚禮相迎。」
林瑾旋即又問:「那西平王府?」
林羽對他低語:「西平王府日後或可為你所用,然此刻你萬不可暴露身份。」
「西平王府遭當今皇上打壓甚慘,幾無退路,乃是他們主動與安遠伯府聯絡,如今在諸多事務上,雙方休戚與共。」
林羽湊近林瑾,悄聲道:「西平王府如今尚可控部分北境兵權,甚至在這上京城中還暗中蓄養私兵。」
林瑾目光一凜,追問道:「此消息從何而來?」
林羽道:「西平王府主動告知父親。他們實是被逼無奈,產業盡失,府中開銷亦難以為繼,僅憑自身已無力供養私兵,方與我父親交底。」
林瑾問道:「有多少?」
林羽豎起一根手指。
林瑾道:「一千?」
林羽點頭。
林瑾心中暗忖,一千私兵,且在上京城天子腳下,著實不少,亦可見當年先太子與西平王府確有深謀,然究竟何處出了差池?
而後,表兄弟二人又敘了些閒話,商定日後互通消息的途徑與人員,便先後離了茶樓。
林瑾方回梨香院,尚未及梳理與林羽相見所談之事,黛玉便匆匆前來告知:「秦可卿約你一見。」
「至於小姑姑,父親耗費重金,託付可信之人,將其收斂葬於東郊。」
林羽說罷,微微低頭,不敢直視林瑾,滿含愧疚道:「因形勢所迫,不敢立碑。即便如此謹慎,仍被人察覺,那邊一直有人監視,我與父親亦只能在府中祭奠。」
林瑾雙手緊握,指節泛白,雙目緊閉,深深嘆息道:「有些仇怨,遲早是要清算的!」
他雖非原主,然既占據了這身軀,便要承接原主的因果,無論好壞。
況且即便他有心退縮,那些人又豈會輕易放過他?
一想到林如海與衛若銘背後之人,他的眼神愈發冷峻凌厲。
看來此次回揚州,定要與林如海好好談談了!
林瑾暗自思忖,如今知曉自己存在與身份之人著實不少,無論是林如海和衛若銘背後之人,還是那暗中監視原身母親墓地之人。
林羽轉向林姿,溫言說道:「這些年一直有人緊盯我家,父親不便出面,還望林瑾表弟莫要介懷,日後父親定會尋機與你相見。」
林瑾抬眸問道:「是皇上的人盯著安遠伯府,還是太上皇的人?抑或是其他什麼人?」
林羽冷冷一笑,道:「皇上的人有,太上皇的人亦有,還有……」
說罷,湊近林瑾,壓低聲音道:「北靜王水溶的人。另外,尚有一批人馬,我等查了數年亦未能查明身份。」
林瑾眉頭緊皺,道:「北靜王水溶?」
林羽點頭道:「老北靜王在宮變次年便離世,水溶承襲了爵位。這北靜王府深得當今皇上器重,畢竟當年便是北靜王府出兵出人,助齊王劫殺魏王與晉王,又領兵逼宮,皇上方能登上皇位。」
林羽稍作停頓,又道:「據父親所言,當年老北靜王與西平王乃是勛貴之中最力挺先太子之人。先太子欲舉兵之時,他怎會毫無察覺?」
「父親推斷,極有可能是北靜王將此消息泄露給齊王,方使齊王坐收漁翁之利。」
林瑾沉思片刻,緩緩道:「當年之事,遲早會查個水落石出,不必急於當下。」
林羽接著道:「父親年底恐要率軍奔赴肅州。」
言罷,目光凝重地望向林瑾,「父親說,既已尋到你,有些事便需早作籌謀,提前布局。」
林瑾心中一驚,亦回視林羽。
林羽見狀,展顏笑道:「表弟放心,父親說了,你但憑心意行事,我等不會勉強於你。」
「只因知曉姑姑在世間尚有血脈留存,於父親而言便已足夠。然有些事並非你我不願便可置身事外,那些人若知曉你尚在人世,定不會放過你。」
「況且父親能尋到你,他人亦有可能,甚至或許已然知曉。父親不敢冒險,不願讓姑姑唯一的子嗣再涉險境,故而有些事不得不為,只為防患未然。」
林瑾沉聲道:「我明白舅父是為我好,既生於此身份,自會擔起相應之事。只是,我不願有人借為我好之名,代我行事或決斷。」
林羽神色微變,與林瑾對視片刻,方道:「表弟放心,我與父親亦不會容許此等事發生。」
林瑾微微點頭,未再言語。
林羽心中卻微微一緊,未曾料到林瑾如此直白地挑明此事。
不過,安遠伯府確無他圖,僅欲護小姑血脈周全。
若說有所求,亦不過是求一個萬一,然如今看來,此願亦難達成。
也罷,今日能將話挑明,日後往來行事反倒順遂。
念及此,林羽心中豁然,對林瑾道:「我會將此話轉達父親,日後安遠伯府若有謀劃,定會提前與表弟商議。若表弟不贊同,我等絕不強求。」
林瑾點頭稱是,繼而嘆道:「可惜不能親見舅父,舅父如今乃是我在這世間唯一親人。我不願舅父因我涉險,亦知安遠伯府處境艱難,能免之事便不必為之。」
「過往之事已無法更改,唯願生者平安,此亦當是娘親所願。」
林瑾這般多心,亦非無因。
皇權利益糾葛之中,萬事皆可變幻莫測,當下他唯有信己。
他深知自身尚弱,雖需倚仗眾人,卻絕不能淪為附庸或傀儡。
故而,即便有些言語或傷情誼,亦不得不說,於林如海與衛若銘亦是如此。
隨後,二人談及皇上派遣督鹽欽差之事。林羽問道:「父親讓我問你,揚州那邊林如海大人可有應對之策?」
林瑾神色平靜,緩緩道:「表兄亦知揚州鹽稅牽扯多方利益,盤根錯節,以往實難下手。」
「然如今形勢有變,正可借督鹽欽差這柄利刃,削去幾人羽翼,然亦不可趕盡殺絕,且看誰人不知深淺,自撞槍口。」
林羽點頭道:「如此便好。聽聞此次督鹽欽差喜好文墨,表弟或可於此著手。」
林瑾微微一笑,道:「不瞞表兄,我已在揚州有所安排,只等欽差蒞臨,定有厚禮相迎。」
林瑾旋即又問:「那西平王府?」
林羽對他低語:「西平王府日後或可為你所用,然此刻你萬不可暴露身份。」
「西平王府遭當今皇上打壓甚慘,幾無退路,乃是他們主動與安遠伯府聯絡,如今在諸多事務上,雙方休戚與共。」
林羽湊近林瑾,悄聲道:「西平王府如今尚可控部分北境兵權,甚至在這上京城中還暗中蓄養私兵。」
林瑾目光一凜,追問道:「此消息從何而來?」
林羽道:「西平王府主動告知父親。他們實是被逼無奈,產業盡失,府中開銷亦難以為繼,僅憑自身已無力供養私兵,方與我父親交底。」
林瑾問道:「有多少?」
林羽豎起一根手指。
林瑾道:「一千?」
林羽點頭。
林瑾心中暗忖,一千私兵,且在上京城天子腳下,著實不少,亦可見當年先太子與西平王府確有深謀,然究竟何處出了差池?
而後,表兄弟二人又敘了些閒話,商定日後互通消息的途徑與人員,便先後離了茶樓。
林瑾方回梨香院,尚未及梳理與林羽相見所談之事,黛玉便匆匆前來告知:「秦可卿約你一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