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投稿雜誌社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等過完節回來的第一日上課,班主任李心也回來上課了。

  只是,她面色蒼白、憔悴了不少,精氣神明顯是大不如從前了,看來沒有從未婚夫的離世緩過勁來的。

  看來自己的小說要加快進度了,她寫的小說,是李心和未婚夫兩人的真實事件改編,她不知道李心能不能夠看到自己寫的小說,但是她決定還是要全力以赴,將這份對生命的感悟和對情感的細膩描繪傾注於筆尖。

  希望李心能夠看到後,能夠從中找到一絲慰藉,哪怕只是片刻的安寧與釋懷。

  她深知,文字有著跨越傷痛、連接心靈的力量,尤其是當它們源自於真實而深刻的情感體驗的時候,那種感覺會更加的深刻。

  每日手寫兩萬,已經過去八天了,小說也寫到尾聲了,再有兩天的時間就能夠完工,修改一邊,重新抄寫一遍下來,這個月月底就能夠完工了。

  現在張秋瑞考慮投稿哪家雜誌社了。

  她現在心裡頭有四個目標一個是《延河》

  《延河》是是SX省作家協會主辦,早在八十年代,陝西出了一批在全國有影響的作家和作品,如賈平敖、陳中實、陸遙等文學巨匠的佳作就曾在《延河》上發表,這份雜誌無疑擁有深厚的文學底蘊和廣泛的讀者基礎,投稿於此,或許能讓自己的作品得到更多文學前輩的關注和指導。

  並且《延河》號稱小《人民文學》的稱呼。

  第二個選擇是《收穫》,《收穫》刊登中長篇小說為主,只不過是雙月刊,暫時被張秋瑞列為最後的選擇。

  第三個則是《萌芽》,創辦五六年,是國內第一本青年原創文學刊物,1999年,萌芽聯合13所著名高校合辦中國權威作文大賽—新概念作文大賽。大賽發掘出韓韓、郭敬名、張躍然等80後文化偶像,《萌芽》因而被譽為「80後偶像搖籃」。

  張秋瑞的小說以細膩的情感描繪和深刻的生命感悟為特色,與《萌芽》的定位不謀而合。

  最後一個選擇,是市區的《瀟湘雜誌社》,這間雜誌社開設在星城。

  面對這四個各有千秋的選擇,張秋瑞陷入了深思。

  其實張秋瑞想投《延河》。她認為,作為一份有著深厚文學底蘊的雜誌,《延河》更能理解和欣賞她作品中的情感深度與文學價值。

  最後,張秋瑞還是決定投稿《瀟湘雜誌社》了,因為她不知道要不要改稿子的,要是要修改的話,自己前去市區也方便的。

  因為這個年代,出個遠門還要生產隊寫介紹信的,她本來就是星城人,去市區省下許多繁瑣的手續。

  在九月三十號的時間,張秋瑞終於把小說寫完,修修改改,抄寫完了。

  郵寄出去之前,張秋瑞另外還『抄』了三首詩和小說一塊郵寄到《瀟湘雜誌社》。

  三首詩,一首《致橡樹》,後世這首詩被高中語文教科書內容,可見這首詩的質量,不過現在歸她了。

  這首詩有三十六行,七毛錢一行的話,就有二十多塊錢,並且每行都沒幾個字,可見寫詩來錢快。

  第二首《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之所以『抄』這首詩下來,或許這詩人沒寫出這首詩出來,就不會意外身亡了,自己也算間接救了一個人。

  第三首《鄉愁》,後世這首詩也被語文教科書內容,同樣證明了其文學價值與深遠影響。

  張秋瑞在抄寫這三首詩時,心中不禁泛起層層漣漪,仿佛與那些未曾謀面的詩人進行了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

  好像,自己太不要臉了。

  完成這一切後,張秋瑞小心翼翼地將手稿裝入信封,貼上郵票,投進了郵筒。那一刻,她的心情既緊張又充滿期待。

  至於後續拒稿或者中稿,雜誌社會回信給她的,地址和收件人張秋瑞寫的是她三哥鞋廠的地址和名字的。

  這日清晨。

  「三哥,平時有沒有人會寫信或是郵寄東西給你的?」張秋瑞昨天把手稿寄出後,回信的地址是留的她三哥鞋廠的,她暫時不想把自己寫小說投稿的事情告訴她三哥,便悄摸著打聽著。

  「基本上是沒有的。你問這些幹什麼?」張文民奇怪的問道。

  「過一段時間,要是投遞員給你來信了,你別拆開,是我的。你也別問,我想告訴你的時候,自然是會告訴你的。」張秋瑞神秘兮兮地眨了眨眼,嘴角掛著一抹狡黠的微笑。


  張文民見狀,雖然心中滿是好奇,但看著妹妹那副不願多說的模樣,也只好按捺住自己的探究欲,點了點頭表示應允。「好,我記住了,如果有信來,我一定原封不動地給你留著。」

  張秋瑞心中暗自鬆了一口氣,感激地看了三哥一眼,她知道三哥雖然性格直率,但對她總是格外包容。

  「小姑、小叔,這蘑菇越長越大了,明兒是不是可以拿去賣第一批了。還有第二批種在凹槽的蘑菇也有近十日了,長勢也很好的。」張明琪在給蘑菇澆水的時候,發現第一批他們種下的蘑菇已經長成了圓潤飽滿的模樣,傘蓋層層疊疊,宛如精緻的小傘兵,排列得整整齊齊,在清晨的露水下更顯生機勃勃。

  張明琪心中不禁湧起一股成就感。

  「三哥,這蘑菇明日可摘下來賣出去了。」張秋瑞走過來看了看道。

  如今他們種下的蘑菇有三批,第一批是三個木槽,三個木槽收上來的蘑菇,大概有七八斤不到十斤,第二批是六個木槽,六個木槽收上一批蘑菇上來,有十七八九斤。

  第三批則是在後院的小木屋,也是最大的一個播種地。

  足足擺放了二十二個大小不一的木槽,收穫上來一批蘑菇,至少都有六七十斤蘑菇了。

  不過,第二批才種下十天、第三批才種下七天,想要等第二批、第三批蘑菇收上來,至少要等到十月二十號左右。

  「這真要拿到黑市去賣嗎?」張文民臉上露出興奮之色,隨後想到這兒,他有些遲疑了起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