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滄海一聲笑
船行了半日,在下一個碼頭,早已等候於此的秦可卿登上了官船。
為出行便利,避免無端麻煩,此刻的秦可卿刻意遮掩了容貌。
黛玉歡喜地對秦可卿說道:「這下可好,不必擔憂這一路的寂寥了。有秦姐姐在,咱們與香菱一道,可觀話本子、對弈、閒聊,還能玩打葉子牌呢!」
林瑾但笑不語,並不理會她們的嬉鬧。
他這一路需趕忙讀完衛老爺子給他的一些書籍,況且督鹽欽差的船隊已然啟程,僅比他們早了一日。
然他們這艘官船乃是快船,不出一日便能趕超。
一路順遂,月余後,船行至一處名為『響水灘』之地。
此地兩岸皆是懸崖峭壁,運河從中穿過,水流湍急。
若有聲音發出,懸崖峭壁便會反彈回來,形成回音,故而得名響水灘。
常有文人墨客與學子來此乘船遊樂、彈唱吟詩,借兩岸迴響,令詞曲之音久久縈繞山間水上,不散不絕。
這日船恰行至此處,林瑾吩咐船工將船停於江心。
此時正值夜晚,一彎明月高懸天際,清輝灑在兩岸懸崖峭壁之上,又落於寬闊江面,那艘官船靜靜停靠江心,銀白月光為船身披上一層薄紗,宛如一幅靜謐幽遠的畫卷。
林瑾、黛玉、秦可卿見此美景,皆滿心歡悅。
黛玉興致頗高,當即抱出自己的古琴置於甲板之上,彈奏了一曲《瀟湘水雲》。
只見黛玉端坐於月光下的甲板,身姿婀娜似仙子臨世,素手輕撥琴弦,琴音裊裊而出,似潺潺流水,訴說著幽情。
又似林間清風,拂過人心,引得眾人心中情思涌動,仿若與這山水夜色融為一體,共鳴之感油然而生。
林瑾、秦可卿與香菱皆為黛玉的琴藝所折服,不住誇讚。
林瑾贊道:「妹妹這琴音,真如仙樂落凡塵,聽得人心曠神怡,情思飄遠。」
秦可卿亦道:「黛玉妹妹的琴藝堪稱一絕,此曲只應天上有,今日有幸得聞,實乃福分。」香菱在旁也連連點頭,眼中滿是欽佩。
秦可卿被這美景與琴音觸動,心中積壓的煩悶之氣一掃而空,主動提議道:「如此良辰美景,我願獻舞一支,為諸君助興。」
言罷,秦可卿輕移蓮步,舒展長袖,於甲板之上翩翩起舞。
她的舞姿輕盈飄逸,如蝶戲花叢,似燕舞春風。時而旋轉,衣袂紛飛,仿若一朵盛開的繁花。
時而彎腰,身姿婀娜,恰似弱柳扶風。每一個動作皆流暢自然,盡顯柔美與靈動,與這月色下的江景相互映襯,美輪美奐。
林瑾等人又對秦可卿的舞藝讚不絕口。
此時林升尋到林瑾,附耳低語了幾句。
林瑾聽後,取出一隻竹笛,款步走向船頭。
此時的林瑾,身姿挺拔,傲然立在月色籠罩的船頭,衣袂隨風飄動,仿若遺世獨立的玉人。
他深邃的眼眸望向茫茫江面與四周的懸崖峭壁,思緒飄遠,不禁感嘆自己兩世為人,如今孑然一身於天地之間,不知來處,亦不知歸向何方,一股豪情壯志與悵惘之意湧上心頭。
林瑾深吸一口氣,舉笛至唇邊,吹奏起了《滄海一聲笑》。
那笛聲悠遠綿長,如泣如訴,似穿越了時空的滄桑,又似超脫塵世的灑脫。
曲調時而高亢激昂,仿若氣沖雲霄,訴說著世間的豪邁與不羈;時而低回婉轉,恰似幽咽泉流,蘊含著絲絲悲涼與無奈。
直抵人心深處,令人聞之動容,思及自身境遇與人生百態,心中五味雜陳。
黛玉、秦可卿與香菱皆被林瑾的笛聲所吸引,目不轉睛地望著船頭的他,為其傲然身姿與深情吹奏而沉醉。
此時,有一隻小船恰好經過此處。
船上有兩人,正借著月光對弈。
忽聞笛音飄來,起初斷斷續續,聽不真切,卻仍吸引了二人注意。
二人同時停下手中棋局,靜心聆聽。
隨著笛聲悠悠,他們不知不覺陷入沉思,思緒飄回自己在官場皇宮摸爬滾打多年的經歷。
雖身處高位,然其中艱辛與高處不勝寒之苦,唯有自己知曉。
從這曲中,他們聽出了放浪形骸,聽出了壯志凌雲,亦聽出了人生的悲涼無奈與命運的坎坷多舛。
這恰似他們在朝堂之上明爭暗鬥,一著不慎便可能跌入深淵、粉身碎骨的寫照。
二人對視一眼,皆從對方眼中看到了震撼與錯愕。
他們萬未料到,區區一首曲子,竟能令他們這般人物心生如此波瀾。
其中身著錦緞、膚白無須之人急切道:「快快去追上去,瞧瞧是何人所奏!」
待他們的小船緊趕慢趕追上去時,只見一艘大船隨波而去,僅遠遠瞧見一個模糊影子,那甲板之上卻空無一人。
此人急得拍案而嘆:「晚了一步,晚了一步啊,實乃人生一憾!」
另一人勸慰道:「莫急!瞧那船型,應是官船。待明日咱們去查一查,昨日從這裡經過的官船,便可知船上是何人了。」
「對對對!如此甚好,我一著急竟忘了!」那人大喜道,又道,「等尋到是何人所奏之後,我定要將此曲學來!」
次日,林瑾等人所乘官船並未繼續南下,而是尋了個碼頭停歇。一來需上岸採買物資,二來這十幾日乘船顛簸,眾人皆覺渾身酸痛,欲上岸活動筋骨,舒緩身心。
待船上所需採買完畢,他們在當地酒樓用了午膳後,便重新登船,繼續南下。
話說那日在月下對弈的兩人,其中一人乃是此次奉皇命南下的督鹽欽差金弘。
此人雖身為太監宦官,卻與尋常太監不同。
他不喜金銀財寶與田產,獨鍾情於舞文弄墨,喜好他人饋贈孤本珍籍、名人書畫,且練就一手好字,故而得以進入司禮監,受當今皇上器重。
然此次差事頗為棘手,現今整個朝堂與江南皆盯著他這位督鹽欽差,看他如何為皇上收取鹽稅。
實則,朝廷與皇上今年皆指望著這筆江南鹽稅,若稍有差池,令皇上或他人不滿,他這顆腦袋恐難保全。
可敢插手江南鹽業之人,也就那麼寥寥幾人,他區區一個宦官,誰都招惹不起。
他因平日與另一秉筆太監不睦,才被其趁機在皇上面前舉薦,待他與掌印太監王保知曉時,已然遲了。
既無法讓皇上收回成命,便只能硬著頭皮,抱著有去無回之心,南下赴任。
昨日與老友在江邊借著月色對弈,忽聞遠處笛曲,勾起往昔回憶,不禁悲從中來。
待他們去追尋吹笛之人時,卻已不見蹤影,徒留一聲嘆息。
正此時,有小太監上前稟報:「揚州碼頭已到,江南總督、揚州知府以及巡鹽御史等江南揚州的大小官員已在碼頭恭候欽差大駕!」
為出行便利,避免無端麻煩,此刻的秦可卿刻意遮掩了容貌。
黛玉歡喜地對秦可卿說道:「這下可好,不必擔憂這一路的寂寥了。有秦姐姐在,咱們與香菱一道,可觀話本子、對弈、閒聊,還能玩打葉子牌呢!」
林瑾但笑不語,並不理會她們的嬉鬧。
他這一路需趕忙讀完衛老爺子給他的一些書籍,況且督鹽欽差的船隊已然啟程,僅比他們早了一日。
然他們這艘官船乃是快船,不出一日便能趕超。
一路順遂,月余後,船行至一處名為『響水灘』之地。
此地兩岸皆是懸崖峭壁,運河從中穿過,水流湍急。
若有聲音發出,懸崖峭壁便會反彈回來,形成回音,故而得名響水灘。
常有文人墨客與學子來此乘船遊樂、彈唱吟詩,借兩岸迴響,令詞曲之音久久縈繞山間水上,不散不絕。
這日船恰行至此處,林瑾吩咐船工將船停於江心。
此時正值夜晚,一彎明月高懸天際,清輝灑在兩岸懸崖峭壁之上,又落於寬闊江面,那艘官船靜靜停靠江心,銀白月光為船身披上一層薄紗,宛如一幅靜謐幽遠的畫卷。
林瑾、黛玉、秦可卿見此美景,皆滿心歡悅。
黛玉興致頗高,當即抱出自己的古琴置於甲板之上,彈奏了一曲《瀟湘水雲》。
只見黛玉端坐於月光下的甲板,身姿婀娜似仙子臨世,素手輕撥琴弦,琴音裊裊而出,似潺潺流水,訴說著幽情。
又似林間清風,拂過人心,引得眾人心中情思涌動,仿若與這山水夜色融為一體,共鳴之感油然而生。
林瑾、秦可卿與香菱皆為黛玉的琴藝所折服,不住誇讚。
林瑾贊道:「妹妹這琴音,真如仙樂落凡塵,聽得人心曠神怡,情思飄遠。」
秦可卿亦道:「黛玉妹妹的琴藝堪稱一絕,此曲只應天上有,今日有幸得聞,實乃福分。」香菱在旁也連連點頭,眼中滿是欽佩。
秦可卿被這美景與琴音觸動,心中積壓的煩悶之氣一掃而空,主動提議道:「如此良辰美景,我願獻舞一支,為諸君助興。」
言罷,秦可卿輕移蓮步,舒展長袖,於甲板之上翩翩起舞。
她的舞姿輕盈飄逸,如蝶戲花叢,似燕舞春風。時而旋轉,衣袂紛飛,仿若一朵盛開的繁花。
時而彎腰,身姿婀娜,恰似弱柳扶風。每一個動作皆流暢自然,盡顯柔美與靈動,與這月色下的江景相互映襯,美輪美奐。
林瑾等人又對秦可卿的舞藝讚不絕口。
此時林升尋到林瑾,附耳低語了幾句。
林瑾聽後,取出一隻竹笛,款步走向船頭。
此時的林瑾,身姿挺拔,傲然立在月色籠罩的船頭,衣袂隨風飄動,仿若遺世獨立的玉人。
他深邃的眼眸望向茫茫江面與四周的懸崖峭壁,思緒飄遠,不禁感嘆自己兩世為人,如今孑然一身於天地之間,不知來處,亦不知歸向何方,一股豪情壯志與悵惘之意湧上心頭。
林瑾深吸一口氣,舉笛至唇邊,吹奏起了《滄海一聲笑》。
那笛聲悠遠綿長,如泣如訴,似穿越了時空的滄桑,又似超脫塵世的灑脫。
曲調時而高亢激昂,仿若氣沖雲霄,訴說著世間的豪邁與不羈;時而低回婉轉,恰似幽咽泉流,蘊含著絲絲悲涼與無奈。
直抵人心深處,令人聞之動容,思及自身境遇與人生百態,心中五味雜陳。
黛玉、秦可卿與香菱皆被林瑾的笛聲所吸引,目不轉睛地望著船頭的他,為其傲然身姿與深情吹奏而沉醉。
此時,有一隻小船恰好經過此處。
船上有兩人,正借著月光對弈。
忽聞笛音飄來,起初斷斷續續,聽不真切,卻仍吸引了二人注意。
二人同時停下手中棋局,靜心聆聽。
隨著笛聲悠悠,他們不知不覺陷入沉思,思緒飄回自己在官場皇宮摸爬滾打多年的經歷。
雖身處高位,然其中艱辛與高處不勝寒之苦,唯有自己知曉。
從這曲中,他們聽出了放浪形骸,聽出了壯志凌雲,亦聽出了人生的悲涼無奈與命運的坎坷多舛。
這恰似他們在朝堂之上明爭暗鬥,一著不慎便可能跌入深淵、粉身碎骨的寫照。
二人對視一眼,皆從對方眼中看到了震撼與錯愕。
他們萬未料到,區區一首曲子,竟能令他們這般人物心生如此波瀾。
其中身著錦緞、膚白無須之人急切道:「快快去追上去,瞧瞧是何人所奏!」
待他們的小船緊趕慢趕追上去時,只見一艘大船隨波而去,僅遠遠瞧見一個模糊影子,那甲板之上卻空無一人。
此人急得拍案而嘆:「晚了一步,晚了一步啊,實乃人生一憾!」
另一人勸慰道:「莫急!瞧那船型,應是官船。待明日咱們去查一查,昨日從這裡經過的官船,便可知船上是何人了。」
「對對對!如此甚好,我一著急竟忘了!」那人大喜道,又道,「等尋到是何人所奏之後,我定要將此曲學來!」
次日,林瑾等人所乘官船並未繼續南下,而是尋了個碼頭停歇。一來需上岸採買物資,二來這十幾日乘船顛簸,眾人皆覺渾身酸痛,欲上岸活動筋骨,舒緩身心。
待船上所需採買完畢,他們在當地酒樓用了午膳後,便重新登船,繼續南下。
話說那日在月下對弈的兩人,其中一人乃是此次奉皇命南下的督鹽欽差金弘。
此人雖身為太監宦官,卻與尋常太監不同。
他不喜金銀財寶與田產,獨鍾情於舞文弄墨,喜好他人饋贈孤本珍籍、名人書畫,且練就一手好字,故而得以進入司禮監,受當今皇上器重。
然此次差事頗為棘手,現今整個朝堂與江南皆盯著他這位督鹽欽差,看他如何為皇上收取鹽稅。
實則,朝廷與皇上今年皆指望著這筆江南鹽稅,若稍有差池,令皇上或他人不滿,他這顆腦袋恐難保全。
可敢插手江南鹽業之人,也就那麼寥寥幾人,他區區一個宦官,誰都招惹不起。
他因平日與另一秉筆太監不睦,才被其趁機在皇上面前舉薦,待他與掌印太監王保知曉時,已然遲了。
既無法讓皇上收回成命,便只能硬著頭皮,抱著有去無回之心,南下赴任。
昨日與老友在江邊借著月色對弈,忽聞遠處笛曲,勾起往昔回憶,不禁悲從中來。
待他們去追尋吹笛之人時,卻已不見蹤影,徒留一聲嘆息。
正此時,有小太監上前稟報:「揚州碼頭已到,江南總督、揚州知府以及巡鹽御史等江南揚州的大小官員已在碼頭恭候欽差大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