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3章坦誠相對
第083章坦誠相對
李亨臉色一變,陡然間憤怒地猛然一拍桌案,斥責道,「放肆!張瑄,爾在本宮面前如此胡言亂語……難道就不怕本宮在父皇面前參你一本,治爾一個教唆太子心懷叵測之罪?」
張瑄神色不變,鎮定從容地望著神色變幻的李亨,淡淡又道,「殿下,治臣的罪容易,但恐殿下的儲君之位難保。」
「臣今日斗膽進言,實是有感而發、為殿下著想。臣可對天宣誓,臣對殿下如有貳心,當死無葬身之地。」張瑄朗朗而言,古人很重誓言,見張瑄竟慨然發誓,神清氣朗毫無懼意,李亨的疑懼自然是消散了很多。
「哎……子瞻啊,汝之忠言,本宮自是懂的。但是,汝並不完全知曉本宮的難處。」李亨長聲一嘆,神情蕭索地掃了張瑄一眼,原本有些僵硬的身姿慢慢放鬆了開去。
「殿下的難處和苦衷,臣都知曉……但此刻生死關頭,殿下如若還不有所動作,必將……」張瑄也嘆了口氣,「如今朝廷內臣專權橫行,外藩擁兵自重,各方勢力自成一體。而殿下這個儲君,則完全被排斥在權力圈子之外……若是有人暗結藩鎮和內臣,向皇上上書廢殿下而自立,殿下以為皇上會如何?」
「到了關鍵時刻,何人可為殿下說話?眾口鑠金之下,皇上……」
張瑄說到這裡,聲音已經變得極其低沉,「居安思危尚有一線生機,保持現狀只能坐以待斃——臣言盡於此,還望殿下三思!」
「殿下,臣先告退。」張瑄該說的話都已經說完,如果李亨還是不開竅,他也不準備再說了。事不可為便不為——既然李亨真的是一個扶不起的劉阿斗,張瑄也便要立即轉變「思路」,另謀出路了。
張瑄轉身緩步向書房外行去。
他一步步走去,書房裡氣氛極其壓抑沉悶,能聽見李亨急促的喘息聲。
驀然,李亨突然開口顫聲道,「子瞻,留步,本宮有幾句話說。」
張瑄長出了一口氣,他果然沒有看錯李亨,這位一直蟄伏起來的太子殿下終歸還是有幾分野心的。
「殿下,臣在。」張瑄迅速回身躬身一禮。
「卿何故助我?卿又何能助我?」李亨的臉色微微漲紅,目光炯炯地凝視著張瑄,竟然也發散出了幾分凜然的氣勢。
張瑄淡然笑了笑,「臣出仕即為東宮之臣,不為殿下著想為何人著想?況且,臣與殿下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殿下興則臣永為殿下之臣,而殿下亡則臣亦難脫株連之禍。」
「所謂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又所謂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侍。臣以為,殿下大度雍容、仁孝為先,將來若登聖位,必是賢德之君,當是大唐萬民之幸。故而,臣願輔佐殿下,為天下延續大唐盛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臣雖年少,但胸懷報國之志……當務之急,殿下唯有自救,而臣所能做的就是出謀劃策、鞍前馬後任殿下驅馳而已!」
張瑄覺得自己這番話已經說得很坦誠了,意思無非是說,我如今跟你太子李亨綁在一顆繩子上,你倒霉我也要跟著倒霉,你掌權我也跟著沾光……利益攸關,助人就是幫己,這種坦誠的說辭顯然更有說服力,更能消除李亨心底潛藏的那絲憂慮。
果然,李亨苦笑著望了張瑄一眼,聲音慢慢變得柔和起來,「子瞻啊,話雖是這麼說,但……本宮……本宮又該如何呢?」
張瑄笑了笑,輔佐在李亨下方,舉起茶盞小啜了一口道,「臣以為,殿下首要做的是要樹立權威,積蓄力量!」
「殿下沉默得太久了,以至於很多臣屬都忽視了東宮的存在。這是一種非常危險的徵兆。殿下應當儘快敞開宮門,廣交內臣外將,爭取臣下的支持!」
李亨嘆了口氣,「子瞻,如此談何容易。內政權柄被楊國忠一人所把持,此人一向視本宮為大敵;而這些年來,外將藩鎮都已有歸屬,本宮此刻下手,已經遲了呀。況且,父皇那邊……」
「殿下,楊國忠其實不足為懼。楊國忠之所以權勢沖天,說到底還是因為皇上的寵信。如若失去皇上寵信,楊家的基石一推就倒。」
「當今天下藩鎮,安祿山不提,安西節度使、西域大都護高仙芝早已投入他人門下,唯有北庭節度使程千里,河西節度使哥舒翰二人,殿下可圖之!」
「至於說皇上——殿下不有所為,如何能探知皇上的真心意?以臣之見,殿下的仁孝甚為皇上嘉許,只是殿下的魄力仍不足於取信聖聽。只要殿下按制而行,不逾矩、不冒犯皇上,凡事多向皇上稟奏請示,臣以為皇上定會支持殿下。」
李亨眼前一亮。其實張瑄說的,李亨也不是沒有想過,只是他對皇帝的畏懼太深,由此就陷入了唯唯諾諾不敢輕舉妄動的心理誤區之中——皇帝是向讓他安守太子的本分,不要起謀權叛逆的心,但卻不是要讓他當懦弱的磕頭蟲。
「好!」李亨沉吟片刻,猛然一拍桌案,臉色的頹廢之色盡去,舉起茶盞向張瑄邀飲道,「子瞻……本宮今日與卿定下盟約,若是將來本宮事成,必不負卿!」
「臣當為殿下效死!」張瑄也神色凝重嚴肅地舉杯回應。
……
……
與張瑄一席長談後,太子李亨立即有所行動。在他的授意下,張瑄一方面整肅東宮的官僚系統,抓內務整頓;另一方面徵得皇帝同意,持太子金牌,去兵部換了一紙文書,找上羽林衛大將軍霍青,從羽林衛調了一支彪悍驍勇的百人隊進入東宮,充作太子親勛翊衛。
這本是東宮應有的編制,太子應有的禮儀護衛,皇帝沒有反對,兵部和羽林衛大將軍衙門那邊,更是一路綠燈。
短短几天的功夫,得到李亨信任和委託的張瑄,在東宮議禮制、定規矩、清舊習,採取雷霆手段多管齊下,一時間便將東宮上下調動運轉起來,一掃過去那種陰霾重重的落魄景象。
一石激起千層浪,東宮這邊的動作自然引起了大唐朝野的高度關注,而落入了一些有心人眼裡,這便馬上滋生出了深深的警惕——李亨究竟意欲何為?
皇帝默許了東宮的這一切,這讓李亨欣喜若狂,對張瑄的信賴更加深了一層。
李亨臉色一變,陡然間憤怒地猛然一拍桌案,斥責道,「放肆!張瑄,爾在本宮面前如此胡言亂語……難道就不怕本宮在父皇面前參你一本,治爾一個教唆太子心懷叵測之罪?」
張瑄神色不變,鎮定從容地望著神色變幻的李亨,淡淡又道,「殿下,治臣的罪容易,但恐殿下的儲君之位難保。」
「臣今日斗膽進言,實是有感而發、為殿下著想。臣可對天宣誓,臣對殿下如有貳心,當死無葬身之地。」張瑄朗朗而言,古人很重誓言,見張瑄竟慨然發誓,神清氣朗毫無懼意,李亨的疑懼自然是消散了很多。
「哎……子瞻啊,汝之忠言,本宮自是懂的。但是,汝並不完全知曉本宮的難處。」李亨長聲一嘆,神情蕭索地掃了張瑄一眼,原本有些僵硬的身姿慢慢放鬆了開去。
「殿下的難處和苦衷,臣都知曉……但此刻生死關頭,殿下如若還不有所動作,必將……」張瑄也嘆了口氣,「如今朝廷內臣專權橫行,外藩擁兵自重,各方勢力自成一體。而殿下這個儲君,則完全被排斥在權力圈子之外……若是有人暗結藩鎮和內臣,向皇上上書廢殿下而自立,殿下以為皇上會如何?」
「到了關鍵時刻,何人可為殿下說話?眾口鑠金之下,皇上……」
張瑄說到這裡,聲音已經變得極其低沉,「居安思危尚有一線生機,保持現狀只能坐以待斃——臣言盡於此,還望殿下三思!」
「殿下,臣先告退。」張瑄該說的話都已經說完,如果李亨還是不開竅,他也不準備再說了。事不可為便不為——既然李亨真的是一個扶不起的劉阿斗,張瑄也便要立即轉變「思路」,另謀出路了。
張瑄轉身緩步向書房外行去。
他一步步走去,書房裡氣氛極其壓抑沉悶,能聽見李亨急促的喘息聲。
驀然,李亨突然開口顫聲道,「子瞻,留步,本宮有幾句話說。」
張瑄長出了一口氣,他果然沒有看錯李亨,這位一直蟄伏起來的太子殿下終歸還是有幾分野心的。
「殿下,臣在。」張瑄迅速回身躬身一禮。
「卿何故助我?卿又何能助我?」李亨的臉色微微漲紅,目光炯炯地凝視著張瑄,竟然也發散出了幾分凜然的氣勢。
張瑄淡然笑了笑,「臣出仕即為東宮之臣,不為殿下著想為何人著想?況且,臣與殿下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殿下興則臣永為殿下之臣,而殿下亡則臣亦難脫株連之禍。」
「所謂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又所謂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侍。臣以為,殿下大度雍容、仁孝為先,將來若登聖位,必是賢德之君,當是大唐萬民之幸。故而,臣願輔佐殿下,為天下延續大唐盛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臣雖年少,但胸懷報國之志……當務之急,殿下唯有自救,而臣所能做的就是出謀劃策、鞍前馬後任殿下驅馳而已!」
張瑄覺得自己這番話已經說得很坦誠了,意思無非是說,我如今跟你太子李亨綁在一顆繩子上,你倒霉我也要跟著倒霉,你掌權我也跟著沾光……利益攸關,助人就是幫己,這種坦誠的說辭顯然更有說服力,更能消除李亨心底潛藏的那絲憂慮。
果然,李亨苦笑著望了張瑄一眼,聲音慢慢變得柔和起來,「子瞻啊,話雖是這麼說,但……本宮……本宮又該如何呢?」
張瑄笑了笑,輔佐在李亨下方,舉起茶盞小啜了一口道,「臣以為,殿下首要做的是要樹立權威,積蓄力量!」
「殿下沉默得太久了,以至於很多臣屬都忽視了東宮的存在。這是一種非常危險的徵兆。殿下應當儘快敞開宮門,廣交內臣外將,爭取臣下的支持!」
李亨嘆了口氣,「子瞻,如此談何容易。內政權柄被楊國忠一人所把持,此人一向視本宮為大敵;而這些年來,外將藩鎮都已有歸屬,本宮此刻下手,已經遲了呀。況且,父皇那邊……」
「殿下,楊國忠其實不足為懼。楊國忠之所以權勢沖天,說到底還是因為皇上的寵信。如若失去皇上寵信,楊家的基石一推就倒。」
「當今天下藩鎮,安祿山不提,安西節度使、西域大都護高仙芝早已投入他人門下,唯有北庭節度使程千里,河西節度使哥舒翰二人,殿下可圖之!」
「至於說皇上——殿下不有所為,如何能探知皇上的真心意?以臣之見,殿下的仁孝甚為皇上嘉許,只是殿下的魄力仍不足於取信聖聽。只要殿下按制而行,不逾矩、不冒犯皇上,凡事多向皇上稟奏請示,臣以為皇上定會支持殿下。」
李亨眼前一亮。其實張瑄說的,李亨也不是沒有想過,只是他對皇帝的畏懼太深,由此就陷入了唯唯諾諾不敢輕舉妄動的心理誤區之中——皇帝是向讓他安守太子的本分,不要起謀權叛逆的心,但卻不是要讓他當懦弱的磕頭蟲。
「好!」李亨沉吟片刻,猛然一拍桌案,臉色的頹廢之色盡去,舉起茶盞向張瑄邀飲道,「子瞻……本宮今日與卿定下盟約,若是將來本宮事成,必不負卿!」
「臣當為殿下效死!」張瑄也神色凝重嚴肅地舉杯回應。
……
……
與張瑄一席長談後,太子李亨立即有所行動。在他的授意下,張瑄一方面整肅東宮的官僚系統,抓內務整頓;另一方面徵得皇帝同意,持太子金牌,去兵部換了一紙文書,找上羽林衛大將軍霍青,從羽林衛調了一支彪悍驍勇的百人隊進入東宮,充作太子親勛翊衛。
這本是東宮應有的編制,太子應有的禮儀護衛,皇帝沒有反對,兵部和羽林衛大將軍衙門那邊,更是一路綠燈。
短短几天的功夫,得到李亨信任和委託的張瑄,在東宮議禮制、定規矩、清舊習,採取雷霆手段多管齊下,一時間便將東宮上下調動運轉起來,一掃過去那種陰霾重重的落魄景象。
一石激起千層浪,東宮這邊的動作自然引起了大唐朝野的高度關注,而落入了一些有心人眼裡,這便馬上滋生出了深深的警惕——李亨究竟意欲何為?
皇帝默許了東宮的這一切,這讓李亨欣喜若狂,對張瑄的信賴更加深了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