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7章 兩手準備
第1077章 兩手準備
至今沒有見到波斯援軍的唯一解釋既不是沒得到消息,也不是海上力量孱弱,最大的可能就是不列顛東印度公司和自己都被出賣了!
丹麥人不知道通過什麼途徑與波斯人事先達成了某種默契,然後不列顛東印度公司就成了犧牲品。這倒也不奇怪,當初葡萄牙人就是這麼被陰走的,風水輪流轉而已。
「閣下,丹麥東印度公司派來小艇,放下這封通牒就離開了。」
正在使勁兒琢磨丹麥人到底能帶來什麼好處,才讓波斯人如此顧此失彼。書記員躡手躡腳的走了進來,把一張被海水打濕的紙放在桌面上。然後就戳在原地,像是在等進一步指令。
維多爾沒有去拿那張紙,因為不用太靠近就能看清楚。內容特別簡單,這倒是符合丹麥人的一貫風格。紙上只有一句話:限期兩天之內離港,否則一律視為抵抗到底。
抬頭看了看書記員眼中的希冀和恐懼,維多爾從桌上的木盒裡拿起根雪茄菸點燃,把臉籠罩在淡淡的煙霧之中,陷入了沉思。
丹麥東印度公司進入亞洲海域的時間比不列顛東印度公司早,可是混得很慘,只在印度次大陸東南沿海建立了一處貿易站和工廠,一直以來都處於虧本狀態。
相比起在亞洲混得風生水起的荷蘭東印度公司與葡萄牙人,丹麥人在這裡的影響力和實力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甚至經常被人忘記。
可這次突襲荷姆茲港的艦船數量和質量與其實力有著明顯不符,尤其是射程幾乎和要塞炮相仿的艦炮,在歐洲從沒出現過。聽說只有一個地方能生產,大明帝國!
難道丹麥東印度公司搭上了大明帝國的關係?這個推測好像也不太合理。如果是那樣,他們也就不會混得像一群破落戶了。
另外大明帝國剛剛與英格蘭達成協議,雙方不再互相敵視,也允許英格蘭商船進入印度洋正常貿易,只要別超過沙廉港以東就不會受到限制。
而不列顛東印度公司的授權三年後就會到期,按照宮廷里傳出來的消息,到時候國王查理一世很可能不再繼續授權在亞洲經營,而是改為美洲。
這一年來公司高層正在不停遊說國王,據說效果不大。在這種局面下公司也在慢慢調整布局,不再向亞洲投入過多資源,而是開始去美洲布局。
此時此刻大明帝國若是想要荷姆茲港,完全沒必要假手丹麥人演戲,只需與不列顛東印度公司高層接觸下,保不齊就能有償轉讓,其費用並不比僱傭丹麥人高。
另外大明帝國的控制區域在印度洋東側,也就是阿拉伯商人口中的南洋,在印度次大陸和阿拉伯地區基本沒有太多存在感,更見不到幾艘來自大明的商船。
就算想染指波斯灣和阿拉伯半島,也用不著如此大動干戈。荷姆茲港並不是最好的選擇,對岸的馬斯喀特港更合適。想必葡萄牙人不會也不敢拒絕大明帝國的要求,僅用幾句話就能停靠的港口難道不香嗎?
可越是想不明白的事情越讓人坐立不安,其背後往往潛伏著巨大的風險。從丹麥人的表現上也能看出,他們此次來犯是有恃無恐。
「……通知公司職員馬上收拾私人物品,把倉庫里的貨物儘可能裝上船……我們還有幾艘可以遠航的船隻?」經過半支煙的冥想,維多爾最終下定了決心,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
拼死抵抗的結果百分百是死,對公司也沒有任何好處。如果能帶走全部員工和大部分貨物,對公司、個人來講都應該是最好的選擇。
「三桅帆船還有三艘,雙桅帆船兩艘,都可以遠航,閣下!」書記員始終站在原地,等待著決定命運的一刻。當他聽到裝船的命令後整個人立馬活了,半秒鐘也沒耽誤就給出了非常具體的答案。
「把船裝滿,能裝多少裝多少,明天下午出港!」
見到書記員的反應,維多爾知道選對了,外面的士兵和水手們應該也是一樣的心情。如果自己堅持要和丹麥人死拼到底,他們很可能先把自己殺死,然後還是一樣要撤走。
與科倫坡港的易手有異曲同工之妙,相隔了不到五天時間荷姆茲港也換了主人,成了丹麥東印度公司在亞洲的總部。
但這件事並不像科倫坡城被攻陷那樣引起各方關注,甚至連不列顛東印度公司自己都沒發出任何聲音,也沒有再派人去詢問阿巴斯港的波斯首領到底為什麼出賣了友軍。
維多爾帶著剩餘的船隻和水手,裝滿了倉庫里的值錢貨物,繞過大半個非洲最終平安抵達了普利茅斯港,中途在好望角遇到風暴時還去恩鳥港避了兩天。
為此不列顛東印度公司專門讓一艘商船順路送來了感謝信,如果英國人知道這背後全是大明帝國搞的鬼,不知道該是啥心情。
其實就算知道了也於事無補,表面上是丹麥和不列顛兩家東印度公司在你爭我奪,但在南邊3000多公里的塞席爾群島,正有一支艦隊枕戈以待,隨時準備支援恩鳥港。
如果丹麥人太廢物,或者波斯人出爾反爾,再或者附近的阿拉伯或者奧斯曼人有異動,導致荷姆茲港沒有按照計劃拿到手,還有暴露背後主使者的風險,那一直躲在後面出壞主意的帝國海軍就得走上前台了。
先封鎖紅海和波斯灣出口,再把戰艦擺在荷姆茲港外,與薩法維王朝談談一起對付奧斯曼的步驟。
理由嘛,太好找了,去年有兩個汶萊商人租用大明海船前往紅海正常貿易,船上除了普通貨物之外還帶了幾十箱菸草。
但在吉大港附近海域遇到了奧斯曼戰艦的攔截盤查,船長和水手本以為沒什麼事兒,乖乖停了船。
可最終卻釀成了一場悲劇,奧斯曼士兵在船艙里發現了菸草,然後按照蘇丹頒布的禁令將船長和貨主全都砍了頭。其餘人等施以鞭刑,苦役了半年才放走。
穆拉德四世是奧斯曼帝國的第17位蘇丹,他的成長曆程比較坎坷。5歲時老爹艾哈邁德一世病故,生母用盡全力才阻止了同父異母的哥哥登基,而是讓叔叔繼位,稱穆斯塔法一世。
可是這位叔叔被艾哈邁德一世軟禁了十多年,精神上出了點問題,湊合幹了一年實在無法勝任,不得已還是把王位傳給了穆拉德四世的哥哥,號奧斯曼二世。
如果按照漢人的傳統,奧斯曼二世就是嫡長子,理所應當繼承大統。但土耳其人的風俗習慣更接近遊牧民族,有兄終弟及和能者為王的傳統。
奧斯曼二世從小也是被父母按照王子的規格培養的,據說在文學藝術方面挺有天賦。可惜這種天賦在君王身上出現時,大概率會成為悲劇。
幹了沒幾年,奧斯曼二世就在與波蘭立陶宛聯邦的戰役中失利,被迫簽署了比較屈辱的停戰條約,結果被軍方視為無能,發動政變給弄死了。
但這時候慕拉得四世還小,無法治理國家。可國又不可一日無主,只好又把瘋瘋癲癲的穆斯塔法一世推了上去,暫時占著位子。
請...您....收藏_(六\\\九\\\書\\\吧!)
半年之後軍方和貴族們終於達成了一致意見,讓年僅11歲的穆拉德四世提前繼位,政務由母親代理,也就是垂簾聽政。
9年之後,穆拉德四世的母親又與軍方產生了隔閡,繼而引發政變。這次穆拉德四世沒像哥哥那樣被推翻,而是來了個大翻盤,把主導叛變的首領處死,順勢整頓了軍事貴族集團,顯示出了君王的能力。
在他當政之後又與波蘭立陶宛聯邦打了一仗,雖沒獲勝卻也沒輸,雙方再次簽訂了停戰協議,約定一起對付哥薩克人和克里米亞汗國對黑海沿岸的騷擾,成了戰略合作夥伴。
穆拉德四世深刻認識到奧斯曼帝國不能再像以前那樣東西兼顧,最終的選擇是東方。並在1630年重啟與波斯的戰爭,一口氣攻下了大不里士,順手又把法赫魯丁二世斬首,占據了黎巴嫩和敘利亞地區。
總體上講穆拉德四世是位很有政治手段、戰略眼光、又比較嚴苛的國王。在他的統治下,奧斯曼民眾不許使用酒精、菸草和可可茶這類有精神刺激作用的物品。
也正是這個禁令讓奧斯曼帝國陷入了危險之中,因為在東邊有個大帝國,正是這些東西的主要產地。如果不能通過陸路將酒精、菸草和可可茶銷往歐洲,等於兩條腿斷了一條,會非常受傷。
常言說得好,斷人財路如殺人父母。穆拉德四世恐怕並沒意識到,距離遙遠的大明帝國會因為這條禁令而對奧斯曼帝國下手,所有注意力全集中到了波斯薩法維王朝身上。
大明帝國從來都要求入境的別國商人遵守大明律法,但反過來卻從來不曾遵守他國律法,走到哪兒都以大明律法為準。
現在這艘船長被殺、貨物被收繳的大明商船,成了向奧斯曼帝國尋仇開戰的理由。按照大明律法,銷售和使用酒精、菸草、可可茶都是正常行為,別的國家商人死了管不著,但因為處決大明船長就不成!
當然了,這只是最後的解決手段。大明景陽皇帝常說:能用錢解決的問題都不算問題,能用戰爭之外其它手段解決的麻煩也不是麻煩。
只要丹麥人別把事情搞砸,將荷姆茲港順利拿到手,有了向波斯內部滲透的裂縫,帝國海軍就不會正大光明的來尋仇,大明商船船長的死也就不再提起了。
但不會忘,什麼時候需要了還會成為開戰的藉口。哪怕幾十年之後,只要想,仍舊有效,保質期很長。
(本章完)
至今沒有見到波斯援軍的唯一解釋既不是沒得到消息,也不是海上力量孱弱,最大的可能就是不列顛東印度公司和自己都被出賣了!
丹麥人不知道通過什麼途徑與波斯人事先達成了某種默契,然後不列顛東印度公司就成了犧牲品。這倒也不奇怪,當初葡萄牙人就是這麼被陰走的,風水輪流轉而已。
「閣下,丹麥東印度公司派來小艇,放下這封通牒就離開了。」
正在使勁兒琢磨丹麥人到底能帶來什麼好處,才讓波斯人如此顧此失彼。書記員躡手躡腳的走了進來,把一張被海水打濕的紙放在桌面上。然後就戳在原地,像是在等進一步指令。
維多爾沒有去拿那張紙,因為不用太靠近就能看清楚。內容特別簡單,這倒是符合丹麥人的一貫風格。紙上只有一句話:限期兩天之內離港,否則一律視為抵抗到底。
抬頭看了看書記員眼中的希冀和恐懼,維多爾從桌上的木盒裡拿起根雪茄菸點燃,把臉籠罩在淡淡的煙霧之中,陷入了沉思。
丹麥東印度公司進入亞洲海域的時間比不列顛東印度公司早,可是混得很慘,只在印度次大陸東南沿海建立了一處貿易站和工廠,一直以來都處於虧本狀態。
相比起在亞洲混得風生水起的荷蘭東印度公司與葡萄牙人,丹麥人在這裡的影響力和實力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甚至經常被人忘記。
可這次突襲荷姆茲港的艦船數量和質量與其實力有著明顯不符,尤其是射程幾乎和要塞炮相仿的艦炮,在歐洲從沒出現過。聽說只有一個地方能生產,大明帝國!
難道丹麥東印度公司搭上了大明帝國的關係?這個推測好像也不太合理。如果是那樣,他們也就不會混得像一群破落戶了。
另外大明帝國剛剛與英格蘭達成協議,雙方不再互相敵視,也允許英格蘭商船進入印度洋正常貿易,只要別超過沙廉港以東就不會受到限制。
而不列顛東印度公司的授權三年後就會到期,按照宮廷里傳出來的消息,到時候國王查理一世很可能不再繼續授權在亞洲經營,而是改為美洲。
這一年來公司高層正在不停遊說國王,據說效果不大。在這種局面下公司也在慢慢調整布局,不再向亞洲投入過多資源,而是開始去美洲布局。
此時此刻大明帝國若是想要荷姆茲港,完全沒必要假手丹麥人演戲,只需與不列顛東印度公司高層接觸下,保不齊就能有償轉讓,其費用並不比僱傭丹麥人高。
另外大明帝國的控制區域在印度洋東側,也就是阿拉伯商人口中的南洋,在印度次大陸和阿拉伯地區基本沒有太多存在感,更見不到幾艘來自大明的商船。
就算想染指波斯灣和阿拉伯半島,也用不著如此大動干戈。荷姆茲港並不是最好的選擇,對岸的馬斯喀特港更合適。想必葡萄牙人不會也不敢拒絕大明帝國的要求,僅用幾句話就能停靠的港口難道不香嗎?
可越是想不明白的事情越讓人坐立不安,其背後往往潛伏著巨大的風險。從丹麥人的表現上也能看出,他們此次來犯是有恃無恐。
「……通知公司職員馬上收拾私人物品,把倉庫里的貨物儘可能裝上船……我們還有幾艘可以遠航的船隻?」經過半支煙的冥想,維多爾最終下定了決心,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
拼死抵抗的結果百分百是死,對公司也沒有任何好處。如果能帶走全部員工和大部分貨物,對公司、個人來講都應該是最好的選擇。
「三桅帆船還有三艘,雙桅帆船兩艘,都可以遠航,閣下!」書記員始終站在原地,等待著決定命運的一刻。當他聽到裝船的命令後整個人立馬活了,半秒鐘也沒耽誤就給出了非常具體的答案。
「把船裝滿,能裝多少裝多少,明天下午出港!」
見到書記員的反應,維多爾知道選對了,外面的士兵和水手們應該也是一樣的心情。如果自己堅持要和丹麥人死拼到底,他們很可能先把自己殺死,然後還是一樣要撤走。
與科倫坡港的易手有異曲同工之妙,相隔了不到五天時間荷姆茲港也換了主人,成了丹麥東印度公司在亞洲的總部。
但這件事並不像科倫坡城被攻陷那樣引起各方關注,甚至連不列顛東印度公司自己都沒發出任何聲音,也沒有再派人去詢問阿巴斯港的波斯首領到底為什麼出賣了友軍。
維多爾帶著剩餘的船隻和水手,裝滿了倉庫里的值錢貨物,繞過大半個非洲最終平安抵達了普利茅斯港,中途在好望角遇到風暴時還去恩鳥港避了兩天。
為此不列顛東印度公司專門讓一艘商船順路送來了感謝信,如果英國人知道這背後全是大明帝國搞的鬼,不知道該是啥心情。
其實就算知道了也於事無補,表面上是丹麥和不列顛兩家東印度公司在你爭我奪,但在南邊3000多公里的塞席爾群島,正有一支艦隊枕戈以待,隨時準備支援恩鳥港。
如果丹麥人太廢物,或者波斯人出爾反爾,再或者附近的阿拉伯或者奧斯曼人有異動,導致荷姆茲港沒有按照計劃拿到手,還有暴露背後主使者的風險,那一直躲在後面出壞主意的帝國海軍就得走上前台了。
先封鎖紅海和波斯灣出口,再把戰艦擺在荷姆茲港外,與薩法維王朝談談一起對付奧斯曼的步驟。
理由嘛,太好找了,去年有兩個汶萊商人租用大明海船前往紅海正常貿易,船上除了普通貨物之外還帶了幾十箱菸草。
但在吉大港附近海域遇到了奧斯曼戰艦的攔截盤查,船長和水手本以為沒什麼事兒,乖乖停了船。
可最終卻釀成了一場悲劇,奧斯曼士兵在船艙里發現了菸草,然後按照蘇丹頒布的禁令將船長和貨主全都砍了頭。其餘人等施以鞭刑,苦役了半年才放走。
穆拉德四世是奧斯曼帝國的第17位蘇丹,他的成長曆程比較坎坷。5歲時老爹艾哈邁德一世病故,生母用盡全力才阻止了同父異母的哥哥登基,而是讓叔叔繼位,稱穆斯塔法一世。
可是這位叔叔被艾哈邁德一世軟禁了十多年,精神上出了點問題,湊合幹了一年實在無法勝任,不得已還是把王位傳給了穆拉德四世的哥哥,號奧斯曼二世。
如果按照漢人的傳統,奧斯曼二世就是嫡長子,理所應當繼承大統。但土耳其人的風俗習慣更接近遊牧民族,有兄終弟及和能者為王的傳統。
奧斯曼二世從小也是被父母按照王子的規格培養的,據說在文學藝術方面挺有天賦。可惜這種天賦在君王身上出現時,大概率會成為悲劇。
幹了沒幾年,奧斯曼二世就在與波蘭立陶宛聯邦的戰役中失利,被迫簽署了比較屈辱的停戰條約,結果被軍方視為無能,發動政變給弄死了。
但這時候慕拉得四世還小,無法治理國家。可國又不可一日無主,只好又把瘋瘋癲癲的穆斯塔法一世推了上去,暫時占著位子。
請...您....收藏_(六\\\九\\\書\\\吧!)
半年之後軍方和貴族們終於達成了一致意見,讓年僅11歲的穆拉德四世提前繼位,政務由母親代理,也就是垂簾聽政。
9年之後,穆拉德四世的母親又與軍方產生了隔閡,繼而引發政變。這次穆拉德四世沒像哥哥那樣被推翻,而是來了個大翻盤,把主導叛變的首領處死,順勢整頓了軍事貴族集團,顯示出了君王的能力。
在他當政之後又與波蘭立陶宛聯邦打了一仗,雖沒獲勝卻也沒輸,雙方再次簽訂了停戰協議,約定一起對付哥薩克人和克里米亞汗國對黑海沿岸的騷擾,成了戰略合作夥伴。
穆拉德四世深刻認識到奧斯曼帝國不能再像以前那樣東西兼顧,最終的選擇是東方。並在1630年重啟與波斯的戰爭,一口氣攻下了大不里士,順手又把法赫魯丁二世斬首,占據了黎巴嫩和敘利亞地區。
總體上講穆拉德四世是位很有政治手段、戰略眼光、又比較嚴苛的國王。在他的統治下,奧斯曼民眾不許使用酒精、菸草和可可茶這類有精神刺激作用的物品。
也正是這個禁令讓奧斯曼帝國陷入了危險之中,因為在東邊有個大帝國,正是這些東西的主要產地。如果不能通過陸路將酒精、菸草和可可茶銷往歐洲,等於兩條腿斷了一條,會非常受傷。
常言說得好,斷人財路如殺人父母。穆拉德四世恐怕並沒意識到,距離遙遠的大明帝國會因為這條禁令而對奧斯曼帝國下手,所有注意力全集中到了波斯薩法維王朝身上。
大明帝國從來都要求入境的別國商人遵守大明律法,但反過來卻從來不曾遵守他國律法,走到哪兒都以大明律法為準。
現在這艘船長被殺、貨物被收繳的大明商船,成了向奧斯曼帝國尋仇開戰的理由。按照大明律法,銷售和使用酒精、菸草、可可茶都是正常行為,別的國家商人死了管不著,但因為處決大明船長就不成!
當然了,這只是最後的解決手段。大明景陽皇帝常說:能用錢解決的問題都不算問題,能用戰爭之外其它手段解決的麻煩也不是麻煩。
只要丹麥人別把事情搞砸,將荷姆茲港順利拿到手,有了向波斯內部滲透的裂縫,帝國海軍就不會正大光明的來尋仇,大明商船船長的死也就不再提起了。
但不會忘,什麼時候需要了還會成為開戰的藉口。哪怕幾十年之後,只要想,仍舊有效,保質期很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