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四章 刺客界名聲的天花板,荊軻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314章 刺客界名聲的天花板,荊軻

  「想要與數十萬秦軍作戰。』

  唯一的辦法,就是獲得魏國大軍的指揮權。

  以戰國時期的通訊條件來說。」

  想要獲得指揮權,只有一個辦法。

  「首先是代表君王授予兵權意志的虎符,也就是大義的名份。』

  其次是解決掉掌握軍隊的將領,因為這個將領是魏王的心腹,哪怕是見著了虎符,也不會聽信陵君的。』

  結果就是,信陵君走通了魏王愛妾如姬的門路,由如姬出面,將半邊虎符偷了出來。』

  正所謂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受。

  「信陵君想要取代魏王心腹將領,掌握魏國軍隊,單單依靠虎符是不夠的。』

  領兵的魏國將領普鄙,對魏王非常忠誠,不可能將軍隊交給信陵君。

  這種情況下,只有一個辦法解決問題。

  『殺了晉鄙。』

  「朱亥,也隨之登場。

  「之後就是,信陵君來到了前線軍營,拿出虎符要求取得前線大軍的指揮權。』

  晉鄙果然不肯交出兵權。

  「跟隨信陵君的朱亥,一言不發上前,用錘子錘死了晉鄙。』

  『奪取兵權後,信陵君帶著兵馬去救援邯鄲城,最終在邯鄲城下擊敗了秦軍。』

  「立下功勳的朱亥,之後被任命為將軍。

  後來出使秦國之時,因拒絕留秦,自盡而死。

  「十大著名刺客第二名,朱亥,盤點完畢。

  趙清然的點評,隨之而來。

  「閒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贏。」

  「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眼花耳熱後,意氣素霓生。」

  「救趙揮金槌,邯鄲先震驚。千秋二壯士,烜赫大梁城。」

  「李白的這首俠客行,重點描述的,就是朱亥與侯贏,這千秋二壯士。」

  「對於唐朝的李白來說,戰國時期的故事,的確是千年以前。」

  趙清然繼續說道「因為這首詩,朱亥的名聲,在刺客界內,堪稱千古第二。」

  「雖然很有名氣,不過在當時整個大環境之中,朱亥的表現,只能說是時代浪潮里的一朵水花。」

  「長平之戰後,秦國趁勢攻打趙國,試圖滅趙。」

  「趙國派出使者到處求援,由此引出了信陵竊符,以及毛遂自薦的故事,成功引來了魏國與楚國的援軍。」

  「當時帶領魏軍的是信陵君,帶領楚軍的是春申君。」

  「再加上指揮趙軍的平原君,戰國四大公子其中的三位,聯手對抗秦國。」

  趙清然笑著說道「三國聯軍裡應外合,成功擊敗了包圍邯鄲城的秦軍。」

  「這一戰,秦軍損失超過二十萬,都快趕上長平之戰的損失了。」

  「三大公子齊聚一堂,歷史上好像只有這麼一次。」

  「之後信陵君命令魏國軍隊回國,自己則是帶著門客們留在了邯鄲城。」

  「畢竟他竊符,殺將軍,奪兵權這些事情,基本上就是等同於謀反了。」

  「雖然之後在各國勸說下,信陵君在十幾年之後,終於得以返回大梁城。」

  「可自此不得志,一直到魏王去世前,被將死的魏王提前弄死。」

  趙清然最後來了一句話。

  「秦滅六國,除了秦國自身的奮起之外。」

  「更重要的一點是,六國各自混亂不堪,給了秦國各個擊破的機會。」

  戰國時代,是一個精彩紛呈的時代。

  各式豪傑不斷登場,文韜武略,合縱連橫層出不窮。

  其精彩程度,遠超後世諸多朝代。

  像是後世面對的那些所謂威脅,什麼契丹匈奴,什麼柔然野豬皮,什麼蒙兀党項的。

  在戰國時期的強者們看來,算個屁啊天下統一之後,反倒是打不過了。

  天幕繼續播放十大著名刺客第一名,荊軻。』


  「果然是他。」

  趙清然的笑聲傳來「要說到著名,刺客界裡在沒有誰,能夠比荊軻更加有名「這位雖然沒有成功,可卻是因為行刺失敗,而更加名聲顯赫。」

  「畢竟他行刺的那個人,實在是太有名了。」

  荊軻雖然行刺失敗,可卻是因此更加出名。

  他若是行刺成功了,反而不會有那麼大的名氣。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刺客界名聲的天花板,荊軻。』

  『荊軻,姜姓,慶氏,字次非。

  「他並非是燕國人,而是衛國人。

  其祖上,是齊國大夫慶封。』

  『荊軻喜好讀書擊劍,為人慷慨俠義。

  曾經自薦於衛元君,奈何未得重用。

  1

  荊軻遊走天下,曾經遇到過不少強者。』

  像是名劍士蓋聶,棋藝高手魯句踐等人。

  這些人都與荊軻發生了衝突,而荊軻每次都是選擇了避讓離開。

  『由此,許多人都認為荊軻是一個膽小之人。

  然而結合荊軻之後的表現來看,荊軻並非是膽小之人,更多是不做無謂的衝突。」

  「之後荊軻遊歷到了燕國,和當地的狗屠夫及擅長擊築的高漸離結交,成為知己。」

  荊軻特別好飲酒,天天和那個宰狗的屠夫及高漸離在燕市上喝酒買醉。

  「喝得似醉非醉以後,高漸離擊築,荊軻就和著拍節在街市上唱歌。』

  他們相互娛樂,不一會兒又相互哭泣,旁若無人荊軻雖說混在酒徒中,可以他的為人卻深沉穩重,喜歡讀書。』

  他遊歷過的諸侯各國,都是與當地賢士豪傑德高望眾的人相結交。』

  他到燕國後,燕國隱士田光也友好地對待他,知道他不是平庸之人。

  秦國時空。

  祖龍眯起了眼睛,回想起當年那個,膽敢對自己舉劍的刺客。

  「那是朕,自回到秦國後,最為危險的時候!」

  自從回到了秦國,哪怕是在毒叛亂的時候,祖龍都沒有如此危險過。

  要知道當時秦國雖有百萬大軍,可七步之內只有他自己!

  「別的不說,膽子倒是挺大!」

  燕國太子丹,從秦國逃回之後,一心想著要如何應對來自秦國的威脅。』

  左思右想之下,覺得正常操作,已經無力抵抗秦國強大的國力。

  之後,他想起了之前諸多著名刺客們,通過刺殺改變了歷史進程的往事。

  認為此時想要遏制秦國,唯有刺秦王方能出現轉折。

  「由此,太子丹開始尋覓合適的人才,去執行這項有死無生的計劃。』

  經人介紹,荊軻進入了太子丹的視線之中。

  思維正常的人都知道,去行刺秦王,無論成功與否,結果都必然是死路一條。」

  要讓人明知必死,還要義無反顧的去。

  這就需要曉之以情,動之以理。

  什麼威脅恐嚇,大言收買什麼的,那都是笑話了。『

  太子丹很明白這些,見到荊軻就是跪下哭泣。

  表示自己是為了燕國,別無選擇。

  「太子丹言辭懇切的叩首相求,最終說服了荊軻,去執行這項計劃。』

  「之後的時日裡,太子丹尊奉荊軻為上卿,安排他住進上等的館舍。』

  太子丹每天都要前去問候荊軻,供給他豐盛的宴席,備辦奇珍異寶,不時進獻車馬和美女任荊軻隨心所欲,以便滿足他的心意。』

  荊軻與太子丹同游東宮池,荊軻撿起瓦片投向池中烏龜,太子丹就送給他金丸。』

  兩人又一起乘千里馬,荊軻表示千里馬肝美味,太子丹就殺馬取肝給荊軻。』

  還有一次,太子丹與樊於期在華陽台舉行酒宴,有美女鼓琴,荊軻說手藝真好,太子丹就砍斷美女的手,用玉盤呈給荊軻。』

  趙清然的笑聲傳來。


  「什麼叫做知遇之恩?」

  「這才叫知遇之恩!」

  「一個月給個幾千塊,包食宿什麼的,就覺得是在養死士了?」

  「這也太不把人放在眼裡了。」

  趙清然繼續說道「對待真正的死士。

  「那是真的予取予求,你父母我養之,你妻兒我供之!」

  「但有所需所求,能辦到的要辦,辦不到的也要辦!」

  「唯有如此,人家才會願意,為你付出性命。」

  天幕繼續播放。

  秦滅趙國之後,已然與燕國接壤。

  『太子丹非常懼怕,擔心秦國大軍隨時殺過來。』

  荊軻也知道,是時候動手了。

  他向太子丹表示,想要行刺成功,就必須要接近秦王。

  「而想要接近秦王,就要有秦王喜歡的東西。

  荊軻提出,一要燕國南部地區的地圖,以割地的名義進獻給秦王。』

  當然,單純割地還不夠,因為秦軍可以自己來取。

  相比之下,逃亡燕國的秦國流亡將軍樊於期,明顯更加有用。』

  樊於期參與了成,失敗後逃出秦國。

  如果僅僅是這樣,倒也沒那麼嚴重。

  『可逃出秦國後,樊於期表示說,秦王贏政其實是呂不韋與太后趙姬的私生子,不是秦國王室血脈。』

  「如此一來,就從法理上質疑了嬴政的統治根基。

  贏政由此深恨樊於期,殺了他的全家乃至於親族,並且懸賞千金,封萬戶求樊於期的腦袋。

  荊軻表示,想要靠近秦王,就必須要有樊於期的腦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