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一個驚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林瑾嘴角微微上揚,帶著一抹意味深長的笑意,緩緩而言:「這位公公本在那皇宮大內之中,心心念念的不過是每日裡揮毫練字、誦讀佳文,安安穩穩地頤養天年罷了。」

  「誰能想到如今竟被人推將出來,成了那把刀。」

  「他心裡也明白,這趟差事怕是難以善終,可既已到了這懸崖邊上,只要有那麼一絲生機,他定然會去嘗試一番。如此一來,於咱們謀劃之事,倒也多了幾分便利。」

  林如海聽聞,亦輕輕點頭笑道:「這位公公當真是個妙人吶,只是不知咱們為他精心籌備的那些,他可會滿心歡喜,又是否會承下咱們這份情分。」

  忽的,林如海神色一凜,肅然問道:「你與衛老太爺可曾談過了?」

  林瑾端起茶杯,目光並未與林如海相接,那語調也失了晚輩對長輩應有的恭順,反倒隱隱透著幾分上位者的威嚴氣度:「我雖還不清楚背後那人究竟是何方神聖,但只要他別打著我的旗號,去做那些自認為是為我好的事情,那便罷了。」

  林瑾繼而神色凝重,聲音低沉卻透著不容置疑的堅決:「否則,我定會讓他懊悔不已。我自己的事情,自會親手操持,仇恨我會親手去報,恩情也由我親自去還。」

  「若有人以為對我稍有恩惠,便可肆意對我指手畫腳,那可真是大錯特錯,打錯了如意算盤!」

  此刻,林如海仿若在眼前這少年身上,瞧見了昔日那位風華絕代、意氣風發的前太子的影子。

  他能真切地感受到,林瑾所說絕非虛言恫嚇,而是必定會付諸行動。

  眼前這少年,雖說過了年也才十三四歲的年紀,可他身上散發出來的那股上位者的權威與獨特氣質,卻叫旁人不敢輕易冒犯。

  林如海心裡明白,林瑾這是在逼他表明態度,探問他林如海日後究竟要效忠於誰,是林瑾這位前太子的遺孤,還是那站在他們背後、尚未露面之人。

  林如海神情莊重的道:「瑾哥兒放心,若真有那一天,我定會拼盡全力護你周全。」

  林瑾對林如海的這番表態並未有所回應,他心中知曉,如今的自己還尚無足夠的力量,能讓林如海與衛家毫無保留地追隨自己,一切且先徐徐圖之,一步一步來罷。

  林瑾又道:「既如此,不妨尋個恰當的時機,先與這位督鹽欽差接觸一二,看看他心中究竟打著怎樣的算盤。」

  「畢竟有許多事情,藉由督鹽欽差的身份去辦理,會更為順遂便捷,日後收尾也不易惹出過多麻煩。」

  林如海暗自鬆了一口氣,緩緩說道:「督鹽欽差的住所如今已被盯得嚴嚴實實,若要貿然前去與他接觸,恐怕會被有心之人察覺。」

  話鋒一轉,林如海又接著道:「不過好在我早就在欽差駐地安插了咱們自己的人,悄悄給欽差傳遞個消息,倒也不是什麼太難之事。」

  「如此,便給這位欽差來個意想不到的驚喜吧。」林瑾嘴角勾起一抹淺笑。

  於是乎,次日,那一夜未曾安睡踏實的督鹽欽差金弘,正在如廁之時,竟意外收到了一張紙條,紙條之上寫著一首曲子和曲名,還有一個時間與地點。

  金弘將那紙條拿在手中,細細端詳,這一看之下,不禁心頭一喜,原來這曲子正是那晚他與老友在月下對弈時,所聽到的那悠揚竹笛曲。

  金弘嘴角上揚,笑道:「有趣,有趣,當真是煞費苦心吶。」

  一旁他的乾兒子金康,滿臉諂媚地湊上前問道:「乾爹,您看這約,咱們是應還是不應?去還是不去呀?」

  金弘一邊用手輕輕打著那紙上曲子的節拍,一邊不緊不慢地說道:「去,自然是要去的。難得對方如此用心良苦,想必是有極為要緊的事情要與咱家商議。」

  「咱家正為這困局愁得不知如何是好,這不,機會就主動送上門來了,哪有不去會一會的道理?」

  金弘說罷,目光望向窗外,眼中閃過一絲精芒:「且讓我好好瞧瞧,這揚州城中到底藏了多少牛鬼蛇神。」

  自這日起,江南的那些大小官員與鹽商們驚奇地發現,前兩天還閉門謝客、對眾人不理不睬的督鹽欽差,竟然大開府門,凡是前來拜訪送禮之人,他皆笑臉相迎,客客氣氣地引入府內,來者不拒。

  且在隨後的幾日裡,他接連四處走訪,赴宴不停,忙得不可開交。

  有人送來厚禮,金弘毫不猶豫地照單全收;有人擺下盛宴邀請,金弘欣然前往;即便是有人送上美人,他亦是笑納。


  然而,但凡有人與金弘提及鹽稅之事,金弘便立刻用各種理由巧妙地搪塞過去,任是多麼精明能幹之人,都無法從他口中或者他的僕從口中探出哪怕半分有用的消息。

  這一下,可把那些大小官員與鹽商們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

  這日,金弘依約前往某酒樓的雅間用飯。

  吃到一半的時候,金弘悄然改換了裝扮,從酒樓的後門悄悄登上一輛毫不起眼的馬車,匆匆忙忙地離去。

  待金弘確認身後無人跟蹤,來到約定之地時,只見一片鬱鬱蔥蔥的竹林映入眼帘。

  清風徐徐拂過,那竹林中的竹葉沙沙作響。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溪潺潺流淌,溪邊有一條蜿蜒曲折的小路,悠悠地穿林而過。

  此時,早有一人靜靜地候在那裡,見金弘前來,輕聲吟道:「滄海一聲笑。」

  言罷,便引著金弘的馬車緩緩駛入竹林。

  「滄海一聲笑」,正是那紙條上所寫曲子之名,金弘遂隨著那人進了竹林。

  行不多時,在那竹林的掩映之下,一座雅致非常的庭院豁然出現在眼前。

  金弘一向以文人自居,向來對竹子情有獨鍾,見此竹林盛景,心中已先有了幾分歡喜,再瞧見這竹林間如此精巧雅致的庭院,興致愈發高漲起來。

  待金弘下了馬車,抬眼望去,見庭院前已然停了好幾輛馬車,庭院之中隱隱約約有談笑聲傳出,更有絲絲縷縷樂聲飄來,那曲調竟是他從未聽聞過的。

  金弘心中的好奇更盛,趕忙隨著引路人步入庭院。

  只見庭院之中小橋流水,布局極為精巧。假山上清泉流淌,潺潺落入小池之中,濺起晶瑩剔透的水花。亭台樓閣錯落有致地分布其間,迴廊曲折通幽。

  其間或坐或站著許多文人雅士,有老有少。

  有的正於石桌前全神貫注地對弈,落子之聲清脆悅耳;有的圍聚在一處,興致勃勃地談詩論文,言語滔滔不絕;還有幾人於角落處彈奏樂器,沉浸其中,怡然自得。

  引路人將金弘引入庭院後,便悄無聲息地退了出去。

  金弘將這庭院細細打量一番後,正思量著該如何開口,卻見庭院正中坐著一位白髮老者,心中不禁一驚,暗自納罕:怎會是他?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