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章 454.定要創設謝家軍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454章 454.定要創設謝家軍

  已經作出了調整預案的朝廷「遲疑」了起來,雖然既不要朝廷的錢,又不要朝廷的兵,可朝廷還是擔心喪師敗旅,導致荊湖局面出現動盪的情況。

  於是臨安就發了一封文給鄂州和揚州,公文內容是,如果李庭芝一定要北伐襄樊,則這個兵馬元師可以由李庭芝擔任,但是副元帥不由張巡擔任,

  而由謝堂擔任。

  張巡仍舊仿效前例,擔任都知兵馬使,或者前營排陣使。反正都是臨時的差遣,本官仍舊是重慶·保寧兩鎮節度使。

  為了讓李庭芝接受這一任命,朝廷還對李庭芝允諾,李庭芝改任樞密使,以樞密使的身份總統水陸各師。而謝堂則外出為荊湖兩路安撫制置大使,成為副元帥。

  原本兼任樞密使的文天祥不再兼職,樞密院實際的堂上事務,交給新任同知樞密院事的全清夫來處置。

  當然陸秀夫仍日擔任樞密副使,保證這個樞密院裡,還有張巡這一伙人的堂上官,可以直接干預樞密院的各項事務。

  文天祥是個慷慨許國的人,得知李庭芝的「遺願」便是恢復三邊,告慰先帝,立刻就表態同意把樞密使讓出來。反正也就是給李庭芝一個名分,宰相輪流坐,一個人若是死占著位置,下面不知道多少人罵呢。

  大伙兒的預案、計劃和方略,是在不斷地變化中的,反正還沒事定,都可以談,都可以商量。

  瞧見這份公文,張巡都直呼好傢夥了。這小皇帝和謝太后是一定要把謝堂和謝光孫給推起來啊,從他們出來掌兵,就有這份打算的吧。

  謝堂這個勛戚文官,如果就這麼孤身去鄂州,那基本和白送沒區別,但有了謝光孫這一營五千官軍支持,別的不說,守衛鄂州城的主力核心人馬就有了。

  謝光孫的兵,雖然只有五千,但水平可不差。兵士絕大部分都是從南走的河北起義軍,以及淮南屯軍之中招募來的。由於謝太后的關照,裝備和糧餉都是一等一的好。

  以前張巡還說讓陸秀夫,一侯臨安官房舍的日賃錢有個三五百萬就爆一爆。一開始陸秀夫還能爆到,現在謝太后全砸給謝光孫了。

  也挺好,只要不是拿來做歲幣,那任是誰都說不出一個錯來。

  重點是謝光孫還不是個花架子哦,他們家從先宰相謝深甫發達以來,幾十年的豪門,投效到魔下的人才不少。先前謝光孫和仇子真在浙西,打得張瑄、朱清海寇之流存身不住,只能來淮南打劫鹽場,就說明這小子還是有幾分戰鬥力的。

  仔細想想,這天下也從來沒說過只允許張巡或者李庭芝成為藩鎮軍閥的。謝太后家明明更有優勢,更有成為藩鎮軍閥的優勢。

  現在就是老謝家把這一份嘗試付諸實踐的時候,只要謝堂能夠入鎮荊湖,先以謝光孫為中軍核心,徐徐圖之。再用二三年的時間,緩慢的替換官吏,編組人馬,未必沒有成為一鎮大帥的可能。

  噴。

  有點意思啊,真的有點意思的。張巡成為藩鎮節帥是時勢和命運共同造就的,謝家也出一個節帥,那就是人為推動加機緣巧合了。

  如果李庭芝沒有得病,再干十年,那謝堂和謝光孫只會留在臨安,為謝家張目。偏偏李庭芝病了,那這就是機會。

  這不僅完全符合謝家的利益,還符合小皇帝趙表的利益。

  全宋上下只有張巡一付家當,那終究不美,如果再有謝家一付家當,全家一付家當,三足鼎立,各守一邊,那三角形不僅最穩定,還最完美。

  三家互相制衡,誰強,皇帝就拉起另兩家一道對抗。誰弱,皇帝就出手援助一番。只要三足鼎立的局面能維持,保不齊南宋還有機會再來一次中興呢。

  要是再中興一次,帶宋綿延個五百年,老趙家就真不虧啦。

  瞧完公文的張巡倒不反對朝廷編組謝家軍,如果謝家有這個能耐,重現當年「風聲鶴喉、草木皆兵」的威聲,對張巡也是有好處的。

  張巡可以全心全意的投入到對淮南和浙西兩處基本盤的整合,經營之中,不再需要到處奔走。四川有事,就要張巡去四川。贛南有事,就要張巡去贛南。張巡只有一個,而帶宋的局面總是那麼糟糕,

  年年都有事,年年都要拉張巡出馬。這麼高強度的從征,張巡活不久的。

  都不需要舉別的例子,開國十大,羅46年就切了一側腎臟,建國以後長期抱病,幾乎就是半隱退的狀態。陳最後確診是腸癌,確診以前就有尿血的症狀。林更不必說了,怕光怕水怕風,51年後睡覺都睡不安穩。

  十位大佬,幾乎各個身體都有病痛,程度輕重而已。什麼原因?還不就是長期高強度作戰,一打起仗來,三天三夜不合眼,飯也不吃,水也不喝,

  精神高度緊張。最後一勝利,怎麼會不垮下來呢。

  你就是鐵打的身子,也經不起連年征戰的折騰啊。馬上皇帝是不少,可馬上皇帝長命的不多啊,李世民滿打滿算就活了四十九。張巡可不希望自己就活四十九,怎麼著也得六十九吧。要是三十九歲就撒手人寰,那不就白穿這一回了?

  所以咯,原則上張巡是同意只擔任荊湖前營排陣使的,

  到時候謝堂坐鎮鄂州,李庭芝渡江前出至郢州,張巡督率各路人馬圍攻襄樊。大伙兒各司其職,但有一點要說明白。李庭芝如果真的「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殆」,那這個元帥誰來干?

  回信送到臨安,臨安也不好立刻下決定。便以祝賀小皇帝同天萬壽節的名義,請張巡到臨安來,具體商議。

  李庭芝也派了自己的代表,孟拱的孫子孟淵。當初李庭芝為孟拱守喪三年,同孟家極有交往。孟拱死後,孟家混得很一般,兩個兒子都只混到五六品。

  後來李庭芝安撫荊湖,諸多孟家的子弟就投靠到了李庭芝魔下,現在好幾人都在鄂州幕府之中。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