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章 河北亂局始,張松起異心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360章 河北亂局始,張松起異心

  假如可以給曹操一次重生機會的話,他一定不會放走秦瑱,至少,不會再讓秦瑱活著離開他的麾下。

  可惜穿越的幸運兒已經有了一個,顯然輪不上這個世界的老曹。

  他能做的,只有接受劉備已經占據了半壁江山的慘澹現實。

  同樣需要接受這個狀況的,還有現存諸侯袁紹和劉璋二人。

  不過相比老曹來說,兩人顯然沒有關於秦瑱的那許多煩惱。

  在聽到劉備奪取荊州那一刻,袁紹便即對自己麾下左右嘆道:

  「某與曹孟德大戰,反叫劉玄德得利,今劉備勢大,日後恐難制矣!」

  眾人聽著袁紹之言,自也是嘆氣不已,臉上都顯得有些沉重。

  因是現在袁紹情況比原本歷史要好上不少,田豐、沮授均在麾下,張郃高覽也未投敵。

  可袁紹卻因為官渡一戰,憂思過度,身體每況愈下,一日不如一日。

  面對此狀,其妻劉氏幾次勸袁紹立嗣,袁紹皆未給與答覆。

  其麾下文武見狀,心知袁紹恐怕命不久矣,便紛紛勸解袁紹立嗣。

  無奈之下,袁紹便聚集田豐、沮授、審配、逢紀、郭圖等人商議。

  依照袁紹的想法,是想要立老三袁尚為嗣,因其人最像他,容貌俊郎,氣度不凡。

  與之相比,老大袁譚性剛好殺,不會用人;老二袁熙,則是性格懦弱,難當大事。

  對此,原本支持袁譚的郭圖自然不喜,連忙勸解不能廢長立幼。

  而獲取沮授支持的逢紀、審配等人則是力挺袁尚,使得袁紹躊躇不定。

  這便讓袁熙看到了機會,一邊拉攏田豐、荀諶等人,一邊積極表現。

  袁譚、袁尚見此狀況,亦是爭先恐後的希望得到袁紹的認可。

  結果反倒導致袁紹心煩意亂,不能理事,將三人轟回各州郡。

  又兼現在需要休養生息,無力開戰,袁紹便主動遣使南下與劉備交好。

  說完袁紹這邊,又談蜀中劉璋,要說劉璋其人,本來是劉焉的小兒子。

  按照這個時代的繼承規則,劉璋是沒有資格繼承劉焉之位的。

  奈何其兄劉范等人因當初李郭之亂早逝,使得他一下成了順位繼承人。

  但因為劉璋暗弱,故其剛一上位,就被司馬趙韙與治中王商等人架空。

  後來荊州別駕劉闔見機策反了沈彌、婁發、甘寧等人起事叛變。

  為了討伐叛亂,劉璋便任命趙韙為征東中郎將,準備進攻劉表。

  不料趙韙剛走,巴夷杜濩、朴胡、袁約等又背叛劉璋投靠張魯。

  劉璋惱怒之下,殺了張魯之母,導致張魯和劉璋這下徹底決裂。

  又因三輔、南陽投入蜀中東州兵四處劫掠,讓劉璋陷入了內憂外患的境地。

  趙韙見此,便發起了叛亂,一時蜀郡、廣漢、犍為紛紛響應,擁兵數萬之多。

  於是當劉備攻打荊州之時,劉璋正在以東州兵平定叛亂,結果趙韙剛剛死,他就收到了劉備已經占據荊州的消息。

  劉璋這人本就膽小,一聽身邊突然出現了一個龐然大物,自然恐懼。

  便令麾下大將龐羲前往朐,收納趙韙麾下李異、龐樂等將防備劉備東進。

  這裡得提一句,此時的這個李異並非長沙李異,乃是同名同姓之人。

  趙韙兵敗之後,便是為李異與龐樂所殺,其麾下部眾足有萬人之多。

  如此做了防禦措施,劉璋還自擔心劉備進軍,便招來麾下眾人商議。

  其中有一人喚作張松,身材矮小,出自蜀中大族張氏,與其兄張肅皆為蜀中重臣。

  年約三十許便已身居郡內功曹之位,卻常以劉璋暗弱而嘆息難伸其才。

  此時聽著劉璋詢問眾人之意,他便有些不恥,索性出列拱手直言道:

  「使君請恕在下直言,當今天下劉征東兵強馬壯,擁兵數十萬眾。」

  「今其即取荊州,使君便應儘快遣使與之交好,豈能先以兵馬守要道?」

  「如此舉止乃未戰而先禦敵,便是劉征東仁義,若見此舉,也必惱怒。」


  「何不撤去兵馬與之交好,助之錢糧討賊,可保日後無患!」

  劉璋聞聽此言,不由一陣猶豫,卻見其麾下從事王累直接出列反駁道:

  「劉備其人,國之大賊也,前有劉景升交好,尚至今日之果。」

  「而今我益州地處天險之地,使君麾下帶甲十萬,何懼劉備?」

  「與其卑躬屈膝,何如先屯重兵,於險要之地深溝高壘嚴防。」

  「如此,便是劉備親率大軍前來,斷也難破我蜀地之險。」

  可張松見之一副準備死磕的模樣,便露出了一絲冷笑道:

  「從事此言當真是大逆不道,我蜀中乃為汝一家之地耶?」

  「今天子尚在關中,北邊已被米賊阻道,出入蜀中皆當向東。」

  「眼下又無外敵,從事便如此嚴防死守,若叫天子知之,定以為使君欲裂土封王。」

  「如此,來日詔令一下,劉征東便不欲一戰,也當討之。」

  「但不知彼時從事可願往之前線,去抵禦劉征東之兵馬。」

  「便算從事願去,可問我蜀中百姓可願助汝與朝廷相抗?」

  若論忠心,張松比不上王累,但論口才,十個王累也不是張松對手。

  他如此一番言罷,王累便被懟的臉色通紅,一時說不出話來。

  而劉璋聽此,心想也是這麼個道理,打他肯定是打不過劉備的。

  既然打不過,那駐守險要之地又有何意義?不過是引起劉備忌憚而已!

  與其現在駐軍和劉備交惡,不如先討好劉備,以後兵敗也好相處。

  如此想定之後,他索性制止了二人爭吵,同意了張松的建議。

  不僅準備撤除朐的防備兵馬,還決定以糧草十萬石,錢財千萬錢與之交好。

  至於使者人選,劉璋也不想麻煩別人,直接讓張松前往出使。

  張松受命之後,王累自然不忿,退出堂來即謂眾人道:

  「眼下劉備至而不設防,乃為取禍之道,我等早晚必為所擒。」

  不料他話一說完,轉手便被人將此言告知了劉璋知曉。

  劉璋一聽,直接便罷了王累從事之任,選用張松之兄張肅擔任。

  無錯版本在讀!首一發一本小說。讀

  張松聞此,一時志得意滿,便喚來好友孟達、法正飲宴。

  卻說孟達、法正二人,皆為扶風郡人,本是關中人士。

  因是建安初年,關中大旱,民不聊生,雖然有秦瑱賑災,但法正與孟達等士人卻不願與平民為伍。

  於是二人即南下依附於劉璋,奈何均是鬱郁不得其志。

  又因為二人東州士的身份,遲遲不能融入蜀中士族,只得游離在外。

  此處又得詳談一番益州境內的派系問題,與其他地方相比,益州派系極多。

  因為益州這塊地方相對封閉,使得本地士族極為排外。

  在劉焉入蜀之後,為了穩定益州大局,便大肆任用外來人才,打壓本地土著。

  由此導致蜀中逐漸分化為兩派,一為東州派,一位川蜀派。

  但由於蜀人排外,使得東州士與川中土著競爭極為激烈。

  為了平衡各方勢力,劉焉又提拔了一批新興本地士族。

  讓原本的川蜀派系分裂成了新舊兩派,矛盾轉為內部。

  又因為益州相對和平,十多年來不斷吸納外界來的人才。

  加上劉璋上位,導致東州派也逐漸壯大分裂為新舊兩派。

  像是張松與張肅兄弟,便是本地土著,而孟達、法正,卻是新東州士。

  像是王累、黃權,則是新興本地士族,而趙韙、龐羲,便是舊東州士。

  四派之間利益糾纏十分複雜,反倒使得被打壓的狀態的張松和不得志的法正、孟達成了好友。

  此時眾人聚在一處,談及王累自討苦吃的慘狀,便是開懷大笑。

  可如此笑過一番之後,法正卻是一陣黯然嘆息道:

  「說來王累之言雖然愚笨,卻也算符合當下實情!」


  「益州之地戶籍百萬,若非劉使君無志,早當成就大業!」

  「吾聞劉征東起家之時,兵馬不過數千,尚有如今之勢。」

  「假使劉使君有志向,荊州之地也輪不到劉征東。」

  他一說著這話,孟達和張松臉上的笑容自然都是一滯,就和法正所言一樣,王累的話語有錯麼?沒錯!

  益州這麼大的地盤,完全不需要害怕遠在荊州的劉備,真正讓劉備顯得可怕的,其實是劉璋不夠給力。

  要是劉璋真有心爭霸,那自上位至今,整整七年時間便不會只窩在巴蜀之地。

  別說漢中的一個小小張魯拒守,便連荊州也不會被劉備奪取。

  一想到這個現實,孟達自是搖頭哀嘆,張松則是酒勁上頭道:

  「當今天下群雄並起,亂賊竊政,似董卓袁術等備不一而足。」

  「幸得劉征東力挽狂瀾,滅袁術、逐呂布、敗孫策,方居半壁江山!

  「想我益州險塞,沃野千里,民殷國富,自當為能者居之。」

  「不料這等創業之土,卻為劉璋父子所據,爾來十餘年矣。」

  「吾觀二位也是國之良才,彼卻視之不見,不與委之重任。」

  「若無明主便罷,今得征東將軍在側,二位何不往投效之?」

  在張松看來,法正和孟達都是難得人才,又兼正處青年時期,在益州待著屬實荒廢。

  既然這樣,還不如直接前往荊州去投靠劉備干一番大事業!

  不過他一說罷,便見法正與孟達相視一眼,皆是搖頭一笑,法正嘆道:

  「劉征東現在麾下能人無數,我等小吏往投之,如何得重用?」

  他身負奇才,自然想要施展一番,奈何劉備麾下已經沒有位置了。

  現在他即便前去投靠,多半也是要從小吏做起,根本沒有機會得到重用,孟達聽著,又在一旁補充道:

  「是了,我等可不如兄,若是真前往荊州,未必可見劉征東。」

  「如今在蜀地雖不受重用,尚可求食祿,往之卻未必能如此!」

  張松聽著二人之言,便是一陣惱怒,心想劉備卻是渡過了創業期,他們去了也難重用。

  偏偏劉璋這貨又胸無大志,占著茅坑不拉屎,這不耽誤他們前程麼?

  如此想了一會兒,他只覺腦內一道靈光閃過,一時探頭看向二人,低聲道:

  「那若是我等能謀劃將益州之地獻與劉征東,又當如何?」

  而法正和孟達聽聞此話,便都是一愣,不由怔在了當場。

  把益州獻給劉備?張松這一個想法,即便是醉話,也過於大膽了!

  (本章完)

章節目錄