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35.第2961章 彼得大帝:失敗了才叫叛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2961章 彼得大帝:失敗了才叫叛國

  第2958章:彼得大帝:失敗了才叫叛國

  別看現在波斯稱霸西亞中亞兩大區域,但其實日子也並不好過,外有塞爾柱、奧斯曼等周邊勢力聯合針對,內有安息殘餘勢力時刻尋求復辟。

  之所以到現在還沒有爆發內亂,只是依靠大流士個人威信,以及強大的軍隊作為震懾罷了。

  對於一個勢力而言,只依靠武力維持的統治,顯然是無法長久的。

  這種情況下的波斯帝國,只要大流士經歷一次大敗,那他辛苦維持的帝國急轉直下,最終在內外勢力的圍追堵截下轟然倒塌。

  大流士也正是因為知道這一點,所以才會在軍勢最強時停止東征,同時對內積極尋求改革,想要儘快將麾下的領地消化。

  可安息畢竟是有著四百多年歷史的古國,哪怕已經步入到王朝末期階段,可是百死之蟲死而不僵,依舊有大量心懷安息之人為其續命,就跟大漢和羅馬一樣,所以想要將安息徹底消化絕不是那麼容易的一件事。

  大流士雖提出了種種舉措,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依舊無法徹底解決問題,直到他遇到了玄奘。

  玄奘其實一開始就對大流士沒什麼好感,畢竟對方的竊國亂政之舉跟董卓無異,奈何後面的西行路線都在波斯境內,所以他也不得不與之委蛇虛與,結果卻又因話說多了,反而讓對方盯上了自己。

  玄奘本來是不想跟大流士廢話的,奈何大流士太熱情了,而且自己吃喝都是人家的,也不好一言不發,所以就客觀的分析了波斯的情況,以及針對目前困境提了幾點意見。

  可讓玄奘自己都沒想到的是,他紙上談兵的的隨口之言,反而被大流士奉為圭臬。

  大流士顯然是識貨的人,看出了玄奘輕描淡寫的言語中,實則蘊含著東方的政治精華,給了他很大啟發的同時也能真的解決一些問題,所以他才會將目標從孫靈明轉為玄奘,就是想讓他輔佐自己深化波斯的改革問題。

  奈何落花有意流水無情。

  「別的暫且不論,這波斯皇帝還是挺會做人的,居然親自趕過來賠禮道歉。」

  敖烈忍不住說道,他畢竟拿了大流士的楮白槍,而拿人手短吃人嘴軟,所以對對方的印象也好轉不少。

  孫靈明、朱天蓬和沙捲簾,也都沒再說大流士的壞話了,畢竟皇帝能禮賢下士到這種地步,哪怕曾經有過些許不愉快,但就憑親自道歉這點,就挺讓人敬佩的。

  可玄奘卻道:「那是因為咱們沒對波斯造成損失,否則你覺得大流士還會既道歉又送槍嗎?」

  四個徒弟聞言都沉默了,顯然都明白以對方的不擇手段,真對大流士造成大的損失的話,想要逃離開波斯就沒那麼容易了。

  同樣都是面對追殺,玄奘師徒在面對塞爾柱時選擇了硬剛,可在面對波斯時卻選擇了隱忍,而原因自然還是波斯帝國的實力更強了。

  就算徹底得罪死塞爾柱,對方也根本奈何不了他們,但真得罪死波斯的話,大流士是真的有能力留下他們的,所以還是留一線的好。

  好不容易擺脫了波斯帝國後,玄奘師徒從西亞地區北上,一路向著西北方向走,可在進入了東歐平原之後,師徒五人的處境反而比之前更加加艱難,而原因則是這個時代的東歐地區太荒涼了。

  後世的俄羅斯是從15世紀末至16世紀初,才以莫斯科大公國為中心逐漸形成多民族的封建國家,所以目前東歐其實還處於部落時代。

  眾所周知,平原地區最為適合人類生存,而世界面積排名前三的三大平原,則原分別是:亞馬孫平原、東歐平原和西西伯利亞平原。

  東歐平原排名第二,面積約為400萬平方千米,約占歐洲總面積的40%,但因其屬於中高緯度地區,年均溫較低,特別是冬季十分寒冷,所以生存條件自然極為惡劣。

  對於羅馬帝國來說,東歐就是一塊沒有價值的土地,而東歐人則更是野蠻、落後、難以馴化,等同於漢人眼中匈奴鮮卑烏桓等蠻夷。

  羅馬不是沒有橫推整個東歐的實力,可就算打下來又如何?根本就消化不了,反而還要持續不斷地投入,才能維持在東歐最基本的統治,簡直得不償失。

  也正是因為如此,羅馬帝國的觸角雖伸進了東歐地區,但也僅限於氣候好點的東歐西部數省,而那些氣候惡劣的大部分地區則採取放任自流的態度,只要承認羅馬的統治不公開造反就行了。


  東歐人自然也不想在冰天雪地里待著,所以他對待羅馬的態度基本和北方草原對待漢人一樣,只要實力強就會西侵,而弱就會臣服,如此循環往復了幾百年,接連不斷地折騰羅馬。

  所以,羅馬會衰敗至此,除了自身的原因之外,也有東歐不停地給其放血的緣故。

  東歐平原足足四百多萬平方公里,哪怕西部數省被羅馬和波斯所占,也依舊還有三百多萬平方公里,可這麼大的地盤人口卻連四百萬都不到,而且還分散在了一百多個部落當中。

  東歐從來沒有一統過,最多有過五百多個部落,而每當出現霸主時,其餘部落就是暫時臣服,聽從號令,追隨其腳步一同西征。

  隨著亞歷山大的反叛,馬其頓帝國復起,羅馬帝國的威懾力大不如前,東歐地區也迎來了造反建國熱。

  莫斯科王國並不是第一個建國的部落,也不是東歐最強的勢力,但因其優越的地理位置,卻是所有勢力中發展潛力最大的。

  莫斯科王是個有理想有抱負的君主,東歐人都希望誕生新的霸主,來帶領他們反攻歐洲,而他想要成為這個人,所以幾十年如一日的勵精圖治,終於將莫斯科發展成了人口三十萬的大勢力。

  三十萬人口在其他地區或許不算多,但在東歐已經是人口最多的勢力了,但依舊不能算是霸主,因為霸主並不看人口,是要靠刀劍打出來。

  莫斯科王有意帶領國家更進一步,奈何年紀已經太老,身體無法支撐他繼續往前走,更致命的還是他沒有兒子,只有兩個女兒。

  為了不讓國家陷入沒有繼承人的處境地,莫斯科王決定給女兒召婿,並培養女婿來做他的繼承人,而他最終在一眾青年英傑中選中一個名叫彼得的天才。

  莫斯科王的兩個女兒和彼得,分別是:葉卡捷琳娜一世,葉卡捷琳娜二世,以及彼得大帝,百召卡出世後被植入成了莫斯科王的女兒和女婿。

  彼得和葉卡捷琳娜二世,是羅斯歷史上僅有的兩位「大帝」之一,而葉卡捷琳娜一世和彼得大帝在歷史上本就是夫妻,會有這樣的植入也算合情合理。

  莫斯科王選中彼得當女婿,而有過留學歐洲經驗的彼得也沒有辜負他的信任,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經過兩年的練兵後親率三萬精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橫掃周邊二十多個大小勢力,一舉將莫斯科王國推上了東歐霸主的地位。

  可就在彼得班師回朝後,迎接他的卻並不是獎勵,而是噩耗,已年過六十的莫斯科王竟老樹開花,生下了一個兒子,而且還有立幼子為儲君的意向。

  這對於彼得來說是最壞不過的消息了,他這個女婿一直被當做儲君來培養,而現在有了新的儲君人選,那他顯然是不會有好下場的。

  莫斯科王雖待彼得恩重如山,但儲君之爭關乎身家性命,彼得自然也不能坐以待斃的,更何況莫斯科國的過半領地還是他打下來的,他國立下了汗馬功勞,儲君之位理應由他來做才對。

  彼得想要通過政變奪權,廢除老王后自立為王,但他的手下們卻退縮了。

  「大元帥,小王子還小,陛下未必就會立他為儲君。」

  「是啊是啊,陛下身體不好,就算真立小王子為儲君,也未必能活到儲君成年的那一天,到時小皇子繼位後,還是要元帥你來輔佐,莫斯科王國不還是元帥你的嗎?」

  莫斯科王雖已年邁,但威望還是很高的,彼得手下的將領雖都是他的親信,但面對政變這種事還是非常畏懼的,畢竟誰上位都不影響他們的地位,所以沒必要冒這滅族的風險呀。

  彼得聽到此等言論,心中自然是憤怒不已,怒斥道:「愚蠢,要是真立小王子做儲君,你們以為陛下還會保留我的兵權嗎?你們都是我一手提拔起來的,而我一旦失勢的話,你們也一個都跑不掉。」

  此言一出,眾將全都沉默了,顯然都明白彼得說的沒錯,但還是有人一臉掙扎的說道:「可是這是叛國啊。」

  「失敗了才叫叛國,成功了那叫天命所歸。」彼得滿臉猙獰的怒喝道。

  最終,在殺了數名反對者後,再無人敢提出反對,而政變也在彼得謀劃下如期進行,並使得整個莫斯科都迎來了一場大動亂。

  莫斯科王其實從未想過立幼子為儲君,幼子畢竟太小了,而他對彼得也很滿意,在聽到國內有廢長立幼的謠言後,他第一時間就意識到這是羅馬的離間計,只是他沒想到他都還沒來得及解釋,彼得就已經毅然決然的發動了政變。

  彼得雖也意識到這可能是羅馬的離間計,但他顯然不敢賭,況且開弓沒有回頭箭,他現在也只能硬著頭皮走下去了,要麼成功要麼成仁。

  老王根本沒有任何防備,彼得有心算無心之下,政變自然不可能失敗,但又成功的不夠完美,因為老國王被擒後直接被氣死了,而小王子被下人意外踩死。

  對此,彼得的心中也很內疚,但他已經停不下來了,只能硬著頭皮走下去,一邊收歸兵權和政權,一邊清除對自己有威脅的人,而在外的公主葉卡捷琳娜二世自然也是其中之一。

  正是在這樣複雜的背景下,玄奘師徒進入了莫斯科王國,又恰好偶遇了在外打獵的葉卡捷琳娜二世。

  隨著《馬可波羅行記》在西方的傳播,讓很多歐洲人都對東方產生了興趣,其中自然也包括葉二。

  葉二作為一國公主,想接觸到馬可波羅行自然不難,只是一本書上記載的內容終究有限,而好不容易碰到五個東方人,她自然不能錯過從其口中了解東方的機會了。

  面對有著無數問題的葉二,玄奘也都耐心給其解答了,畢竟對方答應送他東歐地圖,但他沒想到反而因此捲入莫斯科的王室內亂。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