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謀劃伊始 兩個變數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讓秦淮茹去軋鋼廠接班。」

  「去車間裡當鉗工。」

  「鉗工這個活,她一個掃盲班出身的農村丫頭,能玩的轉?」

  「到時候再分給你當徒弟,多一層師徒關係,再加上她一直沒啥長進,就她領的每月那點工資。」

  「仨孩子要上學,張小花也不是個好相與的。」

  「就秦淮茹那點工資,能夠幹啥的?」

  「易中海你是她師父,又是一個院子的一大爺,出手幫襯一二,就算以後你不開口,她敢不養你老?」

  「就不怕街坊四鄰悠悠之口?」

  聾老太太每說一句。

  易中海的臉上就多一絲笑容。

  到了最後。

  易中海嘴角咧開。

  牙花子都蓋不住露出來了。

  聾老太太轉頭,掃了窗台門口一眼。

  把眸子裡對易中海的鄙夷甩出去。

  避免被易中海看到。

  聰明的人不好掌控。

  譬如何大清。

  那傢伙說著仰仗聾老太太維護,不怕全城普查。

  結果轉過頭就一溜煙跑外地去了。

  要不是聾老太太反應快,何大清的親閨女何雨水就得被他一併帶走。

  與其說前些年何雨柱陪著妹妹何雨水一起吃了半年多的苦。

  倒不如說是何雨水這個何大清的親閨女連累了頂著何家名兒的傻柱。

  最後也是聾老太太心軟。

  安排易中海幫襯何雨柱,才讓他們兄妹倆告別風餐露宿撿垃圾的生活。

  何雨水是沾了何雨柱的光。

  不然一個沒有任何被安排跡象的孤兒兄妹。

  怎麼就能去軋鋼廠當廚子?

  一個正式工的編制有多搶手,滿京城的人誰不知道啊。

  街坊鄰居為了同一個名額爭得頭破血流的比比皆是。

  何雨柱一個半大孩子卻穩占一席。

  能沒點說法?

  而且,兩個半大孩子。

  一邊被街道辦認定是被拋棄的孤兒。

  一邊呢。

  四合院最敞亮,最象徵主人的三間正北房沒人爭沒人搶。

  街道辦甚至都沒往回收。

  就讓沒有任何保護房子能力的兩小隻,不僅保留了三間正北房。

  還把東廂房原來的廚屋給一併攬下。

  成了何雨水的私房。

  這能沒點說法?

  何大清為什麼喜歡寡婦?

  早些年自己媳婦真的是自己媳婦嗎?

  不過是主子礙於一些原因,拉了廚子幫忙頂缸頂個名兒罷了。

  論臉型,論親疏。

  何大清和何雨水都有跡可循。

  唯獨何雨柱。

  原劇情里,何雨水對父親的感情,何大清對閨女發自內心的愧疚虧欠……

  反正沒何雨柱啥事。

  「都依老太太您的主意來辦。」

  易中海滿足了。

  特別滿足。

  特別踏實。

  如果秦淮茹真成了他的徒弟。

  一個徒弟半個閨女。

  以後養老不愁。

  當然了,前提是秦淮茹別改嫁。

  改嫁的話,也別找個太精明的。

  起碼許大茂那樣的堅決不行。

  枕頭風吹起來,女人又不能當家做主。

  真要是許大茂。

  自己的養老百分百還得黃。

  安排秦淮茹的工作。

  再想法子搞黃了許大茂和秦淮茹。

  將秦淮茹牢牢握在自己手心裡。


  以後過日子才能踏實。

  「明天上午讓你媳婦再扶我去換點糧票,後天一早你去廠里找領導說這件事吧。」

  聾老太太最後叮囑道。

  「哎,明早我讓她過來伺候您。」

  「嗯,去吧,天兒不早了。」

  易中海恭敬的出了屋,幫聾老太太關上門。

  走出後院,來到中院西北角的抄手遊廊才長出一口氣。

  嘴角勾起一抹會心的笑。

  易中海扭頭看了一眼中院西廂房的賈家。

  想到了秦淮茹的臉蛋和走路扭胯的媚態。

  要不是……

  易中海嘆息一聲,搖了搖頭。

  以後能留在身邊瞧著。

  養老無憂。

  還會挺滋潤的吧。

  邁步往東廂房自個兒家走。

  心裡的驕傲和成就隨著屋門的越來越近而愈加遮掩不住。

  感覺自己找許家那一趟。

  簡直是神來之筆。

  有種諸葛亮附體的感覺。

  一切的一切。

  連聾老太太和大資本家婁振華,都被他算計在內。

  許大茂和婁曉娥湊在一起。

  秦淮茹必然被捨棄。

  自己出面幫她在軋鋼廠安置工作,幫她解決她自己和三個孩子戶口的老大難問題。

  再加上以後手把手教徒弟的恩情。

  秦淮茹轉移倚靠的陣地,就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至於撮合何雨柱和秦淮茹……

  哼。

  易中海推門進屋前。

  重重的搖了搖頭。

  何雨柱他可看不上。

  以前就看不上。

  現在,秦淮茹是自己養老的人選了。

  何雨柱也只能當做退而求其次的備選方案中的備選項。

  聾老太太真的是多慮了。

  易中海覺得自己演技很不錯。

  這晚的演出,要是真搬上熒幕。

  估計能提個名,拿幾個大獎。

  俗話說。

  你在橋上看風景,橋下的人卻在看風景時也看到了你。

  聾老太太覺得易中海好掌控,格局不大,認知太差。

  易中海或許真如聾老太太看穿的那般,格局和心眼不太寬廣。

  但易中海也絕對不是聾老太太認為的可以隨意拿捏的老實人。

  他蔫兒壞著呢。

  算計人者,人恆算計。

  事情最終的走向,是否會按照聾老太太所願。

  或者是易中海所願呢?

  這裡面的變數還是有的。

  有即將升任廚師領班的何雨柱同志。

  他最近意氣風發。

  崔大廚已經有了明確的決斷。

  急流勇退是他唯一能夠保留體面的路子了。

  現在白天在後廚忙碌。

  崔大廚連大鍋飯都交給了何雨柱去做。

  他就是躺在躺椅上,哼哼小曲,滋溜一口搪瓷缸子裡泡的茶葉水。

  從上班,到下班。

  熬到這個月底就退休的人,沒了進取心,也就徹底沒了幹活的動力。

  另一個變數,也是最大的變數。

  正在下鄉放電影的許大茂。

  電影放映的工作很冗繁,很忙碌。

  許童鞋此時正在用膠帶黏斷裂的膠片。

  電影上半集和下半集之間,停滯個一二分鐘,或者三五分鐘都是正常的事兒。

  有時候好些放電影都是得提前跑片。

  中間等半拉小時的時候也有過呢。

  看電影的鄉親和孩子們,這方面等待的經驗和耐心,甚至比許大茂還要多。

  丁秋楠在旁邊幫著遞膠帶。

  她扯開膠帶,小虎牙一呲,一咬。

  膠帶就斷上一截。

  許大茂偶爾瞧一眼,下意識就會屁股緊繃。

  兩條大腿之間冷颼颼的。

  有點小刺激呢。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