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不斷發育的大明
宮殿中,朱慈煊正認真閱讀康安從汶萊送來的書信,上面寫著他在汶萊國的見聞。
當前,汶萊國還是只有一個蘇丹——阿都赫古爾·穆賓。
姆爾汀尚沒有和穆賓蘇丹翻臉,還在輔佐他治理國家。
但是,信中也說穆賓蘇丹正在一座島上修建宮殿,似乎有遷都的打算。
而且,據宮裡人說,蘇丹宮殿中此時十分混亂,穆賓蘇丹已經不太敢居住其中。
為了安全,他居住的地方如今是重兵把守。
看完信,朱慈煊猜測汶萊國如今正在分裂前夕。
只要等到穆賓搬到島上新建的宮殿中居住後,姆爾汀就會自立為蘇丹。
然後,汶萊國便會爆發內戰。
這樣也好,畢竟自己現在也沒有完全準備好進攻汶萊。
朱慈煊收起信後,對送信之人吩咐道:
「你回到汶萊後,告訴康安繼續探察,務必在敵人內戰後,第一時間將消息傳回來。」
「是,陛下!」
那人領命後,便離開了。
東面的情況已經了解清楚,可前往西方的林天羽等人卻一直沒有任何消息。
朱慈煊記得,林天羽等人離開的比康安還要早。
可沒想到他們既沒有寄回來書信,人也沒有回來,不知道他們到底偵查的怎麼樣了。
對於林天羽的偵查能力,朱慈煊還是頗為認同的。
因此,也沒有過多為他們感到擔心。
倒是前往北方納土納島的李嗣興、安四海等到,不知道戰事如何了。
若是荷蘭人加入戰爭的話,這場仗可就不太好打。
只能祈求安四海能率領大明水師多抵擋一會荷蘭艦隊,爭取為陸地上的李嗣興等人爭取時間。
如今,大明剛剛來到加里曼丹島,周圍各種勢力複雜,還是挺難對付的。
好在大明的內部現在還算不錯,新城的建設工作正有條不絮的開展著。
經過近段時間的建設,棱堡的主體框架已經搭建完畢。
整個棱堡的地基、主要城牆都已建設完畢。
雖然離全部建設完成還有很大距離,但有了這些,城牆也算有了些防禦能力。
雖然防守不了強大的西方殖民者,但防守島上土著應該沒啥大問題。
下一步,就是把各個「棱」建設出來,從而讓城內火器可以無死角的射擊城外敵人。
這一步的建設不僅花費的時間比較長,而且需要進行一定的觀測和計算,十分複雜。
因此,朱慈煊讓工匠們仔細設計和建設,務必不要心急。
好在周邊各個蘇丹國經過上次的戰敗,已經不敢前來招惹明軍。
所以,明軍暫時還算安定,一時也沒有勢力進攻自己,棱堡的建設便也不用著急了。
可雖然棱堡建設不著急,鑄幣工作卻已是迫在眉睫。
自從自己實行「績效工資」後,無論是將士、工匠,還是普通百姓,工作積極性都大大提高。
在快速完成各項任務的同時,自己也給他們發放了大量工資。
許多之前成品的金銀錢幣,都已經基本發放完畢。
若是再不鑄造新幣的話,後面的工資都快發不出來了。
好在鑄幣的工匠已經將金幣、銀幣的樣式設計出來,自己也已經同意。
如今,工匠們正在加班加點的鑄造錢幣。
無論是金幣,還是銀幣,錢幣的數額都以一兩為主。
另外加上少量的大額和小額錢幣,以方面百姓交易。
之前在緬甸的時候,明軍征繳錢物甚多,所以可以鑄造出不少錢幣,到時候,工資發放便不是問題。
當然,若是等到以後,大明的商業貿易發展的更加繁榮之後,便需要更多金銀來鑄幣。
所以,朱慈煊還是十分期待林天羽等人歸來。
若是他們能發現大型金礦,哪以後的貨幣問題就不用愁了。
近些日子,除了建設棱堡、鑄造錢幣外,朱慈煊也著重干一件大事,一件足以讓自己在南洋爭奪霸權的事。
那就是建設船隻。
陳安德、李嗣興在印度招募了大量英國造船工匠,這些人都是花重金請來了,自然要好好利用。
於是,朱慈煊打算讓他們建造一艘強大的蓋倫船。
英國人給的四艘蓋倫船排水量只有一百多噸,這種船只能當作輔助艦艇,無法當作主力艦。
因此,朱慈煊要造一艘更大的艦船。
他的想法是,新造船隻的排水量至少也要五百噸,最好能達到六百噸。
然後在船上再配置60至80門火炮,這樣才能算得上是「戰艦」,足以與歐洲殖民者在海上對抗。
不過,雖然有了造船的打算,但明軍暫時還沒辦法造船。
造船首先要有船塢,港口也需要稍微改造一下。
因此,近段時間以來,明軍正在修建一個高大的船塢,以為製造戰船做準備。
那些英國造船工匠也在一旁協助,同時,他們也在設計艦船。
他們在草紙上繪製船體結構,同時計算所需的木頭、零件等材料。
正當朱慈煊在屋中思考明軍前途之事時,有人敲門。
朱慈煊讓那人進來,仔細一看,是跟隨英國造船工匠造船的中國工匠。
為了學習先進的英國造船技術,朱慈煊讓中國工匠跟著英國工匠學習,做好記錄,爭取將其學會,以方便明軍以後可以單獨建造蓋倫船。
「有什麼事?」朱慈煊見那人慌裡慌張的,便問道。
那人道:「陛下,我等隨著英國工匠已將船塢建設完畢,港口也已改造,如今可以更方便的停船,停船數量也更多。」
聽到這話,朱慈煊心中大喜,覺得這都是好事,為何顯得如此慌張呢?
好奇之際,卻聽那名工匠又道:「陛下,可咱們做完準備工作後,英國工匠卻說咱們暫時造不了船。」
聽此,朱慈煊心中奇怪,為了有了船塢和港口,卻還不能造船呢!
於是,他問道:「為何不能造船?」
那名工匠如實回答道:「回陛下,那些英國工匠說咱們缺少木頭。」
「缺少木頭?」朱慈煊更奇怪了:
「這婆羅洲不到處都是森林,到處都是木頭,怎麼還會缺呢?」
「陛下,我們也覺得奇怪呢!」那名工匠說道:
「不過,那些英國工匠說,只有橡木建造的船隻才最為堅固,最為可靠,而咱們島上沒有橡木!」
當前,汶萊國還是只有一個蘇丹——阿都赫古爾·穆賓。
姆爾汀尚沒有和穆賓蘇丹翻臉,還在輔佐他治理國家。
但是,信中也說穆賓蘇丹正在一座島上修建宮殿,似乎有遷都的打算。
而且,據宮裡人說,蘇丹宮殿中此時十分混亂,穆賓蘇丹已經不太敢居住其中。
為了安全,他居住的地方如今是重兵把守。
看完信,朱慈煊猜測汶萊國如今正在分裂前夕。
只要等到穆賓搬到島上新建的宮殿中居住後,姆爾汀就會自立為蘇丹。
然後,汶萊國便會爆發內戰。
這樣也好,畢竟自己現在也沒有完全準備好進攻汶萊。
朱慈煊收起信後,對送信之人吩咐道:
「你回到汶萊後,告訴康安繼續探察,務必在敵人內戰後,第一時間將消息傳回來。」
「是,陛下!」
那人領命後,便離開了。
東面的情況已經了解清楚,可前往西方的林天羽等人卻一直沒有任何消息。
朱慈煊記得,林天羽等人離開的比康安還要早。
可沒想到他們既沒有寄回來書信,人也沒有回來,不知道他們到底偵查的怎麼樣了。
對於林天羽的偵查能力,朱慈煊還是頗為認同的。
因此,也沒有過多為他們感到擔心。
倒是前往北方納土納島的李嗣興、安四海等到,不知道戰事如何了。
若是荷蘭人加入戰爭的話,這場仗可就不太好打。
只能祈求安四海能率領大明水師多抵擋一會荷蘭艦隊,爭取為陸地上的李嗣興等人爭取時間。
如今,大明剛剛來到加里曼丹島,周圍各種勢力複雜,還是挺難對付的。
好在大明的內部現在還算不錯,新城的建設工作正有條不絮的開展著。
經過近段時間的建設,棱堡的主體框架已經搭建完畢。
整個棱堡的地基、主要城牆都已建設完畢。
雖然離全部建設完成還有很大距離,但有了這些,城牆也算有了些防禦能力。
雖然防守不了強大的西方殖民者,但防守島上土著應該沒啥大問題。
下一步,就是把各個「棱」建設出來,從而讓城內火器可以無死角的射擊城外敵人。
這一步的建設不僅花費的時間比較長,而且需要進行一定的觀測和計算,十分複雜。
因此,朱慈煊讓工匠們仔細設計和建設,務必不要心急。
好在周邊各個蘇丹國經過上次的戰敗,已經不敢前來招惹明軍。
所以,明軍暫時還算安定,一時也沒有勢力進攻自己,棱堡的建設便也不用著急了。
可雖然棱堡建設不著急,鑄幣工作卻已是迫在眉睫。
自從自己實行「績效工資」後,無論是將士、工匠,還是普通百姓,工作積極性都大大提高。
在快速完成各項任務的同時,自己也給他們發放了大量工資。
許多之前成品的金銀錢幣,都已經基本發放完畢。
若是再不鑄造新幣的話,後面的工資都快發不出來了。
好在鑄幣的工匠已經將金幣、銀幣的樣式設計出來,自己也已經同意。
如今,工匠們正在加班加點的鑄造錢幣。
無論是金幣,還是銀幣,錢幣的數額都以一兩為主。
另外加上少量的大額和小額錢幣,以方面百姓交易。
之前在緬甸的時候,明軍征繳錢物甚多,所以可以鑄造出不少錢幣,到時候,工資發放便不是問題。
當然,若是等到以後,大明的商業貿易發展的更加繁榮之後,便需要更多金銀來鑄幣。
所以,朱慈煊還是十分期待林天羽等人歸來。
若是他們能發現大型金礦,哪以後的貨幣問題就不用愁了。
近些日子,除了建設棱堡、鑄造錢幣外,朱慈煊也著重干一件大事,一件足以讓自己在南洋爭奪霸權的事。
那就是建設船隻。
陳安德、李嗣興在印度招募了大量英國造船工匠,這些人都是花重金請來了,自然要好好利用。
於是,朱慈煊打算讓他們建造一艘強大的蓋倫船。
英國人給的四艘蓋倫船排水量只有一百多噸,這種船只能當作輔助艦艇,無法當作主力艦。
因此,朱慈煊要造一艘更大的艦船。
他的想法是,新造船隻的排水量至少也要五百噸,最好能達到六百噸。
然後在船上再配置60至80門火炮,這樣才能算得上是「戰艦」,足以與歐洲殖民者在海上對抗。
不過,雖然有了造船的打算,但明軍暫時還沒辦法造船。
造船首先要有船塢,港口也需要稍微改造一下。
因此,近段時間以來,明軍正在修建一個高大的船塢,以為製造戰船做準備。
那些英國造船工匠也在一旁協助,同時,他們也在設計艦船。
他們在草紙上繪製船體結構,同時計算所需的木頭、零件等材料。
正當朱慈煊在屋中思考明軍前途之事時,有人敲門。
朱慈煊讓那人進來,仔細一看,是跟隨英國造船工匠造船的中國工匠。
為了學習先進的英國造船技術,朱慈煊讓中國工匠跟著英國工匠學習,做好記錄,爭取將其學會,以方便明軍以後可以單獨建造蓋倫船。
「有什麼事?」朱慈煊見那人慌裡慌張的,便問道。
那人道:「陛下,我等隨著英國工匠已將船塢建設完畢,港口也已改造,如今可以更方便的停船,停船數量也更多。」
聽到這話,朱慈煊心中大喜,覺得這都是好事,為何顯得如此慌張呢?
好奇之際,卻聽那名工匠又道:「陛下,可咱們做完準備工作後,英國工匠卻說咱們暫時造不了船。」
聽此,朱慈煊心中奇怪,為了有了船塢和港口,卻還不能造船呢!
於是,他問道:「為何不能造船?」
那名工匠如實回答道:「回陛下,那些英國工匠說咱們缺少木頭。」
「缺少木頭?」朱慈煊更奇怪了:
「這婆羅洲不到處都是森林,到處都是木頭,怎麼還會缺呢?」
「陛下,我們也覺得奇怪呢!」那名工匠說道:
「不過,那些英國工匠說,只有橡木建造的船隻才最為堅固,最為可靠,而咱們島上沒有橡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