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2章 難得的幸運
第462章 難得的幸運
過去各國有兩種形態,一種叫自由態,一種叫計劃態。
這兩種形態光聽名字就知道是怎麼回事,阿美莉卡屬於嘴上喊著自由,實際上計劃才是常態。
最直觀的就是阿美利肯。
無論是美聯儲利用加息減息,創造了美元像海水漲潮退潮一樣深度影響世界經濟,其作用是配合阿美利肯的國家利益。
還是說阿美利肯對於自身盟友揮舞大棒,霓虹的廣場協議還披上了一層溫情脈脈的面紗,北溪管道的被炸那就是赤裸裸的在掘歐洲製造業地基了。
阿美莉卡嘴上喊自由,其他國家跟著真信了,不考慮現實無腦追求自由態。
阿美莉卡既不尊重常識,也不尊重客觀規律,其他國家跟著不尊重常識,不尊重客觀規律。
土雞說自己發現了稀土礦,要求華國來合作,並且要交出稀土提煉技術。
百越要建高鐵,要求華國來合作,並且要求交出高鐵技術。
歐盟要發展新能源車產業,要求華國來建廠,並且要求交出新能源車技術。
阿美莉卡要重返月球,要求華國交出自己採集的月壤。
印度就更不用說了,吸引華國投資,華國要連資產、投資和利潤一起交出,然後滾蛋。
這都不是在政治正確能解釋的了。
選票把這些國家的官僚變成了只會無腦喊口號,如果口號沒能變成現實,那麼一定是**的陰謀。
**可以是任何人、任何組織。
華國的發展速度能夠如此之快,如此之驚人,很大程度上仰仗於這幫豬對手。
友商是**可不局限在汽車圈,放眼全球,各國的離譜程度比汽車圈的友商有過之而無不及。
在被政治正確折騰了有二十年之久的歐美國家,在這四年時間裡終於走上了回歸常識、尊重客觀事實的路線。
一方面是白宮換人帶來的保守主義抬頭,另外一方面則是華國給大家的壓力太大,再不回歸常識加尊重客觀事實,大家都得完蛋。
過去他們哪敢提所謂要和華國進行深度合作,一提這類建議,就要冒著被槍擊、被打成華國棋子的風險。
這樣的建議也是因為華國的競爭近在咫尺,太空時代已經到來,已經錯過了網際網路、新能源車、光伏、人工智慧等各種新型產業的歐洲,不想再錯過太空。
所以他們希望把回歸常識再加快。
大規模向華國派遣留學生,這些留學生要在華國的國有航天企業工作,這是回歸常識戰略的一部分。
他們為的不是竊取華國的技術,而是學習華國的組織結構、組織方式以及組織發展模式。
簡單來說,世界發展到今天,越來越多的外國媒體進行探討,我們要向華國學習。
這種探討在阿美利肯,還停留在對白宮的攻擊,無論是從什麼角度探討我們要向華國學習,最終得出的結論都是這屆白宮不行。
但在阿美利肯以外的國家,尤其是歐洲,關於這個問題的廣度和深度都再上了一個台階。
在德意志和法蘭西這兩個國家,他們的議會已經在探討,我們是不是應該制定具體的五年發展計劃了。
沒錯,已經到了這個地步。
至於帶英帝國,則在號召全體英格蘭人捲起來,首相帶頭表示:英格蘭人應該要帶頭執行嚴格的五天八小時工作制,我們不能再像過去那樣過著愜意的生活,不能再像過去那樣動不動就休假。
結果被英格蘭網友扒出來他在某國際峰會期間,偷偷跑去希臘休假,順帶著統計了一下他去年的總休假天數,明顯超出了英格蘭公務員能休的最長時間。
休假風波一下就又讓一個英格蘭首相下台了。
為什麼說又,因為英格蘭首相更換頻率實在太快。
而且對當下的英格蘭來說,向華國學習不是他們的首要目標,讓製造業重回英格蘭就更不是了。
現階段英格蘭政府最重要的任務是印度裔移民和一部分支持他們的民眾與反對印度裔民眾之間的戰爭。
在英格蘭的下議院中,大概有30位印度裔議員,一些白人在號召大家去罷免所有印度裔議員,被他們命名為純淨行動。
最開始支持這一行動的人很多,因為印度裔近幾年本來就被攻擊的很厲害。
但這個行動的號召方看形勢一片大好,英格蘭上下雲集而景從,然後就飄了,說第一步是罷免全部的印度裔議員,第二步就是罷免所有少數族裔了。
這下就炸開鍋,因為只罷免印度裔還能找到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類似印度裔占比太多,2.3%的印度裔移民卻擁有4.5%的下議院席位。
但你要罷免所有少數族裔議員,這個數量在100名左右,你很難找到除了種族歧視外的理由。
印度裔抓住這個機會瘋狂反撲,在社交平台上拉攏所有少數族裔和對他們持同情態度的白左。
從華國在東南亞地區招生,到華國在百越、大馬這兩個地方培養航天產業供應商,再到最近和高麗的合作,都能看出華國是願意進行一些技術輸出,願意把一些非關鍵的航天供應鏈輸出到海外地區。
這也是法蘭西和德意志提出計劃的基礎。
「大家好,很高興在國際航天大會的開幕式上講話,如果單純看進入航天領域的年限,我算得上是一位老航天人。
但如果看參加國際航天大會的次數,這還是第一次。
沒辦法考慮到之前這個會都是在海外舉辦,所以我很難有時間和機會來參加,好在這次在燕京,我才能一次和這麼多位航天領域的同僚見面。」
台下的法蘭西代表看著在台上講話的陳元光和身邊的德意志代表吐槽道:「萊特真的太年輕了。
如果萊特是五十歲或者六十歲,我想我們的緊迫感也不會那麼強。
可偏偏萊特才三十歲,這意味著他最少還有三十年時間,三十年的時間足夠讓他在火星構建起大型基地了。
按照過去萊特的輝煌戰績,火星可能都有所低估,木衛三?土衛五?
我現在就希望為歐洲的航天產業積累足夠的籌碼。」
「馬斯克已經快六十歲了,萊特三十歲,年齡的差距擺在這。
換我坐在白宮我也得想辦法幹掉萊特,哪怕我從個人角度再尊敬他。」德意志代表說。
有類似想法的不在少數,如果眼神能夠殺死人,那麼來自阿美利肯的官方代表早就用眼神擊斃陳元光了。
無一錯一首一發一內一容一在一一看!
「我過去說過現在是宇宙時代的開端,過去一年裡,華國航天在月球上的永久基地和農作物種植進一步證明了這一點。
我們在月球上進行了小規模全自動化農作物種植,成功培育了擬南芥和本氏菸草兩種基因組簡單的作物,對這兩種作物在月球不同經緯度的生長表現、基因表達進行了對比實驗」
台下的各國來賓聽得相當認真。
哪怕本國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做不到這些,陳元光透露的信息對他們來說也很重要,至少能夠知道華國在做什麼,未來會做什麼。
「同時我們從今年起會針對全球科學家開放我們的月球基地基礎設施申請,如果你有足夠好的實驗想法和具體目的,在經過華國太空基礎設施委員會審批後,華國的月球基地和光甲號空間站會幫你開展對應實驗,並把實驗數據和具體信息反饋給你。」
這屬於事關每個國家的乾貨了,你有好的實驗想法利用華國的太空基礎設施來開展,發論文也好或者真實科研目的也好,都相當有價值。
因此台下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當然軍事目的的實驗是不會通過的,大家不要懷疑華國航天專家們的專業性。」等掌聲消失後,陳元光接著說。
「這是在說阿美利肯嗎?」
「當然,他們的高超聲速飛彈發射實驗有一部分實驗就是在國際空間站上做的。
包括SpaceX之前在給國際空間站進行補給的時候順帶著把阿美利肯軍方的太空雷射能量武器給送上去了,
在那次運載任務里還包括了氣象武器,當時歐洲航天局還因為這個事情和阿美利肯那邊吵過不知道多少次。」
「這讓我想到了伽利略衛星系統想要在國際空間站上做空間輻射環境監測、電離層特性、原子鐘性能測試等一系列的研究項目,其中一大部分都被阿美利肯以有可能和軍事有關而拒絕了。」
GPS因為問世的時間早,那時候還沒有國際空間站,所以沒再空間站上進行過實驗,伽利略則不然,歐盟方面圍繞著伽利略衛星導航系統申請了一系列實驗,希望在國際空間站上進行,通過這些實驗來完善伽利略衛星導航系統。
結果則是,只有和原子鐘等零部件有關的精度實驗通過了NASA審核,但凡是涉及到外殼材料、電磁干擾的都被擋下來了。
這也是為什麼歐洲航天局要和NASA吵的原因,他們有正大光明的理由不讓做,阿美利肯把武器拿上去明晃晃測。
這種雙標換誰來,誰都會不爽。
加上這四年白宮奉行的孤立主義,不但不割肉餵盟友,還想方設法去割盟友的肉,新仇舊恨加在一起,也讓老歐洲愈發想要靠攏老中。
老中雖說給不了太多製造業上的好處,但能提供市場,現在還有一些獨門絕技能夠輸出給他們,雙方存在了互補的可能性。
以光伏產業為例,大把法蘭西代理商幫華國光伏大廠賣貨。
同樣是華國發貨,印著made in China,都不需要到法蘭西去過一道泡個澡,法蘭西代理商就是能比你華國自己去賣的更好,而且能賣出更高的價格。
德意志和法蘭西比起來就差在這裡,德意志沒有類似的地盤給他吸血。
台上的陳元光接著說:
「我知道這次各國代表之所以迫切希望我能夠出席國際航天大會,是因為隨著技術發展,航天形勢出現了一些讓人感到不安的變化,核武器首次被運用在航天領域,各國懷疑這將進一步提高未來的不確定性。
我在這裡向各方承諾,未來每次華國進行核彈變軌前,都會提前和聯合國的外層空間事務司進行充分的溝通,把我們的發射數量、發射角度、撞擊目標、預計實現效果等通知到位。
並且會敦促聯合國外層空間事務司通知各國,來緩解因此帶來的緊張局勢。」
通知明面上是增加溝通,提高互信程度,減少不必要的誤解,但實際上還有另外一層意思,那就是秀肌肉。
華國方面給的信息肯定是一個範圍,他們不可能在事先就知道我到底用幾顆核彈就能達到目的,也很難計算出發射角度具體是多少,預計實現效果加了預計有偏差很正常。
就華國給的信息都是範圍值,不是精確值。
可要是華國給的範圍值範圍越小,最終發射也落在範圍里,那和精確值的差距就很小,間接證明了華國技術的強悍之處。
要是真的哪一天能給精確值,有的國家得嚇死。
(本章完)
過去各國有兩種形態,一種叫自由態,一種叫計劃態。
這兩種形態光聽名字就知道是怎麼回事,阿美莉卡屬於嘴上喊著自由,實際上計劃才是常態。
最直觀的就是阿美利肯。
無論是美聯儲利用加息減息,創造了美元像海水漲潮退潮一樣深度影響世界經濟,其作用是配合阿美利肯的國家利益。
還是說阿美利肯對於自身盟友揮舞大棒,霓虹的廣場協議還披上了一層溫情脈脈的面紗,北溪管道的被炸那就是赤裸裸的在掘歐洲製造業地基了。
阿美莉卡嘴上喊自由,其他國家跟著真信了,不考慮現實無腦追求自由態。
阿美莉卡既不尊重常識,也不尊重客觀規律,其他國家跟著不尊重常識,不尊重客觀規律。
土雞說自己發現了稀土礦,要求華國來合作,並且要交出稀土提煉技術。
百越要建高鐵,要求華國來合作,並且要求交出高鐵技術。
歐盟要發展新能源車產業,要求華國來建廠,並且要求交出新能源車技術。
阿美莉卡要重返月球,要求華國交出自己採集的月壤。
印度就更不用說了,吸引華國投資,華國要連資產、投資和利潤一起交出,然後滾蛋。
這都不是在政治正確能解釋的了。
選票把這些國家的官僚變成了只會無腦喊口號,如果口號沒能變成現實,那麼一定是**的陰謀。
**可以是任何人、任何組織。
華國的發展速度能夠如此之快,如此之驚人,很大程度上仰仗於這幫豬對手。
友商是**可不局限在汽車圈,放眼全球,各國的離譜程度比汽車圈的友商有過之而無不及。
在被政治正確折騰了有二十年之久的歐美國家,在這四年時間裡終於走上了回歸常識、尊重客觀事實的路線。
一方面是白宮換人帶來的保守主義抬頭,另外一方面則是華國給大家的壓力太大,再不回歸常識加尊重客觀事實,大家都得完蛋。
過去他們哪敢提所謂要和華國進行深度合作,一提這類建議,就要冒著被槍擊、被打成華國棋子的風險。
這樣的建議也是因為華國的競爭近在咫尺,太空時代已經到來,已經錯過了網際網路、新能源車、光伏、人工智慧等各種新型產業的歐洲,不想再錯過太空。
所以他們希望把回歸常識再加快。
大規模向華國派遣留學生,這些留學生要在華國的國有航天企業工作,這是回歸常識戰略的一部分。
他們為的不是竊取華國的技術,而是學習華國的組織結構、組織方式以及組織發展模式。
簡單來說,世界發展到今天,越來越多的外國媒體進行探討,我們要向華國學習。
這種探討在阿美利肯,還停留在對白宮的攻擊,無論是從什麼角度探討我們要向華國學習,最終得出的結論都是這屆白宮不行。
但在阿美利肯以外的國家,尤其是歐洲,關於這個問題的廣度和深度都再上了一個台階。
在德意志和法蘭西這兩個國家,他們的議會已經在探討,我們是不是應該制定具體的五年發展計劃了。
沒錯,已經到了這個地步。
至於帶英帝國,則在號召全體英格蘭人捲起來,首相帶頭表示:英格蘭人應該要帶頭執行嚴格的五天八小時工作制,我們不能再像過去那樣過著愜意的生活,不能再像過去那樣動不動就休假。
結果被英格蘭網友扒出來他在某國際峰會期間,偷偷跑去希臘休假,順帶著統計了一下他去年的總休假天數,明顯超出了英格蘭公務員能休的最長時間。
休假風波一下就又讓一個英格蘭首相下台了。
為什麼說又,因為英格蘭首相更換頻率實在太快。
而且對當下的英格蘭來說,向華國學習不是他們的首要目標,讓製造業重回英格蘭就更不是了。
現階段英格蘭政府最重要的任務是印度裔移民和一部分支持他們的民眾與反對印度裔民眾之間的戰爭。
在英格蘭的下議院中,大概有30位印度裔議員,一些白人在號召大家去罷免所有印度裔議員,被他們命名為純淨行動。
最開始支持這一行動的人很多,因為印度裔近幾年本來就被攻擊的很厲害。
但這個行動的號召方看形勢一片大好,英格蘭上下雲集而景從,然後就飄了,說第一步是罷免全部的印度裔議員,第二步就是罷免所有少數族裔了。
這下就炸開鍋,因為只罷免印度裔還能找到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類似印度裔占比太多,2.3%的印度裔移民卻擁有4.5%的下議院席位。
但你要罷免所有少數族裔議員,這個數量在100名左右,你很難找到除了種族歧視外的理由。
印度裔抓住這個機會瘋狂反撲,在社交平台上拉攏所有少數族裔和對他們持同情態度的白左。
從華國在東南亞地區招生,到華國在百越、大馬這兩個地方培養航天產業供應商,再到最近和高麗的合作,都能看出華國是願意進行一些技術輸出,願意把一些非關鍵的航天供應鏈輸出到海外地區。
這也是法蘭西和德意志提出計劃的基礎。
「大家好,很高興在國際航天大會的開幕式上講話,如果單純看進入航天領域的年限,我算得上是一位老航天人。
但如果看參加國際航天大會的次數,這還是第一次。
沒辦法考慮到之前這個會都是在海外舉辦,所以我很難有時間和機會來參加,好在這次在燕京,我才能一次和這麼多位航天領域的同僚見面。」
台下的法蘭西代表看著在台上講話的陳元光和身邊的德意志代表吐槽道:「萊特真的太年輕了。
如果萊特是五十歲或者六十歲,我想我們的緊迫感也不會那麼強。
可偏偏萊特才三十歲,這意味著他最少還有三十年時間,三十年的時間足夠讓他在火星構建起大型基地了。
按照過去萊特的輝煌戰績,火星可能都有所低估,木衛三?土衛五?
我現在就希望為歐洲的航天產業積累足夠的籌碼。」
「馬斯克已經快六十歲了,萊特三十歲,年齡的差距擺在這。
換我坐在白宮我也得想辦法幹掉萊特,哪怕我從個人角度再尊敬他。」德意志代表說。
有類似想法的不在少數,如果眼神能夠殺死人,那麼來自阿美利肯的官方代表早就用眼神擊斃陳元光了。
無一錯一首一發一內一容一在一一看!
「我過去說過現在是宇宙時代的開端,過去一年裡,華國航天在月球上的永久基地和農作物種植進一步證明了這一點。
我們在月球上進行了小規模全自動化農作物種植,成功培育了擬南芥和本氏菸草兩種基因組簡單的作物,對這兩種作物在月球不同經緯度的生長表現、基因表達進行了對比實驗」
台下的各國來賓聽得相當認真。
哪怕本國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做不到這些,陳元光透露的信息對他們來說也很重要,至少能夠知道華國在做什麼,未來會做什麼。
「同時我們從今年起會針對全球科學家開放我們的月球基地基礎設施申請,如果你有足夠好的實驗想法和具體目的,在經過華國太空基礎設施委員會審批後,華國的月球基地和光甲號空間站會幫你開展對應實驗,並把實驗數據和具體信息反饋給你。」
這屬於事關每個國家的乾貨了,你有好的實驗想法利用華國的太空基礎設施來開展,發論文也好或者真實科研目的也好,都相當有價值。
因此台下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當然軍事目的的實驗是不會通過的,大家不要懷疑華國航天專家們的專業性。」等掌聲消失後,陳元光接著說。
「這是在說阿美利肯嗎?」
「當然,他們的高超聲速飛彈發射實驗有一部分實驗就是在國際空間站上做的。
包括SpaceX之前在給國際空間站進行補給的時候順帶著把阿美利肯軍方的太空雷射能量武器給送上去了,
在那次運載任務里還包括了氣象武器,當時歐洲航天局還因為這個事情和阿美利肯那邊吵過不知道多少次。」
「這讓我想到了伽利略衛星系統想要在國際空間站上做空間輻射環境監測、電離層特性、原子鐘性能測試等一系列的研究項目,其中一大部分都被阿美利肯以有可能和軍事有關而拒絕了。」
GPS因為問世的時間早,那時候還沒有國際空間站,所以沒再空間站上進行過實驗,伽利略則不然,歐盟方面圍繞著伽利略衛星導航系統申請了一系列實驗,希望在國際空間站上進行,通過這些實驗來完善伽利略衛星導航系統。
結果則是,只有和原子鐘等零部件有關的精度實驗通過了NASA審核,但凡是涉及到外殼材料、電磁干擾的都被擋下來了。
這也是為什麼歐洲航天局要和NASA吵的原因,他們有正大光明的理由不讓做,阿美利肯把武器拿上去明晃晃測。
這種雙標換誰來,誰都會不爽。
加上這四年白宮奉行的孤立主義,不但不割肉餵盟友,還想方設法去割盟友的肉,新仇舊恨加在一起,也讓老歐洲愈發想要靠攏老中。
老中雖說給不了太多製造業上的好處,但能提供市場,現在還有一些獨門絕技能夠輸出給他們,雙方存在了互補的可能性。
以光伏產業為例,大把法蘭西代理商幫華國光伏大廠賣貨。
同樣是華國發貨,印著made in China,都不需要到法蘭西去過一道泡個澡,法蘭西代理商就是能比你華國自己去賣的更好,而且能賣出更高的價格。
德意志和法蘭西比起來就差在這裡,德意志沒有類似的地盤給他吸血。
台上的陳元光接著說:
「我知道這次各國代表之所以迫切希望我能夠出席國際航天大會,是因為隨著技術發展,航天形勢出現了一些讓人感到不安的變化,核武器首次被運用在航天領域,各國懷疑這將進一步提高未來的不確定性。
我在這裡向各方承諾,未來每次華國進行核彈變軌前,都會提前和聯合國的外層空間事務司進行充分的溝通,把我們的發射數量、發射角度、撞擊目標、預計實現效果等通知到位。
並且會敦促聯合國外層空間事務司通知各國,來緩解因此帶來的緊張局勢。」
通知明面上是增加溝通,提高互信程度,減少不必要的誤解,但實際上還有另外一層意思,那就是秀肌肉。
華國方面給的信息肯定是一個範圍,他們不可能在事先就知道我到底用幾顆核彈就能達到目的,也很難計算出發射角度具體是多少,預計實現效果加了預計有偏差很正常。
就華國給的信息都是範圍值,不是精確值。
可要是華國給的範圍值範圍越小,最終發射也落在範圍里,那和精確值的差距就很小,間接證明了華國技術的強悍之處。
要是真的哪一天能給精確值,有的國家得嚇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