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 組建親軍
孟通攜重寶見到烏甲族族長烏元化,狡稱韓徹小兒覬覦南境全境,不日將興不義之師前來征討。
烏元化聞言大怒,當即表示將親率麾下三萬烏甲兵來戰韓徹。
不幾日,孟通連同烏元化等人涉水翻山而來,欲要與韓徹決一死戰。
......
越郡城內,校場之上!
韓徹正與張定邊、冉魏、楊復興、陳景芝等人交流槍法,為的自然是希望有朝一日能夠重現霸王槍的風采。
休閒之餘,韓徹除了自行修煉之外,其餘時間便是和張定邊等人研討武藝。
事實上,說是研討實則是韓徹對幾人的指導和強化訓練。
在日夜苦練之下幾人的武藝和境界也是每日都在增長,大有進境。
校場之上,張定邊和常逢秋、楊復興和冉魏此時正各展其能,斗的難分難解。
韓徹將陳景芝叫到身邊,二人圍繞著校場緩步而行。
陳景芝微微皺眉,開口問道:「將軍,可是有事要吩咐我去做?」
韓徹停下腳步,目光深邃地望向遠方。
「景芝,我想組建一支特殊的騎兵隊伍,人數不多只需要八百人,我打算將這八百人訓練成一支摧城拔寨,攻無不克的鐵血騎兵,而且打算讓你做這支隊伍的統領!
陳景芝聞言,眼中閃過一絲驚訝,隨即正色道:「將軍,此事重大,我恐難以勝任。」
在經過多日的相處和觀察之中,韓徹自問對陳景芝有一定的了解。
雖然陳景芝勇不及常逢秋、張定邊、冉魏,魄力不及徐達開、傅文德,但若要論總體的膽識和謀略在眾人之中卻是佼佼者。
所以這支八百人的親軍,正是需要這樣一位統領,戰時能統兵、閒時能練兵。
韓徹拍了拍陳景芝的肩膀,語氣堅定地說:「景芝,我相信你的能力,你智勇雙全,定能訓練出一支精銳之師,這支隊伍,將是我們的殺手鐧,在關鍵時刻能扭轉戰局。」
陳景芝思索片刻,拱手道:「將軍既如此信任我,我定當竭盡全力。只是,這八百人該如何挑選?又以何種方式訓練?」
韓徹微微頷首,說道:「挑選之人,當以勇猛、忠誠、心智堅韌為主。可從各營中挑選出佼佼者,只要你看的上的皆可入你麾下。」
陳景芝點頭道:「是,景芝定當竭盡全力。」
韓徹滿意地看著陳景芝,說道:「好,此事就交給你了,我期待著你的成果。」
說罷,兩人繼續繞著校場踱步而行。
......
【主人:韓徹】
【體魄:28.5】
【自身壽元:138年】
【吸收壽元:1年】
【境界:辟府境一重】
......
看著面板上的體魄一欄,還差二百二十五年的壽元,便可將體魄提升至辟府境的最大極限。
正常人的體魄是1,而開脈境武者的體魄則是1到10的區間之內。
哪怕是開脈境十四重巔峰,單純以肉身體魄也不過是達到常人的五到七倍之間,極少能夠達到體魄的巔峰狀態。
韓徹在未入武道境界之前,體魄已經達到了開脈境武者的極限。
這也是他能夠在未入武境之前,便能和武者抗衡的原因所在。
至於一般辟府境的強者,除開真氣加成不說,體魄的理論值在5到20之間,也很少人能夠達到15。
所以單就個人體魄和肉身力量而言韓徹在同一境界的起點,便是別的武者難以望其項背的極限。
接連數日,南王孟通沒有絲毫動靜,韓徹亦有種不好的預感。
於是便派常氏兄妹和多路探子前往探聽消息。
常氏兄妹在軍中雖沒有名義上的官職,但實際上卻擔任著韓徹的首席斥候。
當初之所以能夠準確把握到敵軍的動向,也多虧常氏兄妹提供的情報。
戰場之上,情報為先,能夠準確把握敵人的動向將是克敵制勝的最重要一環。
所以韓徹自然不會在這方面有所疏忽。
韓徹也是感慨當日強出頭救下了常氏兄妹,同時也準確把握到兩兄妹的心理狀態。
兩人皆是出自蜀中唐門,屬於江湖中人,一向不喜軍中生活,更對朝廷沒有半點好感。
此次之所以不辭辛勞,拔山涉水隨大軍南來,並且主動提出深入敵後探聽敵人情報,皆是為了報當日的援手之恩。
韓徹猜想,此次大軍若是得勝而歸,多半也是和兩人分道揚鑣的時候。
常氏兄妹出發三天後,便傳來消息。
得到消息韓徹便親率本部兵馬連同四城之兵,共計五萬人,進駐荊麻渡口。
韓徹登上瞭望台,隔江而望,心下也不由得大為震驚。
但見敵軍營長之中,宛如進入巨人之國,人人身高皆超過兩米,且體型壯碩非似人類。
周圍眾人看到無不倒吸一口冷氣,如此雄壯之兵豈不各個以一當百?
韓徹望著江對岸的敵軍,心中快速思索著破敵之策。
回到營帳之中,韓徹的目光在南境全輿圖上來回掃視。
然而仍不放心,則是找到當地嚮導,親自查看地形。
次日,韓徹在嚮導的帶領之下,來到荊麻渡口南岸,此處山路艱險,馬不能行。
登高而望,卻見五里處有一山坳,前窄後寬狀似葫蘆,一問之下正是葫蘆谷。
再看地形,山谷四周光禿禿一片,並無密林,只有不足人高的矮草和灌木。
韓徹登時大喜,轉身對眾將說道:「敵軍勢壯非能力敵,為今之計只有設計誘敵深入,再一舉破之。」
眾將紛紛點頭,等待韓徹的具體部署。
韓徹登時指著葫蘆谷前後入口道:「魯齊夏、辛無疾,著你二人火油,柴草等易燃之物,我自有用處!」
二人聞言,領命而去。
韓徹再道:「陳景芝,著你召集軍中弓箭手,每支箭矢之上綁上浸滿火油的布條,並多備火把!」
陳景芝聞言亦領命而去。
吩咐完之後,韓徹又命常逢秋和張定邊同領一萬人馬於渡口安營紮寨,自己則領大軍退卻十里下寨。
「你們二人只需日夜隔岸叫陣,等待敵人來攻,但見敵人渡水來攻,爾等只許敗不許勝,屆時只需棄營而走即可。」
常逢秋不解道:「自古以來打仗只有求勝者,還有主動求敗的?」
張定邊言道:「將軍自有妙計,吾等只需聽令便是!」
自從入得南境以來,韓徹克定三城,連戰連捷。
兩擒兩縱南王孟通,解永昌之圍,已經令張定邊心服口服。
雖然此刻他和常逢秋一般不知道韓徹到底在賣什麼藥,但卻堅定的執行命令。
另一邊,雙方對峙於三日之久,常逢秋宇張定邊日夜隔岸叫罵,孟通一方卻始終堅守不出。
大營之中,烏元化甚是不解。
「大王,你請我來乃為破敵,如今對岸敵軍日夜叫罵,為何不讓我出兵?」
孟通道:「韓徹小兒詭計多端,多謀擅詐不可不防;即便出戰,也要多多提防,吩咐將士只要見到密林、山谷,不可冒進!」
烏元化點頭道:「依大王之見便是!」
兩人商議過後,約定今晚趁夜渡河,偷襲韓徹營寨。
......
烏元化聞言大怒,當即表示將親率麾下三萬烏甲兵來戰韓徹。
不幾日,孟通連同烏元化等人涉水翻山而來,欲要與韓徹決一死戰。
......
越郡城內,校場之上!
韓徹正與張定邊、冉魏、楊復興、陳景芝等人交流槍法,為的自然是希望有朝一日能夠重現霸王槍的風采。
休閒之餘,韓徹除了自行修煉之外,其餘時間便是和張定邊等人研討武藝。
事實上,說是研討實則是韓徹對幾人的指導和強化訓練。
在日夜苦練之下幾人的武藝和境界也是每日都在增長,大有進境。
校場之上,張定邊和常逢秋、楊復興和冉魏此時正各展其能,斗的難分難解。
韓徹將陳景芝叫到身邊,二人圍繞著校場緩步而行。
陳景芝微微皺眉,開口問道:「將軍,可是有事要吩咐我去做?」
韓徹停下腳步,目光深邃地望向遠方。
「景芝,我想組建一支特殊的騎兵隊伍,人數不多只需要八百人,我打算將這八百人訓練成一支摧城拔寨,攻無不克的鐵血騎兵,而且打算讓你做這支隊伍的統領!
陳景芝聞言,眼中閃過一絲驚訝,隨即正色道:「將軍,此事重大,我恐難以勝任。」
在經過多日的相處和觀察之中,韓徹自問對陳景芝有一定的了解。
雖然陳景芝勇不及常逢秋、張定邊、冉魏,魄力不及徐達開、傅文德,但若要論總體的膽識和謀略在眾人之中卻是佼佼者。
所以這支八百人的親軍,正是需要這樣一位統領,戰時能統兵、閒時能練兵。
韓徹拍了拍陳景芝的肩膀,語氣堅定地說:「景芝,我相信你的能力,你智勇雙全,定能訓練出一支精銳之師,這支隊伍,將是我們的殺手鐧,在關鍵時刻能扭轉戰局。」
陳景芝思索片刻,拱手道:「將軍既如此信任我,我定當竭盡全力。只是,這八百人該如何挑選?又以何種方式訓練?」
韓徹微微頷首,說道:「挑選之人,當以勇猛、忠誠、心智堅韌為主。可從各營中挑選出佼佼者,只要你看的上的皆可入你麾下。」
陳景芝點頭道:「是,景芝定當竭盡全力。」
韓徹滿意地看著陳景芝,說道:「好,此事就交給你了,我期待著你的成果。」
說罷,兩人繼續繞著校場踱步而行。
......
【主人:韓徹】
【體魄:28.5】
【自身壽元:138年】
【吸收壽元:1年】
【境界:辟府境一重】
......
看著面板上的體魄一欄,還差二百二十五年的壽元,便可將體魄提升至辟府境的最大極限。
正常人的體魄是1,而開脈境武者的體魄則是1到10的區間之內。
哪怕是開脈境十四重巔峰,單純以肉身體魄也不過是達到常人的五到七倍之間,極少能夠達到體魄的巔峰狀態。
韓徹在未入武道境界之前,體魄已經達到了開脈境武者的極限。
這也是他能夠在未入武境之前,便能和武者抗衡的原因所在。
至於一般辟府境的強者,除開真氣加成不說,體魄的理論值在5到20之間,也很少人能夠達到15。
所以單就個人體魄和肉身力量而言韓徹在同一境界的起點,便是別的武者難以望其項背的極限。
接連數日,南王孟通沒有絲毫動靜,韓徹亦有種不好的預感。
於是便派常氏兄妹和多路探子前往探聽消息。
常氏兄妹在軍中雖沒有名義上的官職,但實際上卻擔任著韓徹的首席斥候。
當初之所以能夠準確把握到敵軍的動向,也多虧常氏兄妹提供的情報。
戰場之上,情報為先,能夠準確把握敵人的動向將是克敵制勝的最重要一環。
所以韓徹自然不會在這方面有所疏忽。
韓徹也是感慨當日強出頭救下了常氏兄妹,同時也準確把握到兩兄妹的心理狀態。
兩人皆是出自蜀中唐門,屬於江湖中人,一向不喜軍中生活,更對朝廷沒有半點好感。
此次之所以不辭辛勞,拔山涉水隨大軍南來,並且主動提出深入敵後探聽敵人情報,皆是為了報當日的援手之恩。
韓徹猜想,此次大軍若是得勝而歸,多半也是和兩人分道揚鑣的時候。
常氏兄妹出發三天後,便傳來消息。
得到消息韓徹便親率本部兵馬連同四城之兵,共計五萬人,進駐荊麻渡口。
韓徹登上瞭望台,隔江而望,心下也不由得大為震驚。
但見敵軍營長之中,宛如進入巨人之國,人人身高皆超過兩米,且體型壯碩非似人類。
周圍眾人看到無不倒吸一口冷氣,如此雄壯之兵豈不各個以一當百?
韓徹望著江對岸的敵軍,心中快速思索著破敵之策。
回到營帳之中,韓徹的目光在南境全輿圖上來回掃視。
然而仍不放心,則是找到當地嚮導,親自查看地形。
次日,韓徹在嚮導的帶領之下,來到荊麻渡口南岸,此處山路艱險,馬不能行。
登高而望,卻見五里處有一山坳,前窄後寬狀似葫蘆,一問之下正是葫蘆谷。
再看地形,山谷四周光禿禿一片,並無密林,只有不足人高的矮草和灌木。
韓徹登時大喜,轉身對眾將說道:「敵軍勢壯非能力敵,為今之計只有設計誘敵深入,再一舉破之。」
眾將紛紛點頭,等待韓徹的具體部署。
韓徹登時指著葫蘆谷前後入口道:「魯齊夏、辛無疾,著你二人火油,柴草等易燃之物,我自有用處!」
二人聞言,領命而去。
韓徹再道:「陳景芝,著你召集軍中弓箭手,每支箭矢之上綁上浸滿火油的布條,並多備火把!」
陳景芝聞言亦領命而去。
吩咐完之後,韓徹又命常逢秋和張定邊同領一萬人馬於渡口安營紮寨,自己則領大軍退卻十里下寨。
「你們二人只需日夜隔岸叫陣,等待敵人來攻,但見敵人渡水來攻,爾等只許敗不許勝,屆時只需棄營而走即可。」
常逢秋不解道:「自古以來打仗只有求勝者,還有主動求敗的?」
張定邊言道:「將軍自有妙計,吾等只需聽令便是!」
自從入得南境以來,韓徹克定三城,連戰連捷。
兩擒兩縱南王孟通,解永昌之圍,已經令張定邊心服口服。
雖然此刻他和常逢秋一般不知道韓徹到底在賣什麼藥,但卻堅定的執行命令。
另一邊,雙方對峙於三日之久,常逢秋宇張定邊日夜隔岸叫罵,孟通一方卻始終堅守不出。
大營之中,烏元化甚是不解。
「大王,你請我來乃為破敵,如今對岸敵軍日夜叫罵,為何不讓我出兵?」
孟通道:「韓徹小兒詭計多端,多謀擅詐不可不防;即便出戰,也要多多提防,吩咐將士只要見到密林、山谷,不可冒進!」
烏元化點頭道:「依大王之見便是!」
兩人商議過後,約定今晚趁夜渡河,偷襲韓徹營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