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牛李黨爭
第84章 牛李黨爭
大唐眼下的科舉,對於寒門士子來說,難度非常之高,幾乎像是給他們畫的大餅。
開元十七年,國子祭酒楊場上言:
「伏聞承前之例,每年應舉常有千數,及第兩監不過一二十人。臣恐三千學徒虛費官,兩監博士濫摩天祿。臣竊見入仕諸色出身,每歲尚二千餘人,方於明經、進士多十餘倍......」」
兩監,就是國子監設置在長安和洛陽的兩個分部,長安是西監,洛陽東監,
有「進士不出兩監不為貴」的說法。
他這句話的重點在於「入仕諸色出身,每歲尚二千餘人,」這個諸色,指的就是門蔭、舉孝廉、挽郎、制科、以及其它容易走後門的科目。
這類入仕的,每年多達兩千餘人,而走明經進士上來的,每年才一二十個。
這就導致一個極大的問題,肯干、能千、想乾的人上不來,而高門大閥出身的二代三代們,做官之後,大部分是混日子的,剩下的那小部分,控制了整個國家。
李瑁將自己關在書房呢,靠著前世的記憶,:以及桌案上一些關於科舉的卷宗,詳細研究著大唐的科考制度。
實話實說,繼續這麼下去的話,沒有安祿山也會有其他人,天下大亂不過是遲早的事情。
因為寒門士子的上升渠道,其實是不通的,你可以忽悠他們一時,忽悠不了他們一世,當他們看穿科舉本質的時候,就是報復大唐的時候。
這個時候,敲門聲響起,嚴衡在屋外道:
「郎君,高不危醒了,想要求見道別。
「讓他進來,」李瑁道。
不一會,高尚被帶來了,他望著滿屋的典藏,仿佛置身於一座寶庫,眼中燦燦生輝。
李瑁看在眼中,心知對方是一個渴求知識的人,可惜了,出身不行,沒有多少書可以讀。
「不危坐下吧,就坐在本王身邊,」李瑁指了指一旁的位置。
高尚行禮之後,撩起下擺跪坐下來。
「百般無聊,隨便寫了些,不危不妨看看,」李瑁將桌子上的草稿遞給了對方。
「喏!」
高尚接過來,仔細的品讀著,但是他的表情,從原先的平靜逐漸轉變為震驚。
只見他雙手顫抖,表情驚孩的望著草稿上的文字,仿佛見到了魔鬼,仇人,
雙目猩紅。
「明經、進士二科,每歲應詔而舉者多則二千人,少不減千人,所收百才有一,」李瑁淡淡道:
「難度之大,前所未有,你常居鴻臚客館,當知近年及第之人凡幾,那麼他們眼下又在做什麼,我可以告訴你。」
高不危表情呆滯,一動不動,整個人形同一座雕塑。
李瑁接下來隨便念了幾個名字,這些人都中過進士,眼下的崗位,最牛逼的,也就是一個縣令了,而這個縣令,人家姓李,宗室旁支,所以前程似錦。
他這麼做,就是要擊碎高尚的美夢,科舉這條路,不是你的路,走不通的,
還不如老老實實跟著我干。
而培養這類寒土對朝廷的仇恨,也是非常有必要的,沒有對制度的切齒痛恨,何談改革?
「我這裡隨便寫了一篇議文,你看看吧,看過之後,旁邊有火爐,燒了,」
李瑁又遞給對方幾頁草稿。
高尚深吸一口氣,調整了一下翻江倒海的思緒,仔細瀏覽著。
「進士者,時共貴之,主司褒貶,實在詩賦,務求巧麗,以此為賢,溺於所習,悉昧本原,欲以啟導性靈,獎成後進,斯亦難矣...
3
這句話是在秤擊當今的進士科,以詩賦為主,捨本逐末。
高尚大受震撼,因為他本來就是務實的人,所學的學問,也都是實在的東西,忽略了詩賦一道,以至於兩次落第。
他不是沒有本事,真是個笨蛋的話,李齊物看不上,高力士和吳懷實也看不上。
高尚沒有說話,而是繼續閱讀。
「舉人大率二十人中方收一人,故沒齒而不登科者甚眾,其事難,其路隘也如此,而雜色之流廣通,其路也此一彼十,此百彼千,其秩序,無所差降....
」
「故受官多底下之人,修業抱後時之嘆,待不才者何厚,處有能者何薄!崇末抑本,啟昏室明。故土子舍學業而趨末使..::::.收人既少,則爭第急切,交馳公卿,以求汲引,毀訾同類,用以爭先..::
高尚渾身劇震,心裡防線徹底被擊潰了。
「待不才者何厚,處有能者何薄,待不才者何厚?處有能者何薄.......」高尚神情激動,口中痴痴念道。
李瑁淡淡道:「燒了吧。」
「呼....·..」高高尚深吸一口氣,手臂顫抖著將兩頁草稿放入爐火,他的夢想也隨之被燒為灰燼。
李瑁接著道:「談談你的看法。」
高尚抬頭看向李瑁,像是在望著一位無比偉岸的聖賢,只覺高山仰止,心中欽佩萬般。
片刻後,高尚緩緩說道:
「自鮮卑拓跋氏入住中原,凡三百餘年,出現了八氏、十姓、三十六族、九十二姓。三世公稱為膏梁,令仆稱為華腴,尚書領戶以上稱為甲姓,九卿方伯稱為乙姓,散騎常侍、大中大伯稱為丙姓,吏部正員郎稱為丁姓,甲乙丙丁此為四姓,朝中官位世代繼承。」
「舊隋強天子,不滿門閥勛貴把持朝政,創科舉,選寒土,我大唐立國之後,進取改革,去蕪存菁,太宗文皇帝有言:天下英雄,入吾毅中矣,何其豪壯?」
「進士科於太宗皇帝一朝,位極人臣者十之二三,登列顯位者十之六七,開元後,宰相之中,劉幽求、魏知古、陸象先、張說、盧懷慎、源乾曜、宋璟、蘇頤、張嘉貞、裴耀卿、張九齡,皆為進士出身,何其壯哉..::.:
」
說著,高尚神情突然變得落寞起來,幽幽道:
「然近年來,進士明經出身,列顯赫者,卻是屈指可數,怎能不叫人痛惜......
他說的這些宰相,確實都是進士出身,剩下的開元宰相,明經的也有幾個,
但是問題來了,他們是什麼時候中的進土呢?
答:武則天時期。
而開元朝考中進土的,天多都是什麼人呢?
答:詩人。
裡面最出名的就是王維,王維是宰相之才嗎?很明顯不是。
所以說,武則天時期,為了抑制關隴貴族集團,大量徵辟寒門士子,給國家貢獻了一大批非常牛逼的人才,但是到了李隆基這裡,貴族集團重新掌權,寒門土子登第的機會越發渺茫。
而做為科舉當中,最重要的進士科,詩賦,成了能否中第的最關鍵所在,因此冒出了一大批千古留名的大詩人,卻沒有幾個國之棟樑。
到了後來的唐憲宗時期,因為進土這一科目,大唐中樞展開了大規模的黨爭,也就是歷史聞名的「牛李黨爭」。
問題就出在四年前,開元二十四年,一個名叫李權的考生,跟當時的主考官,吏部郎中李昂槓上了。
因為李昂的一句詩:耳臨清渭洗,心向白雲閒。
其中耳臨清渭洗,出自典故許由洗耳。
大概意思是,堯帝想要禪位許由,自命清高的許由嚴詞拒絕,並連夜逃至箕山隱居,堯帝退而求其次,又派人去找許由,讓他出任九州長,許由不願聽這些話,就跑到穎河邊洗耳朵,表示不會接受。
所以這個典故到了後來,延伸為不想當皇帝。
然後那個李權就說,當今聖人正值壯年,沒說要禪位,你洗什麼耳朵呢?
這下子可把李昂給嚇壞了,事情當時鬧得很大,李昂被罷官,李權也被收押。
但卻因此而引發禮部奪權。
專管科考的本來的吏部,這一次被一考生大肆奚落,沒了顏面,禮部趁勢而起,奪走主持科考的權利,而進士的官職任命權,則還是在吏部手裡。
因為吏部官員從上到下,全部出身門閥,禮部的情況稍微好點。
漸而漸之,就形成了進士黨(寒門士族,牛黨)和任子黨(門閥貴族,李黨)長達四十年的黨爭。
高不危本來就只是殘存了一絲希望,如今也被李瑁徹底擊碎。
就憑他的出身,沒有頂級人物在背後幫他運作,考中進土那是做夢。
王維什麼出身?五姓七望啊,人家那種頂了天的才華,都得靠雲真公主,你高尚算哪根蔥啊?
「這裡是我的書房,不危若是有興趣,隨時可以來翻閱典籍,如果不方便,
我可以讓你譽抄,」李瑁淡淡道。
譽抄,一般是犯大忌的,沒有人會將自已的藏書,輕易交給他人譽抄,因為書籍,是最為寶貴的財富。
李瑁當然也沒有這個意思,何況這間書房,只是他三座書房中,可以給人看到的一座,另外兩座,那是私人知識寶庫,不可予人的。
他是在試探高尚,看看對方下定決心了沒有。
高尚沉默片刻,叉手正色道:
「若不棄,願為隋王效力。
?
「好!」李瑁雙手一拍:
「你今天先回去,我會與高將軍他們打個招呼,李齊物還未走,我也會跟他說一聲,將來我會派人,將吏部任命送到你手上。」
高尚一臉感激,鄭重其事的朝李瑁行禮。
李瑁清楚,高力士和吳懷實會放人的,李齊物是個麻煩。
大唐眼下的科舉,對於寒門士子來說,難度非常之高,幾乎像是給他們畫的大餅。
開元十七年,國子祭酒楊場上言:
「伏聞承前之例,每年應舉常有千數,及第兩監不過一二十人。臣恐三千學徒虛費官,兩監博士濫摩天祿。臣竊見入仕諸色出身,每歲尚二千餘人,方於明經、進士多十餘倍......」」
兩監,就是國子監設置在長安和洛陽的兩個分部,長安是西監,洛陽東監,
有「進士不出兩監不為貴」的說法。
他這句話的重點在於「入仕諸色出身,每歲尚二千餘人,」這個諸色,指的就是門蔭、舉孝廉、挽郎、制科、以及其它容易走後門的科目。
這類入仕的,每年多達兩千餘人,而走明經進士上來的,每年才一二十個。
這就導致一個極大的問題,肯干、能千、想乾的人上不來,而高門大閥出身的二代三代們,做官之後,大部分是混日子的,剩下的那小部分,控制了整個國家。
李瑁將自己關在書房呢,靠著前世的記憶,:以及桌案上一些關於科舉的卷宗,詳細研究著大唐的科考制度。
實話實說,繼續這麼下去的話,沒有安祿山也會有其他人,天下大亂不過是遲早的事情。
因為寒門士子的上升渠道,其實是不通的,你可以忽悠他們一時,忽悠不了他們一世,當他們看穿科舉本質的時候,就是報復大唐的時候。
這個時候,敲門聲響起,嚴衡在屋外道:
「郎君,高不危醒了,想要求見道別。
「讓他進來,」李瑁道。
不一會,高尚被帶來了,他望著滿屋的典藏,仿佛置身於一座寶庫,眼中燦燦生輝。
李瑁看在眼中,心知對方是一個渴求知識的人,可惜了,出身不行,沒有多少書可以讀。
「不危坐下吧,就坐在本王身邊,」李瑁指了指一旁的位置。
高尚行禮之後,撩起下擺跪坐下來。
「百般無聊,隨便寫了些,不危不妨看看,」李瑁將桌子上的草稿遞給了對方。
「喏!」
高尚接過來,仔細的品讀著,但是他的表情,從原先的平靜逐漸轉變為震驚。
只見他雙手顫抖,表情驚孩的望著草稿上的文字,仿佛見到了魔鬼,仇人,
雙目猩紅。
「明經、進士二科,每歲應詔而舉者多則二千人,少不減千人,所收百才有一,」李瑁淡淡道:
「難度之大,前所未有,你常居鴻臚客館,當知近年及第之人凡幾,那麼他們眼下又在做什麼,我可以告訴你。」
高不危表情呆滯,一動不動,整個人形同一座雕塑。
李瑁接下來隨便念了幾個名字,這些人都中過進士,眼下的崗位,最牛逼的,也就是一個縣令了,而這個縣令,人家姓李,宗室旁支,所以前程似錦。
他這麼做,就是要擊碎高尚的美夢,科舉這條路,不是你的路,走不通的,
還不如老老實實跟著我干。
而培養這類寒土對朝廷的仇恨,也是非常有必要的,沒有對制度的切齒痛恨,何談改革?
「我這裡隨便寫了一篇議文,你看看吧,看過之後,旁邊有火爐,燒了,」
李瑁又遞給對方幾頁草稿。
高尚深吸一口氣,調整了一下翻江倒海的思緒,仔細瀏覽著。
「進士者,時共貴之,主司褒貶,實在詩賦,務求巧麗,以此為賢,溺於所習,悉昧本原,欲以啟導性靈,獎成後進,斯亦難矣...
3
這句話是在秤擊當今的進士科,以詩賦為主,捨本逐末。
高尚大受震撼,因為他本來就是務實的人,所學的學問,也都是實在的東西,忽略了詩賦一道,以至於兩次落第。
他不是沒有本事,真是個笨蛋的話,李齊物看不上,高力士和吳懷實也看不上。
高尚沒有說話,而是繼續閱讀。
「舉人大率二十人中方收一人,故沒齒而不登科者甚眾,其事難,其路隘也如此,而雜色之流廣通,其路也此一彼十,此百彼千,其秩序,無所差降....
」
「故受官多底下之人,修業抱後時之嘆,待不才者何厚,處有能者何薄!崇末抑本,啟昏室明。故土子舍學業而趨末使..::::.收人既少,則爭第急切,交馳公卿,以求汲引,毀訾同類,用以爭先..::
高尚渾身劇震,心裡防線徹底被擊潰了。
「待不才者何厚,處有能者何薄,待不才者何厚?處有能者何薄.......」高尚神情激動,口中痴痴念道。
李瑁淡淡道:「燒了吧。」
「呼....·..」高高尚深吸一口氣,手臂顫抖著將兩頁草稿放入爐火,他的夢想也隨之被燒為灰燼。
李瑁接著道:「談談你的看法。」
高尚抬頭看向李瑁,像是在望著一位無比偉岸的聖賢,只覺高山仰止,心中欽佩萬般。
片刻後,高尚緩緩說道:
「自鮮卑拓跋氏入住中原,凡三百餘年,出現了八氏、十姓、三十六族、九十二姓。三世公稱為膏梁,令仆稱為華腴,尚書領戶以上稱為甲姓,九卿方伯稱為乙姓,散騎常侍、大中大伯稱為丙姓,吏部正員郎稱為丁姓,甲乙丙丁此為四姓,朝中官位世代繼承。」
「舊隋強天子,不滿門閥勛貴把持朝政,創科舉,選寒土,我大唐立國之後,進取改革,去蕪存菁,太宗文皇帝有言:天下英雄,入吾毅中矣,何其豪壯?」
「進士科於太宗皇帝一朝,位極人臣者十之二三,登列顯位者十之六七,開元後,宰相之中,劉幽求、魏知古、陸象先、張說、盧懷慎、源乾曜、宋璟、蘇頤、張嘉貞、裴耀卿、張九齡,皆為進士出身,何其壯哉..::.:
」
說著,高尚神情突然變得落寞起來,幽幽道:
「然近年來,進士明經出身,列顯赫者,卻是屈指可數,怎能不叫人痛惜......
他說的這些宰相,確實都是進士出身,剩下的開元宰相,明經的也有幾個,
但是問題來了,他們是什麼時候中的進土呢?
答:武則天時期。
而開元朝考中進土的,天多都是什麼人呢?
答:詩人。
裡面最出名的就是王維,王維是宰相之才嗎?很明顯不是。
所以說,武則天時期,為了抑制關隴貴族集團,大量徵辟寒門士子,給國家貢獻了一大批非常牛逼的人才,但是到了李隆基這裡,貴族集團重新掌權,寒門土子登第的機會越發渺茫。
而做為科舉當中,最重要的進士科,詩賦,成了能否中第的最關鍵所在,因此冒出了一大批千古留名的大詩人,卻沒有幾個國之棟樑。
到了後來的唐憲宗時期,因為進土這一科目,大唐中樞展開了大規模的黨爭,也就是歷史聞名的「牛李黨爭」。
問題就出在四年前,開元二十四年,一個名叫李權的考生,跟當時的主考官,吏部郎中李昂槓上了。
因為李昂的一句詩:耳臨清渭洗,心向白雲閒。
其中耳臨清渭洗,出自典故許由洗耳。
大概意思是,堯帝想要禪位許由,自命清高的許由嚴詞拒絕,並連夜逃至箕山隱居,堯帝退而求其次,又派人去找許由,讓他出任九州長,許由不願聽這些話,就跑到穎河邊洗耳朵,表示不會接受。
所以這個典故到了後來,延伸為不想當皇帝。
然後那個李權就說,當今聖人正值壯年,沒說要禪位,你洗什麼耳朵呢?
這下子可把李昂給嚇壞了,事情當時鬧得很大,李昂被罷官,李權也被收押。
但卻因此而引發禮部奪權。
專管科考的本來的吏部,這一次被一考生大肆奚落,沒了顏面,禮部趁勢而起,奪走主持科考的權利,而進士的官職任命權,則還是在吏部手裡。
因為吏部官員從上到下,全部出身門閥,禮部的情況稍微好點。
漸而漸之,就形成了進士黨(寒門士族,牛黨)和任子黨(門閥貴族,李黨)長達四十年的黨爭。
高不危本來就只是殘存了一絲希望,如今也被李瑁徹底擊碎。
就憑他的出身,沒有頂級人物在背後幫他運作,考中進土那是做夢。
王維什麼出身?五姓七望啊,人家那種頂了天的才華,都得靠雲真公主,你高尚算哪根蔥啊?
「這裡是我的書房,不危若是有興趣,隨時可以來翻閱典籍,如果不方便,
我可以讓你譽抄,」李瑁淡淡道。
譽抄,一般是犯大忌的,沒有人會將自已的藏書,輕易交給他人譽抄,因為書籍,是最為寶貴的財富。
李瑁當然也沒有這個意思,何況這間書房,只是他三座書房中,可以給人看到的一座,另外兩座,那是私人知識寶庫,不可予人的。
他是在試探高尚,看看對方下定決心了沒有。
高尚沉默片刻,叉手正色道:
「若不棄,願為隋王效力。
?
「好!」李瑁雙手一拍:
「你今天先回去,我會與高將軍他們打個招呼,李齊物還未走,我也會跟他說一聲,將來我會派人,將吏部任命送到你手上。」
高尚一臉感激,鄭重其事的朝李瑁行禮。
李瑁清楚,高力士和吳懷實會放人的,李齊物是個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