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3章 艦船雲集4
第1103章 艦船雲集4
但碎嘴子的人不管在什麼場合也很難把嘴閉上,麻侖身邊站著個瘦高軍官,看肩章勛銜差不多,看臂章也是陸戰都司的,即便聽明白了李如樟的解釋,仍舊在小聲喋喋不休。
「……李都督,蕭指揮對陸戰都司出言不遜,該罰!」麻侖被擠兌得有點急了,一時想不出怎麼反擊,但又不肯白吃虧,乾脆來了個戰火擴大,想把李如梅也拉進去。
這又是一位將門虎子,邊軍大將蕭如薰的次子,蕭偲。他比麻侖早加入海軍兩年,但勛銜和職務都平級,現任鼉龍衛指揮使。
「……」但李如梅沒上當,直挺挺的站在黃南平身邊,面向大海頭也沒回,只是背在後面的左手中指伸了出來。
「咣咣……」不等蕭偲辯解,黃南平右手高舉,瞬間甲板就震動了起來,隨即傳來一連串的巨響。
五聲迎賓炮,標誌著有平級將領登船。別看黃南平嘴上不拿安傑羅當回事,可在實際行動上一點沒輕慢。
「哎呦呦……大王請起、大王請起……不用緊張,這是禮炮。我家都督正在船上接待貴客,由於來的匆忙沒有事先打招呼,還望見諒。」
就在一群海軍將領與一群海運都司官員假惺惺的在旗艦甲板上客套時,基地門口的孫千戶正拽著琉球王的胳膊往起拉呢。
這位的身手還挺敏捷,一看就沒少偷窺海軍訓練,剛聽見炮響立馬就匍匐了。要是再年輕三十歲都能去當教官,動作很標準。
「既然是上國都督來訪,本王豈有不露面之理,還請孫將軍代為傳稟一聲。」聽到是禮炮,琉球王尚寧的動作立刻遲緩了起來,又變成了老態龍鐘的模樣。
不過要求還是一樣,皇帝來了得去打個招呼,都督也不能怠慢。要說這個國王當的也挺憋屈,連個守門的千戶都不敢得罪。
可問題是除了大明軍隊之外,這裡的一草一木又都歸自己管,手握生殺大權。權衡利弊之後,唯一的出路就是認命,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嘛。
「怕是不能如意……這次都督來基地肩負秘密使命,若不是大王深受陛下信任連消息也不能透露。」孫千戶聞言面露難色,環顧左右,目光在宰相身上停留了一秒,然後湊近距離小聲耳語起來。
「……秘密使命,難不成是要去日本?」琉球王聽到這番話眼神一亮,馬上拉著對方向旁邊走了兩步,也小聲耳語著。
他算是聽出來了,自己屬於能透露機密的範疇,那必須多打探打探。如果帝國要向日本用兵,琉球國一定要跟進,不管起不起作用態度必須端正,保不齊就能撈到點好處。
「不不不,只要幕府能保持現狀,不破壞東亞的穩定局面,陛下就不會對其用強。再說了,即便要向日本宣戰,也用不著這麼多船。
實話說了吧,前幾年帝國在東邊發現了一些島嶼,比琉球國還大,土地也更肥沃,只有少量土著仍處於刀耕火種狀態。
陛下覺得讓其荒廢下去有點暴殄天物,於是就與幾家大族私下商量如何開發。最終這幾家大族決定幫海軍在其中一個島上修建基地,順便派些家人帶領移民上去耕種,所出錢物算是購買土地的費用。
那些後來大船上裝的都是建築材料和移民,少說也有四五千口。別看這麼多人,實際上只是第一批,連一座島也占不滿。
我聽總參謀部里的朋友說陛下還在籌劃第二步,到時候會允許更多人參與進來。但這個消息不能太早傳開,如果全都想去投資,讓誰去不讓誰去就該有麻煩了。
唉……我看著都眼饞吶!當年先去呂宋、安南買地建農場的那批人現在都富得流油了。可惜咱家底薄,既拿不出買地的銀子也找不到去耕種的移民,只能望洋興嘆嘍。」
琉球王始終把日本當做心頭大患,孫千戶心裡很清楚,萬一哪天失去了大明帝國的庇護,這個海島上的小國連一個月都扛不住又得被滅。
但船隊真不是去日本的,兩者相距又太近,還常有走私貿易,沒法就坡下驢。那瞎話該怎麼編呢?這時在海軍統計司五年多的培訓就有用武之地了。
瞎話還是瞎話,但不能全是假的,必須半真半假才經得住推敲。但這也只是僅僅合格,如果能藉此為帝國牟利,還能讓受騙者覺得不吃虧,即便將來露餡了也不會記恨,才能配得上海軍統計司調查員的稱號。
「日本向東……那邊氣候寒冷怕是不宜耕種吧?」琉球王還真不是白給的,腦子裡有點東西,聞言仔細想了想馬上有了結論。
「大王誤會了,不是千島群島,那地方海軍早就發現了,還建了補給站。不是日本向東,是從呂宋向東。我沒有親眼所見,卻聽總參謀部的朋友說起過。當地氣候和呂宋差不多,有山有河,最適合大面積種植甘蔗。」
忽悠人就怕兩種,一種是太沒腦子,聽了就信,可信了之後啥想法沒有;一種是太有腦子,知道的還多,能從字裡行間找出細微漏洞,繼而產生疑問,不解釋清楚真不信。
而有點腦子,但知識面和邏輯思維又不是太強的人最好忽悠。只要大體邏輯上沒問題,再增加幾個真實細節,先贏得基本信任,然後就可以坐等他們聯想發揮了。
無一錯一首一發一內一容一在一一看!
「如此說來倒是個好去處……孫將軍,如果本王也願意為帝國分憂,陛下會不會應允?」
這不,琉球王就屬於第三種。他腦子夠用,可見識不夠多,最遠只去過日本薩摩藩和大明都城,無法支撐太複雜的邏輯分析。
可呂宋島和安南開荒的事跡早就傳得沸沸揚揚了,成了很多人嚮往致富的最佳手段。眼下突然有了機會,而且是頭一口肉,聯想必須洶湧而來。
琉球這些年的發展動力一大部分來自甘蔗,或者叫製糖業。現在呂宋島東邊又出現了比琉球群島還大的群島,且也適合種植甘蔗,在無法避免競爭的前提下,最有利的辦法就是插一腿。
(本章完)
但碎嘴子的人不管在什麼場合也很難把嘴閉上,麻侖身邊站著個瘦高軍官,看肩章勛銜差不多,看臂章也是陸戰都司的,即便聽明白了李如樟的解釋,仍舊在小聲喋喋不休。
「……李都督,蕭指揮對陸戰都司出言不遜,該罰!」麻侖被擠兌得有點急了,一時想不出怎麼反擊,但又不肯白吃虧,乾脆來了個戰火擴大,想把李如梅也拉進去。
這又是一位將門虎子,邊軍大將蕭如薰的次子,蕭偲。他比麻侖早加入海軍兩年,但勛銜和職務都平級,現任鼉龍衛指揮使。
「……」但李如梅沒上當,直挺挺的站在黃南平身邊,面向大海頭也沒回,只是背在後面的左手中指伸了出來。
「咣咣……」不等蕭偲辯解,黃南平右手高舉,瞬間甲板就震動了起來,隨即傳來一連串的巨響。
五聲迎賓炮,標誌著有平級將領登船。別看黃南平嘴上不拿安傑羅當回事,可在實際行動上一點沒輕慢。
「哎呦呦……大王請起、大王請起……不用緊張,這是禮炮。我家都督正在船上接待貴客,由於來的匆忙沒有事先打招呼,還望見諒。」
就在一群海軍將領與一群海運都司官員假惺惺的在旗艦甲板上客套時,基地門口的孫千戶正拽著琉球王的胳膊往起拉呢。
這位的身手還挺敏捷,一看就沒少偷窺海軍訓練,剛聽見炮響立馬就匍匐了。要是再年輕三十歲都能去當教官,動作很標準。
「既然是上國都督來訪,本王豈有不露面之理,還請孫將軍代為傳稟一聲。」聽到是禮炮,琉球王尚寧的動作立刻遲緩了起來,又變成了老態龍鐘的模樣。
不過要求還是一樣,皇帝來了得去打個招呼,都督也不能怠慢。要說這個國王當的也挺憋屈,連個守門的千戶都不敢得罪。
可問題是除了大明軍隊之外,這裡的一草一木又都歸自己管,手握生殺大權。權衡利弊之後,唯一的出路就是認命,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嘛。
「怕是不能如意……這次都督來基地肩負秘密使命,若不是大王深受陛下信任連消息也不能透露。」孫千戶聞言面露難色,環顧左右,目光在宰相身上停留了一秒,然後湊近距離小聲耳語起來。
「……秘密使命,難不成是要去日本?」琉球王聽到這番話眼神一亮,馬上拉著對方向旁邊走了兩步,也小聲耳語著。
他算是聽出來了,自己屬於能透露機密的範疇,那必須多打探打探。如果帝國要向日本用兵,琉球國一定要跟進,不管起不起作用態度必須端正,保不齊就能撈到點好處。
「不不不,只要幕府能保持現狀,不破壞東亞的穩定局面,陛下就不會對其用強。再說了,即便要向日本宣戰,也用不著這麼多船。
實話說了吧,前幾年帝國在東邊發現了一些島嶼,比琉球國還大,土地也更肥沃,只有少量土著仍處於刀耕火種狀態。
陛下覺得讓其荒廢下去有點暴殄天物,於是就與幾家大族私下商量如何開發。最終這幾家大族決定幫海軍在其中一個島上修建基地,順便派些家人帶領移民上去耕種,所出錢物算是購買土地的費用。
那些後來大船上裝的都是建築材料和移民,少說也有四五千口。別看這麼多人,實際上只是第一批,連一座島也占不滿。
我聽總參謀部里的朋友說陛下還在籌劃第二步,到時候會允許更多人參與進來。但這個消息不能太早傳開,如果全都想去投資,讓誰去不讓誰去就該有麻煩了。
唉……我看著都眼饞吶!當年先去呂宋、安南買地建農場的那批人現在都富得流油了。可惜咱家底薄,既拿不出買地的銀子也找不到去耕種的移民,只能望洋興嘆嘍。」
琉球王始終把日本當做心頭大患,孫千戶心裡很清楚,萬一哪天失去了大明帝國的庇護,這個海島上的小國連一個月都扛不住又得被滅。
但船隊真不是去日本的,兩者相距又太近,還常有走私貿易,沒法就坡下驢。那瞎話該怎麼編呢?這時在海軍統計司五年多的培訓就有用武之地了。
瞎話還是瞎話,但不能全是假的,必須半真半假才經得住推敲。但這也只是僅僅合格,如果能藉此為帝國牟利,還能讓受騙者覺得不吃虧,即便將來露餡了也不會記恨,才能配得上海軍統計司調查員的稱號。
「日本向東……那邊氣候寒冷怕是不宜耕種吧?」琉球王還真不是白給的,腦子裡有點東西,聞言仔細想了想馬上有了結論。
「大王誤會了,不是千島群島,那地方海軍早就發現了,還建了補給站。不是日本向東,是從呂宋向東。我沒有親眼所見,卻聽總參謀部的朋友說起過。當地氣候和呂宋差不多,有山有河,最適合大面積種植甘蔗。」
忽悠人就怕兩種,一種是太沒腦子,聽了就信,可信了之後啥想法沒有;一種是太有腦子,知道的還多,能從字裡行間找出細微漏洞,繼而產生疑問,不解釋清楚真不信。
而有點腦子,但知識面和邏輯思維又不是太強的人最好忽悠。只要大體邏輯上沒問題,再增加幾個真實細節,先贏得基本信任,然後就可以坐等他們聯想發揮了。
無一錯一首一發一內一容一在一一看!
「如此說來倒是個好去處……孫將軍,如果本王也願意為帝國分憂,陛下會不會應允?」
這不,琉球王就屬於第三種。他腦子夠用,可見識不夠多,最遠只去過日本薩摩藩和大明都城,無法支撐太複雜的邏輯分析。
可呂宋島和安南開荒的事跡早就傳得沸沸揚揚了,成了很多人嚮往致富的最佳手段。眼下突然有了機會,而且是頭一口肉,聯想必須洶湧而來。
琉球這些年的發展動力一大部分來自甘蔗,或者叫製糖業。現在呂宋島東邊又出現了比琉球群島還大的群島,且也適合種植甘蔗,在無法避免競爭的前提下,最有利的辦法就是插一腿。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