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寶釵心思(求月票啊,求追讀,新書期很重要!跪謝!)
原來寶玉一早聽聞黛玉兄妹回賈府,滿心歡喜地收拾妥當,只盼著相見。
卻被賈母遣丫鬟攔下,賈母心想,寶玉若這般莽撞地出現在黛玉面前,萬一惹得黛玉不喜,往後之事可就麻煩了。
於是決定先不讓黛玉與寶玉見面,且想讓寶玉跟著林瑾進學讀書。
賈母歷經世事,深知寧榮二府如今困境重重,後繼無人,子孫不肖。
他們這些四王八公十六侯的勛貴人家,本是太上皇臣子,如今愈發不受皇上待見。
寧府的賈敬被逼出家做了道士,在賈母看來,賈敬本就無心仕途,可寧府如今人丁凋零,竟無一個能走正途之人,難覓生機。
再看榮府,昔日賈珠天資聰穎,小小年紀便有了功名,卻不幸夭折,只留下李紈與幼子,那孩子被李紈教養得懦弱無主見,如那溫室里的花朵,經不得風雨。
賈璉又非科舉之才,賈母從未指望他撐起賈府。
如此一來,唯有寶玉,銜玉而生,自幼聰慧,賈母便將榮府乃至賈家的未來都押在了他身上。
可如今與林瑾一比,寶玉就顯得太過紈絝,沉溺於溫柔鄉了。
黛玉有林瑾在前,若寶玉仍不思進取,黛玉定瞧不上他。為了寶玉,更為了賈家未來,賈母此次發了狠,與賈政細細商議後,讓寶玉獨住前院,由賈政督促讀書,且多日不許他到後院。
寶玉這些日子被賈政逼著誦讀四書五經,本就煩悶欲狂,如被困於牢籠中的飛鳥,渴望著自由。
如今老祖宗又不許他去尋姐妹們,更是如被囚困。
此刻聽聞黛玉與林瑾來了,卻不許相見,寶玉頓時暴跳如雷,仿若被點燃的炮仗。
他在屋中來回疾走,如困獸般橫衝直撞,將桌椅碰得東倒西歪。又哭又喊之聲響徹屋宇:「我要見林妹妹,我要見林哥哥,為何不許我去?這是哪個混帳定下的規矩,我偏不依!」
言罷,竟一把抓起桌上的茶盞,狠狠摔於地上,那破碎之聲驚得窗外鳥兒撲稜稜亂飛。他面色漲紅,雙眼圓睜,額上青筋暴起。淚水在眼眶中打轉卻倔強地不肯落下,滿腔的洶湧委屈與不甘。
且說薛姨媽被林瑾和黛玉氣得一肚子氣,又羞又惱,又恐連累兄長,便攜著薛寶釵回了客院。
這院子比梨香院小了許多,也寒酸不少,仿若從繁華的都市突然踏入了偏遠的鄉村。
一進院子,薛姨媽便氣不打一處來,開口咒罵:「那兩個小蹄子,小小年紀竟如此張狂,真真是沒了教養,也不看看這是誰家的地盤,竟敢如此羞辱於我!」
那表情因憤怒而扭曲,雙眼圓睜,仿佛要噴出火來。
薛寶釵默默跟在後面,一言不發,低頭沉思。
待薛姨媽罵夠了,氣也消了些,才發覺女兒半天未語,便扯著她袖子問道:「寶丫頭,你為何不說話?」
薛寶釵這才抬起頭,輕聲道:「母親,咱薛家在上京城本有宅子,若母親不願住舅舅家,咱們明日搬回自家宅子去吧。」
薛姨媽一聽,立馬反對:「那怎麼行?咱們此次進京所為何事,你心裡清楚。好不容易住進賈府,此時搬出去,豈不前功盡棄?都怨那林瑾兄妹!」
又轉而安慰寶釵:「你放心,你姨母定會整治他們,你且安心。」
薛寶釵見薛姨媽這般執拗,心內不禁苦笑不迭。
她自幼便比旁的女孩懂事早,皆因深知自家處境艱難。
父親早逝,家中支柱傾頹,母親柔弱固執,哥哥薛蟠又是個只知惹事生非的混子,整日裡遊手好閒,不務正業,於家中之事毫無助益。
薛家全仗母親一人勉強支撐,產業家業亦如那漸次乾涸的溪流,一日不如一日。
雖頂著皇商的名頭,實則在外頗受冷遇,遭人輕賤。
外家王家,舅母王夫人一向眼高於頂,視薛家如無物,舅舅雖有幫扶之意,卻奈何不得舅母主見。
她思量著,自家欲謀一門好親事,委實艱難,唯有在姻親間尋摸機緣。
王家既不可靠,便將目光投向了賈家。
初時,她在金陵便聞賈家有衰敗之象,家族規矩鬆散,不過虛有其表。
那賈寶玉,更是早有紈絝之名,傳聞是個只知在脂粉堆里廝混的膏粱子弟。
然薛家如今之勢,賈家已是所能攀附的最優之選。
她思忖著,寶玉雖有紈絝之態,可若日後自己嫁入賈家,悉心督促,以寶玉之聰慧靈秀,必能於讀書進學上有所建樹。
因而,她明里暗裡勸母親攜兄進京,投靠賈家。來至京城,入了賈府,方知賈家內里之亂象,寶玉又被賈母與王夫人寵溺至深,全然失了公子該有的勤勉與持重,心下自是失望。
待見到王夫人對自己的那份熱忱與期許,她便明了王夫人屬意自己為兒媳。一時間,心中五味雜陳,亦喜亦憂,難以言表。
恰於此時,聞得林瑾之名,知曉他在賈府作為,又聽聞其於衛府壽宴上大出風頭。
今日得見,只見林瑾生得眉清目秀,身姿挺拔,儀表堂堂,氣質儒雅不凡,如那芝蘭玉樹生於階庭,心中不禁泛起絲絲漣漪,羞澀之意頓生,忙低了頭去。
薛姨媽見她半晌無言,呆呆出神,便扯了扯她的衣袖,輕聲問道:「寶丫頭,你覺著林瑾如何?」
薛寶釵一怔,抬眸道:「母親,您方才還對林瑾口出惡言,怎的現下又問起我來?」
薛姨媽臉上一紅,赧然笑道:「我罵他,不過是因他言語衝撞,惱了我。平心而論,這林瑾確是難得。」
「他出身名門,模樣兒生得俊,且心懷壯志,上進心強,小小年紀便已嶄露頭角,聲名在外,聽聞院試得中秀才亦是十拿九穩之事。」
「這般人物,待他功名成就,那些個有眼力的夫人太太們,定會蜂擁至賈、林兩家提親。」
言罷,緊盯著寶釵,追問道:「你且說說,你覺著林瑾怎樣?」
薛寶釵粉面微醺,垂首低聲道:「女兒以為,林家哥哥甚是不錯。」
言畢,腦海中浮現出黛玉依偎於林瑾身後,林瑾如護犢般將黛玉護於羽翼之下的情形,心中好生羨慕。
又思及自家兄長,遇著事兒便將她與母親推至人前,怯懦無能,毫無擔當,對比之下,對林瑾更生欽佩與嚮往之意。
薛姨媽見女兒這般羞澀模樣,心中已然明了,笑道:「既如此,咱們自是更不能搬出賈府了!」
薛寶釵默默頷首,不再言語,眼前卻總是浮現出二門處林瑾那清俊的身影,心內思緒紛擾,仿若亂麻。
卻被賈母遣丫鬟攔下,賈母心想,寶玉若這般莽撞地出現在黛玉面前,萬一惹得黛玉不喜,往後之事可就麻煩了。
於是決定先不讓黛玉與寶玉見面,且想讓寶玉跟著林瑾進學讀書。
賈母歷經世事,深知寧榮二府如今困境重重,後繼無人,子孫不肖。
他們這些四王八公十六侯的勛貴人家,本是太上皇臣子,如今愈發不受皇上待見。
寧府的賈敬被逼出家做了道士,在賈母看來,賈敬本就無心仕途,可寧府如今人丁凋零,竟無一個能走正途之人,難覓生機。
再看榮府,昔日賈珠天資聰穎,小小年紀便有了功名,卻不幸夭折,只留下李紈與幼子,那孩子被李紈教養得懦弱無主見,如那溫室里的花朵,經不得風雨。
賈璉又非科舉之才,賈母從未指望他撐起賈府。
如此一來,唯有寶玉,銜玉而生,自幼聰慧,賈母便將榮府乃至賈家的未來都押在了他身上。
可如今與林瑾一比,寶玉就顯得太過紈絝,沉溺於溫柔鄉了。
黛玉有林瑾在前,若寶玉仍不思進取,黛玉定瞧不上他。為了寶玉,更為了賈家未來,賈母此次發了狠,與賈政細細商議後,讓寶玉獨住前院,由賈政督促讀書,且多日不許他到後院。
寶玉這些日子被賈政逼著誦讀四書五經,本就煩悶欲狂,如被困於牢籠中的飛鳥,渴望著自由。
如今老祖宗又不許他去尋姐妹們,更是如被囚困。
此刻聽聞黛玉與林瑾來了,卻不許相見,寶玉頓時暴跳如雷,仿若被點燃的炮仗。
他在屋中來回疾走,如困獸般橫衝直撞,將桌椅碰得東倒西歪。又哭又喊之聲響徹屋宇:「我要見林妹妹,我要見林哥哥,為何不許我去?這是哪個混帳定下的規矩,我偏不依!」
言罷,竟一把抓起桌上的茶盞,狠狠摔於地上,那破碎之聲驚得窗外鳥兒撲稜稜亂飛。他面色漲紅,雙眼圓睜,額上青筋暴起。淚水在眼眶中打轉卻倔強地不肯落下,滿腔的洶湧委屈與不甘。
且說薛姨媽被林瑾和黛玉氣得一肚子氣,又羞又惱,又恐連累兄長,便攜著薛寶釵回了客院。
這院子比梨香院小了許多,也寒酸不少,仿若從繁華的都市突然踏入了偏遠的鄉村。
一進院子,薛姨媽便氣不打一處來,開口咒罵:「那兩個小蹄子,小小年紀竟如此張狂,真真是沒了教養,也不看看這是誰家的地盤,竟敢如此羞辱於我!」
那表情因憤怒而扭曲,雙眼圓睜,仿佛要噴出火來。
薛寶釵默默跟在後面,一言不發,低頭沉思。
待薛姨媽罵夠了,氣也消了些,才發覺女兒半天未語,便扯著她袖子問道:「寶丫頭,你為何不說話?」
薛寶釵這才抬起頭,輕聲道:「母親,咱薛家在上京城本有宅子,若母親不願住舅舅家,咱們明日搬回自家宅子去吧。」
薛姨媽一聽,立馬反對:「那怎麼行?咱們此次進京所為何事,你心裡清楚。好不容易住進賈府,此時搬出去,豈不前功盡棄?都怨那林瑾兄妹!」
又轉而安慰寶釵:「你放心,你姨母定會整治他們,你且安心。」
薛寶釵見薛姨媽這般執拗,心內不禁苦笑不迭。
她自幼便比旁的女孩懂事早,皆因深知自家處境艱難。
父親早逝,家中支柱傾頹,母親柔弱固執,哥哥薛蟠又是個只知惹事生非的混子,整日裡遊手好閒,不務正業,於家中之事毫無助益。
薛家全仗母親一人勉強支撐,產業家業亦如那漸次乾涸的溪流,一日不如一日。
雖頂著皇商的名頭,實則在外頗受冷遇,遭人輕賤。
外家王家,舅母王夫人一向眼高於頂,視薛家如無物,舅舅雖有幫扶之意,卻奈何不得舅母主見。
她思量著,自家欲謀一門好親事,委實艱難,唯有在姻親間尋摸機緣。
王家既不可靠,便將目光投向了賈家。
初時,她在金陵便聞賈家有衰敗之象,家族規矩鬆散,不過虛有其表。
那賈寶玉,更是早有紈絝之名,傳聞是個只知在脂粉堆里廝混的膏粱子弟。
然薛家如今之勢,賈家已是所能攀附的最優之選。
她思忖著,寶玉雖有紈絝之態,可若日後自己嫁入賈家,悉心督促,以寶玉之聰慧靈秀,必能於讀書進學上有所建樹。
因而,她明里暗裡勸母親攜兄進京,投靠賈家。來至京城,入了賈府,方知賈家內里之亂象,寶玉又被賈母與王夫人寵溺至深,全然失了公子該有的勤勉與持重,心下自是失望。
待見到王夫人對自己的那份熱忱與期許,她便明了王夫人屬意自己為兒媳。一時間,心中五味雜陳,亦喜亦憂,難以言表。
恰於此時,聞得林瑾之名,知曉他在賈府作為,又聽聞其於衛府壽宴上大出風頭。
今日得見,只見林瑾生得眉清目秀,身姿挺拔,儀表堂堂,氣質儒雅不凡,如那芝蘭玉樹生於階庭,心中不禁泛起絲絲漣漪,羞澀之意頓生,忙低了頭去。
薛姨媽見她半晌無言,呆呆出神,便扯了扯她的衣袖,輕聲問道:「寶丫頭,你覺著林瑾如何?」
薛寶釵一怔,抬眸道:「母親,您方才還對林瑾口出惡言,怎的現下又問起我來?」
薛姨媽臉上一紅,赧然笑道:「我罵他,不過是因他言語衝撞,惱了我。平心而論,這林瑾確是難得。」
「他出身名門,模樣兒生得俊,且心懷壯志,上進心強,小小年紀便已嶄露頭角,聲名在外,聽聞院試得中秀才亦是十拿九穩之事。」
「這般人物,待他功名成就,那些個有眼力的夫人太太們,定會蜂擁至賈、林兩家提親。」
言罷,緊盯著寶釵,追問道:「你且說說,你覺著林瑾怎樣?」
薛寶釵粉面微醺,垂首低聲道:「女兒以為,林家哥哥甚是不錯。」
言畢,腦海中浮現出黛玉依偎於林瑾身後,林瑾如護犢般將黛玉護於羽翼之下的情形,心中好生羨慕。
又思及自家兄長,遇著事兒便將她與母親推至人前,怯懦無能,毫無擔當,對比之下,對林瑾更生欽佩與嚮往之意。
薛姨媽見女兒這般羞澀模樣,心中已然明了,笑道:「既如此,咱們自是更不能搬出賈府了!」
薛寶釵默默頷首,不再言語,眼前卻總是浮現出二門處林瑾那清俊的身影,心內思緒紛擾,仿若亂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