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一章 豫讓與曹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311章 豫讓與曹沫

  『十大著名刺客第七名,豫讓。』

  『自晉文公成為春秋霸主後,作三軍設六卿,之後六卿一直把握著晉國的軍政大權。』

  等到了晉平公時,韓、趙、魏、智、范、中行氏六卿成為晉國最有權勢的氏族。』

  智氏與趙、韓、魏聯合消滅范、中行氏,共分其地,其中又以智氏最為強大。

  後來智氏的卿大夫智伯瑤自恃強盛,向其餘三家索要土地。

  『韓康子、魏桓子兩家奉上土地,唯獨趙襄子拒絕了智伯瑤的索求。』

  智伯瑤脅迫韓、魏兩家出兵,一同攻打趙氏。』

  趙襄子退居普陽固守,智伯圍困普陽兩年而不能下。

  之後引晉水淹灌晉陽城,晉陽危急。

  趙襄子派張孟談說服韓、魏兩家倒戈。

  放水倒灌智伯軍營,大破智伯軍,擒殺智伯瑤。』

  此後三家盡滅智氏宗族,瓜分其地,成為晉國僅剩的三家豪強,晉國已是名存實亡。』

  趙清然的點評聲傳來。

  「這說的是春秋戰國的分界點,三家分晉的事情。」

  「都說三家分晉,是趙魏韓三國。」

  「可實際上當時晉國之中,實力最為強大的,是范氏,中行氏。」

  「智氏帶著最弱的趙魏韓三家,先把最強的范氏跟中行氏幹掉。」

  「之後趙魏韓三家,反過來又把智氏給幹掉。」

  「這才形成了最終的三家分晉局面。」

  趙清然笑著說道「智氏被滅,完美的詮釋了那句話。」

  「人狂有雨,天狂有災。」

  欠了范氏跟中行民後,省氏姜做的,

  定立刻對起魏韓下手,而是穩任他3

  X

  們,消化戰利品,挑撥離間再慢慢蠶食。」

  「可智氏太狂了,絕對憑藉自己家的實力,足以消滅趙魏韓,獨自占據晉國。」

  「結果趙襄子派人對魏氏韓氏曉以利害。」

  「告訴他們,我趙氏若是被滅,智氏只會更加強大,到時候下一個倒霉的,

  就是你們兩家了。」

  「這等淺顯的道理,魏氏與韓氏看的明白,所以很自然的就與趙氏聯手,反過來把智氏給滅了。」

  「智氏,是自己作死的。」

  「他們若不是作死,而是慢慢蠶食趙魏韓,最終奪取整個晉國的話。」

  「以當時普國天下霸主的實力,也就沒有後來秦國什麼事兒了。」

  「想一想,趙魏韓三家合一的實力,是何等的強大!」

  趙清然解釋道「這裡說下春秋時期氏的意思。」

  「古代的姓氏,與現代世界的不一樣。」

  「這其中的姓,源於母系社會,其本意是代表部落的血緣傳承。」

  「像是姬、姜、姚、贏這些都是姓,代表的是不同的部落,是部落的名稱與稱號。」

  「而氏,則是源於父系社會,是姓的分支,主要用來區分各自家族。」

  「所以戰國時期很多人都是贏姓,代表的其實是他們祖上都是出自於贏姓部落。」

  「而不是說,他們都說一家人。」

  「而氏,則類似於現代世界的姓,代表的是家族的傳承。」

  天幕繼續播放。

  『豫讓,最初是范氏家臣,後為中行氏家臣,都默默無聞,沒有建功。

  「直到他做了智伯的家臣以後才受到重用,而且智伯很尊重他,主臣關係密切。

  *正在其受到智伯的知遇之恩時,智伯被趙、魏、韓三家聯合攻火。

  智氏的土地被三家瓜分,而智伯的頭顱更是被怨恨他的趙襄子,給做成漆器盛酒。』

  智伯敗亡後,豫讓遁逃山中。』

  深受智伯禮遇的豫讓,懷念感恩智伯的恩情,怨恨趙襄子的作為,便決心要為智伯報仇雪恨。』


  他高呼: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為報仇而死,

  以報智伯,則吾魂魄不愧矣。』

  豫讓更換姓名,偽裝成受過刑的人,進入趙襄子的宮中修整廁所。」

  「他懷揣匕首,打算伺機行刺。』

  趙襄子正要如廁時,心裡一陣悸動,便讓人拘拿審問修整廁所的豫讓。

  被審問時,豫讓直言想為智伯報仇。

  趙襄子的侍衛就打算殺掉他,趙襄子卻說:他是義士,我謹慎小心地迴避就是了。況且智氏已滅,而他的家臣想替他報仇,這是賢士所為啊。於是放走了豫讓。

  此後,豫讓報仇之心不減。

  他為了報仇,不惜把漆塗在身上,使皮膚潰爛,又吞下炭火使自己聲音嘶啞,剃掉了自己的鬍子和眉毛。』

  以至於當他養裝沿街氣討的時候,連他的妻子也沒認出他。,

  「後來,豫讓摸准了趙襄子出行的時間和路線。在趙襄子要外出的前一天,

  埋伏於赤橋下。」

  趙襄子過橋的時候,馬突然受驚,他猜到是有人行刺,讓手下人去打探,

  果然發現了豫讓。』

  趙襄子呵斥豫讓,你曾經為范氏和中行氏效力,為何卻要為智氏盡忠。

  豫讓回應說,智伯他把我當作國士看待,所以我就像國士那樣報答他。』

  「趙襄子很受感動,但又覺得不能再把豫讓放掉,就下令讓兵士包圍他。

  豫讓知道生還無望,無法完成刺殺趙襄子的誓願,就請求趙襄子把衣服脫下一件,讓他象徵性地完成刺殺。』

  趙襄子滿足了他這個要求,派人拿著自己的衣裳給豫讓,豫讓拔劍三躍而擊衣,仰天大呼:吾可以下報智伯,遂伏劍自殺。『

  豫讓義死,風傳三晉,仁人義士,無不嗟嘆。』

  「十大著名刺客第七名,豫讓,盤點完畢。

  趙清然的點評,隨之而來。

  「春秋戰國,真是一個神奇的時代。

  1

  「像是豫讓這樣的人,若是放在現代世界裡。」

  趙清然抬手,在太陽穴附近轉了轉手指「大概率有人會說,腦子有問題。」

  「這就是價值觀不同,所帶來的差異了。」

  「那個時代里,真正是有願意講義氣,願意為了義氣,而拋棄一切,乃至於拋棄性命的猛人。」

  「慷慨悲歌的燕趙之士,坦然赴死者,不知凡幾。

  1、

  「春秋戰國時期,平均壽命不長,生活水平也不高。」

  「能夠追求的,其實很少。」

  「所以所以追尋精神狀態的悸動,是很常見的事情。」

  「也正是因為追求精神,所以才會有百家爭鳴的出現。」

  趙清然繼續說道「毫無疑問,豫讓是個心志堅定之人。

  「下定決心去做一件事情,不達目的決不罷休。」

  「哪怕為此付出一切,也是在所不惜。」

  「這與其所處的時代環境有著很大的關係。」

  「也正因如此,歷史上許多著名的刺客,都是出自於春秋戰國時期。」

  「不過話說回來,遇上最為出名的,還是那句話。」

  「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已者容。。

  ·

  「想來,應該是沒人不知道這句話吧?」

  毫無疑問,這句話的知名度,遠超豫讓許多人不知道豫讓,可卻是聽過這句話。

  跟妹子在一起的時候,她是否精心裝扮,將自己最為美好的一面,展示在你的面前。

  也意味著,對你究竟是何等的心意。

  天幕繼續播放。

  十大著名刺客第六名,曹沫。』

  『曹沫,春秋時期魯國人,以力大勇敢著稱。

  魯公對他很欣賞,任命他為將軍。

  當時齊桓公任用管仲為相,勵精圖治,國勢日強,遂開始對外擴張,而近鄰魯國成為齊桓公的重點攻擊目標。」


  雖然魯國在最初的齊魯長勺之戰中取得了勝利,但齊國國力雄厚,重整旗鼓後繼續揮軍來犯。

  魯莊公命令曹沫領兵和齊國侵略軍交戰,結果曹沫三戰三敗,喪師失地。

  「因為屢戰屢敗,曹沫非常羞愧,主動向魯莊公請罪。

  魯莊公不但沒有治他的罪,而且還讓他繼續做統兵大將。

  這讓曹沫非常感激,心中立誓要為君上效死。

  魯莊公被打怕了,只好向齊國割地求和。』

  齊桓公答應和魯在柯地會盟。

  正當魯公與桓公即將達成協議之時,曹沫手執匕首衝上前去,劫持了齊桓公。

  桓公左右恐傷到主公,不敢動作。

  桓公被迫答應盡數歸還侵奪魯國的土地。

  得到承諾後,曹沫扔下匕首重新站在群臣之中,面不改色,辭令如常。』

  桓公惱羞成怒,想毀約食言,被管仲勸止。

  於是,曹沫三戰所失的土地又都被全數歸還。

  曹沫以其忠誠勇氣和不爛之舌,既要回了土地,又保全了性命,可謂績效顯著。』

  「十大著名刺客第六名,豫讓,盤點完畢。』

  趙清然的笑聲傳來。

  「你可別吹了。」

  「這就是要無賴的地瘩流氓啊。

  「請人家來和談,結果談判的時候搞挾持。」

  「然後逼著人家簽訂城下之盟。』

  「這也太不要臉了。」

  趙清然再笑「也就是從此之後,再也沒有哪位君王將相,在談判的時候親自山功。

  「嗯,趙佶父子那種蠢貨不算。」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