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5章 區別對待,殖民地模式和半殖民地模式
第594章 區別對待,殖民地模式和半殖民地模式
黎維祁在徵得劉武同意後,派遣投奔自己的降將降兵,開始北伐。
當然,
他自己依舊躲在鐵桶一般的金蘭灣海軍基地。
作為一個熟讀儒家經典的君王,他知道「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君子不立於危牆之下」的道理。
謹遵聖人教誨,錯不了。
周邊地區,
源源不斷的糧食、木材、牲畜、女子被送到金蘭灣,供黎主和天兵吃喝享樂。
第 4軍團樂得其見。
除了警戒兵力,其餘人都在海灘玩耍。游泳、釣魚、划船、玩耍,都有安南女子貼身陪同。
瀟灑的很~
不得不說,安南人很吃這一套。
能殺、能吃、能玩,天兵真性情也。
……
黎維祁終於支付了首批軍餉, 135萬兩白銀, 5萬兩黃金。
訕訕的提出:
「能否賣些武器?」
劉武正氣凜然:
「關鍵是銀子。」
黎朝君臣大為震驚。
這段時間,他們嘗試了吹吹捧捧、萬民傘、血書、誦讀經典等等激勵手段,一概無效。
將官們態度冷淡,開口閉口就是條約。
普通天兵一邊摟著女人,一邊笑嘻嘻的看著黎朝儒生們在那呼天搶地、鬼哭狼嚎。
黎朝君臣私下腹誹:
宗主國怎麼變成這個鬼樣子了?斤斤計較!事事談錢!
……
升龍城。
氣氛壓抑,全城緊張。
失敗的消息傳回了~
留守的阮文惠從大牢里放出了老師兼軍師、明人後裔、儒生朱福。
「朱師,國崩在即,如何是好?」
「慌什麼?」朱福一臉淡定,一身浩然正氣。
身為安南大儒他最不怕的就是死,越是危機越要鎮定,揚名立萬就在眼前。
眾人望著他,簡直敬佩的不得了。
當然,
也有人懷疑朱福得了癔症。
……
「國主不聽吾勸,擅動刀兵。如今之結局,可悲可嘆可憐~」
「恩師,快拿個主意吧?」
朱福點點頭,吐出 4個字:
「負荊請罪。」
阮文惠搖頭:
「吾兄長皆死於吳軍,吾寧願披頭散髮進山。」
朱福搖頭:
「乃兄是死於戰場,不是陰謀詭計,技不如人,死了也得認,這算不得恨。你得負荊請罪,求得上國諒解,保住西山軍血脈,以圖後事。」
「老師的意思是?」
朱福嘆了一口氣:
「宗主國如今正在上升期,帶甲百萬,戰艦十萬。周圍藩屬誰跳反,就要承受上國最兇狠的碾壓。」
「忍,順。待過上二三十年,上國不再關注安南,我們再出手收拾黎朝餘孽。」
「文惠,你聽說過勾踐的故事嗎?」
……
安南政局,再次風起雲湧。
朱福代表阮文惠親自送來了降表,三磕九拜,十分恭敬。
談話內容不得而知。
總之,
劉武默許阮文惠退出升龍城,擔任歸化鎮節度使,書面宣布效忠黎朝。
之後,朱福又求見黎維祁。
黎維祁猶豫許久,也選擇了接納。
軟弱、妥協是安南小國這一百年格局的底色。
沒辦法~
黎朝本來就孱弱。
……
黎維祁只想做國王,哪怕只是名義上的安南國王,地方上各路權臣聽調不聽宣,他也認了。
熟讀儒家、史書的他知道自己沒有篳路藍縷、重塑天下的能力。
上國態度曖昧,支持有限。
自己這個「漢獻帝」最好認清現實,長袖善舞,多用手腕,借力打力。
膝蓋太硬,容易猝死。
還是軟點好~
於是,
黎朝,就這麼鬧劇般的復國成功了。
黎維祁在烏泱泱的投誠軍隊、官吏的簇擁下,一兩萬人的隊伍浩浩蕩蕩開進了國都升龍城,坐上了龍椅。
第一件事就是,兌現《安南請上國駐軍條約》。
要求各地方勢力都交納銀子。
誰要是不交,那就不止是反對自己,更是反對上國。
……
黎維祁此人不是雄主,但絕不是庸主。
他這一手借力打力,拉虎皮扯大旗,搞的有聲有色。
安南各地勢力紛紛捏著鼻子送上數目不等的糧餉,以免被當成典型開刀。天兵不滿萬,一樣不可敵。
金蘭灣的萬人坑就在那。
天兵的戰績,那是相當的輝煌。
安南地方勢力並不服氣,但慢慢地他們也發現天兵確實不想吞併安南,也不搶奪他們的土地。
只要錢!
死要錢!
安南,依舊是安南人的安南。
地方事務依舊是自己說了算。
這是標準的半殖民地模式!
……
安南十幾年的拉鋸內戰,終於結束了。
哪怕是表面的和平,也算和平。
人心,思安。
黎主、地方勢力、民間,三方都滿足於現狀。
目前的秩序很好。
就像是小孩子歪歪扭扭搭起了半米高的積木高樓,雖然結構一塌糊塗~
但是,它確實沒倒啊。
債務沒關係,先全盤承認,然後慢慢來。
債多了不愁!
……
劉武已經公開放出話了,和平局面來之不易,誰要是敢跳出來搞事,天兵會出手。
威脅很有效!
這其中有一個經久不衰的經典邏輯。
若是安南國內某個地方勢力單獨造反,天兵可以號召在他周邊的各地方勢力一起發兵幹掉這個叛逆者。
然後,大家瓜分他的財富。
也就是說,現在的格局是——誰先出頭,誰先死。
除非吳廷橫徵暴斂,逼的安南人集體造反。
但這不可能,吳皇是個文明人!除了金錢,其他不感興趣~
……
安南局勢穩定之後,
劉武率部分艦隊離開金蘭灣,先後抵達馬六甲、爪哇、坤甸、馬尼拉訪問。
海峽總督府的撒克遜人一方面歡喜鼓舞,一方面酸溜溜,害怕盟友過的苦,又害怕盟友開路虎嗎,心理極度扭曲。
東印度公司集體吃檸檬。
爪哇、婆羅洲、馬來半島、蘇門答臘的諸多土邦,大為震撼,紛紛驚呼:
「大明的艦隊又來了。」
土人們載歌載舞,登船獻上寒酸的禮物。
劉武一概以等同價值之禮物回贈,主要是自產燧發槍。
厚往薄來?
那是不可能的。
陛下的嫌貧愛富就差寫在臉上了。
各土邦訕笑著接過禮物,但是臉上的笑容依舊燦爛。大明~變了!
……
蘭芳人心思安。
被打落神壇的只是原蘭芳會成員。
對於絕大部分老百姓來說,換面旗幟影響不大。大家日子照舊,該挖礦挖礦,該耕田耕田。
吳廷在蘭芳設總督府,下轄駐軍。
設海關,收取關稅。
羅芳伯人雖然死了,但是他的推選制度卻保留了下來。
總督府照樣同意蘭芳本土的漢人自己推選了一批人作為管理者,通過他們間接管理蘭芳。
這是標準的殖民地模式。
無一錯一首一發一內一容一在一一看!
……
婆羅洲很大,蘭芳不過占據了 2成土地。
艦隊停泊坤甸,同在婆羅洲的蘇祿蘇丹、班賈爾蘇丹、達雅克、勃泥國、還有殖民者都感受到了極大的震撼。
土邦們紛紛獻上寒酸的禮物,主動和蘭芳劃分出了明確的邊境線。
劉武接受了禮物,並未回贈任何禮物。
反而警告他們:
「若是再有滋擾邊境行為,天兵一至,雞犬不留。」
土邦唯唯諾諾,漢人志氣大漲。
……
呂宋島,馬尼拉港。
殖民者總督府表現出了極強的警惕。
外松內緊。
雖然碼頭上的歡迎儀式十分隆重,但所有炮台全部填裝實彈,所有伊比利亞人不分男女老幼全部編成民兵,荷槍實彈。
劉武在歡迎宴會上,鄭重向馬尼拉總督提出:
「根據不完全統計,呂宋島之華商、漢民人數至少有 8萬。請務總督大人必善待他們。作為回報,伊比利亞人在吳國也會得到相等的對待。」
馬尼拉總督當時就承諾:
「本督定會視漢民為自己的子民,絕無苛待之可能。」
雙方簽署了《兩國優待彼此僑民的備忘錄》,同時約定,雙邊貿易規模應該進一步加強,廣州歡迎伊比利亞美洲殖民地的商船前來交易。
劉武特意提到,除了購買奎林之外,陛下的御花園裡需要種植橡膠樹和金雞納霜樹。
總督大人很嚴肅的吩咐副官記錄在案,表示己方商人一定會滿足皇帝陛下的要求。
……
吳國海軍的這一次行動,讓南洋地區各方勢力心有忌憚。
最終,艦隊回到廣州港。
海軍部最新軍令傳來,
臨時戰略調整,衛戍艦隊一半主力戰艦南移駐廣州港。
海軍部判斷:
帝國的太平洋方向,目前不存在海防邊患。
扶桑的實際統治者,德川幕府有「鎖國」的傾向,去往長崎的貿易商船來往數量明顯下降,要不了兩三年,很可能會歸 0。
目前的德川幕府好似颱風當中的鴕鳥。
只想著將腦袋伸進沙子了,兩耳不聞國外事,一心只過小日子。
海軍部認為,
深受儒家影響、無征討欲望的德川幕府是一位很溫順的鄰居,可暫時忽略~
……
秋收終於落下了尾聲。
中原、華北、山東各省除少部分區域外,皆有理想的收穫。
東北地區,收穫喜人。
黑土地之肥沃超出了所有人想像。
廣種廣收,莊稼太好長了。
黑龍江璦琿城西 100里,第 60020號移民屯鑼鼓喧天,祭神儀式正式開始。
村口,
一處矮小的土地廟前跪滿了屯子裡的百姓。
「五穀豐登,土地爺保佑啊。」
領頭之中年人一聲高呼,瞬間淚流滿面,眾百姓哭的不能自己。
各家各戶糧倉爆滿,盆滿缽滿。
這可真是神仙保佑、祖先保佑、陛下保佑。
屯長擦乾眼淚,高呼:
「跪天。」
「跪地。」
「跪拜陛下。」
……
中午,是全屯一起聚餐。
大米飯管夠,菜是 5大鍋燉肉,半肉半蔬菜的配置,很奢侈。
黑龍江是個好地方。
屯民們自己動手,豐衣足食。農閒時分,在附近挖陷坑、埋獸夾、下漁網、采蘑菇,怎麼弄都有收穫。
狍子、鹿、野豬、兔子、野雞、大馬哈魚。
各種葷腥,放在一個鍋里亂燉。
從年初移民到現在冬季即將來臨,移民們養成了集體協作的習慣。
和以前在老家不一樣,
伐木、蓋房子、耕種、圍獵都不是一個人或者一戶人家能夠獨立搞定的活兒。
所以,
屯民們必須團結。
鐵鍋,鐵犁、漁網數量不足,屬於屯子的公共財產。各家各戶,沒辦法單獨過日子。
……
遠處,一騎飛奔而來,屯長連忙迎上。
「大人,何事?」
「你屯過冬的房屋、柴禾都備好了嗎?」
「大人放心,下仨月大雪,屯子都沒事。」
騎士笑笑,詢問:
「你們附近有河流嗎?」
「有,有。」
「帶我去瞧瞧。」
一條支流從村側流過,騎士估測了一下水流水量,從懷裡摸出一張圖紙。
「朝廷刊印的水力磨坊圖紙。」
「你們屯子有這個條件,開春之後可以試試。如果能成,以後能省去不少人力。」
……
賈笑真伯爵以個人身份在歐洲頻頻出手,購買專利,涉及機械、化學、畜牧、航海、農業、天文等各個領域。
取長補短,縮短發展過程。
能用錢解決的問題,就不要浪費時間。
例如,水力作坊。
歷史發展到如今,在動力利用方面,人類大致經歷了:人力——畜力——水力——蒸汽動力。
雖然吳廷大力普及蒸汽機,但水力作坊仍然會有一席之地。
因為帝國的疆域實在是太大了,利用能源還是要因地制宜,在部分區域推廣免費的水力動力很可能比蒸汽動力更實際。
水力的應用場所很廣,磨坊、切割、木材加工、冶鐵鍛打等等~
尼德蘭人和撒克遜人已經研究了幾百年。
如今,他們也開始應用蒸汽機。
水力機械技術圖紙,大甩賣。
……
「你們屯,目前有什麼難處嗎?」
「有。」
「哦?缺什麼?」
「鐵鍋、瓷碗、陶器、鐵製工具、針線、夏天的衣裳、藥材、醬油、鹽巴、漁網、棉被、油燈、牲口~」
「停!停!別說了,不止是你們屯缺,關外幾萬個屯子都缺!」
騎士忍不住笑了。
人吃不飽的時候只缺一樣東西。吃飽了缺一百樣東西。
他低聲道:
「今年估計是解決不了了,明年開春,你說的這些問題都能解決。南邊的商人會出關沿途兜售。」
「那敢情好,就是咱們沒錢~」
「沒事,拿糧食、皮毛、山貨換。」
「真的?」
「朝廷已有明旨,明年商隊出關,價格童叟無欺,以物易物,允許欠帳。奸商來了要被殺頭的。大傢伙再忍忍吧,快了。」
(本章完)
黎維祁在徵得劉武同意後,派遣投奔自己的降將降兵,開始北伐。
當然,
他自己依舊躲在鐵桶一般的金蘭灣海軍基地。
作為一個熟讀儒家經典的君王,他知道「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君子不立於危牆之下」的道理。
謹遵聖人教誨,錯不了。
周邊地區,
源源不斷的糧食、木材、牲畜、女子被送到金蘭灣,供黎主和天兵吃喝享樂。
第 4軍團樂得其見。
除了警戒兵力,其餘人都在海灘玩耍。游泳、釣魚、划船、玩耍,都有安南女子貼身陪同。
瀟灑的很~
不得不說,安南人很吃這一套。
能殺、能吃、能玩,天兵真性情也。
……
黎維祁終於支付了首批軍餉, 135萬兩白銀, 5萬兩黃金。
訕訕的提出:
「能否賣些武器?」
劉武正氣凜然:
「關鍵是銀子。」
黎朝君臣大為震驚。
這段時間,他們嘗試了吹吹捧捧、萬民傘、血書、誦讀經典等等激勵手段,一概無效。
將官們態度冷淡,開口閉口就是條約。
普通天兵一邊摟著女人,一邊笑嘻嘻的看著黎朝儒生們在那呼天搶地、鬼哭狼嚎。
黎朝君臣私下腹誹:
宗主國怎麼變成這個鬼樣子了?斤斤計較!事事談錢!
……
升龍城。
氣氛壓抑,全城緊張。
失敗的消息傳回了~
留守的阮文惠從大牢里放出了老師兼軍師、明人後裔、儒生朱福。
「朱師,國崩在即,如何是好?」
「慌什麼?」朱福一臉淡定,一身浩然正氣。
身為安南大儒他最不怕的就是死,越是危機越要鎮定,揚名立萬就在眼前。
眾人望著他,簡直敬佩的不得了。
當然,
也有人懷疑朱福得了癔症。
……
「國主不聽吾勸,擅動刀兵。如今之結局,可悲可嘆可憐~」
「恩師,快拿個主意吧?」
朱福點點頭,吐出 4個字:
「負荊請罪。」
阮文惠搖頭:
「吾兄長皆死於吳軍,吾寧願披頭散髮進山。」
朱福搖頭:
「乃兄是死於戰場,不是陰謀詭計,技不如人,死了也得認,這算不得恨。你得負荊請罪,求得上國諒解,保住西山軍血脈,以圖後事。」
「老師的意思是?」
朱福嘆了一口氣:
「宗主國如今正在上升期,帶甲百萬,戰艦十萬。周圍藩屬誰跳反,就要承受上國最兇狠的碾壓。」
「忍,順。待過上二三十年,上國不再關注安南,我們再出手收拾黎朝餘孽。」
「文惠,你聽說過勾踐的故事嗎?」
……
安南政局,再次風起雲湧。
朱福代表阮文惠親自送來了降表,三磕九拜,十分恭敬。
談話內容不得而知。
總之,
劉武默許阮文惠退出升龍城,擔任歸化鎮節度使,書面宣布效忠黎朝。
之後,朱福又求見黎維祁。
黎維祁猶豫許久,也選擇了接納。
軟弱、妥協是安南小國這一百年格局的底色。
沒辦法~
黎朝本來就孱弱。
……
黎維祁只想做國王,哪怕只是名義上的安南國王,地方上各路權臣聽調不聽宣,他也認了。
熟讀儒家、史書的他知道自己沒有篳路藍縷、重塑天下的能力。
上國態度曖昧,支持有限。
自己這個「漢獻帝」最好認清現實,長袖善舞,多用手腕,借力打力。
膝蓋太硬,容易猝死。
還是軟點好~
於是,
黎朝,就這麼鬧劇般的復國成功了。
黎維祁在烏泱泱的投誠軍隊、官吏的簇擁下,一兩萬人的隊伍浩浩蕩蕩開進了國都升龍城,坐上了龍椅。
第一件事就是,兌現《安南請上國駐軍條約》。
要求各地方勢力都交納銀子。
誰要是不交,那就不止是反對自己,更是反對上國。
……
黎維祁此人不是雄主,但絕不是庸主。
他這一手借力打力,拉虎皮扯大旗,搞的有聲有色。
安南各地勢力紛紛捏著鼻子送上數目不等的糧餉,以免被當成典型開刀。天兵不滿萬,一樣不可敵。
金蘭灣的萬人坑就在那。
天兵的戰績,那是相當的輝煌。
安南地方勢力並不服氣,但慢慢地他們也發現天兵確實不想吞併安南,也不搶奪他們的土地。
只要錢!
死要錢!
安南,依舊是安南人的安南。
地方事務依舊是自己說了算。
這是標準的半殖民地模式!
……
安南十幾年的拉鋸內戰,終於結束了。
哪怕是表面的和平,也算和平。
人心,思安。
黎主、地方勢力、民間,三方都滿足於現狀。
目前的秩序很好。
就像是小孩子歪歪扭扭搭起了半米高的積木高樓,雖然結構一塌糊塗~
但是,它確實沒倒啊。
債務沒關係,先全盤承認,然後慢慢來。
債多了不愁!
……
劉武已經公開放出話了,和平局面來之不易,誰要是敢跳出來搞事,天兵會出手。
威脅很有效!
這其中有一個經久不衰的經典邏輯。
若是安南國內某個地方勢力單獨造反,天兵可以號召在他周邊的各地方勢力一起發兵幹掉這個叛逆者。
然後,大家瓜分他的財富。
也就是說,現在的格局是——誰先出頭,誰先死。
除非吳廷橫徵暴斂,逼的安南人集體造反。
但這不可能,吳皇是個文明人!除了金錢,其他不感興趣~
……
安南局勢穩定之後,
劉武率部分艦隊離開金蘭灣,先後抵達馬六甲、爪哇、坤甸、馬尼拉訪問。
海峽總督府的撒克遜人一方面歡喜鼓舞,一方面酸溜溜,害怕盟友過的苦,又害怕盟友開路虎嗎,心理極度扭曲。
東印度公司集體吃檸檬。
爪哇、婆羅洲、馬來半島、蘇門答臘的諸多土邦,大為震撼,紛紛驚呼:
「大明的艦隊又來了。」
土人們載歌載舞,登船獻上寒酸的禮物。
劉武一概以等同價值之禮物回贈,主要是自產燧發槍。
厚往薄來?
那是不可能的。
陛下的嫌貧愛富就差寫在臉上了。
各土邦訕笑著接過禮物,但是臉上的笑容依舊燦爛。大明~變了!
……
蘭芳人心思安。
被打落神壇的只是原蘭芳會成員。
對於絕大部分老百姓來說,換面旗幟影響不大。大家日子照舊,該挖礦挖礦,該耕田耕田。
吳廷在蘭芳設總督府,下轄駐軍。
設海關,收取關稅。
羅芳伯人雖然死了,但是他的推選制度卻保留了下來。
總督府照樣同意蘭芳本土的漢人自己推選了一批人作為管理者,通過他們間接管理蘭芳。
這是標準的殖民地模式。
無一錯一首一發一內一容一在一一看!
……
婆羅洲很大,蘭芳不過占據了 2成土地。
艦隊停泊坤甸,同在婆羅洲的蘇祿蘇丹、班賈爾蘇丹、達雅克、勃泥國、還有殖民者都感受到了極大的震撼。
土邦們紛紛獻上寒酸的禮物,主動和蘭芳劃分出了明確的邊境線。
劉武接受了禮物,並未回贈任何禮物。
反而警告他們:
「若是再有滋擾邊境行為,天兵一至,雞犬不留。」
土邦唯唯諾諾,漢人志氣大漲。
……
呂宋島,馬尼拉港。
殖民者總督府表現出了極強的警惕。
外松內緊。
雖然碼頭上的歡迎儀式十分隆重,但所有炮台全部填裝實彈,所有伊比利亞人不分男女老幼全部編成民兵,荷槍實彈。
劉武在歡迎宴會上,鄭重向馬尼拉總督提出:
「根據不完全統計,呂宋島之華商、漢民人數至少有 8萬。請務總督大人必善待他們。作為回報,伊比利亞人在吳國也會得到相等的對待。」
馬尼拉總督當時就承諾:
「本督定會視漢民為自己的子民,絕無苛待之可能。」
雙方簽署了《兩國優待彼此僑民的備忘錄》,同時約定,雙邊貿易規模應該進一步加強,廣州歡迎伊比利亞美洲殖民地的商船前來交易。
劉武特意提到,除了購買奎林之外,陛下的御花園裡需要種植橡膠樹和金雞納霜樹。
總督大人很嚴肅的吩咐副官記錄在案,表示己方商人一定會滿足皇帝陛下的要求。
……
吳國海軍的這一次行動,讓南洋地區各方勢力心有忌憚。
最終,艦隊回到廣州港。
海軍部最新軍令傳來,
臨時戰略調整,衛戍艦隊一半主力戰艦南移駐廣州港。
海軍部判斷:
帝國的太平洋方向,目前不存在海防邊患。
扶桑的實際統治者,德川幕府有「鎖國」的傾向,去往長崎的貿易商船來往數量明顯下降,要不了兩三年,很可能會歸 0。
目前的德川幕府好似颱風當中的鴕鳥。
只想著將腦袋伸進沙子了,兩耳不聞國外事,一心只過小日子。
海軍部認為,
深受儒家影響、無征討欲望的德川幕府是一位很溫順的鄰居,可暫時忽略~
……
秋收終於落下了尾聲。
中原、華北、山東各省除少部分區域外,皆有理想的收穫。
東北地區,收穫喜人。
黑土地之肥沃超出了所有人想像。
廣種廣收,莊稼太好長了。
黑龍江璦琿城西 100里,第 60020號移民屯鑼鼓喧天,祭神儀式正式開始。
村口,
一處矮小的土地廟前跪滿了屯子裡的百姓。
「五穀豐登,土地爺保佑啊。」
領頭之中年人一聲高呼,瞬間淚流滿面,眾百姓哭的不能自己。
各家各戶糧倉爆滿,盆滿缽滿。
這可真是神仙保佑、祖先保佑、陛下保佑。
屯長擦乾眼淚,高呼:
「跪天。」
「跪地。」
「跪拜陛下。」
……
中午,是全屯一起聚餐。
大米飯管夠,菜是 5大鍋燉肉,半肉半蔬菜的配置,很奢侈。
黑龍江是個好地方。
屯民們自己動手,豐衣足食。農閒時分,在附近挖陷坑、埋獸夾、下漁網、采蘑菇,怎麼弄都有收穫。
狍子、鹿、野豬、兔子、野雞、大馬哈魚。
各種葷腥,放在一個鍋里亂燉。
從年初移民到現在冬季即將來臨,移民們養成了集體協作的習慣。
和以前在老家不一樣,
伐木、蓋房子、耕種、圍獵都不是一個人或者一戶人家能夠獨立搞定的活兒。
所以,
屯民們必須團結。
鐵鍋,鐵犁、漁網數量不足,屬於屯子的公共財產。各家各戶,沒辦法單獨過日子。
……
遠處,一騎飛奔而來,屯長連忙迎上。
「大人,何事?」
「你屯過冬的房屋、柴禾都備好了嗎?」
「大人放心,下仨月大雪,屯子都沒事。」
騎士笑笑,詢問:
「你們附近有河流嗎?」
「有,有。」
「帶我去瞧瞧。」
一條支流從村側流過,騎士估測了一下水流水量,從懷裡摸出一張圖紙。
「朝廷刊印的水力磨坊圖紙。」
「你們屯子有這個條件,開春之後可以試試。如果能成,以後能省去不少人力。」
……
賈笑真伯爵以個人身份在歐洲頻頻出手,購買專利,涉及機械、化學、畜牧、航海、農業、天文等各個領域。
取長補短,縮短發展過程。
能用錢解決的問題,就不要浪費時間。
例如,水力作坊。
歷史發展到如今,在動力利用方面,人類大致經歷了:人力——畜力——水力——蒸汽動力。
雖然吳廷大力普及蒸汽機,但水力作坊仍然會有一席之地。
因為帝國的疆域實在是太大了,利用能源還是要因地制宜,在部分區域推廣免費的水力動力很可能比蒸汽動力更實際。
水力的應用場所很廣,磨坊、切割、木材加工、冶鐵鍛打等等~
尼德蘭人和撒克遜人已經研究了幾百年。
如今,他們也開始應用蒸汽機。
水力機械技術圖紙,大甩賣。
……
「你們屯,目前有什麼難處嗎?」
「有。」
「哦?缺什麼?」
「鐵鍋、瓷碗、陶器、鐵製工具、針線、夏天的衣裳、藥材、醬油、鹽巴、漁網、棉被、油燈、牲口~」
「停!停!別說了,不止是你們屯缺,關外幾萬個屯子都缺!」
騎士忍不住笑了。
人吃不飽的時候只缺一樣東西。吃飽了缺一百樣東西。
他低聲道:
「今年估計是解決不了了,明年開春,你說的這些問題都能解決。南邊的商人會出關沿途兜售。」
「那敢情好,就是咱們沒錢~」
「沒事,拿糧食、皮毛、山貨換。」
「真的?」
「朝廷已有明旨,明年商隊出關,價格童叟無欺,以物易物,允許欠帳。奸商來了要被殺頭的。大傢伙再忍忍吧,快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