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三章 只手擎天保大清?
第435章 只手擎天保大清?
慈安感激無比,慈禧轉了轉眼珠,「你管載儀叫繼良,是準備讓他當漢人的皇帝麼?我們這些旗人怎麼辦?」
邵全忠搖搖頭,「繼良要隨我的漢姓,但將來他的長子可以姓愛新覺羅,繼良當的是大清的皇帝,大清當然要保留。」
「老爺,我們以前都錯怪你了,你才是大清的忠臣和恩人。」
慈安回頭,「過來,去瀛洲島,咱們好好伺候伺候老爺。」
後宮四春齊出,後面還跟著被攆到這裡反省的苹兒。
「報告!不好了,喬太師薨了!」
噩耗傳來,邵全忠當然沒心思去什麼瀛洲島了。
喬太師一生為為我大清奉獻,積勞成疾,不幸病逝。六十歲的年紀不算高壽,在這個年代也不算早亡。
朝廷為喬太師舉行國葬。睿親王府高搭靈棚,邵全忠跟孝子喬聯寶一起守靈,送義父最後一程。
在外圍困京城的新軍叛匪宣布停火,派了幾十名代表來弔唁喬太師。
喬太師可是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的第一任校長,京城外面新軍的大多數高級軍官都出自他的門下。
西安首義,沒有高級軍官參加,新軍反賊不得已推陳思齊為首領。
等各地叛亂蜂起,形勢漸漸明朗。
清廷在各地的統治如雪崩迅速瓦解。大清還是有很多忠臣的,殉國的官員達到328人,其中滿族213人,漢族90人,蒙古族16人,漢軍旗人9人。
淮軍地盤沒亂,但淮軍只控制了五省,加入東南互保的內地省份也只有閩浙魯三省而已。
其他各省形勢都已經完全逆轉,漢人新軍掌握了新式的武器,有了戰鬥力,清廷就已經沒希望了。
然後高級軍官加入叛亂的就多了。現在攻打京城的新軍主力,其實是保定的正規軍校生在指揮,不然也不能打敗四個鎮的旗人武裝。
喬太師這個在清廷、新軍兩方面都有威望的人物,在這個關鍵時刻去世了,清廷是真的很悲傷。
他們忽然感覺,頭頂的天變了。大清的無雙忠臣邵全忠,真的能靠淮軍五省的力量,保住我大清的江山麼?
三天後,孝子喬聯寶和兒子喬佑之扶靈,送喬太師到他生前選好的喬氏墓園泰州響林莊安葬。
城外新軍讓路,靈柩專列赴海陵。
然後,另一個噩耗傳來,海陵軍械所的主持者,我大清老牌軍工專家丁拱辰去世。
丁拱辰也是我大清忠臣,大清老成不斷凋零,邵全忠仰望天空,時代要變了啊。
邵全忠給義父戴孝,之後又去了太廟,拜謁了同治小皇帝的靈位。
同治皇帝雖然私生活荒唐,可是普遍對他的評價是很高的。
同治皇帝沖齡即位,在位十三年,垂拱而治。
內有兩宮太后垂簾,外有軍機處眾臣理政,還有我大清的擎天白玉柱睿親王扶保。
同治帝在位期間,我大清剿滅了太平軍、捻軍,西征消滅了馬化龍叛匪,打敗了宿敵老毛子。
我大清江山一統,海清河晏,十三年間,國力迅速增加,同治中興貨真價實。
法蘭西被我大清打敗,奧斯曼帝國解體。我大清由一個任列強欺壓的弱國,搖身一變,成長為頂級列強。
同治帝一駕崩,形勢忽然大變,旗人里的有識之士莫不感慨,惜乎聖君早逝啊。
若是大清保持賢君在位,邵全忠名臣輔佐的形勢,未來不可限量,這樣一位明君,死得太早了啊。
邵全忠去拜謁同治靈位,就是向外界傳遞一個信號。我邵全忠是大清忠臣,不會以臣子的身份造反,在歷史上留下污點,大清這塊牌子我要保。
看到邵全忠如此表現,滿清貴族們都是雙挑大指。
患難見忠臣啊,邵全忠對我大清絕對的忠。此前多有詆毀睿親王跋扈的,現在誰詆毀睿親王,我第一個不服!
可是,我大清在各地的統治都已經崩潰了,統治範圍只剩京城一地,邵全忠真的能以一人之力回天麼?
淮軍難道要跟新軍大打出手?這次的新軍威勢遍布全國,可完全不是當初的發逆能比的啊。
在旗人們的擔憂中,邵全忠結束了一連串的拜祭活動。
1875年5月30日,邵全忠邀請城外新軍代表,入睿親王府開始和談。
新軍代表來了十五位,包括浩罕、伊犁、蘭州、西安、太原、開封、保定、長沙、武昌、成都、昆明、貴陽、奉天、長春各地新軍的代表,加上田星這位列席的。
陳思齊這個首義沒來。他覺得自己膽小從賊,愧對邵全忠的栽培,反正後來新軍形勢大好,已經不需要他這個首義出面了。
陳思齊留在了西安貓起來,不敢來見邵全忠。西安新軍的代表是自強軍師長李占椿,他也是這次和談文學會方面推舉出的主談。
清廷這邊,主談是邵全忠指派的張斯文。身後,邵全忠列席,軍機處全體成員列席。
李占椿開宗明義,「我文學會稟洪門傳統,奉大明正朔,驅除韃虜,恢復中華,正義在我方。」
「我們要求,清帝退位,旗人退出關外。恢復漢人衣冠,推舉漢人皇帝,君主立憲,富國強兵,使我華夏崛起,為世界強國。」
張斯文微笑敲敲桌子,「奉大明正朔麼?你們新軍有姓朱的麼?還是要找到朱氏後人,讓他來當皇帝?」
李占椿早有準備,「我們文學社起義兵,乃是為國效力,並非為謀私利。張總舵主你身配五國相印,麾下芬尼社在法蘭西、保加利亞保皇,我們是知道的。」
「淮軍武力冠絕世界,若是淮軍與新軍交火,我華夏必將陷入長期內戰,因此我們決定聯合淮軍,共謀大事。」
「邵大帥對華夏之貢獻,人所共知,在華夏之威望無雙。我們文學社反清復明,乃是為復興華夏,不一定要朱氏子孫坐天下,可以認可邵氏為華夏新帝。」
「文學社和芬尼社政見不同,可以在議會裡合法較量,決定新朝的國策。」
眾人一起看向張斯文身後的邵全忠。文學社的建議可謂誠意滿滿,把皇位都讓給邵氏了。只要邵全忠一點頭,這天下就姓邵了。
軍機處眾臣里,容閎頻頻點頭,文學社的建議跟他的想法不謀而合。
邵氏坐天下,女兒當皇后不是容閎的目的。但天下一統,君主立憲,發展工業化,富國強兵,可一直是容閎的夙願。
無一錯一首一發一內一容一在一一看!
張之洞和李鴻章互相對視一眼,表情神秘莫測,都沒有表態。
醇親王、榮祿、寶鋆、沈桂芬一起著急了。
邵全忠能抵抗住當皇帝的誘惑麼?
就是他不願意擔個下克上上位的污名,自己不當,讓載儀改姓邵當漢人的皇帝,旗人還不是要滾蛋,我大清還不是要滅亡?
醇親王忍不住,「睿親王,你可答應要保我大清的……」
邵全忠回頭看了眼醇親王,點點頭,「沒錯,醇親王稍安勿躁。」
回頭笑眯眯看向李占椿,「你說的富國強兵,讓我華夏崛起,為世界強國,正是我一直努力的。」
「不過,我是大清的臣子,無論如何不能下克上造反。這次和談,我的原則,清帝不能退位。」
「還有,我說了算的話,君主立憲是不可接受的。」
「如果我真當了皇帝,還要聽議會磨磨唧唧扯皮,那就什麼事也幹不成。」
「現在,歐戰方酣,列強正在自己互相消耗,這可是我華夏趁機崛起的大好時機。」
「若是在這個千載難逢的時機里,我華夏不能步調一致,陷入什麼憲政、議會扯皮的漩渦里,那就坐失良機,我們都會成為華夏的千古罪人。」
「所以,憲政可以,不能現在實行。等華夏成為世界領導者,你們願意怎麼搞怎麼搞。」
「現在咱們華夏,需要一個聲音說了算,集中所有力量,跑步前進。」
邵全忠拋出了自己的底線,李占椿回頭跟新軍代表們商議半天,「對不起,清帝必須退位,議會必須建立,這兩項是我們的底線。」
「如果邵大帥堅持你的底線,那我們就沒法談了,咱們戰場上見!」
雙方剛談了不到半小時,眼看就要談崩了。
難道,淮軍真的要憑武力保大清,跟新軍來一場大規模內戰麼?
眼看新軍代表要退場,一直老神在在的張之洞站了起來,「且慢,諸位請別走。」
李占椿一翻眼皮,「怎麼,清廷還要扣押我們這些談判代表麼?告訴你們,這沒用。」
「我們新軍二十六萬人,才俊之士如過江之鯽,我們十五個人既然敢來,就不怕死。」
張之洞微笑搖搖手,「我認為,雙方都有富國強兵,興我華夏的共同目標,那就能談。」
「在下不才,有一個建議,可以滿足雙方共同的想法。」
除了邵全忠和張斯文在微笑,其他人都愕然。
這雙方的矛盾根本無法調和啊,張之洞你再能耐,還能搞出讓雙方都滿意的條款來?
是的,能!
什麼叫國士無雙,什麼叫探花之才,什麼叫諸葛再世?
張之洞雙手虛按,「請諸位坐下,聽完我的建議再決定去留。」
(本章完)
慈安感激無比,慈禧轉了轉眼珠,「你管載儀叫繼良,是準備讓他當漢人的皇帝麼?我們這些旗人怎麼辦?」
邵全忠搖搖頭,「繼良要隨我的漢姓,但將來他的長子可以姓愛新覺羅,繼良當的是大清的皇帝,大清當然要保留。」
「老爺,我們以前都錯怪你了,你才是大清的忠臣和恩人。」
慈安回頭,「過來,去瀛洲島,咱們好好伺候伺候老爺。」
後宮四春齊出,後面還跟著被攆到這裡反省的苹兒。
「報告!不好了,喬太師薨了!」
噩耗傳來,邵全忠當然沒心思去什麼瀛洲島了。
喬太師一生為為我大清奉獻,積勞成疾,不幸病逝。六十歲的年紀不算高壽,在這個年代也不算早亡。
朝廷為喬太師舉行國葬。睿親王府高搭靈棚,邵全忠跟孝子喬聯寶一起守靈,送義父最後一程。
在外圍困京城的新軍叛匪宣布停火,派了幾十名代表來弔唁喬太師。
喬太師可是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的第一任校長,京城外面新軍的大多數高級軍官都出自他的門下。
西安首義,沒有高級軍官參加,新軍反賊不得已推陳思齊為首領。
等各地叛亂蜂起,形勢漸漸明朗。
清廷在各地的統治如雪崩迅速瓦解。大清還是有很多忠臣的,殉國的官員達到328人,其中滿族213人,漢族90人,蒙古族16人,漢軍旗人9人。
淮軍地盤沒亂,但淮軍只控制了五省,加入東南互保的內地省份也只有閩浙魯三省而已。
其他各省形勢都已經完全逆轉,漢人新軍掌握了新式的武器,有了戰鬥力,清廷就已經沒希望了。
然後高級軍官加入叛亂的就多了。現在攻打京城的新軍主力,其實是保定的正規軍校生在指揮,不然也不能打敗四個鎮的旗人武裝。
喬太師這個在清廷、新軍兩方面都有威望的人物,在這個關鍵時刻去世了,清廷是真的很悲傷。
他們忽然感覺,頭頂的天變了。大清的無雙忠臣邵全忠,真的能靠淮軍五省的力量,保住我大清的江山麼?
三天後,孝子喬聯寶和兒子喬佑之扶靈,送喬太師到他生前選好的喬氏墓園泰州響林莊安葬。
城外新軍讓路,靈柩專列赴海陵。
然後,另一個噩耗傳來,海陵軍械所的主持者,我大清老牌軍工專家丁拱辰去世。
丁拱辰也是我大清忠臣,大清老成不斷凋零,邵全忠仰望天空,時代要變了啊。
邵全忠給義父戴孝,之後又去了太廟,拜謁了同治小皇帝的靈位。
同治皇帝雖然私生活荒唐,可是普遍對他的評價是很高的。
同治皇帝沖齡即位,在位十三年,垂拱而治。
內有兩宮太后垂簾,外有軍機處眾臣理政,還有我大清的擎天白玉柱睿親王扶保。
同治帝在位期間,我大清剿滅了太平軍、捻軍,西征消滅了馬化龍叛匪,打敗了宿敵老毛子。
我大清江山一統,海清河晏,十三年間,國力迅速增加,同治中興貨真價實。
法蘭西被我大清打敗,奧斯曼帝國解體。我大清由一個任列強欺壓的弱國,搖身一變,成長為頂級列強。
同治帝一駕崩,形勢忽然大變,旗人里的有識之士莫不感慨,惜乎聖君早逝啊。
若是大清保持賢君在位,邵全忠名臣輔佐的形勢,未來不可限量,這樣一位明君,死得太早了啊。
邵全忠去拜謁同治靈位,就是向外界傳遞一個信號。我邵全忠是大清忠臣,不會以臣子的身份造反,在歷史上留下污點,大清這塊牌子我要保。
看到邵全忠如此表現,滿清貴族們都是雙挑大指。
患難見忠臣啊,邵全忠對我大清絕對的忠。此前多有詆毀睿親王跋扈的,現在誰詆毀睿親王,我第一個不服!
可是,我大清在各地的統治都已經崩潰了,統治範圍只剩京城一地,邵全忠真的能以一人之力回天麼?
淮軍難道要跟新軍大打出手?這次的新軍威勢遍布全國,可完全不是當初的發逆能比的啊。
在旗人們的擔憂中,邵全忠結束了一連串的拜祭活動。
1875年5月30日,邵全忠邀請城外新軍代表,入睿親王府開始和談。
新軍代表來了十五位,包括浩罕、伊犁、蘭州、西安、太原、開封、保定、長沙、武昌、成都、昆明、貴陽、奉天、長春各地新軍的代表,加上田星這位列席的。
陳思齊這個首義沒來。他覺得自己膽小從賊,愧對邵全忠的栽培,反正後來新軍形勢大好,已經不需要他這個首義出面了。
陳思齊留在了西安貓起來,不敢來見邵全忠。西安新軍的代表是自強軍師長李占椿,他也是這次和談文學會方面推舉出的主談。
清廷這邊,主談是邵全忠指派的張斯文。身後,邵全忠列席,軍機處全體成員列席。
李占椿開宗明義,「我文學會稟洪門傳統,奉大明正朔,驅除韃虜,恢復中華,正義在我方。」
「我們要求,清帝退位,旗人退出關外。恢復漢人衣冠,推舉漢人皇帝,君主立憲,富國強兵,使我華夏崛起,為世界強國。」
張斯文微笑敲敲桌子,「奉大明正朔麼?你們新軍有姓朱的麼?還是要找到朱氏後人,讓他來當皇帝?」
李占椿早有準備,「我們文學社起義兵,乃是為國效力,並非為謀私利。張總舵主你身配五國相印,麾下芬尼社在法蘭西、保加利亞保皇,我們是知道的。」
「淮軍武力冠絕世界,若是淮軍與新軍交火,我華夏必將陷入長期內戰,因此我們決定聯合淮軍,共謀大事。」
「邵大帥對華夏之貢獻,人所共知,在華夏之威望無雙。我們文學社反清復明,乃是為復興華夏,不一定要朱氏子孫坐天下,可以認可邵氏為華夏新帝。」
「文學社和芬尼社政見不同,可以在議會裡合法較量,決定新朝的國策。」
眾人一起看向張斯文身後的邵全忠。文學社的建議可謂誠意滿滿,把皇位都讓給邵氏了。只要邵全忠一點頭,這天下就姓邵了。
軍機處眾臣里,容閎頻頻點頭,文學社的建議跟他的想法不謀而合。
邵氏坐天下,女兒當皇后不是容閎的目的。但天下一統,君主立憲,發展工業化,富國強兵,可一直是容閎的夙願。
無一錯一首一發一內一容一在一一看!
張之洞和李鴻章互相對視一眼,表情神秘莫測,都沒有表態。
醇親王、榮祿、寶鋆、沈桂芬一起著急了。
邵全忠能抵抗住當皇帝的誘惑麼?
就是他不願意擔個下克上上位的污名,自己不當,讓載儀改姓邵當漢人的皇帝,旗人還不是要滾蛋,我大清還不是要滅亡?
醇親王忍不住,「睿親王,你可答應要保我大清的……」
邵全忠回頭看了眼醇親王,點點頭,「沒錯,醇親王稍安勿躁。」
回頭笑眯眯看向李占椿,「你說的富國強兵,讓我華夏崛起,為世界強國,正是我一直努力的。」
「不過,我是大清的臣子,無論如何不能下克上造反。這次和談,我的原則,清帝不能退位。」
「還有,我說了算的話,君主立憲是不可接受的。」
「如果我真當了皇帝,還要聽議會磨磨唧唧扯皮,那就什麼事也幹不成。」
「現在,歐戰方酣,列強正在自己互相消耗,這可是我華夏趁機崛起的大好時機。」
「若是在這個千載難逢的時機里,我華夏不能步調一致,陷入什麼憲政、議會扯皮的漩渦里,那就坐失良機,我們都會成為華夏的千古罪人。」
「所以,憲政可以,不能現在實行。等華夏成為世界領導者,你們願意怎麼搞怎麼搞。」
「現在咱們華夏,需要一個聲音說了算,集中所有力量,跑步前進。」
邵全忠拋出了自己的底線,李占椿回頭跟新軍代表們商議半天,「對不起,清帝必須退位,議會必須建立,這兩項是我們的底線。」
「如果邵大帥堅持你的底線,那我們就沒法談了,咱們戰場上見!」
雙方剛談了不到半小時,眼看就要談崩了。
難道,淮軍真的要憑武力保大清,跟新軍來一場大規模內戰麼?
眼看新軍代表要退場,一直老神在在的張之洞站了起來,「且慢,諸位請別走。」
李占椿一翻眼皮,「怎麼,清廷還要扣押我們這些談判代表麼?告訴你們,這沒用。」
「我們新軍二十六萬人,才俊之士如過江之鯽,我們十五個人既然敢來,就不怕死。」
張之洞微笑搖搖手,「我認為,雙方都有富國強兵,興我華夏的共同目標,那就能談。」
「在下不才,有一個建議,可以滿足雙方共同的想法。」
除了邵全忠和張斯文在微笑,其他人都愕然。
這雙方的矛盾根本無法調和啊,張之洞你再能耐,還能搞出讓雙方都滿意的條款來?
是的,能!
什麼叫國士無雙,什麼叫探花之才,什麼叫諸葛再世?
張之洞雙手虛按,「請諸位坐下,聽完我的建議再決定去留。」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