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四章 文成公主
第324章 文成公主
宋徽宗的帝姬們的後續,趙清然壓根就沒看下去。
回來之後直接跳過,轉而去看第二名。
「歷朝歷代十大著名和親公主第二名,文成公主。
文成公主,李唐宗室,史書無記載其名,推測其父為江夏郡王李道宗貞觀八年,吐蕃贊普松贊干布遣使大唐,唐太宗遣行人馮德遐回使吐蕃。」
松贊干布再次派人到唐朝,提出要娶一位唐朝公主,遭到唐太宗的拒絕。」
由於當時吐谷渾王諾易缽正在入唐朝見,吐蕃特使回來後便告訴松贊干布,聲稱唐朝拒絕這個婚約是由於吐谷渾王從中作梗。』
貞觀十二年,松贊干布遂藉口吐谷渾從中作梗,出兵擊敗吐谷渾党項白蘭羌等部。』
之後兵鋒直逼唐朝松州,揚言若不和親,便率兵大舉入侵唐朝。
2
李唐出兵,牛進達先鋒擊敗吐蕃軍,未等侯君集的主力抵達,松贊干布即退兵而走。』
感受到了唐軍的強大,松贊干布遣使謝罪,並且再次請婚。,
他派大論薛祿東贊,攜黃金五千兩及相等數量的其他珍寶,來到長安城正式下聘禮。」
「唐太宗最後決定,將一宗室女封為公主,嫁給松贊干布。』
貞觀時空,大興宮內。
氣氛有些凝固,所有人都是沉默不語。
之前大唐天子還信誓旦旦的表示,稚奴的後代沒骨氣,居然安排公主去和親。
結果現在被打臉,合著後世的李唐皇帝們,都是跟他李世民學的。
李二風此時的臉色,真心是一言難盡,
他雖然繃看臉,強行維持看自己的天子氣概。
可龍袍袖口裡的手,卻是在不斷的顫抖。
很明顯,李二鳳的內心,此時非常激動。
「朕,怎麼可能做出這等事情來!」
李二鳳不相信自己會搞和親,完全沒這個必要嘛。
可天幕既然說了,那必然就是真的此時的李二鳳,只覺得頭暈目眩,險些眼前發黑暈死過去。
天幕繼續播放。
貞觀十五年,唐太宗正式將文成公主下嫁松贊干布,詔令江夏王李道宗持節護送。」
文成公主在唐送親使,江夏王太宗族弟李道宗,和吐蕃迎親專使祿東贊的伴隨下,前往吐蕃。』
文成公主一行從長安出發,途經西寧,翻日月山,長途跋涉到達拉薩。」
松贊干布率群臣到河源附近的柏海迎接文成公主,謁見李道宗,行子婿之禮。』
之後與公主同返邏些,為公主築城,修建宮室。
「文成公主雖然不是皇帝的親生女兒,可其在吐蕃的地位很高。』
松贊干布登臨歡慶的寶座,為文成公主加冕,封作王后。
文成公主不喜歡吐蕃人的面習俗,松贊干布就下令禁止吐蕃人的赭面習俗。」
松贊干布還親自穿絲綢衣服,漸慕華風,並派吐蕃貴族子弟去國學以學習《詩》《書》。」
「唐太宗伐遼返回,松贊干布派人送金鵝,上贊表。
松贊干布非常喜歡賢淑多才的文成公主。
「專門為公主修築的布達拉宮,共有一千間宮室,富麗壯觀。
松贊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後,中原與吐蕃之間關係極為友好,使臣和商人頻繁往來。』
「松贊干布十分傾慕中原文化,他脫掉氈裘,改穿絹綺,並派吐蕃貴族子弟到長安國學讀書。』
文成公主入藏,唐蕃之間的友誼有了很大的發展。
「由於文成公主的博學多能,對吐蕃國的開化影響很大。』
不但鞏固了唐朝的西邊防,更把漢的文化傳播到西藏。
西藏的經濟,文化等各方面,也藉由大唐文化的營養得以長足發展。」
「至貞觀二十三年,唐太宗病逝。』
「松贊干布派專使往長安弔祭太宗,獻金十五種供於昭陵。」
『唐高宗晉封松贊干布為王,並刻了他的石像列在昭陵前,以示褒獎。,
永徽元年,松贊干布逝世,年僅三十四歲。
「文成公主與他共同生活了十年,無後嗣。
松贊干布的兒子早死,其孫成為贊普,年齡非常小,國事都由祿東贊管理。」
松贊干布死後葬在家鄉雅隆,文成公主此後一直生活在雅隆。」
至永隆元年,獨自生活了三十年的文成公主,在吐蕃去世。」
歷朝歷代和親公主第二名,文成公主,盤點完畢。』
接下來的時間,屬於趙清然。
他開口點評,先是說了一件故事。
「貞觀二十二年的時候,王玄策出使天竺,卻是遭遇天竺叛軍攻打。」
「逃走的王玄策,跑去了吐蕃與泥婆國借兵報仇。」
「泥婆國就是尼泊爾。」
「吐蕃借了一千二百人,泥婆國借了七千人。
1
「王玄策用這些借來的兵,擊敗了叛軍,滅其國。這就是著名的一人滅一國。」
趙清然接著說道「李二一生安排過兩次和親。」
「一個是安排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還有一個則是弘化公主,這位是李唐第一個和親公主。」
「李二為什麼要安排和親,這些我不去管,也不想知道。」
「現在,我想幫李二解釋一下。」
他繼續說道「後世有許多人,都指責李二,說他安排文成公主和親的時候,送了太多的工匠與書籍給吐蕃。」
「結果就是導致吐蕃的國力大增,之後奪取西域,多次攻破長安城什麼的,都是源於李二的錯。」
「這個話,沒問題。」
「因為李二的的確確,是安排了大批工匠,以及許多書籍陪嫁。」
「可,這件事情並非都是李二自己乾的。」
趙清然解釋道「李二死後,是李治當了皇帝,也就是唐高宗。」
「松贊干布向李治請求蠶種及造酒,碾,礎,紙,墨等工匠,李治也同意了。」
「李治不但送了蠶種,還送了大批的工匠給松贊干布,極大的提升了吐蕃的國力與科技實力。」
「所以說,養大養壯了吐蕃,導致吐蕃後來奪取西域,多次攻破長安城的罪魁禍首,不僅僅是李二一個人,還有李治的鍋。」
貞觀時空。
李二鳳好似尋著了救命稻草。
當即憤怒表示「稚奴,都是稚奴的錯!」
「朕就知道,這些都與朕無關。」
毫無疑問,李二鳳這等甩鍋的行為,讓一眾勛貴們都是心中發笑。
可表面上,眾人卻是連連點頭稱讚,表示陛下說的都對。
然後又說,陛下的家庭教育,還得加強云云。
李二鳳虛心接納,表示以後一定會加強對李承乾的教育工作,絕對不會讓這等事情出現。
李承乾(°一接下來,天幕里不出意外的,傳來了趙清然的聲音。
「文成公主,是否需要我的幫助?」
李二鳳想了想,乾脆自己向著天幕行禮,
「李世民,請仙人降臨!有要事與仙人相商。』
看到短視頻系統的短訊,趙清然還是有些意外的。
不過他沒有猶豫,直接應下。
下一刻,他直接就是出現在了李二鳳的面前,
望著突然出現的仙長,李二鳳急忙行禮。
「見過仙長。」
「哦。」趙清然擺擺手「有什麼想說的,直接說就是。」
「仙長。」
李二鳳神色非常認真,以一種近乎於立下誓言的狀態,向著趙清然表態「朕在這裡,向仙長承諾,有生之年絕對不會有和親之事!」
這不是在敷衍,李二鳳是真心這麼想的。
仙長說了,後世之人鄙夷和親。
像是那個不稱臣,不納貢,不和親的大明,好似名聲就很好。
而大唐雖然強盛,可在仙長與天幕之中,總是有看若有若無的鄙夷。
這對於重視名聲的李二鳳來說,是不能接受的事情。
所以他當著仙長的面表態,自己絕對不會再有和親之事。
「還有。」
李二鳳繼續說道「大唐之後,也絕對不許有和親之事!」
他不僅僅是要約束自己,更是要約束後世子孫聽到這話,趙清然也是笑了。
「你都死了,如何約束後世子孫?
「自是加強帝王教育。」李二鳳心中已經是有了腹稿「承乾這裡,朕會好生教導於他,絕對不會讓他做出,如稚奴那般愚蠢之事。」
李二鳳跟著說道「朕還會立碑於宮門處,言明決不可和親!」
這話說的趙清然又笑。
「朱祁鎮知道吧,天幕說過的。」
「因為寵幸太監,直接把祖宗了留下的碑都給砸了。』
「也沒見他的祖宗們,從墳墓里跳出來,把他給滅了。」
李二鳳連連搖頭「在大唐這裡,絕對不可能。
他認真表態「朕給皇室宗親們大義名分,哪位皇帝敢和親,皇室宗親皆可取而代之!」
唐朝於明朝,還是有著很大區別的。
唐朝的門閥世家力量很強大,宗室的力量也很強大。
哪怕是皇帝,許多時候也不得不妥協。
而明朝不一樣,宗室被當作豬養看,勛貴們也幾乎不敢反對皇帝。
皇帝的權力很大。
這次趙清然倒是相信的。
他詢問道「還有什麼事?」
李二鳳再度立誓「朕此生,必當掃滅高句麗,平定新羅百濟,踏平倭國,消滅突厥吐蕃,打通西域直抵西海!」
「朕不要再做天可汗,真要將陽光照耀之地,統統納入到大唐的國土之中!」
說完這番大氣凜然的話語,李二鳳的話鋒一轉。
「還請仙長相助!」
宋徽宗的帝姬們的後續,趙清然壓根就沒看下去。
回來之後直接跳過,轉而去看第二名。
「歷朝歷代十大著名和親公主第二名,文成公主。
文成公主,李唐宗室,史書無記載其名,推測其父為江夏郡王李道宗貞觀八年,吐蕃贊普松贊干布遣使大唐,唐太宗遣行人馮德遐回使吐蕃。」
松贊干布再次派人到唐朝,提出要娶一位唐朝公主,遭到唐太宗的拒絕。」
由於當時吐谷渾王諾易缽正在入唐朝見,吐蕃特使回來後便告訴松贊干布,聲稱唐朝拒絕這個婚約是由於吐谷渾王從中作梗。』
貞觀十二年,松贊干布遂藉口吐谷渾從中作梗,出兵擊敗吐谷渾党項白蘭羌等部。』
之後兵鋒直逼唐朝松州,揚言若不和親,便率兵大舉入侵唐朝。
2
李唐出兵,牛進達先鋒擊敗吐蕃軍,未等侯君集的主力抵達,松贊干布即退兵而走。』
感受到了唐軍的強大,松贊干布遣使謝罪,並且再次請婚。,
他派大論薛祿東贊,攜黃金五千兩及相等數量的其他珍寶,來到長安城正式下聘禮。」
「唐太宗最後決定,將一宗室女封為公主,嫁給松贊干布。』
貞觀時空,大興宮內。
氣氛有些凝固,所有人都是沉默不語。
之前大唐天子還信誓旦旦的表示,稚奴的後代沒骨氣,居然安排公主去和親。
結果現在被打臉,合著後世的李唐皇帝們,都是跟他李世民學的。
李二風此時的臉色,真心是一言難盡,
他雖然繃看臉,強行維持看自己的天子氣概。
可龍袍袖口裡的手,卻是在不斷的顫抖。
很明顯,李二鳳的內心,此時非常激動。
「朕,怎麼可能做出這等事情來!」
李二鳳不相信自己會搞和親,完全沒這個必要嘛。
可天幕既然說了,那必然就是真的此時的李二鳳,只覺得頭暈目眩,險些眼前發黑暈死過去。
天幕繼續播放。
貞觀十五年,唐太宗正式將文成公主下嫁松贊干布,詔令江夏王李道宗持節護送。」
文成公主在唐送親使,江夏王太宗族弟李道宗,和吐蕃迎親專使祿東贊的伴隨下,前往吐蕃。』
文成公主一行從長安出發,途經西寧,翻日月山,長途跋涉到達拉薩。」
松贊干布率群臣到河源附近的柏海迎接文成公主,謁見李道宗,行子婿之禮。』
之後與公主同返邏些,為公主築城,修建宮室。
「文成公主雖然不是皇帝的親生女兒,可其在吐蕃的地位很高。』
松贊干布登臨歡慶的寶座,為文成公主加冕,封作王后。
文成公主不喜歡吐蕃人的面習俗,松贊干布就下令禁止吐蕃人的赭面習俗。」
松贊干布還親自穿絲綢衣服,漸慕華風,並派吐蕃貴族子弟去國學以學習《詩》《書》。」
「唐太宗伐遼返回,松贊干布派人送金鵝,上贊表。
松贊干布非常喜歡賢淑多才的文成公主。
「專門為公主修築的布達拉宮,共有一千間宮室,富麗壯觀。
松贊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後,中原與吐蕃之間關係極為友好,使臣和商人頻繁往來。』
「松贊干布十分傾慕中原文化,他脫掉氈裘,改穿絹綺,並派吐蕃貴族子弟到長安國學讀書。』
文成公主入藏,唐蕃之間的友誼有了很大的發展。
「由於文成公主的博學多能,對吐蕃國的開化影響很大。』
不但鞏固了唐朝的西邊防,更把漢的文化傳播到西藏。
西藏的經濟,文化等各方面,也藉由大唐文化的營養得以長足發展。」
「至貞觀二十三年,唐太宗病逝。』
「松贊干布派專使往長安弔祭太宗,獻金十五種供於昭陵。」
『唐高宗晉封松贊干布為王,並刻了他的石像列在昭陵前,以示褒獎。,
永徽元年,松贊干布逝世,年僅三十四歲。
「文成公主與他共同生活了十年,無後嗣。
松贊干布的兒子早死,其孫成為贊普,年齡非常小,國事都由祿東贊管理。」
松贊干布死後葬在家鄉雅隆,文成公主此後一直生活在雅隆。」
至永隆元年,獨自生活了三十年的文成公主,在吐蕃去世。」
歷朝歷代和親公主第二名,文成公主,盤點完畢。』
接下來的時間,屬於趙清然。
他開口點評,先是說了一件故事。
「貞觀二十二年的時候,王玄策出使天竺,卻是遭遇天竺叛軍攻打。」
「逃走的王玄策,跑去了吐蕃與泥婆國借兵報仇。」
「泥婆國就是尼泊爾。」
「吐蕃借了一千二百人,泥婆國借了七千人。
1
「王玄策用這些借來的兵,擊敗了叛軍,滅其國。這就是著名的一人滅一國。」
趙清然接著說道「李二一生安排過兩次和親。」
「一個是安排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還有一個則是弘化公主,這位是李唐第一個和親公主。」
「李二為什麼要安排和親,這些我不去管,也不想知道。」
「現在,我想幫李二解釋一下。」
他繼續說道「後世有許多人,都指責李二,說他安排文成公主和親的時候,送了太多的工匠與書籍給吐蕃。」
「結果就是導致吐蕃的國力大增,之後奪取西域,多次攻破長安城什麼的,都是源於李二的錯。」
「這個話,沒問題。」
「因為李二的的確確,是安排了大批工匠,以及許多書籍陪嫁。」
「可,這件事情並非都是李二自己乾的。」
趙清然解釋道「李二死後,是李治當了皇帝,也就是唐高宗。」
「松贊干布向李治請求蠶種及造酒,碾,礎,紙,墨等工匠,李治也同意了。」
「李治不但送了蠶種,還送了大批的工匠給松贊干布,極大的提升了吐蕃的國力與科技實力。」
「所以說,養大養壯了吐蕃,導致吐蕃後來奪取西域,多次攻破長安城的罪魁禍首,不僅僅是李二一個人,還有李治的鍋。」
貞觀時空。
李二鳳好似尋著了救命稻草。
當即憤怒表示「稚奴,都是稚奴的錯!」
「朕就知道,這些都與朕無關。」
毫無疑問,李二鳳這等甩鍋的行為,讓一眾勛貴們都是心中發笑。
可表面上,眾人卻是連連點頭稱讚,表示陛下說的都對。
然後又說,陛下的家庭教育,還得加強云云。
李二鳳虛心接納,表示以後一定會加強對李承乾的教育工作,絕對不會讓這等事情出現。
李承乾(°一接下來,天幕里不出意外的,傳來了趙清然的聲音。
「文成公主,是否需要我的幫助?」
李二鳳想了想,乾脆自己向著天幕行禮,
「李世民,請仙人降臨!有要事與仙人相商。』
看到短視頻系統的短訊,趙清然還是有些意外的。
不過他沒有猶豫,直接應下。
下一刻,他直接就是出現在了李二鳳的面前,
望著突然出現的仙長,李二鳳急忙行禮。
「見過仙長。」
「哦。」趙清然擺擺手「有什麼想說的,直接說就是。」
「仙長。」
李二鳳神色非常認真,以一種近乎於立下誓言的狀態,向著趙清然表態「朕在這裡,向仙長承諾,有生之年絕對不會有和親之事!」
這不是在敷衍,李二鳳是真心這麼想的。
仙長說了,後世之人鄙夷和親。
像是那個不稱臣,不納貢,不和親的大明,好似名聲就很好。
而大唐雖然強盛,可在仙長與天幕之中,總是有看若有若無的鄙夷。
這對於重視名聲的李二鳳來說,是不能接受的事情。
所以他當著仙長的面表態,自己絕對不會再有和親之事。
「還有。」
李二鳳繼續說道「大唐之後,也絕對不許有和親之事!」
他不僅僅是要約束自己,更是要約束後世子孫聽到這話,趙清然也是笑了。
「你都死了,如何約束後世子孫?
「自是加強帝王教育。」李二鳳心中已經是有了腹稿「承乾這裡,朕會好生教導於他,絕對不會讓他做出,如稚奴那般愚蠢之事。」
李二鳳跟著說道「朕還會立碑於宮門處,言明決不可和親!」
這話說的趙清然又笑。
「朱祁鎮知道吧,天幕說過的。」
「因為寵幸太監,直接把祖宗了留下的碑都給砸了。』
「也沒見他的祖宗們,從墳墓里跳出來,把他給滅了。」
李二鳳連連搖頭「在大唐這裡,絕對不可能。
他認真表態「朕給皇室宗親們大義名分,哪位皇帝敢和親,皇室宗親皆可取而代之!」
唐朝於明朝,還是有著很大區別的。
唐朝的門閥世家力量很強大,宗室的力量也很強大。
哪怕是皇帝,許多時候也不得不妥協。
而明朝不一樣,宗室被當作豬養看,勛貴們也幾乎不敢反對皇帝。
皇帝的權力很大。
這次趙清然倒是相信的。
他詢問道「還有什麼事?」
李二鳳再度立誓「朕此生,必當掃滅高句麗,平定新羅百濟,踏平倭國,消滅突厥吐蕃,打通西域直抵西海!」
「朕不要再做天可汗,真要將陽光照耀之地,統統納入到大唐的國土之中!」
說完這番大氣凜然的話語,李二鳳的話鋒一轉。
「還請仙長相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