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2章 天命在誰?
第562章 天命在誰?
年輕皇帝茫然地坐在龍椅之上,朝堂上的官員們嘰嘰喳喳,爆出來一個又一個不好的消息。
「啟稟陛下,蒼州決堤了,尤其是蒼州城,城牆被淹了一半高,全城百姓被迫撤離,來不及跑的葬身魚腹,跑得快的也飢不飽腹。」
「啟稟陛下,河南郡也決堤了,大量災民朝著京東路逃去。」
「啟稟陛下。南郡發生地震,山谷斷裂,河道移位。」
「啟稟陛下……」
舉目四望,這一片大地天災不斷。
年輕皇帝望向門外,連著下了多日的暴雨,已經轉為綿綿細雨。
空氣里像是裝滿了水分,衣衫潮噠噠的。
滄州南郡,漢中,全都告急。
說來真是奇怪,年輕皇帝心裡沒有一點害怕,只有一個念頭,雲州和朔州如何了?他們是不是也一樣,暴雨連天?
天命在自己,還是在顧南夕?
佟太師看到走神的年輕皇帝,忍住怒氣,高聲提醒:「陛下!陛下!請下旨派人去救災!」
年輕皇帝回過神,果斷下令:「黃潛去南郡,巡視地震災情。王輔去蒼州……」
一條條命令被下達,大周朝堂高速運轉,力保長江以南地區。
至於北面,一是因為靠近顧南夕的實控領域,二是因為在大周的財政收入中,長江以南占據三分之二以上,以北的貢獻不足三分之一。
所以,整個朝堂都集中力量和物資,打算穩住南部區域。
這場暴雨,不僅打了大周朝廷的一個措手不及,也完全出乎了顧南夕的預料。
雲州和朔州的降雨量比南方要少很多,正好緩解了大半年的乾旱。
顧南夕從河中府一路南下,巡視到霧都縣。
穿霧渡縣而過的河流水位暴漲,幸好,還沒有漫到兩岸。
「幸好,我們之前重新修了灌渠,這場暴雨並沒有造成損失。」牛錦一緊跟在顧南夕身旁。
霧渡縣的農田已經全部收割完畢,秋糧已經入庫。
這一點讓跟隨而來的許老長長地舒了口氣:「若是再晚一點收割,在完熟期遇到這場雨,收成怕是要減少一大半。」
霧渡縣縣令也是十分後怕:「多虧了許老。若非您堅持讓我們提前收割,我們霧渡縣就會和平陽縣一樣,顆粒無收。」
許老的臉上沒有得意之色,眉頭一直皺著,臉上的溝壑如同乾枯的田地。
「我們預料到今年會有乾旱,但著實沒想到,會有這樣一場暴雨。」
這場突如其來的暴雨,完全打破了顧南夕和雲洲集團的規劃。
根據他們的計劃,利用屯田之法吸收一波流民,削弱河中郡,等到秋收結束後,再和李明德等人裡應外合,拿下河中郡。
但這場天災,讓計劃被迫暫停。
水火無情,洪災的破壞能力遠超旱災。
遇到旱災,想要做救災的話,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從朝廷或者世家手裡,掏出一部分糧食,就能解決一大半的問題。
本質上是一個資源合理分配的問題。
但是洪災就不一樣了,洪水可不會管你是普通人還是達官貴人,它毫無顧忌的席捲著一切。
而且洪災的救災難度遠比旱災要高出好幾倍。
顧南夕一行人即將走到霧渡縣和平陽縣的交界之處,隔著老遠就聽到洪水奔涌的波濤聲。
顧南夕的心情很沉重:「南郡地震,江南洪澇,今年是個大災年啊。」
牛錦一:「那位有準備賑災嗎?」
崔三論也看過了來自京都的密信,沉沉道:「唉,他派黃潛去南郡。黃潛原本是全州太守,在全州敲骨吸髓,後來走了皇后兄長的路子,在今年開春的時候調回中央。」
崔三論的心高高懸起:「就怕這人發現地震災情嚴重,會隱瞞不報。南郡本就多山民,若是救災不利,恐怕會引起動亂。」
顧南夕覺得按照大周大部分官員的尿性,極有可能會發生隱瞞不報的情況。
「南郡有朱大人在,應該不會有什麼問題吧?」
崔三論想起昨日,由雲州方向發來的緊急軍情,便問道:「顧家軍那頭,你是怎麼打算的?」
顧南夕:「原本是打算讓顧家軍回雲州,騰出雲州的兵力,和我們一起南下。但顧十三說,西夏和韃子聽聞大周天災不斷,有些蠢蠢欲動。」
顧南夕眼底黝黑,語氣森寒:「我命顧十三,守住西夏和我們雲州的邊界。但敢冒頭者,無論是誰,一律斬殺!」
請...您....收藏6...9...書....吧....!
崔三論在心裡暗暗點頭。
這幾年的戰火歷練,終於讓顧南夕學會硬下心腸。
按照顧南夕以前的做法,寧可多走幾個彎路,也會選擇少做殺孽。
但是,上位者不需要有那麼高的道德水準。
你對別人講道德,講仁慈。
敵人可不會對你手下留情!
尤其是在大周陷入困境的情況下,韃子,西夏,吐蕃,甚至附屬國高麗,東瀛都會貪婪地覬覦這片富饒的土地。
所以,這種時候必須要敢亮刀!
一群人說著說著,就來到了兩郡相接的拱橋處。
想從平陽縣到武都縣有兩條路,一條是走官道,一種是渡河。
平陽縣裡的官道已經被淹了,在洪澇頻頻的情況下,沒人敢再走那條路。
至於這座拱橋,也被淹了一部分,只露出最高處。
在波濤洶湧的黃色大河中,露頭的拱橋看上去十分可憐。
突然間,遠處傳來沉重的隆隆聲。
「這是山洪!」
顧南夕等人急忙後退數里。
等他們再回頭時,遠遠地瞧見,一道洪流帶著不可抗的威力,從上游衝出來。
這道洪流夾著黃色的泥沙,卷拔著兩岸的樹木,奔騰呼嘯,浩浩蕩蕩,向南北兩岸浸漫。
在這樣的天地之威面前,人是顯得如此渺小。
即便見多識廣的崔三論也不免後怕:「幸好朔州雲州沒有洪災。」
顧南夕看了一眼大概情況後,就回到霧渡縣縣城,同時下令加強對洪災的警備,派人日夜巡查堤壩,提高洪汛警戒等級。
從朔州來的流民,原本心思還有些浮動,總想著要不要回朔州去,但一見朔州洪災如此嚴峻,便都歇了心思,跟官府簽下十年租田契。
當日半夜,顧南夕收到一封令人詫異的書信。
年輕皇帝茫然地坐在龍椅之上,朝堂上的官員們嘰嘰喳喳,爆出來一個又一個不好的消息。
「啟稟陛下,蒼州決堤了,尤其是蒼州城,城牆被淹了一半高,全城百姓被迫撤離,來不及跑的葬身魚腹,跑得快的也飢不飽腹。」
「啟稟陛下,河南郡也決堤了,大量災民朝著京東路逃去。」
「啟稟陛下。南郡發生地震,山谷斷裂,河道移位。」
「啟稟陛下……」
舉目四望,這一片大地天災不斷。
年輕皇帝望向門外,連著下了多日的暴雨,已經轉為綿綿細雨。
空氣里像是裝滿了水分,衣衫潮噠噠的。
滄州南郡,漢中,全都告急。
說來真是奇怪,年輕皇帝心裡沒有一點害怕,只有一個念頭,雲州和朔州如何了?他們是不是也一樣,暴雨連天?
天命在自己,還是在顧南夕?
佟太師看到走神的年輕皇帝,忍住怒氣,高聲提醒:「陛下!陛下!請下旨派人去救災!」
年輕皇帝回過神,果斷下令:「黃潛去南郡,巡視地震災情。王輔去蒼州……」
一條條命令被下達,大周朝堂高速運轉,力保長江以南地區。
至於北面,一是因為靠近顧南夕的實控領域,二是因為在大周的財政收入中,長江以南占據三分之二以上,以北的貢獻不足三分之一。
所以,整個朝堂都集中力量和物資,打算穩住南部區域。
這場暴雨,不僅打了大周朝廷的一個措手不及,也完全出乎了顧南夕的預料。
雲州和朔州的降雨量比南方要少很多,正好緩解了大半年的乾旱。
顧南夕從河中府一路南下,巡視到霧都縣。
穿霧渡縣而過的河流水位暴漲,幸好,還沒有漫到兩岸。
「幸好,我們之前重新修了灌渠,這場暴雨並沒有造成損失。」牛錦一緊跟在顧南夕身旁。
霧渡縣的農田已經全部收割完畢,秋糧已經入庫。
這一點讓跟隨而來的許老長長地舒了口氣:「若是再晚一點收割,在完熟期遇到這場雨,收成怕是要減少一大半。」
霧渡縣縣令也是十分後怕:「多虧了許老。若非您堅持讓我們提前收割,我們霧渡縣就會和平陽縣一樣,顆粒無收。」
許老的臉上沒有得意之色,眉頭一直皺著,臉上的溝壑如同乾枯的田地。
「我們預料到今年會有乾旱,但著實沒想到,會有這樣一場暴雨。」
這場突如其來的暴雨,完全打破了顧南夕和雲洲集團的規劃。
根據他們的計劃,利用屯田之法吸收一波流民,削弱河中郡,等到秋收結束後,再和李明德等人裡應外合,拿下河中郡。
但這場天災,讓計劃被迫暫停。
水火無情,洪災的破壞能力遠超旱災。
遇到旱災,想要做救災的話,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從朝廷或者世家手裡,掏出一部分糧食,就能解決一大半的問題。
本質上是一個資源合理分配的問題。
但是洪災就不一樣了,洪水可不會管你是普通人還是達官貴人,它毫無顧忌的席捲著一切。
而且洪災的救災難度遠比旱災要高出好幾倍。
顧南夕一行人即將走到霧渡縣和平陽縣的交界之處,隔著老遠就聽到洪水奔涌的波濤聲。
顧南夕的心情很沉重:「南郡地震,江南洪澇,今年是個大災年啊。」
牛錦一:「那位有準備賑災嗎?」
崔三論也看過了來自京都的密信,沉沉道:「唉,他派黃潛去南郡。黃潛原本是全州太守,在全州敲骨吸髓,後來走了皇后兄長的路子,在今年開春的時候調回中央。」
崔三論的心高高懸起:「就怕這人發現地震災情嚴重,會隱瞞不報。南郡本就多山民,若是救災不利,恐怕會引起動亂。」
顧南夕覺得按照大周大部分官員的尿性,極有可能會發生隱瞞不報的情況。
「南郡有朱大人在,應該不會有什麼問題吧?」
崔三論想起昨日,由雲州方向發來的緊急軍情,便問道:「顧家軍那頭,你是怎麼打算的?」
顧南夕:「原本是打算讓顧家軍回雲州,騰出雲州的兵力,和我們一起南下。但顧十三說,西夏和韃子聽聞大周天災不斷,有些蠢蠢欲動。」
顧南夕眼底黝黑,語氣森寒:「我命顧十三,守住西夏和我們雲州的邊界。但敢冒頭者,無論是誰,一律斬殺!」
請...您....收藏6...9...書....吧....!
崔三論在心裡暗暗點頭。
這幾年的戰火歷練,終於讓顧南夕學會硬下心腸。
按照顧南夕以前的做法,寧可多走幾個彎路,也會選擇少做殺孽。
但是,上位者不需要有那麼高的道德水準。
你對別人講道德,講仁慈。
敵人可不會對你手下留情!
尤其是在大周陷入困境的情況下,韃子,西夏,吐蕃,甚至附屬國高麗,東瀛都會貪婪地覬覦這片富饒的土地。
所以,這種時候必須要敢亮刀!
一群人說著說著,就來到了兩郡相接的拱橋處。
想從平陽縣到武都縣有兩條路,一條是走官道,一種是渡河。
平陽縣裡的官道已經被淹了,在洪澇頻頻的情況下,沒人敢再走那條路。
至於這座拱橋,也被淹了一部分,只露出最高處。
在波濤洶湧的黃色大河中,露頭的拱橋看上去十分可憐。
突然間,遠處傳來沉重的隆隆聲。
「這是山洪!」
顧南夕等人急忙後退數里。
等他們再回頭時,遠遠地瞧見,一道洪流帶著不可抗的威力,從上游衝出來。
這道洪流夾著黃色的泥沙,卷拔著兩岸的樹木,奔騰呼嘯,浩浩蕩蕩,向南北兩岸浸漫。
在這樣的天地之威面前,人是顯得如此渺小。
即便見多識廣的崔三論也不免後怕:「幸好朔州雲州沒有洪災。」
顧南夕看了一眼大概情況後,就回到霧渡縣縣城,同時下令加強對洪災的警備,派人日夜巡查堤壩,提高洪汛警戒等級。
從朔州來的流民,原本心思還有些浮動,總想著要不要回朔州去,但一見朔州洪災如此嚴峻,便都歇了心思,跟官府簽下十年租田契。
當日半夜,顧南夕收到一封令人詫異的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