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不速之客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鄭良已經是刑偵科副科長了,從警這些年,破獲不少大案重案,多次獲得市局領導嘉獎,是局裡的少有的幾個青年才俊之一,他坐在辦公室里,杯子裡的熱茶冒著熱氣,翻閱著一打案件材料,全神貫注,此時,已經是下班時間,除了重案組的在另外的辦公室里開會,辦公室里空蕩蕩的,沒有人了,鄭良辦公室是單間,與科員的辦公室以百葉窗及玻璃門分隔開,即是,一間大的辦公室自三分之二處截斷,在他背後的隔壁,便是科長辦公室,他跟科長一牆之隔,也就一步之遙。

  但,他絲毫沒有想要往上爬的意願,在這方面,他一貫的態度就是順其自然,在職位晉升方面,總是很佛系,與世無爭。與這種不在意甚至無所謂的態度相反的,是在案件的偵查上,卻是十分較真的。

  要說他的認真程度,那真是無人能出其右,曾經在一件縱火殺人案的偵查上,嫌疑人殺人後縱火,造成意外失火致使死亡的假象,接到報案後,現場經過消防隊滅火完成後,科長及鄭良幾個人,隨同的還有技偵科的法醫,對案發現場進行實地勘察,人的屍身都燒焦了,通過現場技偵科的取證查驗,以及刑偵科對受害人的社會關係,現場附近監控視頻的調取,最後下定論,這是一件意外死亡案件。

  所有人都撤出現場,就要對現場進行清理的時候,卻被鄭良制止了,所有人都莫名其妙,該檢查的都檢查了,像這種「意外事件」,根據調查流程,都一一調查過了,沒有紕漏,沒有什麼可以質疑的,科長轉回來把調查的流程及實際過程重新審視了一遍。細細思考確實沒有什麼問題。

  「鄭良。你是有什麼新的發現?發現什麼了講出來,我們可以一起再重新梳理一遍現場。」

  科長是一個五十多歲的老刑警,叫王振玉,雖然年紀在刑偵科裡面是最大的,卻沒有什麼架子,為人親和,對科員也是很照顧,在單位裡面口碑很好。

  鄭良面對自己的領導,有些糾結,因為他也說不出哪裡不對勁,不好說,就是覺得不對,卻找不出哪裡不對,憑著他自己辦案的直覺,沒有任何的說服力,稍微的猶豫之後。他便科長說自己先留在現場進行清場工作,也藉機會再對現場檢查。鄭良的語氣很堅決,王振玉感到了這個下屬的堅決,便答應了,也好,他留在這裡,萬一發現什麼遺漏的線索呢,即便是沒有其它的發現,也沒有損失的。便點頭答應了,另外還叫了兩個技偵科的人留下陪他一起進一步偵查。

  鄭良在現場從頭到尾進行偵查,不放過任何一個角落,終於在一雙鞋上發現了重要的線索,順著這條線索,終於找到了殺人縱火兇手。

  從此,鄭良認真的名聲就傳開了,更有人給他取外號「鄭神探」。經過他手裡的案件越來越多,他也從一個略顯青澀的學生式科員提升到現在副科長的位置上,多次參加重案組,經驗越來越老到。

  就在前段時間,他作為重案組組長,在他的帶領下,破獲一起重大毒品案,嫌疑人息數抓獲,現在擺在他桌上的,便是這起案件的卷宗,說起來,這些卷宗,已經被他翻閱了不下五遍,其中各個環節,他還歷歷在目,瞭然於心。

  辦公桌上的陳設特別簡單,幾乎是沒有陳設,一台電腦,幾本筆記本,卷宗,案件材料……唯一算得上擺設的便是他跟妻子的結婚照,那是用金色相框裝裱起來的。

  他嘬一口熱茶,茶水潤入喉中,這是梅鎮的綠茶,以前沒有喝茶的習慣的,自從當年去了梅鎮學習的兩年,便養成了喝茶的習慣,而且,偏好梅鎮特產綠茶,梅鎮的綠茶是山茶,長在山地上的茶樹,吸收了山林間的靈秀之氣,清新自然,他已經習慣了這種清新的茶味,甚至對於別的茶葉,像普洱,或者碧螺春之類茗茶,在他那兒,都不及梅鎮產的山茶。

  喝著這茶,手裡停頓一下,若有所思,想來,他已經將近半年沒有到梅鎮去了,上回去李姑珍家裡,還是半年前,鄭良跟妻子一起去的,一方面是幫扶李姑珍這一家,順道看看梅鎮的風景,這些年來,梅鎮產業轉型,著力打造梅鎮旅遊風景區,現在已經很有成效,那條穿過梅鎮的長河,形成了旅遊示範長廊,領略領略風景,讓人心曠神怡。

  事實上,鄭良從離開梅鎮起,每年都會抽出時間去梅鎮,當然,那時候到梅鎮不是為了看那裡的風景,他走的時候,梅鎮可以說,還沒有什麼發展勢頭,其主要是,他義務幫扶李姑珍一家。這是經過他反覆考慮過後下的決定,他一想起這個破敗的家庭就百感交集,甚至不斷地反思自己在辦案的過程中,對李姑珍這一家造成的「傷害」,當然,這是基於那天余艷青對他說的話以及案件處理過程中的直觀感受,莫名的有負罪感。總是覺得哪裡處理不當,給人家造成傷害,另外一個緣由便是,這個家實在是太窮,太匱乏,需要有人來幫助,幫她們渡過難關。

  總之,鄭良在生活中,是一個極為善良的人。


  在他見習期滿了之後,他如期回到市局,自此,在梅鎮公安局的工作算是結束,若不是因李姑珍一家,恐怕他再也不會造訪梅鎮。

  鄭良同李姑珍一家講好,每兩個月就會給她們寄來一筆生活費,然後,大概每隔半年便會來看她們。

  這就像一個合同約定一樣,他如期匯款,如期而至。

  余艷青及余沉沉兩姐妹對他沒有格外的感激之情,一開始她們認為鄭良也就幫她們一年到兩年,在她們中學,也經常會有一些願意幫助貧困學生的企業家或者小老闆,大多給一筆費用,資助一些東西,只能解短暫的困難,沒有說哪個好人長時間的幫扶的。

  但,鄭良卻不一樣,時間很長,經年累月,這讓余沉沉兩姐妹頗感意外,逐漸的,也對鄭良逐漸了解、熱情,確實感到這是一個很少見的好人。她們把他當成哥哥一樣,有很多事情都向他傾訴或者請他幫忙,鄭良也是事無巨細,一一答應,即便是相隔甚遠,鄭良也總是打主意,想辦法解決。

  這些年,鄭良已經被李姑珍她們當成親戚,時不時的,也會寄一些土特產給鄭良,這其中就包括梅鎮的綠茶、土豆、臘肉之類。

  鄭良沉思良久,他覺得自己應該找個時間去一趟梅鎮,不管工作怎麼忙,以前總是能擠出點時間去梅鎮的,「以前能,那麼現在就一定能。」他這樣想著,便在心中想時間計劃,看什麼時候能夠抽出時間去梅鎮。正好,現在由他負責的重案已經結案,他的妻子是一名教師,也正好放了暑假,在家照看孩子,妻子一貫是支持他這種愛心行為的,他便可以去梅鎮一趟。

  他開上車,走高速,便往梅鎮去,同時帶著的,還有小一萬的現金,這是這次帶過去給余沉沉上大學的花銷。

  姐姐余艷青已經是研二了,學的醫學專業,將來畢業一定能找到一家重點醫院當醫生,妹妹余沉沉也已經上了大學,製藥專業,也可謂是光明前途,想到這個曾經破敗的家,因為有他的幫助,逐漸越變越好,越變越幸福,鄭良就覺得滿滿的成就感,所做的這一切都是值得的。

  他是下午三點鐘到梅鎮的,看著梅鎮所發生的日新月異的變化,他感到有些驚異,較他上回來的時候相比,又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真的是一天一個樣子,發展的真是快。」他靠邊停車,在一家大型超市前面停車,一下車,就看見超市的牌子,上面赫然是梅鎮大超市的字樣。

  變化的是真快,完全不是半年前的樣子。他決定走進去看看,超市分了四層,地下一層是生鮮蔬菜類,地上一層是生活用品類,二層是服裝店,三層是珠寶,一進去,便看不遍,琳琅滿目,目不暇接,儼然是大城市的生活廣場一般。

  「當初,這裡可還是平地呀。」愣了很久。

  他走在貨架中間,作為自小就在城市生活的人,眼前的這些自然是常見的,貨品也都那些,沒有什麼十分稀奇。

  超市的人很多,來去穿梭,小鎮的人面貌也是煥然一新,不再是當年你那個趕集,擺攤的小鎮,五顏六色的、五彩斑斕的、時尚的東西湧進了小鎮人的思想意識里。

  在一排擺著牛奶的貨架旁邊注目,他注意到,對面有一個正在認真挑選奶品的男人,很是熟悉,定睛一看,就認出那是趙明森,卻猶豫了,因為這麼多年沒有見到,突然上去會不會有些尷尬。

  正要轉身離去,趙明森一抬頭,就看見他,兩個人駐足,「趙局長!」鄭良在市局看到過一份協同辦案材料,上面的簽字寫著梅鎮鎮公安局局長趙明森,梅鎮公安局他是知道的,只有一個趙明森。所以,他才果敢的叫局長。

  趙明森反應過來,卻不知道怎麼稱呼這位昔日並肩辦案的老友,腦海裡面浮現的是當初鄭良來梅鎮工作時的樣子。

  鄭良走了過去,看一眼趙明森,伸出了手,「你好。」面帶微笑。趙明森握住他的手,「真是沒想到我們能在這裡見面。」

  「你在買牛奶?」

  「嗯嗯,給孩子挑的,小女兒嚷嚷著要喝什麼奶茶。」趙明森說著皺皺眉頭,又抓著頭髮,表示自己沒有找到,有些許尷尬,鄭良看看四周的貨架,在他們的右手邊,就看見了,「那應該是那種,奶茶不是牛奶。」鄭良糾正錯誤一般的說,不過,他看趙明森的窘迫樣便知道自己這麼說不大適當。「他需要我來教他麼?」不禁暗自發問,鄭良應聲一笑。

  趙明森笑了,嘴邊說,「哎呀,這才幾年,感覺老了,跟不上時代。」走過去拿起貨架上擺著的罐裝奶茶。一邊招呼鄭良,「走,上我家,我們已經很長時間沒有見了,走。」

  鄭良推辭了,他想著,現在時候應該不早,他看看手上的表,轉眼之間已經快四點鐘,陽光暗下去,取而代之的是隱隱的暮色。「時候不早了,還有一點兒事兒,就不過去了。」

  「那怎麼行。好不容易的。你別客套。」趙明森想著跟這個從市局來的副科級年輕人好好探討,關於案件以及刑偵經驗——畢竟人家是從城市下來的,著過去很多年,不再是當初那個從學校畢業的學生。

  「趙局,是這樣的,我是真是有點事情,沒有跟你客套,辦完了事情,我一定來找你。」鄭良說,心裡已經時間有些急切。

  趙明森沉默了一會兒,看著鄭良,然後說,「去大埡村,看李姑珍她們一家?」

  鄭良覺得很是詫異,詫異的是,他怎麼會知道的。

  「是呀。能幫一把就是一把。」就這兩句,關於這件事情,他並不想多說,不需要太多的讚美之詞,由此而去探討他有多麼崇高,他覺得這很沒有意義。

  「嗯。」趙明森沉穩的點點頭,「那行,那咱們以後有緣再聚,就此別過。」趙明僧拿著奶茶到前台去結帳。

  鄭良在一樓,買了一些吃食還有一些營養品,提到車上,往大埡村奔過去。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