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6章 首款自動駕駛機器人問世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456章 首款自動駕駛機器人問世

  大眾集團想死的心都有,花大力氣想要在全球面前露臉,結果沒想到是遭了個大的。

  也就林甲沒出事,要是林甲出事進而影響到整個東北亞的融合,大眾會跟三星一樣,幾乎在瞬間失去整個華國市場。

  都不需要行政主導,光是華國民眾們的自發選擇就能做到這一點。

  因為新款奧迪發布會的宣傳效果沒有達到預期,各路自媒體博主後續的宣傳視頻重點都放在了當時現場混亂、外面槍枝互相掃射的激烈上,沒多少人把重點放在大眾的產品上。

  或者說即便自媒體博主們講解了新款奧迪,觀眾們也沒有多少興趣。

  就像諾基亞開發布會,外界對諾基亞的產品沒有半點興趣,除了企業花錢買熱搜能掛個幾天被動獲得流量外,壓根掀不起半點水花。

  聯想收購摩托羅拉之後沒少下功夫推新品、做宣發,但花同樣的價錢,聯想摩托羅拉的宣傳效果是1,OV能夠達到10,小米華為這兩家能達到20.

  為什麼某猝死的新能源車品牌的創始人要在社交平台上拉踩雷君?不拉踩沒辦法,拉踩好歹能有點聲量,不拉踩的結局就是死。

  當然有部分創始人覺得小米和華為的宣傳聲量大,是因為這兩家的受眾互相攻擊對方,這種粉絲黑子之間的戰爭促使了他們更容易有輿論熱度。

  於是想我們是不是也能和小米或者華為對上,來獲得輿論熱度。

  奧迪不至於去拉踩,但他們也在快速轉型,像S1自動駕駛機器人開著新款奧迪A4L在申海免費接送乘客,就是他們的營銷策略。

  奧迪方面為了轉型,把很大一部分權限都下放給了華國的分部自己。

  過去奧迪在國內的宣發工作是需要向德意志總部匯報的,雖說不至於細到每個活動,但至少大的方向是需要獲得奧迪總部許可。

  名義上是為了品牌管理和全球戰略統一。

  這固然是好處,但壞處就是轉向特別慢,新勢力們大手筆投錢給自媒體,圈養車評人,大眾本田豐田這幫媒體還在給電視台、紙質媒體、機場GG打錢呢。

  很多事情都是死到臨頭了才知道轉向,奧迪就是如此,品牌瀕臨生死危機,再不轉向就要淪為捷尼賽思這樣的others了,終於把大部分權限給華國分部,並且裁撤德意志高管,給華國高管更多權限。

  一方面這件事本身具有足夠吸引力,另外一方面則是奧迪在微博上買熱搜,和自媒體博主合作,讓整件事一直都保持著一個較高的熱度。

  「今天我不開車去公司,我要坐一輛新款豪華車品牌的車,這司機還有點特別,司機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司機,而是第一代量產的自動駕駛機器人。

  我已經很期待了,它給我帶來的體驗。」

  奧迪方面合作的自媒體博主們都能獲得類似拍視頻的機會,他們會提前和奧迪溝通好,什麼時候拍攝,包括最後拍攝要放出去的成品也是需要和奧迪溝通的。

  不可能你隨便拍隨便播。

  「我雖然說不懂自動駕駛技術的底層邏輯,更不懂HBM人工智慧模型是怎麼一回事,對這兩玩意的了解和大家差不多,都是刷抖音刷到了會看看,但你想要我從底層原理去理解這玩意,我確實做不到。

  只是因為要講奧迪的新產品,就一定要從自動駕駛開始講起。

  這幾年在華國史無前例的新能源車吃雞大逃殺中,能夠存活下來的,各家的自動駕駛水平都至少是L3到L4這個級別之間。

  其實幾年前就達到了,只是那時候沒人敢口頭上說自己是L3,因為L3意味著要承擔用戶使用自動駕駛發生安全事故的責任。

  自動駕駛有不同的路線,現在還存活的主要就兩路線,特斯拉所倡導的純視覺方案,華為、比亞迪這些企業所倡導的多數據融合模型。

  後者包括了視覺、雷射雷達、高精度實時地圖等。

  兩者在體驗上沒有差別,後者在安全性上會略勝一籌,前者在成本上會更有優勢。

  我就好奇一點,在自動駕駛這件事上,到底是不是符合第一性原則。

  因為你們看,現在駕駛著最新一代奧迪A4L的自動駕駛機器人,它把車穩穩停在我面前的時候,它的頭往右轉了,我的理解是這個動作是為了捕捉我的距離,好精準把車停在我面前。


  可是問題是,人只有兩個眼睛,所以必須要扭頭來擴大你的視線範圍,機器人又沒有這個限制,為什麼就不能在頭上遍布攝像頭呢?

  我之前以為可以這樣做,以為奧迪這個S1自動駕駛機器人的側邊有攝像頭,只是它通過設計把攝像頭的樣式給掩蓋了。

  現在它來接我這個動作,我發現壓根就沒有。

  所以為什麼要設計成和人類一模一樣,我很困惑。

  馬斯克那個方案夠第一性了,光神的這個方案感覺比那個還要更第一性一點,照著人類模子搭了個機器人來開車。」

  HBM人工智慧模型問世已經兩年多了,應用到該模型的場景越來越多。

  因為光甲航天在開源的時候推出的是自動駕駛機器人,所以該模型在自動駕駛上走的最遠,但不代表它的應用場景最應該是自動駕駛。

  某國已經把基於HBM人工智慧模型打造的步兵型機器人在動盪區域投放了,投放了兩個分隊共計10名步兵型機器人,如果不考慮補能困難的話,效果非常好。

  這件事引發了國際社會的巨大反對聲,因為機器人第一次投入戰爭,而且展現出了驚人潛力。

  和動員人類士兵比起來,步兵型機器人的成本未必會比人類更高,戰鬥意志更是驚人,要是通信網絡不被對方切斷,能夠做到分米級指揮。

  不過某國壓根不在乎國際社會反對聲,被口誅筆伐慣了。

  國際社會最擔心的也不是它,而是擔心老中。他們用腳猜都能猜到,華國研發的步兵型機器人只會更強。

  這不僅是因為產能和成本,更是因為技術。該國的步兵機器人用的技術是電機驅動,能源來自電池供給,這樣的搭配決定了持續作戰能力有限,哪怕有太陽能電池板補能也很困難。

  而華國在機器人領域有充分增程式發動機技術儲備,用增程式既能走電機驅動,又能做到隨時加油補充能源。在最為動盪的百戰之地,最不值錢的就是石油了。

  增程發動機固然不是什麼新技術,但將增程發動機用在機器人上還是需要一定技術儲備和技術積累的。

  因為過去在HBM模型誕生前,除了華國企業外沒人走這條技術路線。

  波士頓動力最早用的是液壓驅動,液壓驅動的問題太多了,多到波士頓動力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這條技術路線系統本身複雜、非常容易產生故障、控制精度和響應速度也慢,甚至就連燃油機最引以為傲的能量轉化效率都不如電機驅動。

  而後來這些機器人公司走的都是電機驅動技術路線,波士頓動力也跟著轉型,但他們都是用電池直接供電。

  華國卻有大量企業,嵐江科技、哈工雲耕、蔚藍引擎等,非常多企業走增程發動機電機驅動的路子。

  這就導致華國有豐富技術儲備,直接把這套技術改改用在步兵機器人上就完事了。

  華國也確實在珠海軍展上展出了相應的步兵機器人,只是和大毛比起來,華國沒有去實戰驗證其可靠性和殺傷力。

  外媒甚至覺得毛子的步兵型機器人技術是華國賣給他們的。

  每年珠海航展華國都能給你掏出點新玩意,到了今天老中再怎麼整活,外媒都有點無感。

  他們總結就是,華國就像是看守著寶藏的惡龍,不飛出去狩獵,就看著自己的寶藏。

  至於大毛,純純麻煩製造者。

  回到這次奧迪的自動駕駛機器人,該自媒體博主在試駕完全過程後,坐在車裡最後總結道:

  「我只能說,體驗很好,整個乘坐過程,非常平穩,突然的加速和減速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講真,我覺得這自動駕駛機器人100萬rmb的售價,附帶你購買它,送最新款捷達還真挺划算。

  這裡的划算不是說普通人,咱普通人確實用不上,普通人普通家庭這機器人有點太奢侈。

  至於你想用它來跑滴滴豪華車,那還是算了吧,滴滴自身都難保。

  一百萬再搭配輛豪華車怎麼都得去到130萬了,它去自己跑滴滴豪華車,可能一個月營收就那麼四五千塊。

  從資金收益率的角度,比買房肯定要好得多,然後也省心。

  但是房子十年之後你能轉手賣出去,這機器人你能保證十年之後能賣出去嗎?

  按照單月五千,十年就是60萬,連本都回不了。


  但我前面有說這車很划算是指什麼,是指對於需要雇司機的企業來說,買這玩意太划算了。

  您開一公司,雇一司機,在北上廣深這些一線城市,雇一司機每年成本起碼是12萬吧?但您要雇一機器人,一年維修成本不超兩千,加上電費的成本也不超過五千。

  拿去接送商業合作夥伴,也絕對倍有面子。

  可能你之前得在公司準備一輛S級奔馳負責接送,現在你只需要準備一台自動駕駛機器人,和它贈的捷達就夠了,客人還會覺得你特潮流,特時髦,走在科技最前沿。

  對外企來說就更是如此了,之前光甲航天的HBM機器人開著捷達滿大街亂竄的時候,大把老外自媒體斥巨資來體驗,現在外企自己就有,一模一樣的體驗,用來接待從外國本部來的客人。」

  第一代自動駕駛機器人一百萬的售價不算貴,尤其對企業來說。

  個人客戶確實少,但這本身主攻的也是企業用戶。

  該視頻的評論里,大家討論的則是另外一個問題:

  「我咋覺得對公務招待來說也挺划算呢?領導配車配司機,配的司機還得換自己的親信,現在哪用那麼麻煩,直接機器人司機就好了。

  也不用換個領導換個司機,司機跟著領導走。」

  「是啊,而且司機會說錯話、做錯事、有被攻破的風險,機器人沒有啊,你總不能給機器人送茅子華子吧?」

  「奧迪的自動駕駛機器人不行,要是換國產品牌的自動駕駛機器人,還真有可能會鼓勵大家買

  不說明面上發文鼓勵,也起碼是私下鼓勵吧。」

  「我還真覺得博主講的有點道理,自動駕駛機器人如果放在家庭層面或者個人層面,多少有點雞肋,有這個需求的家庭少之又少。

  但對於企業來說,可能我三四十個人的小企業,但凡是有業務接待的企業就有需求,我招待客戶總不能喊滴滴吧?請司機也是成本,不如買個自動駕駛機器人。

  光是忠誠這一點,已經是最大的好處了。」

  「我覺得博主說的有道理,但還是有一個風險,那就是它被攻破怎麼辦?就它畢竟是機器人,萬一被攻破了,怎麼辦?

  原本最大的優點忠誠就變最大缺點,甚至連安全都有可能出問題,這一點不解決的話,很難打開市場。

  我覺得奧迪起碼得買前沿科技最高等級的網絡安全服務,才足夠讓外界放心。」

  搞得奧迪緊急出來發聲明,說HBM機器人可以選擇不聯網,不聯網也不影響它L4級別的自動駕駛,不存在被人攻破的可能性。

  在剛上市的一個月里,奧迪新款車型銷量有所上漲,上漲幅度有限,但比之前半死不活的樣子要好太多,S1型機器人銷量則給了大眾集團一劑強心針,華國單月銷量破兩千,全球銷量破萬,預計年銷量能夠到10萬這個級別,也就是說年營收1000億rmb。

  單款產品的GMV能破千億,絕對是了不起的數據。

  哪怕它還只是預期,也足夠讓在法蘭克福上市的大眾集團市值大幅飆升,單日漲幅超過20%。

  29個點都算少的了,2021年那次,大眾只是在媒體溝通會上公布了一個電動汽車擴張計劃,只是計劃,股價就漲了29個點。

  這也讓大眾方面意識到撈撈抱住光甲航天的大腿是對的,不然靠他們自研,推出自動駕駛機器人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馬月。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