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章 御前狀告,發難左相!
第352章 御前狀告,發難左相!
「我天資有限,若無機遇,恐怕一生無望道成一品。」
「如今這身軀,氣血已經枯涸到了極致,我最多還有三年壽數……」
「本想借魏昭鳳那小雜種的身體,多活一世,但換身之後,我一身修為至多恢復七層,再無望道成一品。」
「如今聖胎出世,若是得到聖胎……我必定能夠踏入一品之境!」
阮神秀不斷喃喃著這些話語,最終似乎下定了某種決心。
他返回洞府之內,從一張香案上拿起供奉在上頭的東西。
那是一枚珠子,晶瑩剔透,通體無暇,散發著柔和的光芒,懸浮在半空之中。
阮神秀將珠子取下,隨後含在嘴中。
下一刻,他那佝僂乾瘦的身軀,仿佛是吹氣球一般漸漸鼓起。
佝僂的身軀漸漸挺拔,乾瘦的身軀開始有新的血肉生長,原本不剩幾根毛髮的頭頂更是生出華發。
不多會,他便從一個行將朽木的老者,搖身一變成了一名相貌俊美的高挺青年。
「這一枚海王珠,能夠讓我維持半年的巔峰期。」
「如今只差鎮海印……小玉子將我的鎮海印拿到哪裡去了?」
他的聲音依舊是那般沙啞,微微閉上眼,似是在感應著什麼。
片刻之後,阮神秀睜開眼來,喃喃自語道:「京都城?小玉子怎麼跑到京都城去了?不是說過我閉關期間,替我好好守著島麼?」
他閉死關多年,未曾踏出洞府半步,如今尚未知曉阮玉之死。
「京都城啊……當真是好多年沒去了。」
阮神秀感慨了一句,隨後一步踏出,身影便消失在了原地。
……
另一邊,梁州銅陵郡。
有一人騎著猛虎,疾馳進了一處山谷之中。
山谷內,有一個小村落依河而建。
溪間有婦人在洗衣,村頭一棵大槐樹下,一群孩童正在玩耍。
看起來,與普通小村莊並無區別。
可若仔細分辨,在田地中耕種的並非牛犢,而是一隻只獠牙足有半尺長的「蜥蜴」,林間有一隻五彩神鳥低空飛過,陪著孩童嬉戲的「大貓」,更是背生二翼、半鷹半獅的異獸……
在外界極難尋覓的大荒異種,可在這村中卻是隨處可見,更是如同寵物一般被人飼養著。
那騎著白虎的男人衝進村中,一直到了村中後山,才翻身下來,一邊跑一邊高聲呼道:
「老祖宗,老祖宗!聖胎在荊州現世了!」
「老祖宗,你還活著嘛!」
後山一處水潭邊,立著一尊泥塑。
泥塑所塑之形象,是一名手持釣竿,正在垂釣的老者。
當外頭呼喚聲響起的那一刻,泥塑漸漸抖動起來……
「噗通、噗通……」
心跳聲在泥塑內部響起,變得越來越響亮,泥塑上也漸漸開始出現了皸裂的痕跡。
下一刻,泥塑睜開了雙眼,露出一雙飽含滄桑的眼眸。
……
這一幕,在九州大陸許多地方都上演著。
聖胎現世的消息,以一種不可思議的速度傳遍了九州,也驚動了許許多多許久不問世事的老怪物。
可消息的源頭……卻沒有一個人知曉是從何而來。
等到大乾朝廷反應過來時,消息已經壓不住了,荊州境內已經有了許多陌生強者活動的痕跡。
但與此同時,朝廷也已經無力去分心此事。
因為京都官場之上,迎來了一場大動盪!
李勝天入京了!
……
「臣李勝天,要在御前狀告左相吳庸!還望陛下聖裁!」
金鑾殿內,風塵僕僕從荊州趕來的李勝天甚至來不及換下盔甲,持刀佩甲便入了皇宮之內。
滿朝文武皆在場上,一時間掀起譁然。
趙祈安也在班列之內,他如今職位雖不曾有動,但被加了官品,如今已是五品官身,有資格參與朝會議政。
他此刻亦是神色詫異的看向跪在御前的李勝天。
這段時間,趙觀象卻偷偷摸摸做了一件「大事」,不在荊州天元郡內,而失去了趙觀象的助力之後,趙霓裳也沒法知曉天元郡內部發生的一切。
也正因此,趙祈安知曉得並不比朝中其他同僚要多,對於巡天監突然間對左相發難之事感到很是詫異。
在他看來,左相再是強勢,也無法去對自成體系的巡天監指手畫腳。
巡天監再是特殊,也只是對百官有監管之權,無法越俎代庖去處理國務,這不是它該做的事。
也正因此,左相與巡天監之間,不說彼此共生,也該是井水不犯河水的關係,這麼多年都是如此。
如今巡天監突然間對左相發難……這是什麼意思?
李勝天出現在這裡,必定是得了上將軍凌放授意,凌放不是那種無的放矢之人,看來必定是發生了什麼大事,讓凌放決心對左相發難!
今日朝會,天武皇難得也在。
高台寶座之上,天武皇的聲音響起:
「愛卿不在荊州鏟奸除惡,何故入京狀告?」
李勝天跪地俯首,不卑不亢道:「臣欲告左相七宗罪!」
「左相吳庸,自負聖眷,在朝廷之上大搞黨爭,黨同伐異,是為其一!」
「把持科舉,提點自己人登科入朝,杜絕天下寒門學子之路,是為其二!」
「包庇吳家,大肆侵吞徐州地產,搜刮民脂民膏,是為其三!」
「收受賄賂,包庇罪官,是為其四!」
「勾結救世教,與荊州犯官沆瀣一氣,是為其五!」
「指使門生,欲意殺害檢舉者盧懷慎,是為其六!」
「吞服煉人邪丹,只求自身延年益壽,是為其七!」
「此七宗罪,罄竹難書!天理不容!望陛下請斬此獠,以正視聽!」
李勝天納首拜下,聲音猶在殿中迴蕩。
一時間,滿座譁然!
文武百官,不由議論紛紛,驚訝、惶恐、興奮……各種情緒都在發酵之中。
趙祈安臉色漸漸凝重,目光不由看向站在大殿最前的吳庸。
可吳庸似是沒聽到一般,依舊站在那兒,不發一言。
但他的身姿,卻不復從前那般挺拔,這位永遠精神奕奕的左相身上,似乎終於流露出了些許他這個年紀會有的暮氣。
(本章完)
「我天資有限,若無機遇,恐怕一生無望道成一品。」
「如今這身軀,氣血已經枯涸到了極致,我最多還有三年壽數……」
「本想借魏昭鳳那小雜種的身體,多活一世,但換身之後,我一身修為至多恢復七層,再無望道成一品。」
「如今聖胎出世,若是得到聖胎……我必定能夠踏入一品之境!」
阮神秀不斷喃喃著這些話語,最終似乎下定了某種決心。
他返回洞府之內,從一張香案上拿起供奉在上頭的東西。
那是一枚珠子,晶瑩剔透,通體無暇,散發著柔和的光芒,懸浮在半空之中。
阮神秀將珠子取下,隨後含在嘴中。
下一刻,他那佝僂乾瘦的身軀,仿佛是吹氣球一般漸漸鼓起。
佝僂的身軀漸漸挺拔,乾瘦的身軀開始有新的血肉生長,原本不剩幾根毛髮的頭頂更是生出華發。
不多會,他便從一個行將朽木的老者,搖身一變成了一名相貌俊美的高挺青年。
「這一枚海王珠,能夠讓我維持半年的巔峰期。」
「如今只差鎮海印……小玉子將我的鎮海印拿到哪裡去了?」
他的聲音依舊是那般沙啞,微微閉上眼,似是在感應著什麼。
片刻之後,阮神秀睜開眼來,喃喃自語道:「京都城?小玉子怎麼跑到京都城去了?不是說過我閉關期間,替我好好守著島麼?」
他閉死關多年,未曾踏出洞府半步,如今尚未知曉阮玉之死。
「京都城啊……當真是好多年沒去了。」
阮神秀感慨了一句,隨後一步踏出,身影便消失在了原地。
……
另一邊,梁州銅陵郡。
有一人騎著猛虎,疾馳進了一處山谷之中。
山谷內,有一個小村落依河而建。
溪間有婦人在洗衣,村頭一棵大槐樹下,一群孩童正在玩耍。
看起來,與普通小村莊並無區別。
可若仔細分辨,在田地中耕種的並非牛犢,而是一隻只獠牙足有半尺長的「蜥蜴」,林間有一隻五彩神鳥低空飛過,陪著孩童嬉戲的「大貓」,更是背生二翼、半鷹半獅的異獸……
在外界極難尋覓的大荒異種,可在這村中卻是隨處可見,更是如同寵物一般被人飼養著。
那騎著白虎的男人衝進村中,一直到了村中後山,才翻身下來,一邊跑一邊高聲呼道:
「老祖宗,老祖宗!聖胎在荊州現世了!」
「老祖宗,你還活著嘛!」
後山一處水潭邊,立著一尊泥塑。
泥塑所塑之形象,是一名手持釣竿,正在垂釣的老者。
當外頭呼喚聲響起的那一刻,泥塑漸漸抖動起來……
「噗通、噗通……」
心跳聲在泥塑內部響起,變得越來越響亮,泥塑上也漸漸開始出現了皸裂的痕跡。
下一刻,泥塑睜開了雙眼,露出一雙飽含滄桑的眼眸。
……
這一幕,在九州大陸許多地方都上演著。
聖胎現世的消息,以一種不可思議的速度傳遍了九州,也驚動了許許多多許久不問世事的老怪物。
可消息的源頭……卻沒有一個人知曉是從何而來。
等到大乾朝廷反應過來時,消息已經壓不住了,荊州境內已經有了許多陌生強者活動的痕跡。
但與此同時,朝廷也已經無力去分心此事。
因為京都官場之上,迎來了一場大動盪!
李勝天入京了!
……
「臣李勝天,要在御前狀告左相吳庸!還望陛下聖裁!」
金鑾殿內,風塵僕僕從荊州趕來的李勝天甚至來不及換下盔甲,持刀佩甲便入了皇宮之內。
滿朝文武皆在場上,一時間掀起譁然。
趙祈安也在班列之內,他如今職位雖不曾有動,但被加了官品,如今已是五品官身,有資格參與朝會議政。
他此刻亦是神色詫異的看向跪在御前的李勝天。
這段時間,趙觀象卻偷偷摸摸做了一件「大事」,不在荊州天元郡內,而失去了趙觀象的助力之後,趙霓裳也沒法知曉天元郡內部發生的一切。
也正因此,趙祈安知曉得並不比朝中其他同僚要多,對於巡天監突然間對左相發難之事感到很是詫異。
在他看來,左相再是強勢,也無法去對自成體系的巡天監指手畫腳。
巡天監再是特殊,也只是對百官有監管之權,無法越俎代庖去處理國務,這不是它該做的事。
也正因此,左相與巡天監之間,不說彼此共生,也該是井水不犯河水的關係,這麼多年都是如此。
如今巡天監突然間對左相發難……這是什麼意思?
李勝天出現在這裡,必定是得了上將軍凌放授意,凌放不是那種無的放矢之人,看來必定是發生了什麼大事,讓凌放決心對左相發難!
今日朝會,天武皇難得也在。
高台寶座之上,天武皇的聲音響起:
「愛卿不在荊州鏟奸除惡,何故入京狀告?」
李勝天跪地俯首,不卑不亢道:「臣欲告左相七宗罪!」
「左相吳庸,自負聖眷,在朝廷之上大搞黨爭,黨同伐異,是為其一!」
「把持科舉,提點自己人登科入朝,杜絕天下寒門學子之路,是為其二!」
「包庇吳家,大肆侵吞徐州地產,搜刮民脂民膏,是為其三!」
「收受賄賂,包庇罪官,是為其四!」
「勾結救世教,與荊州犯官沆瀣一氣,是為其五!」
「指使門生,欲意殺害檢舉者盧懷慎,是為其六!」
「吞服煉人邪丹,只求自身延年益壽,是為其七!」
「此七宗罪,罄竹難書!天理不容!望陛下請斬此獠,以正視聽!」
李勝天納首拜下,聲音猶在殿中迴蕩。
一時間,滿座譁然!
文武百官,不由議論紛紛,驚訝、惶恐、興奮……各種情緒都在發酵之中。
趙祈安臉色漸漸凝重,目光不由看向站在大殿最前的吳庸。
可吳庸似是沒聽到一般,依舊站在那兒,不發一言。
但他的身姿,卻不復從前那般挺拔,這位永遠精神奕奕的左相身上,似乎終於流露出了些許他這個年紀會有的暮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