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戚家軍野兒
王野是疼醒的,意識恢復睜開眼睛,跟著喉嚨也張開了,奮力但又虛弱地張合,發出咯咯的聲音。
「呼……」
病榻上身子挺直,似拉滿了的弓,許久才脫力般垂落下來,重新躺回去。
這時候才有真切而實在的感受,腰腹和肩頭上的兩處傷勢開始發作了,一處是被倭刀斬傷,一處是被手裏劍戳中。
王野忽然覺得諷刺,曾幾何時,他因遊戲研究過這些兵刃,現在心中卻只有長久為敵的疲憊和深入骨髓的厭惡。
穿越到這個世界,已經三個月了。當兵也有三個月了。
三個月時間,竟能讓人習慣跨越了五百年的生活,他從二十一世紀來到了十六世紀,迄今已沒半點不熨帖。
甚至比常人更明白怎麼活著。
王野沒有冒然動作,而是乾脆閉目養神,靜靜躺在傷床上,時不時抬抬手,動動腳,體會細微動作中身體保有的機能。
傷勢被纏裹保護得很好,肯定不會惡化,他在心中默數一分鐘。
躺下吧躺下吧,身體時刻想要給懶惰的藉口。
而他說:起來。心靈給身體以最後通牒。
在這個過程中,可以清晰聽見周圍升騰起一些哀嚎的聲音,從沉重的鼻息里爭先恐後此起彼伏地跳躍出來,正如他剛才的驚醒一樣。
營帳里受照顧的傷兵永遠不止一個人,一個營帳約有四五十人,有人在昏厥,有人在啜泣,有人在嘆息。
也有人在痛罵,充滿情緒、怨憤、不甘和惡毒,但彼此間的默契是不打擾休息的同僚,於是痛罵也是暗暗痛罵。
來到這裡的人,將這一切看在眼中,大約會覺得人生來就是為了受傷、受苦和受折磨的。但看得久了,呆得久了,不會這麼想。
許多壞消息,唯一好消息是營帳頂住了呼嘯的風,風發出的聲音很大,聲音越大也就越安心。
再遠一些就是潮水的聲音,這是橫嶼島的特色地貌。
橫嶼島距離寧德縣漳灣東側十里左右,潮起潮落,變幻地形,起時與岸隔世,一片汪洋,落時顯露路徑,淤泥成灘,是成易守難攻之處。
倭寇侵占此巢,久據為穴,是選對了地方——但選錯了對手。
誰讓戚家軍來了呢。
……
……三、二、一。
「起。」
王野艱難地站起,腰腹曲著,左臂垂下。
受了傷的他身上並存著壯碩和虛弱兩種狀態,一身骨肉勻稱,結實飽滿,只是帶傷。
營帳門口有人守衛,覺察有人出來,警惕按住腰刀,一抬眼看到了是他,驚意頓去,眼睛一亮,儘是暖色。
「野兒,好樣的,那樣重的傷,只倒了三個時辰。」
王野沒半點兒他所講的那樣英雄,撐在營帳的支柱上咧嘴:「熊哥,戰局如何?」
「戰局已定,倭奴在島上四處逃竄,大傢伙兒分兵三路:追殺殘部、解救平民、安置傷員。」陸洶說好消息,但臉上沒有喜色。
王野先開心,嘿嘿笑了兩聲,但觀察到陸洶的神色,笑聲漸漸消散,像是一條路徑漸漸沒了前方。
「……老董他?」
陸洶搖了搖頭,指向了一個方向:「當下無需傷員,去看看吧,他是為了救你而去的……」
天色蒙蒙亮,就著微白的光分辨出島嶼上的血與水,細細雨披,點點腥風。
這場仗打了一夜,聽起來很長很不容易,但橫嶼島被占據三年之久,一夜就收復回來,其實可以用勢如破竹四個字。
此時橫嶼島的確已經被戚家軍全面控制,入目來來往往、行色匆匆,俱是同僚,大家收拾殘局之暇,也不忘相互點頭示好,喜悅的氛圍顯而易聞。
王野沒辦法那麼開心。
他知道,這些人開心是因為勝利了,而且戰友皆還活著,可自己開心是圖個啥呢?
當然沒人知道他是死了兄弟,他大可以裝作和所有人一樣快活,可他自己知道。
他媽的。
王野終於到了目的地,那是一片被挖掘開來的荒地,鼻子裡聞得到臭氣和死氣。
所有與死亡有關的工作都在這裡進行,避開了正常的營地,十幾個同僚持刀拿劍,看護著一些被俘虜的倭寇,令他們搭建棺材、挖掘墳墓。
旁邊寬闊地帶分列了兩片屍體,一部分是被好好安置,容顏肅穆,那是戰友。另一部分則胡亂棄置,不管不顧,那是敵人。
在這兒領頭是一個拿紙筆墨汁的軍官,正在記載什麼。旁邊的將士們時不時拿刀鞘抽打那些幹活不利索的倭奴。
王野來了,眾人一抬頭,看到模樣,便就瞭然。
「來見兄弟?」領頭問。
王野硬邦邦說:「還有仇人。」
這話有點虎,幾個同僚對視起來,軍官好像有點難辦:「自家人有名有姓有來頭,我們可以查。但仇家嘛……」
王野描述了起來:「他會功夫,有本領,用的刀和普通倭奴不同,刀鞘上有獨特的銘文……」他知道那是日文,但不知道是平假名還是片假名。
如此情形可大不一樣,普通的倭奴隨處可見,難以分辨,似這般還很有辨識度的。
果然,軍官很有文化,聽罷了便拿筆在紙上劃了兩下,讚賞道:「你還挺了不起,殺的不是武士就是忍者。這些傢伙便入江湖,亦能躋身高手之列。」
把白紙舉起來,給王野晃晃:「刀鞘上銘文,是不是這麼兩個?」
王野搖了搖頭。
軍官低頭又書寫起來,並解釋道:「前個是『服部』,這個是『猿飛』,還有柳生,上泉……你再看看?」
王野眼前一亮,這次的正確,原來仇家姓猿飛!
他問了軍官一遍這玩意兒怎麼念,軍官教會了他,聽他咬牙切齒翻來覆去地念叨幾次,似乎要把這名字吃下去。
軍官帶他來到一批倭寇的死屍面前,給他講述:「這些俱是叫猿飛的。猿飛的意思是像猿猴一樣靈動飛騰,上樹下水,個子越小,能耐越大。」
伸手指了個形貌猥瑣的矮矬子:「你看裡面這個,最害人的是他,聽說帶走了五六個兄弟。你且瞧去,是不是你們那一隊得手的?」
王野搖頭,聳聳左肩,指指腰腹:「俺們一隊五人,就一個去了,待殺了他,我也就這副模樣,另外三個一招就倒,輕中傷。」
軍官恍然大悟:「哦,我知道是誰了。」
領著王野越過好幾個猿飛,指著一個中等體型的:「是這個罷?怎麼沒頭?」
王野也發現他沒了腦袋,正自疑惑,對不上自己腦中的醜惡相貌。
隨即才想起來,哎喲一聲,一拍腦門:「沒頭的正是,我昏厥之前砍去,忘了。」
軍官翻個白眼:「不早說,沒頭的就這一個,用不著麻煩了。」順手把刀遞過來:「挫骨揚灰,不在話下啊?」他當然知道王野的目的。
王野以完好的右手拿了刀在手,一邊砍那沒頭屍體,將之分屍泄憤,一邊詢問:「我取此賊,該是厲害的,還是不厲害的?」
軍官努了努嘴,示意一觀體型。
王野順著看過去,漸漸有些沮喪,因為印象中的對方十分厲害,費了好大功夫,可是在猿飛之中體型適中,不大不小。
他一邊繼續砍屍體,一邊看向那最小的一個,疑惑道:「怎麼這個能耐最大,卻不是害人最多的?」
軍官抬頭看他一眼,言簡意賅:「他個頭小,膽子可大,折了咱們一桿旗子,腿子跑得如車軲轆,直奔戚將軍去了,自然一個人也沒害得。」
王野這下就沒什麼不明白了,俞龍戚虎嘛,這名頭誰人不知呢?倭奴也是膽大包天,戚家軍的大旗也敢折了。
費了些許勞累功夫,將那「猿飛」分屍成七八十塊,王野才往老董那裡去。
老董的屍體被安置得很好,生前他被「猿飛」一刀腰斬,但兄弟們不曾虧待,將屍體找到拼湊起來,裹上白布,面容安詳,死而瞑目。
王野在他旁邊坐著看了許久,方雙手合十,跪倒在地,磕頭連拜三下。
……
那是昨夜的事情,戚家軍渡河攻島,一擊而勝,倭奴大勢已去,乾脆化整為零,各自潛入山林之間守株待兔,捕捉自己的獵物,能害幾個算幾個。
五人小隊深入其中,第一時間遭遇的是猿飛偷襲,難以結成三才陣對付。
猿飛刀法精熟,身法靈動,倏然而出,宛若異妖。一照面刀光連躥,三個人應聲而倒,紛紛喪失戰鬥力,同時擲出手裏劍,瞄準了王野。
王野左肩中了一擊,一聲不響,右手一按腰刀彈出斬空。生死也就在那一瞬,他沒有斬中猿飛,而是格擋了猿飛直取他胸口的第二斬。
「好快的鬼子!?」
猿飛勝在靈動,但倭刀不善用於拼力,虎口一震,刀口崩裂,身子在剎那之間僵直。
黑夜中火花四濺,兩虎相爭,真正的贏家是老董,他乘勢而動,腰刀動如流光,閃若晨星。只一刀,猿飛的手掌放出血光,四根手指飛上了天空。
老董當即從鼻子裡哼一聲,咧嘴一笑。事後來看,此乃臨戰大忌,實在不該。
只是倭刀常以「劈砍」為用,雙手最佳,單手使用,威力將大打折扣。照著過往經驗,這一刀應當使得猿飛殺力大減,難怪老董得意忘形。
老董的錯誤在於信賴經驗卻用錯經驗,他沒有遇到過如猿飛一樣的忍者,這些人用太刀但不全依靠太刀,真正的威脅在於層出不窮的暗手。
猿飛慘叫一聲,但是一張開嘴,一連串的細針從口裡吐出。老董前一刻的大笑似乎都還沒有結束,身子一顫,一聲不吭,仰面倒下。
王野刀光再至。
要說體魄,王野其實不下於猿飛,力量就等於速度,他也不會比猿飛慢。但是對力量的掌控就差得遠了,猿飛豎手還臂,擋在面前。
刺啦一聲,忍者裹身布匹被刀鋒一觸即破,之後卻並非血肉之軀。一抹烏色金屬光澤落入王野眼眸,這是倭島忍者臂甲。
這時期的倭島制甲技術,本不能夠抵擋千錘百鍊的大明單刀。
然而猿飛自和刀鋒一經糾纏,手臂畸變拱動,發勁一錯落去,便就卸力,順刀勢而下,摩擦出大量烏金色澤的光火。
陰流秘術之「活人劍無刀取」。
用中國話說,即「空手入白刃」功夫。
陰流祖師名喚愛洲移香齋,乃是山中悟道之武人,諳就「猿飛」之術,自詡「陰流」,正取自孫子兵法中「難知如陰」的要訣。
「無刀取」是陰流至高無上秘訣,勢成之後,在中原亦為一流高手。
猿飛練得自不到家,但二一添作五,有了臂甲墊著,也成一股勁力,潛伏大臂小臂之間,起如蛇纏,伏如蟒裹,幾如內家真氣一般玄妙。
一個呼吸之間,黑暗中來回來幾下,極為快速的拉扯,王野如陷泥潭,總是慢人一步,手中腰刀已分不清是你的我的。
心馳搖曳間,猿飛手如穿花蝴蝶,無聲無息貼著刀鋒戳出,來掐王野的脖頸。
王野撤刀後退,待到看清,心叫不妙。這隻手掌,恰是斷了四指,被他一掌拍開,但已落入陷阱。
對方想的不是靠這殘肢傷敵,也傷不了敵——只求他為了攔截,出現破綻。
猿飛另一隻手潛藏在暗處,五指完好,早已蓄勢待發,握太刀在掌間,抬手一揚,勢成漆黑林間飛起的一道烏光,擦過王野的腹部。
王野身子一僵,跌倒在地,腸肚間一片冰涼,鮮血如注。
猿飛桀桀冷笑,正待追擊,踏出來了一步。但他千算萬算,沒料到的是老董捨生悍勇,倒而不死,忽然長身而起,大喝一聲,一把從後擒抱。
他怒吼一聲,手腕扭轉,一刀倒切,將老董斬成兩截,動作也被拖延。
「動手!」老董的聲音。
這是最後的機會了,王野想也不想,抽刀在手,一刀大光起,將猿飛腦袋砍了。
……
回憶結束的時候,王野才發現身旁不知道什麼時候多了一個人,身著甲冑,是自己人,其餘兄弟們倒是盡跑開了。
王野坐在地上,揉了揉發麻的腿子:「老兄,那些傢伙呢,怎麼跟鬼似飄走了?」
「他們休息去了,準備啟程回去。順便……留點說話的機會。」
那是個中年男子,鬍鬚雜亂,眼神溫潤,像水一樣:「你就是那個野兒?」
王野苦笑:「你知道我,我怎麼不知道你?難不成是因我死了兄弟,竟至於如此大名鼎鼎?」
中年男人腰間也佩刀,刀鞘上有獸頭。
他用虎口輕輕摩挲猙獰野獸的腦袋,聲音輕輕柔柔的,以表達安慰:「從軍者總會傷亡,卻不是枉死,還記得《紀效新書》禁令篇所提要?」
王野一怔,點了點頭:「自入軍中,五日背完,字句不敢忘。話我記著,道理也明白。」
《紀效新書》是戚繼光為求抗倭有效,練兵有成,親自手書著作。自入戚家軍人,無不牢記,倒背如流。
中年人所提及《禁令篇提要》,是這樣一行:凡你們當兵之日,雖颳風下雨,袖手高坐,也少不得你一日三分。這銀分毫都是官府征派你地方百姓辦納來的。你在家那個不是耕種的百姓,你肯思量在家種田時辦納的苦楚艱難,即當思量今日食銀容易,又不用你耕種擔作,養了一年,不過望你上陣殺勝。你不肯殺賊保障他,養你何用?就是軍法漏網,天也假手於人殺你。
戚繼光文字粗率,不復潤飾,宛若口語般魯直,但卻說到士卒心中,情真意切。
王野想起這行字,再看了看下邊兒老董,知道他為百姓萬民而死,死而瞑目,了無遺憾。
當下點了點頭,不再為老董唉聲嘆氣,又搖了搖頭,還是頗不爽利:「只是憋屈著勁,輸了一籌,要是我再厲害一些就好了。」
中年人鼓勵道:「你畢竟斬了一員猿飛,夠厲害啦。」
王野很沮喪:「自知之明我有,單打獨鬥,不是對手。」
「你當然不是,也不可能是。」
男人打斷他說:「他既入陰流『目錄』,不知修了十幾年。你則此前從未拿過刀,是老董帶你入了伍,至今三月不到。」
「我看了屍體,你缺乏經驗,光用軍陣的刀法胡干蠻幹,卻已成了氣候——你很有習武的天分。」
「武功啊……誰不知道它的好?誰又不想練呢?」王野抬頭看著天,天更亮了一些,可還是灰濛濛一片,分不清前路。
搖了搖頭,嘟囔一句:「我光從傳聞里聽說過這玩意兒。」
這世界是存在武功的,他穿越三月,也多多少少聽說了什麼武當少林,五嶽劍派,甚至是左冷禪,岳不群。
這讓他想起前世小說家言,這些人莫非真能催動內家真氣,殺人於無形?心中哪裡沒有嚮往?
不過他是肉身穿越,也沒金手指外掛,舉目無親,陌生時空,憑什麼奢望這些呢?
還不如在戚家軍練一練刀法軍陣,打熬氣力,有了些許底氣,之後再去爭搶些機緣呢。
這樣做保底還有好處,起碼殺一殺鬼子,積累功德,便也是沒白穿越了。
男人忽然狀似無意問:「你是老董的親戚?孩子?怎地姓王?」
王野隨口道:「孤露呢。」
男人挑眉道:「無依無靠?」
王野看著老董的屍體,聳了聳肩:「我與老董素不相識,他見著我可憐,將我撿來的,稀里糊塗入了伍……嘿,倒也不錯。」
男人問得很細緻:「你也無有妻子?」
「我還太早……噓——」王野反應過來,伸出食指,堵在嘴巴上:「這話莫提,叫上面聽了去可不好。」
中年人似笑非笑:「怎地有個不好?」
王野切了一聲:「裝傻充愣?自古以來皆知,徵兵自一家一戶起征,採用青壯男丁。父兄在軍者父歸,兄弟在軍者兄歸,獨子無兄弟者歸養。」
「似我這般,根本不該從軍,而該去找婆娘生娃娃。又不是戰亂年代,若人人如我一般,使得無所傳承、無有子嗣,大明也沒未來啦……等等。」
王野說得過癮,但漸漸發現中年人面色已不對了去,他終於覺察到了某種不對勁,聲音漸小。
沉默了一會兒:「您到底……咳咳,敢問貴姓?」
「免貴姓戚。」中年人淡淡道。
溫潤的目光自上而下,像是蓮花瓣兒盛開怒放,裡面竟藏著說不明白的威嚴:「野兒,你自己說的大道理,想必自己也再清楚不過,對嗎?」
……
「你該去生個孩子,這裡誰家沒有子女兄弟?用得著你來拼命?」
「你身無分文,入了軍中,自此學些本事,老董也是好心。但這事不可有先例,否則軍紀既亂,為人詬病,難以立足於朝野。」
「你要回來可以,找家婆娘生個孩娃娃,或找到你失蹤的爹娘兄弟,以盡傳續人倫之責,否則就給老子滾蛋。」
戚繼光單手提著王野,像是提著一隻小雞,漫步往營帳里去了,周圍路過了一些軍士,都朝著他熱情呼喚,並對他手中的王野報以奇特目光。
除了軍士,還有當地百姓,他們被倭寇俘虜,現在又被解救,路過之時,人皆跪地磕頭,稱作菩薩。
王野自被戚繼光戳穿,便失魂落魄、垂頭喪氣,直到被帶進中心營帳,三個受了傷的傢伙正在那坐著等他,六隻眼睛盯過來。
王野總算反應過來:「他娘的,張大山、趙五六、劉茫茫,原來是你們三個告密……」
三個人均露出無辜的表情。
戚繼光將一個盒子丟在王野面前:「別怪罪他們,看看這個。」
盒子被打開了,是好幾十封信,幾兩碎銀子。燭火照耀之下,可見信被安放得很齊整,銀子光潔如新,小小的盒子既寒酸,又好像很珍貴。
王野看得滿腦子問號,許久之後才問了一聲:「這到底是什麼意思?」
戚繼光背對著幾人,長嘆一口氣。
張大山站出來:「是老董的意思,你當時砍了那倭奴腦袋,發力過猛,又有餘毒,當場昏過去。他還奄奄一息,留有遺言。」
「近些日子,倭寇愈加厲害,個個刀法精熟,他這老傢伙也著了道。」
「你是被他救回來的,他不給你安置明白,死也不安心。他憂心你年紀輕輕,無有家室,白費韶華,托我們告知戚將軍實情,逐你離軍。」
王野瞪大了眼睛,張口想要說些什麼,卻被打斷。
趙五六補充:「他還有件事情,也一併交付給您,便是這些信件、銀子,信件是多年從軍,與他獨女來往書信。」
「他的妻子是待產而死,一家只父女二人,因會一些家傳功夫,來戚家軍討口飯吃。」
「他這兒的信件,是他女兒送來,他女兒那邊兒也成對,俱是他寫就,三年五十六封,一一都對得上。」
「只差了一封,她女兒此番送來第五十七封,他卻寫不回去了。唯一能做,是送回這些幾年積攢的俸祿,用以給他女兒討生活。」
「他對你放心,讓你去傳信兒,你千萬不能辜負。」
王野深吸一口氣,又低頭看了看手中盒子,想到遠方那個不知道自己父親已死的女孩兒,不由面露難色。
正欲再說什麼,偏偏又被打斷。
劉茫茫總結:「野兒,老董收下你,本來是看你餓死,給個營生,但也是你人刻苦、肯下心、有稟賦,短短几個月,刀法比我們仨都精道。」
「他安置你,沒想過你有今日。見你這般能耐,他也死得安心。」
「現在你立了大功,學了本事,將軍還有賞銀賜下,此後出入江湖朝野,大有去處,便就不要拘泥了。」
「我們死,你不死。我們拼,你不拼。這是他的想法,也是我們共同的念頭。」
王野終於是一句話也說不出來了,什麼都堵在了嗓子眼裡,一丁點兒吐不出來。
他看了看三個人,又看了看手中的盒子,再看了看旁邊站著的戚繼光。
還能說什麼呢?
他深吸一口氣,點了點頭:「好,我自退去便是。老董的女兒,也包在俺老王身上,照顧得妥妥噹噹。」
三人聽了,並不如他想像中那般感動,而是對視一眼,哈哈大笑。
「裝什麼大人!」
「說什麼大話!」
「去做你的大事!」
今日這樣的事情,在戚家軍並不少見。
這幾千人都是戚繼光從義烏親自帶出來的,戚繼光帶著他們打下偌大的名頭,這偌大的名頭也是他們為戚繼光打下。
他們有任何最微小的意願,戚繼光都會親自過問、經手、處理。
在今日之前,戚繼光並不識得老董是誰,也不知曉王野哪個,但三個士兵有事請求,他自然應之,親自來找王野。
《紀效新書》有云:為將之道,所謂身先士卒者,非獨臨陣身先,件件苦處,要當身先。所謂同滋味者,非獨患難時同滋味,平處時亦要同滋味。
便也是這個道理了。
最終,老董被放在棺材裡,在全軍將士目光下,就地埋葬,刻下名姓,同樣刻下名姓的還有幾十人。
他們個個有碑,人人有名,在他們不遠處就是亂葬崗,埋著數千以計的倭寇,好像連魂魄也被他們鎮壓,死了也勿要作亂。
兩方在外表上看,似乎並無區別,不過死亡而已。但所有人都知道,這些死亡和遠處那些死亡絕不相同。絕不。
抗倭一役還遠遠沒有完結,這場犧牲不過中道。軍情緊要,四處告急,接下來是去福清縣城,那裡盤踞近萬倭寇,是註定比橫嶼島更慘烈的一場酣戰。
但這一場戰爭,是沒有了王野的份兒。
他最後跟著這支隊伍的一段時光,便是隨著戚家軍回到寧德縣城。
他當然有資格享受這一場勝利。
八月十五,中秋,月圓。
戚家軍凱旋進駐寧德縣城,大肆宣揚勝果,得到百姓們的夾道歡迎,紛紛送來月餅、鮮花、歡呼、掌聲。
王野走在隊伍中間,手捧著老董留下來的鐵盒子,感到沉甸甸,趁手得很。百姓都誇他是少年英雄,他開心之餘,想到老董,又悲傷,又喜悅。
當晚,戚繼光讓眾將士在城外小山坡上紮營,共賞遠天上明月,一齊度過中秋。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王野和三個兄弟圍坐在一起,特意留了個位置,把盒子擺著,以當老董,一起呆呆看天上的月亮。
到了這時候,難免有些情懷舒張。
張大山說:「月亮好圓。」
趙五六說:「好圓的月亮。」
劉茫茫說:「好月亮的圓啊。」
王野則說:「這就是大明的月亮啊,真圓。」
有傳令官正好走來,聽著莞爾:「什麼鬼扯玩意兒,戚將軍口授《凱歌》一首,大傢伙兒記著詞句,齊聲歌唱。」
扯了扯嗓子,高歌道:「且聽我唱嘞——」
萬人一心兮,泰山可撼。惟忠與義兮,氣沖斗牛。主將親我兮,勝如父母。干犯軍法兮,身不自由。號令明兮,賞罰信。赴水火兮,敢遲留。上報天於兮,下救黔首。殺盡倭奴兮,覓個封侯。
不止一個傳令官如此,漫山遍野的將士,都有傳令。不一會兒,一首《凱歌》傳遍山崗上下,有人淺哼,有人傳唱,有人聲嘶力竭,面紅耳赤。
這一切從四面八方升騰上去,漸漸匯聚成一個巨大的聲音,有了節奏,有了起伏,震天動地般地響徹,好像一團無形升天的火,傳得好遠好遠好遠。
遠方的家人,地下的魂靈,可聽得到嗎?
「呼……」
病榻上身子挺直,似拉滿了的弓,許久才脫力般垂落下來,重新躺回去。
這時候才有真切而實在的感受,腰腹和肩頭上的兩處傷勢開始發作了,一處是被倭刀斬傷,一處是被手裏劍戳中。
王野忽然覺得諷刺,曾幾何時,他因遊戲研究過這些兵刃,現在心中卻只有長久為敵的疲憊和深入骨髓的厭惡。
穿越到這個世界,已經三個月了。當兵也有三個月了。
三個月時間,竟能讓人習慣跨越了五百年的生活,他從二十一世紀來到了十六世紀,迄今已沒半點不熨帖。
甚至比常人更明白怎麼活著。
王野沒有冒然動作,而是乾脆閉目養神,靜靜躺在傷床上,時不時抬抬手,動動腳,體會細微動作中身體保有的機能。
傷勢被纏裹保護得很好,肯定不會惡化,他在心中默數一分鐘。
躺下吧躺下吧,身體時刻想要給懶惰的藉口。
而他說:起來。心靈給身體以最後通牒。
在這個過程中,可以清晰聽見周圍升騰起一些哀嚎的聲音,從沉重的鼻息里爭先恐後此起彼伏地跳躍出來,正如他剛才的驚醒一樣。
營帳里受照顧的傷兵永遠不止一個人,一個營帳約有四五十人,有人在昏厥,有人在啜泣,有人在嘆息。
也有人在痛罵,充滿情緒、怨憤、不甘和惡毒,但彼此間的默契是不打擾休息的同僚,於是痛罵也是暗暗痛罵。
來到這裡的人,將這一切看在眼中,大約會覺得人生來就是為了受傷、受苦和受折磨的。但看得久了,呆得久了,不會這麼想。
許多壞消息,唯一好消息是營帳頂住了呼嘯的風,風發出的聲音很大,聲音越大也就越安心。
再遠一些就是潮水的聲音,這是橫嶼島的特色地貌。
橫嶼島距離寧德縣漳灣東側十里左右,潮起潮落,變幻地形,起時與岸隔世,一片汪洋,落時顯露路徑,淤泥成灘,是成易守難攻之處。
倭寇侵占此巢,久據為穴,是選對了地方——但選錯了對手。
誰讓戚家軍來了呢。
……
……三、二、一。
「起。」
王野艱難地站起,腰腹曲著,左臂垂下。
受了傷的他身上並存著壯碩和虛弱兩種狀態,一身骨肉勻稱,結實飽滿,只是帶傷。
營帳門口有人守衛,覺察有人出來,警惕按住腰刀,一抬眼看到了是他,驚意頓去,眼睛一亮,儘是暖色。
「野兒,好樣的,那樣重的傷,只倒了三個時辰。」
王野沒半點兒他所講的那樣英雄,撐在營帳的支柱上咧嘴:「熊哥,戰局如何?」
「戰局已定,倭奴在島上四處逃竄,大傢伙兒分兵三路:追殺殘部、解救平民、安置傷員。」陸洶說好消息,但臉上沒有喜色。
王野先開心,嘿嘿笑了兩聲,但觀察到陸洶的神色,笑聲漸漸消散,像是一條路徑漸漸沒了前方。
「……老董他?」
陸洶搖了搖頭,指向了一個方向:「當下無需傷員,去看看吧,他是為了救你而去的……」
天色蒙蒙亮,就著微白的光分辨出島嶼上的血與水,細細雨披,點點腥風。
這場仗打了一夜,聽起來很長很不容易,但橫嶼島被占據三年之久,一夜就收復回來,其實可以用勢如破竹四個字。
此時橫嶼島的確已經被戚家軍全面控制,入目來來往往、行色匆匆,俱是同僚,大家收拾殘局之暇,也不忘相互點頭示好,喜悅的氛圍顯而易聞。
王野沒辦法那麼開心。
他知道,這些人開心是因為勝利了,而且戰友皆還活著,可自己開心是圖個啥呢?
當然沒人知道他是死了兄弟,他大可以裝作和所有人一樣快活,可他自己知道。
他媽的。
王野終於到了目的地,那是一片被挖掘開來的荒地,鼻子裡聞得到臭氣和死氣。
所有與死亡有關的工作都在這裡進行,避開了正常的營地,十幾個同僚持刀拿劍,看護著一些被俘虜的倭寇,令他們搭建棺材、挖掘墳墓。
旁邊寬闊地帶分列了兩片屍體,一部分是被好好安置,容顏肅穆,那是戰友。另一部分則胡亂棄置,不管不顧,那是敵人。
在這兒領頭是一個拿紙筆墨汁的軍官,正在記載什麼。旁邊的將士們時不時拿刀鞘抽打那些幹活不利索的倭奴。
王野來了,眾人一抬頭,看到模樣,便就瞭然。
「來見兄弟?」領頭問。
王野硬邦邦說:「還有仇人。」
這話有點虎,幾個同僚對視起來,軍官好像有點難辦:「自家人有名有姓有來頭,我們可以查。但仇家嘛……」
王野描述了起來:「他會功夫,有本領,用的刀和普通倭奴不同,刀鞘上有獨特的銘文……」他知道那是日文,但不知道是平假名還是片假名。
如此情形可大不一樣,普通的倭奴隨處可見,難以分辨,似這般還很有辨識度的。
果然,軍官很有文化,聽罷了便拿筆在紙上劃了兩下,讚賞道:「你還挺了不起,殺的不是武士就是忍者。這些傢伙便入江湖,亦能躋身高手之列。」
把白紙舉起來,給王野晃晃:「刀鞘上銘文,是不是這麼兩個?」
王野搖了搖頭。
軍官低頭又書寫起來,並解釋道:「前個是『服部』,這個是『猿飛』,還有柳生,上泉……你再看看?」
王野眼前一亮,這次的正確,原來仇家姓猿飛!
他問了軍官一遍這玩意兒怎麼念,軍官教會了他,聽他咬牙切齒翻來覆去地念叨幾次,似乎要把這名字吃下去。
軍官帶他來到一批倭寇的死屍面前,給他講述:「這些俱是叫猿飛的。猿飛的意思是像猿猴一樣靈動飛騰,上樹下水,個子越小,能耐越大。」
伸手指了個形貌猥瑣的矮矬子:「你看裡面這個,最害人的是他,聽說帶走了五六個兄弟。你且瞧去,是不是你們那一隊得手的?」
王野搖頭,聳聳左肩,指指腰腹:「俺們一隊五人,就一個去了,待殺了他,我也就這副模樣,另外三個一招就倒,輕中傷。」
軍官恍然大悟:「哦,我知道是誰了。」
領著王野越過好幾個猿飛,指著一個中等體型的:「是這個罷?怎麼沒頭?」
王野也發現他沒了腦袋,正自疑惑,對不上自己腦中的醜惡相貌。
隨即才想起來,哎喲一聲,一拍腦門:「沒頭的正是,我昏厥之前砍去,忘了。」
軍官翻個白眼:「不早說,沒頭的就這一個,用不著麻煩了。」順手把刀遞過來:「挫骨揚灰,不在話下啊?」他當然知道王野的目的。
王野以完好的右手拿了刀在手,一邊砍那沒頭屍體,將之分屍泄憤,一邊詢問:「我取此賊,該是厲害的,還是不厲害的?」
軍官努了努嘴,示意一觀體型。
王野順著看過去,漸漸有些沮喪,因為印象中的對方十分厲害,費了好大功夫,可是在猿飛之中體型適中,不大不小。
他一邊繼續砍屍體,一邊看向那最小的一個,疑惑道:「怎麼這個能耐最大,卻不是害人最多的?」
軍官抬頭看他一眼,言簡意賅:「他個頭小,膽子可大,折了咱們一桿旗子,腿子跑得如車軲轆,直奔戚將軍去了,自然一個人也沒害得。」
王野這下就沒什麼不明白了,俞龍戚虎嘛,這名頭誰人不知呢?倭奴也是膽大包天,戚家軍的大旗也敢折了。
費了些許勞累功夫,將那「猿飛」分屍成七八十塊,王野才往老董那裡去。
老董的屍體被安置得很好,生前他被「猿飛」一刀腰斬,但兄弟們不曾虧待,將屍體找到拼湊起來,裹上白布,面容安詳,死而瞑目。
王野在他旁邊坐著看了許久,方雙手合十,跪倒在地,磕頭連拜三下。
……
那是昨夜的事情,戚家軍渡河攻島,一擊而勝,倭奴大勢已去,乾脆化整為零,各自潛入山林之間守株待兔,捕捉自己的獵物,能害幾個算幾個。
五人小隊深入其中,第一時間遭遇的是猿飛偷襲,難以結成三才陣對付。
猿飛刀法精熟,身法靈動,倏然而出,宛若異妖。一照面刀光連躥,三個人應聲而倒,紛紛喪失戰鬥力,同時擲出手裏劍,瞄準了王野。
王野左肩中了一擊,一聲不響,右手一按腰刀彈出斬空。生死也就在那一瞬,他沒有斬中猿飛,而是格擋了猿飛直取他胸口的第二斬。
「好快的鬼子!?」
猿飛勝在靈動,但倭刀不善用於拼力,虎口一震,刀口崩裂,身子在剎那之間僵直。
黑夜中火花四濺,兩虎相爭,真正的贏家是老董,他乘勢而動,腰刀動如流光,閃若晨星。只一刀,猿飛的手掌放出血光,四根手指飛上了天空。
老董當即從鼻子裡哼一聲,咧嘴一笑。事後來看,此乃臨戰大忌,實在不該。
只是倭刀常以「劈砍」為用,雙手最佳,單手使用,威力將大打折扣。照著過往經驗,這一刀應當使得猿飛殺力大減,難怪老董得意忘形。
老董的錯誤在於信賴經驗卻用錯經驗,他沒有遇到過如猿飛一樣的忍者,這些人用太刀但不全依靠太刀,真正的威脅在於層出不窮的暗手。
猿飛慘叫一聲,但是一張開嘴,一連串的細針從口裡吐出。老董前一刻的大笑似乎都還沒有結束,身子一顫,一聲不吭,仰面倒下。
王野刀光再至。
要說體魄,王野其實不下於猿飛,力量就等於速度,他也不會比猿飛慢。但是對力量的掌控就差得遠了,猿飛豎手還臂,擋在面前。
刺啦一聲,忍者裹身布匹被刀鋒一觸即破,之後卻並非血肉之軀。一抹烏色金屬光澤落入王野眼眸,這是倭島忍者臂甲。
這時期的倭島制甲技術,本不能夠抵擋千錘百鍊的大明單刀。
然而猿飛自和刀鋒一經糾纏,手臂畸變拱動,發勁一錯落去,便就卸力,順刀勢而下,摩擦出大量烏金色澤的光火。
陰流秘術之「活人劍無刀取」。
用中國話說,即「空手入白刃」功夫。
陰流祖師名喚愛洲移香齋,乃是山中悟道之武人,諳就「猿飛」之術,自詡「陰流」,正取自孫子兵法中「難知如陰」的要訣。
「無刀取」是陰流至高無上秘訣,勢成之後,在中原亦為一流高手。
猿飛練得自不到家,但二一添作五,有了臂甲墊著,也成一股勁力,潛伏大臂小臂之間,起如蛇纏,伏如蟒裹,幾如內家真氣一般玄妙。
一個呼吸之間,黑暗中來回來幾下,極為快速的拉扯,王野如陷泥潭,總是慢人一步,手中腰刀已分不清是你的我的。
心馳搖曳間,猿飛手如穿花蝴蝶,無聲無息貼著刀鋒戳出,來掐王野的脖頸。
王野撤刀後退,待到看清,心叫不妙。這隻手掌,恰是斷了四指,被他一掌拍開,但已落入陷阱。
對方想的不是靠這殘肢傷敵,也傷不了敵——只求他為了攔截,出現破綻。
猿飛另一隻手潛藏在暗處,五指完好,早已蓄勢待發,握太刀在掌間,抬手一揚,勢成漆黑林間飛起的一道烏光,擦過王野的腹部。
王野身子一僵,跌倒在地,腸肚間一片冰涼,鮮血如注。
猿飛桀桀冷笑,正待追擊,踏出來了一步。但他千算萬算,沒料到的是老董捨生悍勇,倒而不死,忽然長身而起,大喝一聲,一把從後擒抱。
他怒吼一聲,手腕扭轉,一刀倒切,將老董斬成兩截,動作也被拖延。
「動手!」老董的聲音。
這是最後的機會了,王野想也不想,抽刀在手,一刀大光起,將猿飛腦袋砍了。
……
回憶結束的時候,王野才發現身旁不知道什麼時候多了一個人,身著甲冑,是自己人,其餘兄弟們倒是盡跑開了。
王野坐在地上,揉了揉發麻的腿子:「老兄,那些傢伙呢,怎麼跟鬼似飄走了?」
「他們休息去了,準備啟程回去。順便……留點說話的機會。」
那是個中年男子,鬍鬚雜亂,眼神溫潤,像水一樣:「你就是那個野兒?」
王野苦笑:「你知道我,我怎麼不知道你?難不成是因我死了兄弟,竟至於如此大名鼎鼎?」
中年男人腰間也佩刀,刀鞘上有獸頭。
他用虎口輕輕摩挲猙獰野獸的腦袋,聲音輕輕柔柔的,以表達安慰:「從軍者總會傷亡,卻不是枉死,還記得《紀效新書》禁令篇所提要?」
王野一怔,點了點頭:「自入軍中,五日背完,字句不敢忘。話我記著,道理也明白。」
《紀效新書》是戚繼光為求抗倭有效,練兵有成,親自手書著作。自入戚家軍人,無不牢記,倒背如流。
中年人所提及《禁令篇提要》,是這樣一行:凡你們當兵之日,雖颳風下雨,袖手高坐,也少不得你一日三分。這銀分毫都是官府征派你地方百姓辦納來的。你在家那個不是耕種的百姓,你肯思量在家種田時辦納的苦楚艱難,即當思量今日食銀容易,又不用你耕種擔作,養了一年,不過望你上陣殺勝。你不肯殺賊保障他,養你何用?就是軍法漏網,天也假手於人殺你。
戚繼光文字粗率,不復潤飾,宛若口語般魯直,但卻說到士卒心中,情真意切。
王野想起這行字,再看了看下邊兒老董,知道他為百姓萬民而死,死而瞑目,了無遺憾。
當下點了點頭,不再為老董唉聲嘆氣,又搖了搖頭,還是頗不爽利:「只是憋屈著勁,輸了一籌,要是我再厲害一些就好了。」
中年人鼓勵道:「你畢竟斬了一員猿飛,夠厲害啦。」
王野很沮喪:「自知之明我有,單打獨鬥,不是對手。」
「你當然不是,也不可能是。」
男人打斷他說:「他既入陰流『目錄』,不知修了十幾年。你則此前從未拿過刀,是老董帶你入了伍,至今三月不到。」
「我看了屍體,你缺乏經驗,光用軍陣的刀法胡干蠻幹,卻已成了氣候——你很有習武的天分。」
「武功啊……誰不知道它的好?誰又不想練呢?」王野抬頭看著天,天更亮了一些,可還是灰濛濛一片,分不清前路。
搖了搖頭,嘟囔一句:「我光從傳聞里聽說過這玩意兒。」
這世界是存在武功的,他穿越三月,也多多少少聽說了什麼武當少林,五嶽劍派,甚至是左冷禪,岳不群。
這讓他想起前世小說家言,這些人莫非真能催動內家真氣,殺人於無形?心中哪裡沒有嚮往?
不過他是肉身穿越,也沒金手指外掛,舉目無親,陌生時空,憑什麼奢望這些呢?
還不如在戚家軍練一練刀法軍陣,打熬氣力,有了些許底氣,之後再去爭搶些機緣呢。
這樣做保底還有好處,起碼殺一殺鬼子,積累功德,便也是沒白穿越了。
男人忽然狀似無意問:「你是老董的親戚?孩子?怎地姓王?」
王野隨口道:「孤露呢。」
男人挑眉道:「無依無靠?」
王野看著老董的屍體,聳了聳肩:「我與老董素不相識,他見著我可憐,將我撿來的,稀里糊塗入了伍……嘿,倒也不錯。」
男人問得很細緻:「你也無有妻子?」
「我還太早……噓——」王野反應過來,伸出食指,堵在嘴巴上:「這話莫提,叫上面聽了去可不好。」
中年人似笑非笑:「怎地有個不好?」
王野切了一聲:「裝傻充愣?自古以來皆知,徵兵自一家一戶起征,採用青壯男丁。父兄在軍者父歸,兄弟在軍者兄歸,獨子無兄弟者歸養。」
「似我這般,根本不該從軍,而該去找婆娘生娃娃。又不是戰亂年代,若人人如我一般,使得無所傳承、無有子嗣,大明也沒未來啦……等等。」
王野說得過癮,但漸漸發現中年人面色已不對了去,他終於覺察到了某種不對勁,聲音漸小。
沉默了一會兒:「您到底……咳咳,敢問貴姓?」
「免貴姓戚。」中年人淡淡道。
溫潤的目光自上而下,像是蓮花瓣兒盛開怒放,裡面竟藏著說不明白的威嚴:「野兒,你自己說的大道理,想必自己也再清楚不過,對嗎?」
……
「你該去生個孩子,這裡誰家沒有子女兄弟?用得著你來拼命?」
「你身無分文,入了軍中,自此學些本事,老董也是好心。但這事不可有先例,否則軍紀既亂,為人詬病,難以立足於朝野。」
「你要回來可以,找家婆娘生個孩娃娃,或找到你失蹤的爹娘兄弟,以盡傳續人倫之責,否則就給老子滾蛋。」
戚繼光單手提著王野,像是提著一隻小雞,漫步往營帳里去了,周圍路過了一些軍士,都朝著他熱情呼喚,並對他手中的王野報以奇特目光。
除了軍士,還有當地百姓,他們被倭寇俘虜,現在又被解救,路過之時,人皆跪地磕頭,稱作菩薩。
王野自被戚繼光戳穿,便失魂落魄、垂頭喪氣,直到被帶進中心營帳,三個受了傷的傢伙正在那坐著等他,六隻眼睛盯過來。
王野總算反應過來:「他娘的,張大山、趙五六、劉茫茫,原來是你們三個告密……」
三個人均露出無辜的表情。
戚繼光將一個盒子丟在王野面前:「別怪罪他們,看看這個。」
盒子被打開了,是好幾十封信,幾兩碎銀子。燭火照耀之下,可見信被安放得很齊整,銀子光潔如新,小小的盒子既寒酸,又好像很珍貴。
王野看得滿腦子問號,許久之後才問了一聲:「這到底是什麼意思?」
戚繼光背對著幾人,長嘆一口氣。
張大山站出來:「是老董的意思,你當時砍了那倭奴腦袋,發力過猛,又有餘毒,當場昏過去。他還奄奄一息,留有遺言。」
「近些日子,倭寇愈加厲害,個個刀法精熟,他這老傢伙也著了道。」
「你是被他救回來的,他不給你安置明白,死也不安心。他憂心你年紀輕輕,無有家室,白費韶華,托我們告知戚將軍實情,逐你離軍。」
王野瞪大了眼睛,張口想要說些什麼,卻被打斷。
趙五六補充:「他還有件事情,也一併交付給您,便是這些信件、銀子,信件是多年從軍,與他獨女來往書信。」
「他的妻子是待產而死,一家只父女二人,因會一些家傳功夫,來戚家軍討口飯吃。」
「他這兒的信件,是他女兒送來,他女兒那邊兒也成對,俱是他寫就,三年五十六封,一一都對得上。」
「只差了一封,她女兒此番送來第五十七封,他卻寫不回去了。唯一能做,是送回這些幾年積攢的俸祿,用以給他女兒討生活。」
「他對你放心,讓你去傳信兒,你千萬不能辜負。」
王野深吸一口氣,又低頭看了看手中盒子,想到遠方那個不知道自己父親已死的女孩兒,不由面露難色。
正欲再說什麼,偏偏又被打斷。
劉茫茫總結:「野兒,老董收下你,本來是看你餓死,給個營生,但也是你人刻苦、肯下心、有稟賦,短短几個月,刀法比我們仨都精道。」
「他安置你,沒想過你有今日。見你這般能耐,他也死得安心。」
「現在你立了大功,學了本事,將軍還有賞銀賜下,此後出入江湖朝野,大有去處,便就不要拘泥了。」
「我們死,你不死。我們拼,你不拼。這是他的想法,也是我們共同的念頭。」
王野終於是一句話也說不出來了,什麼都堵在了嗓子眼裡,一丁點兒吐不出來。
他看了看三個人,又看了看手中的盒子,再看了看旁邊站著的戚繼光。
還能說什麼呢?
他深吸一口氣,點了點頭:「好,我自退去便是。老董的女兒,也包在俺老王身上,照顧得妥妥噹噹。」
三人聽了,並不如他想像中那般感動,而是對視一眼,哈哈大笑。
「裝什麼大人!」
「說什麼大話!」
「去做你的大事!」
今日這樣的事情,在戚家軍並不少見。
這幾千人都是戚繼光從義烏親自帶出來的,戚繼光帶著他們打下偌大的名頭,這偌大的名頭也是他們為戚繼光打下。
他們有任何最微小的意願,戚繼光都會親自過問、經手、處理。
在今日之前,戚繼光並不識得老董是誰,也不知曉王野哪個,但三個士兵有事請求,他自然應之,親自來找王野。
《紀效新書》有云:為將之道,所謂身先士卒者,非獨臨陣身先,件件苦處,要當身先。所謂同滋味者,非獨患難時同滋味,平處時亦要同滋味。
便也是這個道理了。
最終,老董被放在棺材裡,在全軍將士目光下,就地埋葬,刻下名姓,同樣刻下名姓的還有幾十人。
他們個個有碑,人人有名,在他們不遠處就是亂葬崗,埋著數千以計的倭寇,好像連魂魄也被他們鎮壓,死了也勿要作亂。
兩方在外表上看,似乎並無區別,不過死亡而已。但所有人都知道,這些死亡和遠處那些死亡絕不相同。絕不。
抗倭一役還遠遠沒有完結,這場犧牲不過中道。軍情緊要,四處告急,接下來是去福清縣城,那裡盤踞近萬倭寇,是註定比橫嶼島更慘烈的一場酣戰。
但這一場戰爭,是沒有了王野的份兒。
他最後跟著這支隊伍的一段時光,便是隨著戚家軍回到寧德縣城。
他當然有資格享受這一場勝利。
八月十五,中秋,月圓。
戚家軍凱旋進駐寧德縣城,大肆宣揚勝果,得到百姓們的夾道歡迎,紛紛送來月餅、鮮花、歡呼、掌聲。
王野走在隊伍中間,手捧著老董留下來的鐵盒子,感到沉甸甸,趁手得很。百姓都誇他是少年英雄,他開心之餘,想到老董,又悲傷,又喜悅。
當晚,戚繼光讓眾將士在城外小山坡上紮營,共賞遠天上明月,一齊度過中秋。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王野和三個兄弟圍坐在一起,特意留了個位置,把盒子擺著,以當老董,一起呆呆看天上的月亮。
到了這時候,難免有些情懷舒張。
張大山說:「月亮好圓。」
趙五六說:「好圓的月亮。」
劉茫茫說:「好月亮的圓啊。」
王野則說:「這就是大明的月亮啊,真圓。」
有傳令官正好走來,聽著莞爾:「什麼鬼扯玩意兒,戚將軍口授《凱歌》一首,大傢伙兒記著詞句,齊聲歌唱。」
扯了扯嗓子,高歌道:「且聽我唱嘞——」
萬人一心兮,泰山可撼。惟忠與義兮,氣沖斗牛。主將親我兮,勝如父母。干犯軍法兮,身不自由。號令明兮,賞罰信。赴水火兮,敢遲留。上報天於兮,下救黔首。殺盡倭奴兮,覓個封侯。
不止一個傳令官如此,漫山遍野的將士,都有傳令。不一會兒,一首《凱歌》傳遍山崗上下,有人淺哼,有人傳唱,有人聲嘶力竭,面紅耳赤。
這一切從四面八方升騰上去,漸漸匯聚成一個巨大的聲音,有了節奏,有了起伏,震天動地般地響徹,好像一團無形升天的火,傳得好遠好遠好遠。
遠方的家人,地下的魂靈,可聽得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