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藩台沈良才
所以他此番說出這話,肯定就是有所求,而且一定是和他的家人有關,不過上趕著的就不是買賣。
王遠故作不知的問道:「哦,陳公公這些年,難道就沒與家中通過信件嗎?」
「唉,是通過幾封信件,不過上一次通信已經是一年前的事情了。如今家中的情況,咱家也不甚了解。
這次過來宣旨,正好可以順路回家看看爹娘,以及看看咱家那剛及冠的弟弟。
狀元郎有所不知啊,咱家弟弟也是十分嚮往科舉,這些年斷斷續續也一直念著私塾,只不過如今也就考中一個童生而已。
也不知道他未來該怎麼辦呀,真是愁煞咱家了。」
「嘶~原來如此,不過令弟剛及冠便能考中童生,想必也是未來可期啊。
對於這等有為青年,我也是極為看好的,正好我剛中了進士,朝廷給了兩千畝免稅田名額。
而我家也只是小門小戶出身,沒什麼會識字算帳之人,不如請陳公公割愛,讓令弟能來我家幫忙一二。
當然我家是決計不敢耽誤,令弟的大好前程,若是其科舉有成,那就直接離開便好。」
王遠本想繼續假裝聽不懂,不過突然想起,他是要走張居正的路,那麼和宮中宦官的關係,就不能太差。
所以就順水推舟,收下這陳公公的弟弟在自家打理,當然也就是掛個職,領些閒錢罷了。
否則他王遠科舉了這麼多年,家中的兄弟那麼多,怎麼可能找不出幾個識字算帳的人?
陳矩聽到王遠這話,立刻喜笑顏開了起來,連連點頭客氣道。
「狀元郎說的這是什麼話?咱家弟弟能跟在狀元郎身邊做事,平日裡吸吸文氣,就足以保佑他高中了。
便是不要錢財也是賺的,而且豈能說走就走,太過於不講規矩了一些。」
好傢夥!問話就這麼赤裸裸了嗎?
前面車軲轆話直接不用看,後面那三句話才是重點。
第一句話問的是月錢是多少?
第二句話問的是他弟弟不會被突然趕走吧?
最後一句話說的是要下個字據什麼的,否則王遠不講規矩,他這皇宮裡的太監也沒什麼法子。
「哈哈,陳公公太客氣了,不過正所謂親兄弟明算帳,你家弟弟幫我做事怎能不給工錢?
這樣吧,京師大戶人家的管事一般都是二兩銀子的月錢,我便也以這個價格給令弟如何?
至於是去是留,就由令弟自己決定吧,他若是決定了,我家也不會阻攔。
至於講規矩這點,陳公公的確要提醒一下,我如今中了狀元,我的一舉一動都會在鄉人眼中放大。
令弟來了我家,也算是我家的人,他若是做了什麼不講規矩的事情,也損了我家的面子不是。」
對於陳矩的問題,王遠也是給出了回答。
一月二兩銀子,去留由你弟弟自己決定,至於立字據是不可能的,不過我一個狀元,值得為你這點小事損傷臉面嗎?
陳矩聽到王遠的話,也知道自己之前的話有些過激了,不過他也就是看王遠挺好說話的,所以也就冒犯了一點。
不過現在被王遠用一句話堵住,立刻就端正了態度。
「狀元郎所言有理,咱家回去後,定然與自家弟弟說個明白,不會叫狀元郎難做。
不過狀元郎這月錢給的太高,京師的價格本就高些,在其他地方便是一兩銀子,也是有人做的。」
「哈哈,這豈能一樣?令弟乃是有大好前途之人,如今我家只是剛剛富貴,令弟是過來雪中送炭的,豈能和旁人一般。
更何況令弟可是有功名在身,操持賤業本已讓在下心中難安,若不多拿些錢財,我心中何以安心?」
「如此,咱家就替咱家弟弟謝過狀元郎了。」
~~~~
四月初一。
南昌府。
時任江西承宣布政使的沈良才,苦惱的在自己家書房坐著,書房內除了他之外,只剩一個四十多歲的書生。
「藩台,近日可是遇上了麻煩,為何露出如此神色呀?」
「山銘,你是有所不知,算算時間京師金榜題名的報捷隊伍,也該在這幾天抵達了。」
「藩台,江西自古便是文脈興盛之地,料想此番也一定是大獲全勝,此乃大喜事,你為何會憂慮呢?」
「唉,雖然此會試,我們江西中了五分之一的人,但這乃是江西多年積累所得,非我之功。
只有在殿試上取得好的成績,那才是我的功績。不過此番進京的那些舉子我都考教過了學問,甚是平庸,恐二甲前幾都不會有。」
孫虎孫山銘,聽到自家藩台這樣說,立刻就明白了他的顧慮。
「藩台不必憂心,我們這一屆,還是出了幾個出挑之人,王遠、李鈺、吳春、邵陽……」
「唉…山銘,你確是不知,那裡李鈺是何等迂腐,他竟在殿試開考前三天,放棄科舉,回家守孝去了。」
孫虎聽後,騰的一下站了起來,目瞪口呆的說道。
「什麼,怎會如此?他竟是這般不智嗎?不對,他或許……」
「夠了此事不要議論。他是純孝之人,所以得知母親的死訊,立馬放棄科考回來守孝。」
「是。」
沈良才也不想談論這事,語氣一轉就說到另一件事。
「唉,當初我也是昏了頭,當時鄉試時那王遠的文采更勝一籌,不過揭開封名看見他的年歲,我就想著壓他一壓,便將他與第二名換了一下。」
「什麼?藩台你為何做出此事?」
這一下孫虎是真的有些震驚,他作為沈良才招募的師爺,可以說和沈良才是一榮俱榮的關係。
但他真的是不明白,為何一向聰明的老爺,竟會接二連三的做蠢事。
「哼,山銘,每逢大事有靜氣,你今日為何總是咋咋呼呼?
我乃是學習湖廣巡撫顧璘,其當時也是監考鄉試,同年荊州府神童張居正參加鄉試,便是被其因年齡而阻撓。
如今本官治下也有如此神童,我只是想要對其多加磨練,以期其成大器。」
你那是對人家的磨礪嗎?張居正被阻撓的時候才十三歲而已,而王遠已經及冠,你這樣不就平白得罪了人家。
還什麼期待人家成大器,你這是見到顧璘獲取了名聲而被提拔,也想這樣獲取名聲吧!
不過你都已經是從二品的承宣布政使,再提升還能提到哪去,就這麼想進入中央嗎?
但問題是想進入中央得有靠山,結果你得罪了清流領袖,難不成還要加入嚴黨?
此時孫虎已經無力吐槽,不過他也只是一個師爺而已,只得恭敬的說道:「藩台英明!」
王遠故作不知的問道:「哦,陳公公這些年,難道就沒與家中通過信件嗎?」
「唉,是通過幾封信件,不過上一次通信已經是一年前的事情了。如今家中的情況,咱家也不甚了解。
這次過來宣旨,正好可以順路回家看看爹娘,以及看看咱家那剛及冠的弟弟。
狀元郎有所不知啊,咱家弟弟也是十分嚮往科舉,這些年斷斷續續也一直念著私塾,只不過如今也就考中一個童生而已。
也不知道他未來該怎麼辦呀,真是愁煞咱家了。」
「嘶~原來如此,不過令弟剛及冠便能考中童生,想必也是未來可期啊。
對於這等有為青年,我也是極為看好的,正好我剛中了進士,朝廷給了兩千畝免稅田名額。
而我家也只是小門小戶出身,沒什麼會識字算帳之人,不如請陳公公割愛,讓令弟能來我家幫忙一二。
當然我家是決計不敢耽誤,令弟的大好前程,若是其科舉有成,那就直接離開便好。」
王遠本想繼續假裝聽不懂,不過突然想起,他是要走張居正的路,那麼和宮中宦官的關係,就不能太差。
所以就順水推舟,收下這陳公公的弟弟在自家打理,當然也就是掛個職,領些閒錢罷了。
否則他王遠科舉了這麼多年,家中的兄弟那麼多,怎麼可能找不出幾個識字算帳的人?
陳矩聽到王遠這話,立刻喜笑顏開了起來,連連點頭客氣道。
「狀元郎說的這是什麼話?咱家弟弟能跟在狀元郎身邊做事,平日裡吸吸文氣,就足以保佑他高中了。
便是不要錢財也是賺的,而且豈能說走就走,太過於不講規矩了一些。」
好傢夥!問話就這麼赤裸裸了嗎?
前面車軲轆話直接不用看,後面那三句話才是重點。
第一句話問的是月錢是多少?
第二句話問的是他弟弟不會被突然趕走吧?
最後一句話說的是要下個字據什麼的,否則王遠不講規矩,他這皇宮裡的太監也沒什麼法子。
「哈哈,陳公公太客氣了,不過正所謂親兄弟明算帳,你家弟弟幫我做事怎能不給工錢?
這樣吧,京師大戶人家的管事一般都是二兩銀子的月錢,我便也以這個價格給令弟如何?
至於是去是留,就由令弟自己決定吧,他若是決定了,我家也不會阻攔。
至於講規矩這點,陳公公的確要提醒一下,我如今中了狀元,我的一舉一動都會在鄉人眼中放大。
令弟來了我家,也算是我家的人,他若是做了什麼不講規矩的事情,也損了我家的面子不是。」
對於陳矩的問題,王遠也是給出了回答。
一月二兩銀子,去留由你弟弟自己決定,至於立字據是不可能的,不過我一個狀元,值得為你這點小事損傷臉面嗎?
陳矩聽到王遠的話,也知道自己之前的話有些過激了,不過他也就是看王遠挺好說話的,所以也就冒犯了一點。
不過現在被王遠用一句話堵住,立刻就端正了態度。
「狀元郎所言有理,咱家回去後,定然與自家弟弟說個明白,不會叫狀元郎難做。
不過狀元郎這月錢給的太高,京師的價格本就高些,在其他地方便是一兩銀子,也是有人做的。」
「哈哈,這豈能一樣?令弟乃是有大好前途之人,如今我家只是剛剛富貴,令弟是過來雪中送炭的,豈能和旁人一般。
更何況令弟可是有功名在身,操持賤業本已讓在下心中難安,若不多拿些錢財,我心中何以安心?」
「如此,咱家就替咱家弟弟謝過狀元郎了。」
~~~~
四月初一。
南昌府。
時任江西承宣布政使的沈良才,苦惱的在自己家書房坐著,書房內除了他之外,只剩一個四十多歲的書生。
「藩台,近日可是遇上了麻煩,為何露出如此神色呀?」
「山銘,你是有所不知,算算時間京師金榜題名的報捷隊伍,也該在這幾天抵達了。」
「藩台,江西自古便是文脈興盛之地,料想此番也一定是大獲全勝,此乃大喜事,你為何會憂慮呢?」
「唉,雖然此會試,我們江西中了五分之一的人,但這乃是江西多年積累所得,非我之功。
只有在殿試上取得好的成績,那才是我的功績。不過此番進京的那些舉子我都考教過了學問,甚是平庸,恐二甲前幾都不會有。」
孫虎孫山銘,聽到自家藩台這樣說,立刻就明白了他的顧慮。
「藩台不必憂心,我們這一屆,還是出了幾個出挑之人,王遠、李鈺、吳春、邵陽……」
「唉…山銘,你確是不知,那裡李鈺是何等迂腐,他竟在殿試開考前三天,放棄科舉,回家守孝去了。」
孫虎聽後,騰的一下站了起來,目瞪口呆的說道。
「什麼,怎會如此?他竟是這般不智嗎?不對,他或許……」
「夠了此事不要議論。他是純孝之人,所以得知母親的死訊,立馬放棄科考回來守孝。」
「是。」
沈良才也不想談論這事,語氣一轉就說到另一件事。
「唉,當初我也是昏了頭,當時鄉試時那王遠的文采更勝一籌,不過揭開封名看見他的年歲,我就想著壓他一壓,便將他與第二名換了一下。」
「什麼?藩台你為何做出此事?」
這一下孫虎是真的有些震驚,他作為沈良才招募的師爺,可以說和沈良才是一榮俱榮的關係。
但他真的是不明白,為何一向聰明的老爺,竟會接二連三的做蠢事。
「哼,山銘,每逢大事有靜氣,你今日為何總是咋咋呼呼?
我乃是學習湖廣巡撫顧璘,其當時也是監考鄉試,同年荊州府神童張居正參加鄉試,便是被其因年齡而阻撓。
如今本官治下也有如此神童,我只是想要對其多加磨練,以期其成大器。」
你那是對人家的磨礪嗎?張居正被阻撓的時候才十三歲而已,而王遠已經及冠,你這樣不就平白得罪了人家。
還什麼期待人家成大器,你這是見到顧璘獲取了名聲而被提拔,也想這樣獲取名聲吧!
不過你都已經是從二品的承宣布政使,再提升還能提到哪去,就這麼想進入中央嗎?
但問題是想進入中央得有靠山,結果你得罪了清流領袖,難不成還要加入嚴黨?
此時孫虎已經無力吐槽,不過他也只是一個師爺而已,只得恭敬的說道:「藩台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