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天地極寒
負責人語氣有些蕭瑟:「跟別處一樣,咱們這裡也限產啦,油多的用不完啊。」
周誠問道:「咱們油田這裡,油井一般要鑽多深?」
負責人道:「咱們這裡算是比較淺的,600米左右吧。」
劉玉道:「比較淺的,600米?」
「600米還不淺啊?巔峰時代的一些油井能挖好幾千米深呢。不過現在那些油井太不經濟,早就廢棄了。
幾百米深的油井裡的油都用不完,還要那些幾千米深的做什麼。」
「這油井……是挖到600米,它就自己滲出來了嗎?然後直接抽出來就能用?」
「哪兒有那麼簡單。」
負責人指著遠處一台巨大的機械道:「那是一台高壓注水設備。
現在的油井,普遍都開採了那麼多年,地下哪兒還有那麼大的壓力,原油根本就流不出來。
壓力不夠怎麼辦,給地層注水啊,注了水,壓力大了,原油才能被擠出來。」
「不用注水設備的話,就采不出油來?」
「采不出了。現在這年代,就算用注水設備也不一定能采出來啊,還得用那玩意兒。」
負責人又指向了遠方一台巨大的設備:「那是一台熱力注射設備,用來向地下打蒸汽的。
還有微生物方法、化學聚合物方法之類。
注水是二次開採,注水完了,就用這些三次開採的辦法,才能勉強把地下的原油搜刮乾淨。你說的那些自流井,嘖嘖,幾十幾百年前世界上還有,現在哪兒還有啊。」
周誠與劉玉對視一眼,各自默默點頭。
從煤礦與油田這裡得到的答案,與前期己方構思人類「自我閹割」方案之時的設想差不多。
為了防止疏漏,周誠一行人又走訪了幾處油田,再度得到了類似的答案。
於是,在一個月期限還剩下幾天的時候,兩人回到了大京市。這一個小隊就此解散。
利用剩下的幾天時間,兩人合力,將己方方案詳細完整的寫了出來,其中補充了大量之前沒有的資料和數據,又完整梳理了一遍邏輯,然後將其交了上去。
一個月期限到達,出發前往世界各地的各個小組陸陸續續回到了大京市。於是,世界政府大樓之中,會議再一次召開。
原有的17個方案,經過這一個月的自我完善和考察,有9份被自我否定,未經審議便被放棄。
剩下的8個方案,則經過了又一輪的審議。
主持此次會議的決策者宣布道:「接下來將進入公共交叉審議階段。各與會者可自行組織團隊,考察此8個方案,並在一個月之後的最終審議階段,提出疑問和質疑。
一個月之後,科學考察項目組將完成最終結論,並向世界政府做出正式匯報。」
劉玉看向周誠:「我們也去看看吧。」
「好。」
兩人隨即出發,來到了一處據稱將會有巨型火山噴發的地方。
看著面前散發著熱氣的溫泉,看著遠方不斷從地下噴湧出來的熱氣,3號方案的細節緩緩從腦海之中流淌而過。
「3號方案:天地極寒。
方案概覽:通過改變地球自轉軸傾角,降低地球獲取到的太陽能量,令全球平均溫度降低10攝氏度以上。由此,地球將進入極寒時代。
過於寒冷的氣候,會極大限制人類活動,並從生理結構上改變人體,始終將人口規模限制在較低水平。
惡劣的氣候、為了適應極寒天氣而始終處於較低能量消耗的人體、較低的人口規模,三者綜合,將確保人類文明最理想狀態下也僅能維持、傳承當前技術水平,永久失去進一步發展科技的可能性。
一,如何改變地球傾角。
需要明確的一點是,就算是巔峰時代的人類文明,都遠遠不足以具備改變地球傾角的能力。唯一可行的手段,是通過間接影響來達成目的。
藍石火山是一個具備極大爆發潛力的巨型火山。一旦爆發,將噴湧出巨量的火山灰、蒸汽、氣體等,甚至於可以直達大氣層之外。
如此規模的噴發,將可以令地球自轉軸傾角改變到理想的角度,降低地球接收到的太陽熱量。
同時,巨量的火山灰會反射陽光,在噴發初期即有效的降低地球溫度。
屆時,海洋將會被冰蓋遮蔽,全球陷入極寒。而海洋冰蓋具備更高的反射率,縱然火山灰塵散去,也能承擔起降低太陽能量的任務。
地球傾角改變,加上冰蓋反射,地球將陷入長達百萬年,甚至更長時間的極低溫度之下。
二,如何使藍石火山受控噴發。
我方對藍石火山周邊地質環境做了大量調查,結合巔峰時代調查數據,動用超算進行模擬,最終確認,可以使用『多點定向引爆』方式,使用大當量氫彈在相應地質點同時引爆,將可以誘發藍石火山在受控的時間點與地點產生噴發,以達成我方希望的效果。
三,誘使藍石火山受控噴發所需要的爆炸當量。
據模型計算,要達成這一點,爆炸當量至少不低於235億噸TNT當量。
我們全面考察了巔峰時代遺留下來的核武庫,實地調查了各大當量氫彈的保存保養情況,結合專家意見,最終認為,我方此刻可動用的氫彈總當量在300億噸TNT當量以上,完全可以滿足我方需求。
綜上所述,我方認為,『天地極寒』方案有極大概率可以達成『令我方文明無法發展科技,無法對月神造成威脅,消弭未來與月神所在的勢力發生生存競爭』的可能性。」
「走吧。」
周誠向劉玉招呼一聲,兩人同時向藍石火山公園的幾處地質點行去。
在那裡有對應的地質勘探設備正在工作。周誠與劉玉等公共交叉審議團成員,將親自進行勘察,並進行計算機模擬,以確認該方案的可行性。
進入研究所大廳,一眾審議團成員已經提前到達。
大廳里有一塊屏幕,上面有一些不同顏色的團塊正在運動,各種複雜的數據不斷的變幻著,人們則在不斷的低聲交談著。
周誠問道:「咱們油田這裡,油井一般要鑽多深?」
負責人道:「咱們這裡算是比較淺的,600米左右吧。」
劉玉道:「比較淺的,600米?」
「600米還不淺啊?巔峰時代的一些油井能挖好幾千米深呢。不過現在那些油井太不經濟,早就廢棄了。
幾百米深的油井裡的油都用不完,還要那些幾千米深的做什麼。」
「這油井……是挖到600米,它就自己滲出來了嗎?然後直接抽出來就能用?」
「哪兒有那麼簡單。」
負責人指著遠處一台巨大的機械道:「那是一台高壓注水設備。
現在的油井,普遍都開採了那麼多年,地下哪兒還有那麼大的壓力,原油根本就流不出來。
壓力不夠怎麼辦,給地層注水啊,注了水,壓力大了,原油才能被擠出來。」
「不用注水設備的話,就采不出油來?」
「采不出了。現在這年代,就算用注水設備也不一定能采出來啊,還得用那玩意兒。」
負責人又指向了遠方一台巨大的設備:「那是一台熱力注射設備,用來向地下打蒸汽的。
還有微生物方法、化學聚合物方法之類。
注水是二次開採,注水完了,就用這些三次開採的辦法,才能勉強把地下的原油搜刮乾淨。你說的那些自流井,嘖嘖,幾十幾百年前世界上還有,現在哪兒還有啊。」
周誠與劉玉對視一眼,各自默默點頭。
從煤礦與油田這裡得到的答案,與前期己方構思人類「自我閹割」方案之時的設想差不多。
為了防止疏漏,周誠一行人又走訪了幾處油田,再度得到了類似的答案。
於是,在一個月期限還剩下幾天的時候,兩人回到了大京市。這一個小隊就此解散。
利用剩下的幾天時間,兩人合力,將己方方案詳細完整的寫了出來,其中補充了大量之前沒有的資料和數據,又完整梳理了一遍邏輯,然後將其交了上去。
一個月期限到達,出發前往世界各地的各個小組陸陸續續回到了大京市。於是,世界政府大樓之中,會議再一次召開。
原有的17個方案,經過這一個月的自我完善和考察,有9份被自我否定,未經審議便被放棄。
剩下的8個方案,則經過了又一輪的審議。
主持此次會議的決策者宣布道:「接下來將進入公共交叉審議階段。各與會者可自行組織團隊,考察此8個方案,並在一個月之後的最終審議階段,提出疑問和質疑。
一個月之後,科學考察項目組將完成最終結論,並向世界政府做出正式匯報。」
劉玉看向周誠:「我們也去看看吧。」
「好。」
兩人隨即出發,來到了一處據稱將會有巨型火山噴發的地方。
看著面前散發著熱氣的溫泉,看著遠方不斷從地下噴湧出來的熱氣,3號方案的細節緩緩從腦海之中流淌而過。
「3號方案:天地極寒。
方案概覽:通過改變地球自轉軸傾角,降低地球獲取到的太陽能量,令全球平均溫度降低10攝氏度以上。由此,地球將進入極寒時代。
過於寒冷的氣候,會極大限制人類活動,並從生理結構上改變人體,始終將人口規模限制在較低水平。
惡劣的氣候、為了適應極寒天氣而始終處於較低能量消耗的人體、較低的人口規模,三者綜合,將確保人類文明最理想狀態下也僅能維持、傳承當前技術水平,永久失去進一步發展科技的可能性。
一,如何改變地球傾角。
需要明確的一點是,就算是巔峰時代的人類文明,都遠遠不足以具備改變地球傾角的能力。唯一可行的手段,是通過間接影響來達成目的。
藍石火山是一個具備極大爆發潛力的巨型火山。一旦爆發,將噴湧出巨量的火山灰、蒸汽、氣體等,甚至於可以直達大氣層之外。
如此規模的噴發,將可以令地球自轉軸傾角改變到理想的角度,降低地球接收到的太陽熱量。
同時,巨量的火山灰會反射陽光,在噴發初期即有效的降低地球溫度。
屆時,海洋將會被冰蓋遮蔽,全球陷入極寒。而海洋冰蓋具備更高的反射率,縱然火山灰塵散去,也能承擔起降低太陽能量的任務。
地球傾角改變,加上冰蓋反射,地球將陷入長達百萬年,甚至更長時間的極低溫度之下。
二,如何使藍石火山受控噴發。
我方對藍石火山周邊地質環境做了大量調查,結合巔峰時代調查數據,動用超算進行模擬,最終確認,可以使用『多點定向引爆』方式,使用大當量氫彈在相應地質點同時引爆,將可以誘發藍石火山在受控的時間點與地點產生噴發,以達成我方希望的效果。
三,誘使藍石火山受控噴發所需要的爆炸當量。
據模型計算,要達成這一點,爆炸當量至少不低於235億噸TNT當量。
我們全面考察了巔峰時代遺留下來的核武庫,實地調查了各大當量氫彈的保存保養情況,結合專家意見,最終認為,我方此刻可動用的氫彈總當量在300億噸TNT當量以上,完全可以滿足我方需求。
綜上所述,我方認為,『天地極寒』方案有極大概率可以達成『令我方文明無法發展科技,無法對月神造成威脅,消弭未來與月神所在的勢力發生生存競爭』的可能性。」
「走吧。」
周誠向劉玉招呼一聲,兩人同時向藍石火山公園的幾處地質點行去。
在那裡有對應的地質勘探設備正在工作。周誠與劉玉等公共交叉審議團成員,將親自進行勘察,並進行計算機模擬,以確認該方案的可行性。
進入研究所大廳,一眾審議團成員已經提前到達。
大廳里有一塊屏幕,上面有一些不同顏色的團塊正在運動,各種複雜的數據不斷的變幻著,人們則在不斷的低聲交談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