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7 德儒升任司隸官
「叔祖,方才您說朝中出了大事,要與我商議?」
崔林先是示意崔諒安坐,喝了口茶後,這才開口道:
「不錯,我叫你來,正是想將這兩件大事告訴你,然後聽聽你的看法。」
「卻不知朝中出了什麼大事?」
崔諒忙活了大半天,口渴的厲害,他咕咚一聲將面前的茶水一飲而盡後,急忙詢問起了事情的原委。
崔林四下巡視一番,確認無人後,這才壓低了聲音對崔諒說道:
「今歲關中無雨,百姓所種的莊稼大多旱死,聽說雍州那邊,已經有百姓餓死了!我還聽說,陛下打算派遣一位宗室重臣攜帶錢糧前去關中賑災!」
崔諒聽了這番話後,心中驚詫無比,他略作思考後,立即就想到了賑災的人選:
「曹子丹大將軍有駐守關中的經驗,而且聽說很快就要西赴長安抵禦蜀軍北犯,陛下既然想安排宗室重臣來負責此次賑災,那這個賑災使定是曹大將軍無疑了!」
崔林見從孫一點就透,露出了滿意的笑容,他點了點頭,繼續說道:
「還有一個消息,是從東南邊境揚州那邊傳來的!」
崔諒前世不僅喜愛看《三國演義》的書籍和影視劇,更是常年鑽研《三國志》中的魏志,對三國時代歷年發生過的大小事件都非常熟悉,他一聽崔林說出揚州二字,不假思索便說出了自己的猜測:
「賺曹休!」
崔諒話剛出口,頓時就後悔自己嘴太快,只見崔林一臉詫異的湊近問道:
「諒兒,你怎麼知道是曹文烈大司馬傳來的消息?」
崔諒自然不會把自己是穿越者的事告知崔林,因此急忙開口敷衍崔林道:
「叔祖,諒兒只不過是胡亂猜測罷了。」
崔林點了點頭,又告誡崔諒道:
「你小子,以後切忌直呼朝中大員的名諱!」
「諒兒記下了!」
崔林點了點頭,繼續說道:
「你方才猜的一點也不錯,這第二件大事,正是從東南揚州曹大司馬那邊傳過來的一個消息:說是東吳的鄱陽太守周魴,屢受吳主孫權和東吳大將陸遜的排擠打壓,因此想要棄暗投明、降我大魏,曹大司馬意欲親率大軍接應周魴,一舉過江、直搗建業!」
崔諒早就知道『周魴斷髮賺曹休』的故事,非常明白這其實是孫權、陸遜、周魴等孫吳君臣聯合出演的一場大戲。
他更是清楚的知道,曹休南下之後,會在石亭一帶遇到吳軍的埋伏,遭遇他人生中的第一場也是最後一場大敗。
崔林正在等崔諒說出自己的看法。
崔諒思索了好一會兒後,還是決定說出自己真實的想法。
雖然說『良言難勸該死的鬼』,但畢竟那些即將戰死邊疆的大魏兒郎都是無辜的,倘若在知曉結局的情況下還選擇不聞不問,崔諒自問還做不到這般絕情冷血。
再者,倘若自己能夠救下曹休,讓他繼續在廟堂上制衡司馬懿的話,那多年後司馬家也許就不會一家獨大,待曹魏積攢實力、一統天下後,也許就會成為一個像大漢一樣強盛的新朝代,到時候,豈不是就能阻止五胡亂華、永嘉之亂了麼?
崔諒思慮已定,虎目之中頓時散發出了清澈的光芒:
「叔祖,諒兒以為,這必定是吳人的詭計、絕不可信!倘若那孫權真的猜忌周魴,又怎麼可能繼續讓他鎮守鄱陽這個兵家必爭之地?如果有合適的機會,叔祖最好向陛下提個醒!」
崔林聞言後,前思後想,沉吟了片刻,覺得崔諒說的話的確非常有道理,他點了點頭:
「諒兒言之有理,我今夜就寫一封反對曹大司馬南下接應周魴的奏表!」
崔諒點了點頭,忽然想起自己還有點事沒有處理完,他拜辭了崔林後,就立即來到了自己在城東南青明門內泰昌坊永安里的宅院。
春安、夏安、秋安、冬安四個家丁見崔諒回了家,齊刷刷恭候在崔諒面前躬身行禮道:
「拜見家主!」
崔諒點了點頭,示意他們起身。這四人是叔祖親自為自己挑選的家丁,不僅年輕、幹練、識字、機敏,而且絕對忠誠可靠。
崔諒在一進院的迴廊處坐了下來,然後招了招手,示意四人走上前來,緊接著他開口吩咐四人道:
「取紙筆來!」
四人聞言,立即搬來了一隻小案、取來了筆墨紙硯文房四寶,並磨好了墨,然後乖乖的退到了一丈之外看不清筆墨字跡的地方恭候了起來。
崔諒拿起狼毫,蘸了墨,按照崔林先前的吩咐,寫了一封看似尋常,實則全是暗語的信件。
這封信,正是他寫給自己的新附庸——公孫雲和宋伯雷二人的。
信的內容,大致是叫公孫、宋二人在麾下那些洛陽遊俠、流民當中,尋找二十個絕對可靠的人,來充當為自己打理農田、耕作莊園的田騶部曲。
寫完這封信後,崔諒又寫了一封寄給隴西郡牛魁、馬駁二人的帛書,並加蓋了自己的官印,大致意思是自己已升任為了曹大將軍的騎兵掾,叫他們二人和胡鴻、苟芒、姚柯回幾個帶著剩餘的幾十個親兵部曲,啟程來洛陽的洛南塢堡。
「你們四個上前來!」
崔諒話音剛落,春夏秋冬四人便疾步來到了崔諒的身旁:
「家主有何吩咐?」
「春安,你帶著這封信,把它交到洛陽城青青苑內的說書人宋老頭那裡去,記著,你交信時,一定要問一問宋老頭:他先前答應過的『宋襄公』這段故事,打算什麼時候開講!
送完以後,再去驛站將這封帛書交給城西驛站,叫他們送去隴西郡的郡兵司馬寓所!」
「好的家主,春安這就去辦!」
崔諒方才所說的,也是崔氏家族與公孫、宋二人的接頭暗語,『宋襄公』三個字,拆開來剛好就是宋氏、公孫氏、襄助的意思,只要那說書人一聽到這句話,就會立即查看信件,確保信件中藏有暗語後,他就會將這封信收起來,然後再去一個誰都不會關注的地方去見公孫雲和宋伯雷。
這整個過程之中,眾人不會多說一句話,但所有的事情卻一定會完完全全的按主家崔氏的意思辦好。
崔諒點了點頭,又吩咐其他人道:
「夏安,你帶著我這份地契,去洛水南的崔氏塢堡,告訴堡中人,伊洛之南的那二十頃荒地,現在由崔大鴻臚的從孫,也就是我接管了,我們需要在那邊開闢修建一個新的小塢堡,叫他們派些本家的部曲來幫幫忙,另外,再向他們借一些足量的粟米種子,就說,等明年收了糧,我們雙倍一定奉還。新塢堡的名字,就叫作崔氏洛南塢吧!」
「是,家主!」
漢末以來,戰爭頻繁,百姓十不存一,因此就連洛陽周圍也有許多無人耕種的荒田。
如果是前漢全盛時期、人口充裕之時,即便崔諒有擴展田土的權利,他恐怕也搜尋不到這二十頃荒田。
夏安領命去了以後,崔諒又對秋安、冬安吩咐道:
「過段時間,我有可能就要隨曹大將軍西赴雍州了,家中的事務,就交給你們了,記得逢年過節的時候,買些禮物,多去我叔祖、還有昌陵侯府走動拜訪!」
「好的家主,我們記下了!」
——————
式乾殿內,皇帝將崔林那篇奏表看了又看,心裡依舊還是有些拿不定主意。
畢竟過江滅吳這樣激動人心的大事,對於年輕氣盛的他來講,實在是一個誘惑力十足的計劃。
很快,受到天子召喚的崔林就趕到了式乾殿外,侍者將其引領進殿之後,皇帝立即主動的對崔林說道:
「卿昨日的奏疏,朕看了好幾遍,依舊沒個頭緒,咱們還是聊聊別的事情罷!」
崔林跪倒在丹墀前,朝著皇帝行了個標標準準的儒家大禮後,聲朗氣清的回覆天子道:
「臣請陛下示下!」
曹叡滿意的點了點頭,朝著身邊的內侍擺了擺手,那內侍示意,立即就引著崔林坐到了涼蓆之上,然後退出大殿關上了雕花殿門。
「德儒(崔林)啊,最近朝中興起了一股不正之風,你可知曉?」
崔林一向謹慎小心,因此沒有胡亂猜測,而是頓首詢問道:
「臣愚鈍,還請陛下明示......」
曹叡笑了笑道:
「德儒還是這一副如履薄冰的老樣子,也罷,今天咱們君臣就打開天窗說亮話罷。先帝在時,朝中就已有個別狂生散布著蔑視儒典的狂悖之論。朕登基以來,這股不正之風更是甚囂塵上!」
崔林聽到這裡,心中頓時就明白了天子的心思,他並未開口,而是繼續聽天子說道:
「儒門典籍、儒家義理,乃是治理天下的不二寶器,倘若被別有用心之人隨意詆毀篡改,那咱們的大魏豈不是要翻了天!
卿之兄長崔琰崔季珪,乃是大儒鄭玄嫡傳弟子,曾是河北儒宗之首,算是不可多得的柱石重臣,只可惜朕彼時年幼、人微言輕,無法營救季珪公,以至其未得善終,朕一直引以為憾事!
所幸,天不絕賢才於大魏,朕還有卿這樣博學通儒、公忠體國的耿直忠臣!」
崔林聽了天子的話後,深受感動,只見他紅著眼眶匍匐在丹墀之下,抽泣著答謝天子道:
「陛下之恩,天高海深,臣雖萬死亦不能報皇恩之萬一!」
曹叡看了崔林的反應後,滿意的點了點頭,他微笑著繼續說道:
「卿不必行此大禮,快快平身!朕意欲整肅朝堂風氣,正需要你這樣的骨鯁忠臣!從今日起,卿便升任為二品司隸校尉,好好替朕監察百官、整肅朝堂、治理司州,可好?」
崔林原本是三品大鴻臚,雖然官階不低,但卻並無實權,如今他一躍成為監察百官、執掌中州的司隸校尉,一時之間心中震撼無比。
只見他再次朝著天子叩首行禮道:
「臣,叩謝陛下天恩!臣必不負陛下對臣的厚望!」
——————
【《魏齊春秋》:魏明帝時,群臣浮華,私下皆崇老莊而薄孔儒,明帝遂拔擢崔德儒、司馬仲達等儒門名士以抑退之。】
時為曹魏太和二年,蜀漢建興六年,東吳黃武七年。228年5月
崔林先是示意崔諒安坐,喝了口茶後,這才開口道:
「不錯,我叫你來,正是想將這兩件大事告訴你,然後聽聽你的看法。」
「卻不知朝中出了什麼大事?」
崔諒忙活了大半天,口渴的厲害,他咕咚一聲將面前的茶水一飲而盡後,急忙詢問起了事情的原委。
崔林四下巡視一番,確認無人後,這才壓低了聲音對崔諒說道:
「今歲關中無雨,百姓所種的莊稼大多旱死,聽說雍州那邊,已經有百姓餓死了!我還聽說,陛下打算派遣一位宗室重臣攜帶錢糧前去關中賑災!」
崔諒聽了這番話後,心中驚詫無比,他略作思考後,立即就想到了賑災的人選:
「曹子丹大將軍有駐守關中的經驗,而且聽說很快就要西赴長安抵禦蜀軍北犯,陛下既然想安排宗室重臣來負責此次賑災,那這個賑災使定是曹大將軍無疑了!」
崔林見從孫一點就透,露出了滿意的笑容,他點了點頭,繼續說道:
「還有一個消息,是從東南邊境揚州那邊傳來的!」
崔諒前世不僅喜愛看《三國演義》的書籍和影視劇,更是常年鑽研《三國志》中的魏志,對三國時代歷年發生過的大小事件都非常熟悉,他一聽崔林說出揚州二字,不假思索便說出了自己的猜測:
「賺曹休!」
崔諒話剛出口,頓時就後悔自己嘴太快,只見崔林一臉詫異的湊近問道:
「諒兒,你怎麼知道是曹文烈大司馬傳來的消息?」
崔諒自然不會把自己是穿越者的事告知崔林,因此急忙開口敷衍崔林道:
「叔祖,諒兒只不過是胡亂猜測罷了。」
崔林點了點頭,又告誡崔諒道:
「你小子,以後切忌直呼朝中大員的名諱!」
「諒兒記下了!」
崔林點了點頭,繼續說道:
「你方才猜的一點也不錯,這第二件大事,正是從東南揚州曹大司馬那邊傳過來的一個消息:說是東吳的鄱陽太守周魴,屢受吳主孫權和東吳大將陸遜的排擠打壓,因此想要棄暗投明、降我大魏,曹大司馬意欲親率大軍接應周魴,一舉過江、直搗建業!」
崔諒早就知道『周魴斷髮賺曹休』的故事,非常明白這其實是孫權、陸遜、周魴等孫吳君臣聯合出演的一場大戲。
他更是清楚的知道,曹休南下之後,會在石亭一帶遇到吳軍的埋伏,遭遇他人生中的第一場也是最後一場大敗。
崔林正在等崔諒說出自己的看法。
崔諒思索了好一會兒後,還是決定說出自己真實的想法。
雖然說『良言難勸該死的鬼』,但畢竟那些即將戰死邊疆的大魏兒郎都是無辜的,倘若在知曉結局的情況下還選擇不聞不問,崔諒自問還做不到這般絕情冷血。
再者,倘若自己能夠救下曹休,讓他繼續在廟堂上制衡司馬懿的話,那多年後司馬家也許就不會一家獨大,待曹魏積攢實力、一統天下後,也許就會成為一個像大漢一樣強盛的新朝代,到時候,豈不是就能阻止五胡亂華、永嘉之亂了麼?
崔諒思慮已定,虎目之中頓時散發出了清澈的光芒:
「叔祖,諒兒以為,這必定是吳人的詭計、絕不可信!倘若那孫權真的猜忌周魴,又怎麼可能繼續讓他鎮守鄱陽這個兵家必爭之地?如果有合適的機會,叔祖最好向陛下提個醒!」
崔林聞言後,前思後想,沉吟了片刻,覺得崔諒說的話的確非常有道理,他點了點頭:
「諒兒言之有理,我今夜就寫一封反對曹大司馬南下接應周魴的奏表!」
崔諒點了點頭,忽然想起自己還有點事沒有處理完,他拜辭了崔林後,就立即來到了自己在城東南青明門內泰昌坊永安里的宅院。
春安、夏安、秋安、冬安四個家丁見崔諒回了家,齊刷刷恭候在崔諒面前躬身行禮道:
「拜見家主!」
崔諒點了點頭,示意他們起身。這四人是叔祖親自為自己挑選的家丁,不僅年輕、幹練、識字、機敏,而且絕對忠誠可靠。
崔諒在一進院的迴廊處坐了下來,然後招了招手,示意四人走上前來,緊接著他開口吩咐四人道:
「取紙筆來!」
四人聞言,立即搬來了一隻小案、取來了筆墨紙硯文房四寶,並磨好了墨,然後乖乖的退到了一丈之外看不清筆墨字跡的地方恭候了起來。
崔諒拿起狼毫,蘸了墨,按照崔林先前的吩咐,寫了一封看似尋常,實則全是暗語的信件。
這封信,正是他寫給自己的新附庸——公孫雲和宋伯雷二人的。
信的內容,大致是叫公孫、宋二人在麾下那些洛陽遊俠、流民當中,尋找二十個絕對可靠的人,來充當為自己打理農田、耕作莊園的田騶部曲。
寫完這封信後,崔諒又寫了一封寄給隴西郡牛魁、馬駁二人的帛書,並加蓋了自己的官印,大致意思是自己已升任為了曹大將軍的騎兵掾,叫他們二人和胡鴻、苟芒、姚柯回幾個帶著剩餘的幾十個親兵部曲,啟程來洛陽的洛南塢堡。
「你們四個上前來!」
崔諒話音剛落,春夏秋冬四人便疾步來到了崔諒的身旁:
「家主有何吩咐?」
「春安,你帶著這封信,把它交到洛陽城青青苑內的說書人宋老頭那裡去,記著,你交信時,一定要問一問宋老頭:他先前答應過的『宋襄公』這段故事,打算什麼時候開講!
送完以後,再去驛站將這封帛書交給城西驛站,叫他們送去隴西郡的郡兵司馬寓所!」
「好的家主,春安這就去辦!」
崔諒方才所說的,也是崔氏家族與公孫、宋二人的接頭暗語,『宋襄公』三個字,拆開來剛好就是宋氏、公孫氏、襄助的意思,只要那說書人一聽到這句話,就會立即查看信件,確保信件中藏有暗語後,他就會將這封信收起來,然後再去一個誰都不會關注的地方去見公孫雲和宋伯雷。
這整個過程之中,眾人不會多說一句話,但所有的事情卻一定會完完全全的按主家崔氏的意思辦好。
崔諒點了點頭,又吩咐其他人道:
「夏安,你帶著我這份地契,去洛水南的崔氏塢堡,告訴堡中人,伊洛之南的那二十頃荒地,現在由崔大鴻臚的從孫,也就是我接管了,我們需要在那邊開闢修建一個新的小塢堡,叫他們派些本家的部曲來幫幫忙,另外,再向他們借一些足量的粟米種子,就說,等明年收了糧,我們雙倍一定奉還。新塢堡的名字,就叫作崔氏洛南塢吧!」
「是,家主!」
漢末以來,戰爭頻繁,百姓十不存一,因此就連洛陽周圍也有許多無人耕種的荒田。
如果是前漢全盛時期、人口充裕之時,即便崔諒有擴展田土的權利,他恐怕也搜尋不到這二十頃荒田。
夏安領命去了以後,崔諒又對秋安、冬安吩咐道:
「過段時間,我有可能就要隨曹大將軍西赴雍州了,家中的事務,就交給你們了,記得逢年過節的時候,買些禮物,多去我叔祖、還有昌陵侯府走動拜訪!」
「好的家主,我們記下了!」
——————
式乾殿內,皇帝將崔林那篇奏表看了又看,心裡依舊還是有些拿不定主意。
畢竟過江滅吳這樣激動人心的大事,對於年輕氣盛的他來講,實在是一個誘惑力十足的計劃。
很快,受到天子召喚的崔林就趕到了式乾殿外,侍者將其引領進殿之後,皇帝立即主動的對崔林說道:
「卿昨日的奏疏,朕看了好幾遍,依舊沒個頭緒,咱們還是聊聊別的事情罷!」
崔林跪倒在丹墀前,朝著皇帝行了個標標準準的儒家大禮後,聲朗氣清的回覆天子道:
「臣請陛下示下!」
曹叡滿意的點了點頭,朝著身邊的內侍擺了擺手,那內侍示意,立即就引著崔林坐到了涼蓆之上,然後退出大殿關上了雕花殿門。
「德儒(崔林)啊,最近朝中興起了一股不正之風,你可知曉?」
崔林一向謹慎小心,因此沒有胡亂猜測,而是頓首詢問道:
「臣愚鈍,還請陛下明示......」
曹叡笑了笑道:
「德儒還是這一副如履薄冰的老樣子,也罷,今天咱們君臣就打開天窗說亮話罷。先帝在時,朝中就已有個別狂生散布著蔑視儒典的狂悖之論。朕登基以來,這股不正之風更是甚囂塵上!」
崔林聽到這裡,心中頓時就明白了天子的心思,他並未開口,而是繼續聽天子說道:
「儒門典籍、儒家義理,乃是治理天下的不二寶器,倘若被別有用心之人隨意詆毀篡改,那咱們的大魏豈不是要翻了天!
卿之兄長崔琰崔季珪,乃是大儒鄭玄嫡傳弟子,曾是河北儒宗之首,算是不可多得的柱石重臣,只可惜朕彼時年幼、人微言輕,無法營救季珪公,以至其未得善終,朕一直引以為憾事!
所幸,天不絕賢才於大魏,朕還有卿這樣博學通儒、公忠體國的耿直忠臣!」
崔林聽了天子的話後,深受感動,只見他紅著眼眶匍匐在丹墀之下,抽泣著答謝天子道:
「陛下之恩,天高海深,臣雖萬死亦不能報皇恩之萬一!」
曹叡看了崔林的反應後,滿意的點了點頭,他微笑著繼續說道:
「卿不必行此大禮,快快平身!朕意欲整肅朝堂風氣,正需要你這樣的骨鯁忠臣!從今日起,卿便升任為二品司隸校尉,好好替朕監察百官、整肅朝堂、治理司州,可好?」
崔林原本是三品大鴻臚,雖然官階不低,但卻並無實權,如今他一躍成為監察百官、執掌中州的司隸校尉,一時之間心中震撼無比。
只見他再次朝著天子叩首行禮道:
「臣,叩謝陛下天恩!臣必不負陛下對臣的厚望!」
——————
【《魏齊春秋》:魏明帝時,群臣浮華,私下皆崇老莊而薄孔儒,明帝遂拔擢崔德儒、司馬仲達等儒門名士以抑退之。】
時為曹魏太和二年,蜀漢建興六年,東吳黃武七年。228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