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00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
斗蓬的眉頭一皺:「如此一來,鬼方軍隊可謂是步步為營,在峽谷中前行的主力軍隊並沒有冒進,而在兩側山頭搜索前進的搖民部隊和那傅平的部下,等於實際上起到了探路的作用,他們的兵力有優勢,所以反而消滅了在山嶺上埋伏的商軍伏兵,怎麼看,都是在向勝利方向前進,商軍沒有任何的機會呢。」
黑袍沉聲道:「只怕未必,在我看來,商軍如果是在山嶺之上有埋伏,那在谷中也肯定是提前布陣了,鬼方軍隊這回為了追求速度,連戰車也沒有帶,這就意味著若是在狹窄的山谷中,商軍如果出動戰車部隊,那反而會有巨大的優勢,老祖啊,是不是商軍這回反而是利用了戰車部隊,才打敗了鬼方軍隊呢?」
老祖微微一笑,說道:「這回讓黑袍尊者說中了,就在鬼王的峽谷主力一路前行之時,卻發現在離出峽谷口不到三十里處,在整個峽谷比較寬闊的一段地方,商軍卻是已經布下了陣勢,從兩側的山頂,到前方的峽谷中,足有上萬商軍嚴陣以待,山頂之上是據密林,以精銳的步兵和淮夷人馬列陣,而在峽谷中,則是由上百輛戰車橫排而列,足有三列,後面則跟著近萬步兵,顯然,這裡就是商王武丁,王后婦好精心布置的決戰之所。」
「在山嶺之上一路攻擊前進的易慶軍團,也終於在數量不亞於自己的商軍面前停止了進攻,開始就地列陣,而鬼方大軍,也到了與商軍相對的地方,現在擺在鬼王面前的,是兩個選擇,要麼是在缺乏戰車的情況下,靠了兵力數量的優勢與商軍就此決戰,要麼是在狹窄的山谷中列陣,儘量不讓商軍戰車衝擊起來,甚至可以暫時退到山頂的易慶軍團後方,讓兩側山頂的部隊可以居高臨下地向下攻擊衝過來的商軍,在商軍失去攻擊性的同時,再靠了後方的戰車趕到,進行反擊。二位尊者,如果你們來選擇,會怎麼打?」
黑袍的眉頭一皺,說道:「商軍在這裡設伏列陣,應該是早早作好了準備,在這種地形條件下與商軍決鬥,不是明智的選擇,反正兩邊的山頂還控制在自己的手中,鬼王可以以精兵斷兵,徐徐退之,儘量避免與敵軍在預設的地形上作戰,鬼王軍隊數量上有優勢,可以正面在峽谷中相持,派出另一部份兵馬,從峽谷另一側出陶寺,然後繞到商軍的背後攻擊,甚至可以聯繫那些黃河以南的商朝叛軍,從後方進攻安邑,安邑一失,峽谷中的商軍,也必然不戰而潰。」
老祖微微一笑:「黑袍尊者分析得很不錯,那斗蓬尊者有什麼想法呢?」
斗蓬平靜地說道:「在我看來,此戰,是萬萬不能退的,如果鬼方軍隊一退,那商軍近乎崩潰的士氣就會恢復了,可以說前功盡棄,商軍全軍出動,到峽谷來列陣作戰,絕不是有目的,有準備的伏擊態勢,而是因為在連續三次慘敗,全線動搖的情況下,只能以進為退,以主動前出的這種態度,來表明自己仍有取勝的信心,如果商軍真的是主動設伏,那就會在鬼方軍隊到來之時,就主動地全面進攻了,絕不會是現在這樣按兵不動,他們希望的,是鬼方軍隊不戰而退,這樣他們可以宣布自己打贏了霍州峽谷之戰,阻止了鬼方兵馬的南下。」
「一旦鬼方軍隊退兵,或者是相持不下,最後退兵,那商朝就可以宣稱自己擋住了鬼方軍隊的進攻,做到了之前古唐帝王都沒有做到的事,那迷信的華夏諸侯們,甚至包括北狄部落的諸侯們,都會認為商朝才是天命所歸,即使是鬼方部落也無法戰勝商王,他們會重新站在商朝一邊,鬼方好不容易打出的大好局勢,會一夜回到從前。這就是優勢在商不在鬼了。」
老祖哈哈一笑,說道:「斗蓬尊者說得太好了,這一戰,勝負的天平不在於雙方軍隊的數量,也不在於前面戰鬥的結果,鬼方和商軍,都是精銳之師,實力遠遠強過其他諸侯,但數量不足,需要的是僕從部落越多越好,鬼方之所以在前面占了便宜,是因為一下子在草原上爭取了大量北狄和一路上征服的各個民族與部落的支持。」
「但他們核心的鬼方部隊並不多,也就數萬人馬而已,比起商朝可以動用的中原軍隊,還是少數,如果不能在平原的大戰中一舉消滅光商軍主力,那鬼方只會越來越被動。」
「之前鬼王想採用的舉著整個北方草原與中原的邊界,在萬里長的地界之上全面進攻,為的不是一舉滅商,而是要打服,打怕這些地方的諸侯部落,讓他們以為商朝無能,不能保護他們免於鬼方部落的攻擊,最後只能歸順或者是倒向鬼方,因為鬼方的戰車,戰馬遠遠多於商朝,在機動性上有優勢。」
「可是,晉中之戰的勝利,包括後面攻打陶寺的勝利,已經讓鬼王的這個計劃,無法實施了,也許他本人還保持清醒,但是一路勝利的北狄部落,包括大多數他的鬼方部落首領,都認為商朝不是鬼方軍隊的對手,沒必要這樣分散到萬里長的戰線上四處出擊,畢其功於一役,直接滅掉武丁和婦好,那商朝就亡了,何必再多此一舉呢。所以,這些部落首領們看到商王武丁出現在陣前時,他們並不覺得危險,多次的勝利,讓他們已經不把商軍當回事了,哪怕是上百輛戰車就擺在自己的面前,他們仍然自信,憑藉自己的騎兵和精銳的步兵,仍然可以在這山道峽谷之中,取得勝利。」
「而另一方面,在敵軍陣前,尤其是上百輛戰車面前,想要向後撤軍,也絕非兵法所允許的,即使鬼王有意持重,也不會選擇就這樣後撤,另尋迂迴側擊之法,所以,他只能下令,抽調大批後軍人馬,火速爬山上嶺,取得山頂之上的兵力優勢,讓易慶帶領他們全力向前攻擊,儘可能地占據高度優勢,從高處,攻擊衝鋒的商軍!」(本章完)
黑袍沉聲道:「只怕未必,在我看來,商軍如果是在山嶺之上有埋伏,那在谷中也肯定是提前布陣了,鬼方軍隊這回為了追求速度,連戰車也沒有帶,這就意味著若是在狹窄的山谷中,商軍如果出動戰車部隊,那反而會有巨大的優勢,老祖啊,是不是商軍這回反而是利用了戰車部隊,才打敗了鬼方軍隊呢?」
老祖微微一笑,說道:「這回讓黑袍尊者說中了,就在鬼王的峽谷主力一路前行之時,卻發現在離出峽谷口不到三十里處,在整個峽谷比較寬闊的一段地方,商軍卻是已經布下了陣勢,從兩側的山頂,到前方的峽谷中,足有上萬商軍嚴陣以待,山頂之上是據密林,以精銳的步兵和淮夷人馬列陣,而在峽谷中,則是由上百輛戰車橫排而列,足有三列,後面則跟著近萬步兵,顯然,這裡就是商王武丁,王后婦好精心布置的決戰之所。」
「在山嶺之上一路攻擊前進的易慶軍團,也終於在數量不亞於自己的商軍面前停止了進攻,開始就地列陣,而鬼方大軍,也到了與商軍相對的地方,現在擺在鬼王面前的,是兩個選擇,要麼是在缺乏戰車的情況下,靠了兵力數量的優勢與商軍就此決戰,要麼是在狹窄的山谷中列陣,儘量不讓商軍戰車衝擊起來,甚至可以暫時退到山頂的易慶軍團後方,讓兩側山頂的部隊可以居高臨下地向下攻擊衝過來的商軍,在商軍失去攻擊性的同時,再靠了後方的戰車趕到,進行反擊。二位尊者,如果你們來選擇,會怎麼打?」
黑袍的眉頭一皺,說道:「商軍在這裡設伏列陣,應該是早早作好了準備,在這種地形條件下與商軍決鬥,不是明智的選擇,反正兩邊的山頂還控制在自己的手中,鬼王可以以精兵斷兵,徐徐退之,儘量避免與敵軍在預設的地形上作戰,鬼王軍隊數量上有優勢,可以正面在峽谷中相持,派出另一部份兵馬,從峽谷另一側出陶寺,然後繞到商軍的背後攻擊,甚至可以聯繫那些黃河以南的商朝叛軍,從後方進攻安邑,安邑一失,峽谷中的商軍,也必然不戰而潰。」
老祖微微一笑:「黑袍尊者分析得很不錯,那斗蓬尊者有什麼想法呢?」
斗蓬平靜地說道:「在我看來,此戰,是萬萬不能退的,如果鬼方軍隊一退,那商軍近乎崩潰的士氣就會恢復了,可以說前功盡棄,商軍全軍出動,到峽谷來列陣作戰,絕不是有目的,有準備的伏擊態勢,而是因為在連續三次慘敗,全線動搖的情況下,只能以進為退,以主動前出的這種態度,來表明自己仍有取勝的信心,如果商軍真的是主動設伏,那就會在鬼方軍隊到來之時,就主動地全面進攻了,絕不會是現在這樣按兵不動,他們希望的,是鬼方軍隊不戰而退,這樣他們可以宣布自己打贏了霍州峽谷之戰,阻止了鬼方兵馬的南下。」
「一旦鬼方軍隊退兵,或者是相持不下,最後退兵,那商朝就可以宣稱自己擋住了鬼方軍隊的進攻,做到了之前古唐帝王都沒有做到的事,那迷信的華夏諸侯們,甚至包括北狄部落的諸侯們,都會認為商朝才是天命所歸,即使是鬼方部落也無法戰勝商王,他們會重新站在商朝一邊,鬼方好不容易打出的大好局勢,會一夜回到從前。這就是優勢在商不在鬼了。」
老祖哈哈一笑,說道:「斗蓬尊者說得太好了,這一戰,勝負的天平不在於雙方軍隊的數量,也不在於前面戰鬥的結果,鬼方和商軍,都是精銳之師,實力遠遠強過其他諸侯,但數量不足,需要的是僕從部落越多越好,鬼方之所以在前面占了便宜,是因為一下子在草原上爭取了大量北狄和一路上征服的各個民族與部落的支持。」
「但他們核心的鬼方部隊並不多,也就數萬人馬而已,比起商朝可以動用的中原軍隊,還是少數,如果不能在平原的大戰中一舉消滅光商軍主力,那鬼方只會越來越被動。」
「之前鬼王想採用的舉著整個北方草原與中原的邊界,在萬里長的地界之上全面進攻,為的不是一舉滅商,而是要打服,打怕這些地方的諸侯部落,讓他們以為商朝無能,不能保護他們免於鬼方部落的攻擊,最後只能歸順或者是倒向鬼方,因為鬼方的戰車,戰馬遠遠多於商朝,在機動性上有優勢。」
「可是,晉中之戰的勝利,包括後面攻打陶寺的勝利,已經讓鬼王的這個計劃,無法實施了,也許他本人還保持清醒,但是一路勝利的北狄部落,包括大多數他的鬼方部落首領,都認為商朝不是鬼方軍隊的對手,沒必要這樣分散到萬里長的戰線上四處出擊,畢其功於一役,直接滅掉武丁和婦好,那商朝就亡了,何必再多此一舉呢。所以,這些部落首領們看到商王武丁出現在陣前時,他們並不覺得危險,多次的勝利,讓他們已經不把商軍當回事了,哪怕是上百輛戰車就擺在自己的面前,他們仍然自信,憑藉自己的騎兵和精銳的步兵,仍然可以在這山道峽谷之中,取得勝利。」
「而另一方面,在敵軍陣前,尤其是上百輛戰車面前,想要向後撤軍,也絕非兵法所允許的,即使鬼王有意持重,也不會選擇就這樣後撤,另尋迂迴側擊之法,所以,他只能下令,抽調大批後軍人馬,火速爬山上嶺,取得山頂之上的兵力優勢,讓易慶帶領他們全力向前攻擊,儘可能地占據高度優勢,從高處,攻擊衝鋒的商軍!」(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