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裴家軍駐地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可顧瑾珩手裡卻有一道真正的聖旨,一道皇帝兩年前早已秘密擬好的聖旨。

  即刻他便公示了天下: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朕之三子蕭鳴逸,於正康十四年生於大慈寺,生母淑妃。三皇子自幼長於民間,正康二十一年淑妃病重,遂將其託付於其弟端定侯。

  三皇子雖年幼,但品行嘉仁,謙睿慎成,必能克承大統。

  聖旨公示之日,即傳位於三皇子蕭鳴逸。布告天下,咸使聞知。——正康二十一年二月】

  二皇子想不透真正的傳位詔書竟在顧瑾珩手上,待捉摸透了,卻是失了先機。

  那日邊關來報,鄔族率二十萬精兵壓境。

  無人料得鄔族竟如此之快便已重整旗鼓,而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他們此次打出的旗號:

  赴天耀二皇子之邀約,協助平息天耀國叛亂。

  於是局勢瞬息萬變。

  已無後路的蕭彬徹底失去了理智,為了皇位,他寧願將天耀西境六城中的關城和淄城獻給鄔族國君,以換取天耀最大的敵人,鄔族的援助。

  西境六城以長城高牆相連,矗立於天耀西部邊境,和平年代是東西各國往來貿易的集中地,危急時期則作為重要防線,抵禦著外敵的入侵。

  如若將這兩座城池拱手送人,天耀將被烙下開國以來最大的恥辱,留給千萬天耀人的,亦是百年遺恨。

  從此,天耀也將成為鄔族手中待宰的羔羊。

  無數人都想過顧瑾珩失敗後的結果,鄔族的鐵騎在整個上北大陸將無人可擋,天耀周邊的國家也將陷入水深火熱之中。

  如若蕭彬稱帝後守不住江山,最糟糕的結果會是:天耀被大舉入侵,國都淪陷。

  從此沒有國家能與鄔族制衡,整個上北大陸生靈塗炭,鄔族鐵騎可以馳騁無阻,燒殺搶掠,如入無人之境。

  顧瑾珩算準了一切,卻也沒料到蕭彬喪心病狂至此。

  北有蕭彬居兵雲城,西有鄔族大軍壓境,兩支軍隊的實力皆不容小覷。

  可顧瑾珩的兵馬無法和兩支軍隊先後戰鬥兩次,如今國無儲君,天下大亂,四方諸侯各守著封地,想讓他們調兵簡直難上加難。

  幾日後,她被顧瑾珩差人叫去議會廳。

  他告訴裴奈,他需要裴家軍的協助。

  可全天下的人都知道,裴家軍的主帥,需承燭龍帥印。

  同時人們也都知道,能承燭龍帥印的最後一個人,已在五月前戰死。

  但那是他們的以為。

  只有了解內情的少數人知道,還有一人可以......

  這人,叫做裴奈。

  那日她從議會廳出來時,已是日薄西山。

  蕭鳴逸當時正在教書先生的指導下,反覆習讀五經。「乃命羲和,欽若昊天,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時。」

  她跨過書房的門檻時,蕭鳴逸剛讀至《尚書》,隨後她屏退了其他人,告訴了蕭鳴逸她要遠行的事情。

  那時的蕭鳴逸,說出了令裴奈一輩子難以忘懷的一句話,「我知曉你是重義輕身之人,但是你要好好活著,為了我們。」

  裴奈從未聽他說過類似的話,此刻已是有些詫異。

  在蕭鳴逸成長的過程中,歷經無數次生離死別,他雖從未提起過,但裴奈知道,那些事情多少在他心裡留了下陰影。

  裴奈愣了愣,伸出小拇指,粲然笑道:「你不放心的話,按咱們的老規矩,拉勾上吊。」

  蕭鳴逸面無表情,眼中卻閃過一絲沉痛。

  他定定看著裴奈,忽地一笑,伸出手來,尾指與她的小指緊繞。

  裴奈輕言道:「一百年...不許變。」

  這是她對蕭鳴逸的承諾,在戰場上,她一度以為自己再沒有機會做到。

  未曾想,命運還是安排她重新回來,裴奈和蕭鳴逸的約定...遲到了整整十年。

  ......

  拂曉的風吹得凌厲,窗柩間的竹篾紙沙沙作響。

  夜總是過得很快。

  醒後,她去了裴家的祠堂,那裡供奉著一桿長槍。


  那是世上最鋒利的長槍,也是世間背負意義最重的長槍,天耀——逐北槍。

  她的先祖們就是拿著這杆長槍,一路披荊斬棘,昂首屹立於武林之巔。

  泛著金屬光芒的槍頭兩邊均有刀刃長七寸,銳鋒無比。月白銀狄托著槍頭印有凸紋,長杆狀盈其上鋪了黑,尾部銀鐵紋雲圓狀收底,刀銳近槍托的部位,刻著金色小字:「碧血丹心」。

  全槍統長八尺,比她還要高得多。

  當她用雙手將逐北槍捧起時,門外立著的下人們,呼吸都幾乎停滯。

  裴奈拿槍的動作有些緩慢,這對於她來說,更像是一種儀式,這個動作背後的意義幾乎不言而喻。

  她能感受到長槍身上帶著的肅殺之意,心上有些蒼涼。

  她望著手中的長槍有些發愣,直到身後傳來雙手輕輕拍擊的聲音。

  裴奈沒有回頭都知道,走路沒有腳步聲,還用左手輕輕拍擊右手手背,以此喚她的人,只可能是顧瑾珩了。

  她拿著逐北槍轉過身,看見顧瑾珩對她做出了手勢:是時出發了。

  ......

  夜幕已經降臨。

  淡色天空下,此起彼伏的火光在連碧青山間映射過來,顯得群星晦暗稀疏。

  他們一行人快馬加鞭,終是趕到了裴家軍駐紮之地。

  軍營門前,眾人吁停了馬在外等候。

  角塔上的士兵見此立即吹了號。

  少時,有位士官登了塔,聲音洪亮:「何人,為何來此?!」

  裴奈不識此人,便高聲道:「去叫你們的韓將軍出來,就說裴奈在此處等他!」

  韓睿澤的父親十八年前就已戰死。前一任萬岳血鞭,即韓睿澤的長兄,也於數月前死於赤山之戰。

  因而韓睿澤也是韓家僅剩的人了,整個裴家軍駐地,便只有一位韓將軍。

  士官派人下去稟告韓睿澤。

  眾人轉身下馬,裴奈快步走至顧瑾珩身側。

  她五年沒有回來,裴家軍的駐地對於她來說已是有些陌生,但至少有他為伴,會好受一點,裴奈想。

  她對著顧瑾珩綻放了一個笑容,卻不曾想,最終僵在了臉上。

  顧瑾珩看了她一眼,如對待外人一般,依舊冷峻,毫無表情地移開了目光。

  其實她早該習慣,顧瑾珩在外從不願露出對她的半點溫情。

  一向如此。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